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会诊模式应用于医联体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江阴市人民医院在医联体模式下,构建专科护理同质化管理模式,建立医联体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微信联系平台,实施静脉治疗、伤口造口、管道护理等专科护理技术及疑难并发症会诊指导,定期开展专科护理质量安全督查。比较患者在开展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前后的护士工作能力;对100例患者的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对100例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结果:开展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后,各项护理工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后的护理并发症较开展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后对护理的满意度较开展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会诊模式应用于医联体内专科护理管理中,能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降低临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半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联动式压力性损伤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 2017年1—12月,医联体主体单位驻点护士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10所基层医院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进行管理;2018年1—12月,医联体主体单位采取联动式护理管理模式对10所基层医院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进行管理。分别比较采用联动式压力性损伤护理管理模式前后基层医院压力性损伤评估、措施落实及护士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实施联动式压力性损伤护理管理模式后,基层医院的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率、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正确率、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率、护理人员对压力性损伤知识知晓率均得以提升(P0.05)。结论联动式压力性损伤护理管理模式增强了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评估、预防及处理压力性损伤的能力,提升了基层医院压力性损伤相关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医联体模式下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实践效果。方法基于实地调研情况,采用护理专家驻点帮扶指导和基层医院护士长现场管理的方法;落实各级组织培训及措施。比较管理前后医院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士综合能力评分。结果医联体帮扶后,基层医院护理管理质量、护士临床综合能力都有较大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联体管理模式促使三级医院优质护理资源下沉,有利于提高基层医院护理管理质量和护士临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ORTCC模型,以专科护士延续护理能力提升为目标,构建骨科专科护士培养模式.方法 依托骨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以专科护士培养为主导,基于ORTCC模型培养模式,从"目标、规则、培训、考核、文化"五个层面入手,构建骨科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从培训前后护士专科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水平和学员核心能力去评价该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专科护士开展专科延续护理服务,专业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提高(P<0.001);延续护理能力得到持续提升(P<0.001).结论 基于ORTCC模型骨科专科护士延续护理能力培养模式,完善了专科护士培养体系,推动了骨科延续护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骨科专科护士培训前后专业护理能力考核和临床护理能力评价情况,为骨科专科护士的建设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建立骨科专科小组,采用德尔菲法确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组织专科护士培训学习,进行护理培训效果考核。结果实施骨科专科护理培训后,专科护士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的优秀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专科护理组较非专科护理组在骨折患者的满意度、康复知识知晓率和骨科功能恢复上得到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专科护理培训有助于提高骨科护士自身的专业护理能力和临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我国疼痛专科护士的定位、准入资质及核心能力。方法以Hamric高级护理实践模式为指导制定访谈提纲,对疼痛专科护士和护士长共8人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对于我国疼痛专科护士的定位,疼痛专科护士受访者倾向定位于临床护理专家,而护士长受访者倾向定位于初级专科护士;对于准入资质,8名受访者均认为应从学历、工作年限、培训与认证3方面进行规定,但疼痛专科护士受访者对准入资质的要求高于护士长受访者;8名受访者均认为核心能力包括直接临床实践、教育与咨询、团队合作、科研与循证、管理与领导以及伦理决策能力6项,但疼痛专科护士受访者更希望突出疼痛专科护士的科研与循证能力,而护士长受访者更希望突出管理能力。结论不同护理角色背景的受访者对疼痛专科护士的定位、准入资质及核心能力的看法有所不同,各级医院可结合实际情况对疼痛专科护理人才进行培养和考核,也建议我国尽早出台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准入及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模式下,提升基层医院护士急救能力的培训方法。方法:选取医联体中10所基层医院的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32名和对照组37名,观察组成立急救指导小组,采用医联体模式;对照组由各自医院组织学习、培训及考核。比较两组护士急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临床实践能力评分,患者转诊时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临床实践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后患者转诊时间显著缩短,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建立急救指导小组,对基层医院护士进行培训,可有效提高基层医院护士的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士、医生对口腔专科护士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培养方法及认证方式的看法和观点,为构建科学、系统、完整、规范的口腔专科护士培养模式体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对25名口腔专业医护人员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经访谈得出5个主题:口腔专科护士工作内容表现为多样化;口腔专科护士亟需进行系统专科化培训;口腔专科护士应具备多种核心能力;口腔专科护士应有系统、规范、统一的培养和评价方法;有必要对口腔专科护士进行资质认证。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对口腔专科护士专业知识与技能、评判性思维能力,教育指导能力,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领导管理能力,科研创新及其应用能力,自我、专业发展能力等主要核心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对提升口腔专科护理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培养ICU专科护士护理质量管理意识,提高ICU专科护士护理管理能力,调动ICU专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提升服务内涵。方法:在ICU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确定护理质量检查内容及指标,制定了ICU三级护理人员划分的标准,成立ICU三级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实施"三定、三不定"的检查方法。