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群血吸虫急性感染与感染性钉螺分布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南京市八卦洲乡为长江中的一个江心洲,是江苏目前最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之一.钉螺主要分布于圩外30块江滩.为探讨人群血吸虫急性感染与感染性钉螺分布之间的关系,以指导防治实践,对该乡1986—1992年的病情和螺情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怀宁县海口镇红星村江外滩于近期新发现有钉螺分布,面积20000m~2。1998年春调查钉螺血吸虫感染率为2.22%,现将感染性钉螺分布特点分析如下。方法采用20×20m 机械抽样方法查螺,收集每框内钉螺解剖,记录感染性钉螺分布的线框号。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近年来在室内和现场开展日本血吸虫毛蚴与钉螺感染率关系的计量研究结果.不论在室内、水沟或河道,对一定量的钉螺,毛蚴数量愈多,钉螺的感染率愈高,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但以定量毛蚴与1、5、10只钉螺的感染作对比分析,则可见钉螺的感染率随钉螺的递增而递减. 钉螺的感染率与毛蚴投放处的距离和水体大小成反比.现场上1次不发现感染的、多次投放可以发现感染;但当钉螺与毛蚴都减少到很少程度时,多次投放也可能不发现感染.  相似文献   

4.
江河滩地营林垦种对钉螺和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来,在江、河滩地采取诸多防治对策,但收效不十分理想,成为当前血防工作中的一大难点。为此,我们于1992年起,采用营林垦科的办法,在我省虎渡河、江陵区李埠外滩、大码头3个试区按统一的方案连续3年进行了观察。方法1营林植树试区先采用机械大规模平整土地,挖沟修路,不留坑洼死角。然后按株行距为3mXsin、4mX7m、sinX6m、10mX10m4种规格,种植意大利白杨和枫杨,共营林面积3960万m‘。观察营林区与对照区(未营林)钉螺逐年变化。2林间套种农作物在植树行距问,根据不同季节套种油菜、小麦、黄豆等不同的农作物。观察套税区与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培育与自然感染的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对小鼠感染性的差异。方法将12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2组,将人工与自然感染性钉螺用常规法逸蚴,每只小鼠感染40条尾蚴,以平均虫荷、成虫发育率、每克肝脏虫卵数(肝卵EPG)和每克粪便虫卵数(粪卵EPG)为指标进行观察,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然感染性钉螺感染小鼠的平均虫荷、成虫发育率、肝卵EPG及粪卵EPG分别为27.43±3.78、68.53±9.44、19 800.97±6 752.59、196.37±11.56,均明显高于人工组的23.93±4.93、59.83±12.32、5 803.69±1 560.49、107.73±10.32(P均<0.05);相同数量的尾蚴感染后,雄性组小鼠的虫荷、发育率、肝卵EPG均高于雌性组(P均<0.05)。结论自然感染性钉螺对小鼠的感染性明显高于人工感染性钉螺,且雄性小鼠比雌性小鼠更易感染血吸虫尾蚴。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与分析江滩地区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的动态分布与植被、气候之间的关系,从生态学角度阐明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的消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自然条件下钉螺血吸虫感染率与粪便虫卵负荷、钉螺密度间的相关关系,探讨血吸虫病流行区达传播阻断所需的血吸虫负荷和/或钉螺密度阈值。方法采用两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L9(34):虫卵负荷设为1 000、5 000和10 000个/m2,钉螺密度设50、100和200只/m2,共设置9个实验组。于秋季10月份用含血吸虫虫卵粪便现场感染阴性钉螺,次年春季4月份回收钉螺并压碎镜检钉螺感染情况。结果 9个实验组钉螺感染率在1.09%~25.53%之间;同等粪便虫卵负荷下,钉螺感染率随钉螺密度的降低而增高,1 000只虫卵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方差分析,钉螺感染率与粪便虫卵负荷、钉螺密度无显著相关性且后二者无交互作用(F=3.930,P>0.05)。结论当钉螺密度≥5只/0.1 m2,秋季1 000个及以上血吸虫虫卵可致1 m2范围内的钉螺感染血吸虫。在钉螺感染环节中粪便虫卵负荷的作用似大于钉螺密度。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我县血吸虫感染性螺点存在原因 ,以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于 1997年 4月至 1999年 9月 ,对唐村一感染性螺点的螺情变化进行了观察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螺点概况及观察方法螺点是条由南向北的弯曲沟 ,面积86 0 m2 ,杂草丛生 ,植被茂盛 ,全年通水达 7个月以上 ,沟的上段水深平均为 34cm、中下段水深平均 2 0 cm,水的流速上缓下急。此沟 1996年被洪水淹没 ,导致两侧居民的粪便污染钉螺 ,1997年 4月即查获阳性钉螺。以后连续 3年的 4月中旬均对该沟设框调查螺情 ;1999年 9月下旬对该沟再增加调查 1次。每次调查对所捕钉螺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苏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82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的监测调查。结果 全省监测村中有42个测村发现了钉螺,占监测村的51. 22%;有10个监测村发现了感染性钉螺,占监测村的12. 20%。监测村发现的钉螺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27. 86%,发现的感染性钉螺面积占总有螺面积的17. 35%。监测村总的钉螺密度为0.16只10.1nl2,总的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 44只10.1 mz。结论全省螺情仍不容乐观,有可能成为2010年实现江苏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全省在今后的防治策略上,仍应如强钉螺,尤其是感染性钉螺的控制工作,以从根本上消除和降低血吸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山区感染性钉螺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消灭钉螺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水网和平坝地区通过消灭钉螺和积极治疗人畜,已取得巨大成绩,但在大山区地广人稀,地形复杂,交通闭塞,钉螺面积大,劳动力少,钉螺孳生环境复杂.灭螺方法也受到一定限制,要求消灭全部钉螺达到消灭山区血吸虫病的目的,则难以办到,因此,了解山区感染性钉螺分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12.
山区感染性钉螺分布特点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0041王明忠,马光荣,尹集廷近年来四川省血吸虫病平坝流行区多已达到基本消灭和消灭标准。当前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山区,并普遍采取以化疗为主,治疗病人病畜,同时进行重点灭螺,以期达到控制流行和消灭血吸...  相似文献   

