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胸腔镜下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术的手术配合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侧凸是发生在三维空间上的结构畸形。微创手术在外科的应用日趋广泛,胸腔镜手术采用胸壁锁孔代替长的手术切口,避免切断背阔肌、前锯肌和肋间肌,极大地降低了对这些肌肉的功能影响。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瘢痕小。我院率先在国内开展此项手术.其技术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2002年6月~2004年3月,我院手术室共施行了12例胸腔镜下胸椎侧凸前路矫形术,全部病例近期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作者创用一种新的矫正儿童麻痹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方法——脊柱肌力平衡术,手术分2期施行,第1期Axer手术加凹侧腹直肌止点移位到凸侧,半年后行第2期手术凸侧背阔肌止点移位至髂嵴,凹侧骶棘肌止点移位到凸侧髂后上棘。临床治疗4例,腰椎侧凸矫正,凸侧腹壁麻痹包消失,恢复了脊柱肌力双侧的平衡,无并发症,且避免了腰椎侧凸的发展。本法尤其适应于未发生器质性改变以前的麻痹性腰椎侧凸。  相似文献   

3.
目的 脊柱融合是治疗脊柱侧凸的基本方法。脊柱的生物力学性质在融合后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可能导致背部肌肉功能异常。本文研究脊柱侧凸患者脊柱融合手术前和手术两年后背部肌肉功能的改变。方法 采集和分析18例脊柱侧凸患者脊柱融合手术两年后背部四对肌肉的肌电信号,得到信号和平均方根值、中频值和肌电包络等参数,并和手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两年后,病人肌电的幅度增加、中频值下降,同时部两侧肌电包络的对称性降低。结论 手术两年后患者背部肌肉的各项肌电参数发生的变化和废用性肌肉萎缩的特征一致,表明融合术两年后,脊柱侧凸患者的背部肌肉已经出现萎缩现象。  相似文献   

4.
背景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尚不十分清楚,已有几位学者发现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产生与进展中椎旁肌肉可能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因此,椎旁肌在脊柱侧凸中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脊柱侧凸患者胸弯顶点处凸侧、凹侧椎旁肌的Bcl-2,Caspase-3及bcl-x表达的差异,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椎旁肌在脊柱侧凸中的可能的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完成.对照组为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例.研究组为胸椎侧凸畸形患者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12-17岁(平均14.3岁).平均Cobb角57.7°(范围45°~85°).干预手术中,于T6~T11椎体水平的侧弯顶椎水平取双侧椎旁肌部分组织甲醛固定,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其余组织冰冻,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印迹杂交.主要观察指标①脊柱侧凸凸侧、凹侧椎旁肌组织中Bcl-2的表达.②椎旁肌组织肌纤维形态.③椎旁肌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脊柱侧凸患者凸侧肌肉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量降低.脊柱侧凸患者及正常对照椎旁肌肉组织均存在个别细胞的凋亡,二者无明显差异.凸侧肌纤维比其凹侧及正常对照的肌纤维明显变细.结论神经-肌肉异常所致的椎旁肌的不对称有可能是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种不对称很可能与Bcl-2表达不对称相关.  相似文献   

5.
赵鑫 《护理研究》2008,22(15):1353-1354
保护背阔肌及前锯肌侧横切口开胸术,简称保护肌肉开胸法(MST)[1],与传统切口开胸手术相比,既得到标准切口相似的术野暴露,又避免了胸长神经、血管及胸背神经、血管的损伤.MST还克服了胸腔镜及腋下小切口手术显露不足和部分病人出现前锯肌下方瘫痪的缺点.术中开胸、关胸所需时间缩短[2],术后前锯肌及背阔肌自然复位,肩胛带的活动不受限,术后肺功能恢复较快[3],也是MST被临床广泛采用的因素.我院在2007年度采用不损伤背阔肌及前锯肌的侧横切口,即保护肌肉开胸术,对108例肺部疾病的病人施行了手术,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旁肌在脊柱侧凸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手术中留取的37例脊柱侧凸患者(先天性12例、特发性25例)椎旁肌进行冰冻切片、肌肉组织病理染色,分析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结果光镜下可见普遍存在椎旁肌肌源性改变(包括肌肉组织纤维化、肌纤维变性坏死等),但肌纤维再生现象极为少见。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纤维化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改变,同时伴有明显肌纤维走行紊乱;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主要以局灶性且不伴有坏死的纤维化为主。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及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显示神经源性改变,其中4例曾经历侧凸矫正术。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肌梭囊壁增厚,肌梭内有结缔组织浸润。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的病理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不清楚,目前关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存在诸多争论.椎旁肌在脊柱侧凸中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比较特发性脊柱侧凸胸椎椎旁肌肉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与定位.设计以诊断为依据设立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与对象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胸椎侧凸畸形患者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14岁.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例做对照.干预手术中,于T6~T11椎体水平的侧弯顶椎水平取双侧椎旁肌,部分组织甲醛固定,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其余组织冰冻,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印迹杂交.主要观察指标脊柱侧凸患者及正常椎旁肌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情况.?结果脊柱侧凸患者脊柱凸侧椎旁肌组织与凹侧椎旁肌组织和正常对照相比,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明显下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也有所下调,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总量较低.Western印迹检测得到同样的结果.结论脊柱侧凸患者双侧椎旁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不均衡,可能与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存在密切关系,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可能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生中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一组脊椎侧凸患者椎旁肌的病理分析,探讨局灶性纤维化是否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所特有的病理改变。方法对手术中留取的37例脊柱侧凸患者(特发性25例,先天性12例)椎旁肌给予冰冻切片,肌肉组织病理染色,分析其病理改变。并将其纤维化与肌营养不良(3例Ullrich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及10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的纤维化相比较。结果在1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凹侧椎旁肌中,2例出现局灶性纤维化,8例为弥漫性纤维化,而在25例特发性脊柱侧凸中,18例表现有局灶性纤维化,3例为弥漫性纤维化。两组间在纤维化类型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但这一差异在凸侧的椎旁肌中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在2例肌营养不良中没有出现这种局灶性的纤维化。结论局灶性纤维化是特发性脊柱侧凸中所特有病理改变,其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中可能起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艺璁  白杨  李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483-2483
我们对77例胸腔镜手术进行了护理配合·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般资料本组男48例,女29例,年龄16—73(平均44)岁.其中自发性气胸37例,外伤性血气胸18侧,脓胸5例,肺部肿瘤5例,肺挫伤3例,其他胸部疾病8例. 1.2手术方法手术均在胸腔镜下进行.患者取健侧卧位,胸腔镜置于右侧在腋中线第6肋间(或左侧在腋中线第6或第7肋间).待病变位置明确后,分别于相应肋间做第2、第3个切口进行手术.肺叶切除时先进镜探查,于腋中线取长6~8 cm纵切口,于胸大肌与背阔肌交界处切开筋膜后·钝性分开前锯肌,沿相应肋间切开入胸.  相似文献   

10.
董孟林  王庆玲  闻颖 《护理研究》2008,22(9):819-820
自1910年勇敢的瑞典内科教授Jacobaeus第1次成功地完成了胸腔镜手术以后,1992年我国也成功地完成了第1例胸腔镜手术.胸腔镜手术作为新型的外科技术,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极为迅速.它以对病人创伤小、疼痛轻、瘢痕小、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迅速被医生和病人接受.我院于1999年引进了胸腔镜设备,成功地开展了胸腔镜手术2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62年哈灵顿首创用特殊设计的器械矫正脊柱侧凸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国内是近年来才开展的一项新的手术技术。现就我院开展这一工作中的体会,对手术要点和护理作一扼要介绍。脊柱侧凸是指脊柱侧向弯曲的一种畸形,它可以是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最常见的是特发性脊柱侧凸,约占总数之80%左右,这类病人侧凸原因不明,侧凸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尤其在青春  相似文献   