13.
1965~1966年,在罗得西亚的一个乡村,对一群非洲工人及其家属,进行了长达19个月共881个小时的人群与疫水接触的定量观察研究。观察地点和方法:所观察地区有50户约200个居民。在玛佐河经常使用的两个接触疫水地点分别各设一个观察点,在乡村综合供水卫生设施(土自来水龙头、洗衣、洗澡设施,厕所)处也设一观察点。观察时间是上午6∶00~12∶30时或下午12∶30~18∶00时,  相似文献   

14.
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湖沼型洲垸亚型流行区的沮漳河西岸枝江段面河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的分布状况,结果河滩有螺面积214万m~2,共调查9247框,活螺框出现率14.40%,活螺密度0.68只/0.11m~2,感染螺框出现率2.54%,感染螺密度0.042只/0.11m~2,钉螺感染率6.13%。不同环境、不同段面螺情各异。96.89%的钉螺和96.13%的感染性钉螺集中分布在距河堤150m以内的洲滩。从而明确了区域性灭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山丘地区感染性钉螺分布与急性血吸虫病(急血)流行的关系。方法收集并分析1999—2008年安徽省石台县历年感染性钉螺分布和急血发病资料。结果所确诊的48例急血病例中,在距感染性螺点30m以内感染发病13例,50m内感染发病11例,100m内感染发病10例,150m内感染发病6例,200m内感染发病4例,提示距离感染性螺点越近,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山丘地区急性血吸虫感染与距感染性螺点的距离有关。对重点区域强化灭螺措施,加强对重点暴露人群的防护力度,加强重点人群血防健康教育是控制山丘地区急血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与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省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与特点。方法2007年收集安徽省钉螺调查的数据和各感染性螺点的GPS定位数据,建立感染性钉螺分布空间数据库,用ArcGis9.1绘制电子地图,分析全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结果2007年全省查出331处感染性钉螺环境,其中湖沼型流行区占62.5%,山丘型流行区占37.5%;现有感染性钉螺面积682.6hm^2,其中湖沼型地区占85.5%,山丘型流行区占14.5%。江滩和沟渠分别是湖沼型和山丘型流行区感染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97.2%的感染性钉螺环境分布于未控制村和疫情控制村。草是感染性钉螺分布最多的植被,其次为芦苇与树林。结论全省感染性钉螺的分布与水系的分布关系密切,湖沼型地区感染性钉螺分布在长江的两岸江滩、洲滩及其支流水系的河滩、湖泊的湖滩,山丘型地区感染性钉螺分布在河流、灌区或多种特殊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筛选McAb与受检钉螺样本的基础上,建立了McAb-ELISA,鉴别钉螺体内日本血吸虫抗原。每只受检钉螺.事先镜检作为对照,感染血吸虫钉螺36只,血吸虫抗原阳性检出率97.22%(35/36)。合并感染其他寄生生钉螺7只,其阳性检出率为100%(7/7)。感染其他寄生虫钉螺8只,无感染钉螺22只,血吸虫抗原阴性符合率均为100%。以上结果表明,McAb-ELISA与镜检法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这为现场检测钉螺感染血吸虫与否将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灵敏、特异的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PCR方法。 方法 根据日本血吸虫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核酸(18S-rRNA)基因设计1对引物,建立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PCR方法。测定PCR产物的DNA序列,稀释血吸虫毛蚴DNA进行PCR方法的灵敏性试验,扩增单尾尾蚴感染的钉螺DNA进行交叉反应试验,并根据不同稀释度的感染性钉螺DNA的扩增结果来验证PCR的群体检测效果。 结果 PCR扩增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得到了与靶DNA片段位置相同的产物,测序片段长度为469 bp,与靶DNA相同且序列一致,并将序列登录GenBank(注册号:DQ442999)。扩增阴性钉螺无产物出现。灵敏性试验提示,PCR可检出日本血吸虫毛蚴DNA的最低浓度为40 pg/μl;交叉反应试验显示,PCR方法不能扩增出单尾尾蚴感染钉螺的DNA;群体检测试验表明,PCR可检出感染性钉螺提取的DNA最高稀释度为1∶640。 结论 初步建立的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PCR方法灵敏、特异且具有良好的群体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平原水网地区河道内,于平均气温为20.85℃的5月,将钉螺袋(每袋5只阴性钉螺)固定在岸边水下2cm处,每个实验点1袋。以不同数量毛蚴投入紧靠螺袋的水中,2次/d(4h后取出螺袋),连续6d,共投放12次,作现场实验。结果每次投放25、50、100、500、1000及2000条毛蚴6个实验组的钉螺感染率依次为1.09%、0.45%、2.74%、12.39%、27.27%及54.48%;空白对照组感染率为0%。毛蚴数与钉螺感染率呈线性正相关(r=0.9996,P<0.01),其回归方程为y=-0.3655+0.0274x(x=毛蚴数,y=钉螺感染率)。据此推算了钉螺的理论感染率及其95%可信限。理论数与实际数符合良好。前2个低剂量毛蚴组理论钉螺感染率的95%可信限的下限值均为0%。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