12.
2009年6月25日,我院收治1例脊柱侧凸妊娠后截瘫患者,行脊柱侧凸后路T7-9椎体切除,Isola矫形,自体肋骨椎间植骨融合术,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现报道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女,22岁.3岁时家人发现其背部不平,当时诊为胸椎结核,行抗结核治疗1年半后,患者自行中断抗结核治疗,未行进一步诊治,但脊柱后凸逐渐加重.2009年5月7日,患者于妊娠5个月时出现双足麻木,继而出现双下肢无力,外院诊为胸椎结核、脊柱侧凸,建议行抗结核治疗及手术矫形,并于外院接受引产手术,术后症状逐渐加重.2009年5月26日出现双下肢失动,6月15日出现大小便失禁.6月25日就诊我院,初步诊断为胸椎结核,脊柱侧凸,妊娠引产术后,不完全瘫痪收入骨科病室.查体:T8水平以下痛温觉减退,T10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基本消失,仅右踇指残存部分深感觉;双下肢肌张力高,肌力0级;腹壁反射未引出,四肢关节被动活动无障碍,双侧膝反射,踝反射亢进;双侧髌震挛、踝震挛阳性,双侧病理反射阳性.X线示:脊柱呈角状后凸,Cobb角137°,顶点在T9-10,T9-10椎体融合,椎间盘消失,椎体结构不清,双肺可见散在钙化灶.  相似文献   

13.
脊柱侧凸的发病率为2%~4%,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4。其中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最为常见,约占80%。脊柱侧凸影响病人的生长发育及体型,严重者影响心肺功能,甚至导致截瘫。脊柱侧凸矫形术因手术创伤和对心肺、胃肠功能影响大,以及脊髓神经损伤风险大等特点,给临床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和风险。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对30例脊柱侧凸病人实施了矫形手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方法.方法:对2008年1~12月行脊柱侧凸矫形术358例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支持等方面提供舒适护理.结果: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服务规范执行情况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本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29分,与2007年的调查数据96.20分比较有明显上升.结论:对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帮助其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大大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术后舒适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5.
赵鑫 《护理研究》2008,22(5):1353-1354
保护背阔肌及前锯肌侧横切口开胸术,简称保护肌肉开胸法(MST),与传统切口开胸手术相比,既得到标准切口相似的术野暴露,又避免了胸长神经、血管及胸背神经、血管的损伤。MST还克服了胸腔镜及腋下小切口手术显露不足和部分病人出现前锯肌下方瘫痪的缺点。术中开胸、关胸所需时间缩短,术后前锯肌及背阔肌自然复位,肩胛带的活动不受限,术后肺功能恢复较快,也是MST被临床广泛采用的因素。我院在2007年度采用不损伤背阔肌及前锯肌的侧横切口,即保护肌肉开胸术,对108例肺部疾病的病人施行了手术,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鸡脊柱侧凸模型椎旁肌中肌梭结构、数量、密度及其分布,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刚孵育出的鸡行松果体切除,获得脊柱侧凸动物模型;将鸡脊柱侧凸模型分为 Cobb角 10°~ 20°组及 Cobb角 >40°组,椎旁肌取下后切片,行 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肌梭结构,对肌梭数量、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鸡脊柱侧凸模型椎旁肌中部分肌梭被囊呈"气球样变",梭内肌纤维有异常改变; Cobb角 10°~ 20°组肌梭密度为( 25± 5)个 /g肌肉. Cobb角 >40°组肌梭密度为( 23± 7)个 /g肌肉. 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鸡脊柱侧凸模型椎旁肌中部分肌梭结构异常,肌梭数量减少,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赵宇  邱贵兴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888-4889,i008
背景: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尚不十分清楚,已有几位学者发现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产生与进展中椎旁肌肉可能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因此,椎旁肌在脊柱侧凸中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脊柱侧凸患者胸弯顶点处凸侧、凹侧椎旁肌的Bcl-2,Caspase-3及bcl-x表达的差异,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椎旁肌在脊柱侧凸中的可能的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完成。对照组为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例。研究组为胸椎侧凸畸形患者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12-17岁(平均14.3岁)。平均Cobb角57.7&;#176;(范围450&;#176;-850&;#176;)。干预:手术中,于T6-T11椎体水平的侧弯顶椎水平取双侧椎旁肌部分组织甲醛固定,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其余组织冰冻,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印迹杂交。主要观察指标:①脊柱侧凸凸侧、凹侧椎旁肌组织中Bcl-2的表达。②椎旁肌组织肌纤维形态。③椎旁肌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脊柱侧凸患者凸侧肌肉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量降低。脊柱侧凸患者及正常对照椎旁肌肉组织均存在个别细胞的凋亡,二者无明显差异。凸侧肌纤维比其凹侧及正常对照的肌纤维明显变细。结论:神经-肌肉异常所致的椎旁肌的不对称有可能是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种不对称很可能与Bcl-2表达不对称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不同站立位腰腹部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方法 选取33例AIS患者作为AIS组,15例健康青少年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FlexComp Infiniti十通道表面肌电分析系统测试腰腹部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所有研究对象分别站立在稳定平面和软垫上、去除和不去除视觉听觉干扰时进行测试.比较2组研究对象腰腹部肌群激活率.结果 站立在稳定平面和软垫上、去除和不去除视觉听觉干扰时,AIS组凹侧顶椎水平椎旁肌激活率分别为4.91% MVIC、5.22% MVIC、5.51%MVIC、6.01% MVIC,AIS组凸侧顶椎水平椎旁肌激活分别为6.45% MVIC、7.69% MVIC、8.31% MVIC、8.77% MVIC,AIS组凹侧顶椎水平椎旁肌激活均小于凸侧(P<0.01).AIS组凸侧顶椎水平椎旁肌在稳定静止站立位的激活率小于去除视觉和听觉干扰、不稳定的站立位(P<0.05).结论 AIS患者双侧顶椎水平椎旁肌激活率不对称;在去除视觉和听觉干扰的不稳定站立位下,AIS患者凸侧顶椎水平椎旁肌更易激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表明,结蛋白和波形蛋白可反映肌肉损伤再生的情况,同时结蛋白可反应肌力的大小。比较特发性和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处凹凸两侧椎旁肌形态和结蛋白及波行蛋白的表达,探讨椎旁肌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①选择2005-07/2006-11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病科收治的部分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2例,Cobb角平均73.8°;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5例,Cobb角平均36.0°;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例和胸腰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3例作为正常对照。所有患者年龄均在10~20岁。②对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凹凸两侧及正常对照组患者椎旁肌进行活检,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采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椎旁肌的形态改变;SP法分别对光镜切片的结蛋白和波行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蛋白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反应椎旁肌蛋白表达强弱的吸光度(A)。结果:22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椎旁肌组织形态: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在光镜及电镜下均有病变,凹侧椎旁肌病变较重,凸侧椎旁肌相对正常。②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的阳性表达:结蛋白在各组椎旁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组间比较差别显著(P<0.01)。特发性脊柱侧凸及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在顶椎凸侧比正常组结蛋白表达稍强(0.2727±0.0478,0.2768±0.0372,0.2429±0.0272,P<0.05),特发性脊柱侧凸及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在顶椎凹侧相对于正常组表达减弱(0.1898±0.0258,0.1869±0.0306,0.2429±0.0272,P<0.05)。③波行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的阳性表达:各组间椎旁肌肌纤维内均无波形蛋白表达。特发性脊柱侧凸与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同侧椎旁肌两组间在形态和结蛋白及波行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内波形蛋白表达均为阴性,提示椎旁肌不存在再生现象。与先天性脊柱侧凸类似,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结蛋白表达凸侧增强及凹侧减弱为继发性改变。  相似文献   

20.
气囊食管扩张器配合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症的护理配合范静宇高新惠贲门失弛症是一种食管神经肌肉功能失调疾病,我院外科采用胸腔镜下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术,因术中易损伤食管粘膜,在术中应用了哑铃型气囊导管食管狭窄扩张器配合电视胸腔镜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