结论:ICU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科室的护理质量及ICU专科护士护理管理能力,同时也调动了ICU专科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形成了规范的ICU专科护士持续培养框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索医联体模式下专科护士的使用与管理,摸索帮扶社区护理服务的做法。方法:选择18名专科护士作为人才资源,通过管理、技术、服务下沉社区,带动社区护理同质化。结果:提高了社区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能力,得到了社区患者的信赖。结论:医联体模式下专科护士的使用充分体现了服务连续和资源共享,推动了优质护理资源向基层辐射,带动了医联体社区护理系统健康、快速发展,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专科护士培养和使用的模式。方法:根据调查所得的ICU护士的核心能力水平,将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分为四个层级,制定ICU专科护士的成长阶梯和使用计划。结果:ICU专科护士带动了ICU病区护理质量的提升。结论:建立持续性的、逐级递进的阶梯式教育培训系统是有效的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危重症亚专科护理的网络平台辅助培训模式并评价实践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30名重症监护室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划分亚专科护理小组,开展网络平台辅助培训模式下的亚专科护理小组培训。在培训前后,由第三方考核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测量护士的核心能力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网络平台辅助培训模式下的危重症亚专科护理后,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技能水平以及核心能力均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 P<0.01;t=-3.19, P<0.01; t= -11.58,P<0.01);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3, P<0.01) 。结论 网络平台辅助培训模式下的危重症亚专科护理可以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技能水平、核心能力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实践能力提升模式,使分级诊疗模式下转基层的慢性伤口肠造口患者得到同质化专科护理服务,适应分级诊疗模式需求。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现状调研方法,收集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临床实践中存在问题,通过开办为期6周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临床实践培训基地,临床实践以WCET“一对二导师制”模式,保证足够的临床实践案例,确保学员的实践质量。并对学员回院后开展的专科护理质量延续追踪,对比培训前后满意率。结果培训后提高了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育指导、沟通与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满意率。结论对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为辅“一对二导师制”实践基地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及延续质量追踪能有效提升基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使下转基层的慢性伤口造口患者专科护理质量同质化,适应分级诊疗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绩效动态分配方案在眼科专科护士绩效考评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1~6月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及计算机软件建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收集眼科护士工作效率数据,综合考虑眼科护士护理工作质量及科室效益,根据各层级护士能力、岗位责任、班次综合考核护士的个人能力,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实施绩效分配,比较实施前(2018年7~12月)及实施后(2019年1~6月)眼科专科护士绩效考评总评分、护理质量及护士对考核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眼科护士绩效考核总评分、护理质量总评分及考核满意度总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绩效动态分配方案可优化眼科专科护士绩效考评体系,量化护士工作量,提高眼科护士护理管理效率,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护士护理服务质量及其对考核的满意度,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中医专科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5名中医专科护士的护理专业思想情况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88%的专科护士后悔从事护理专业工作,仅11.71%的专科护士有很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4.88%的专科护士不热爱本专业。专科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得分为(132.19±16.33)分;学历、接受系统中医院校教育、职称、职业发展规划是中医专科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关注自主学习水平较低的中医专科护士,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护士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提升中医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陈璐  陈湘玉 《护理研究》2013,(23):2517-2518
总结了构建临床专科护理模式的实践经验,包括专科护士的选拔与培训、专科护理技术的标准化、专科护理的质量控制,在护理服务质量、专科护士能力提升、专科护理整体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推广专科护士岗位的设置与实施。方法:设置专科护士岗位,按照制定的标准评聘专科护士,明确专科护士的责权利,定期考核评聘。结果:专科护士在临床上能提供更专业的护理服务,对其他护士的工作也能提供专业指导,护理质量得以提升,护士的价值观得以改变。结论:专科护士岗位的实施和应用,为护士的规划职业生涯,走专业发展的道路,缓解护理管理岗位的压力,为更多的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护士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专科护士培养模式与管理方法。方法分析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结合军队医院专科护士的特点提出其培养模式和管理方法。结果军队医院专科护士的培养和管理方法包括拓宽培训渠道,利用军队文职人员政策引进地方专科护士的培养方法和途径,以及建立管理架构、工作评价制度和个人档案,设立岗位津贴和专项奖励制度等。结论加强专科护士的使用与管理,可有效提升军队专科护士的质量,发挥专科护士作用,进一步提高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的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专科护士在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吸纳专科护士到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专科护士制定本专科护理指引,制订并审核所在专科护理工作标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参与护理部的质量检查,并由专科护士组织专题学习、护理查房。结果:专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危重症专科护士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培训后对VAP知识知晓率、预防VAP患者半坐卧位达标率均高于培训前(P<0.01);危重症专科护士对转出综合ICU患者进行出科访视,2010年转出ICU患者重返ICU发生率及转出后其他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2009年转出ICU患者(P<0.01);糖尿病护理小组、静脉治疗小组2011年第1季度全院各科室相关操作考核质量均高于2009年、2010年第1季度(P<0.01)。结论:专科护士在医院护理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以精细化护理为导向的危重新生儿亚专科护理小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根据半结构访谈建立呼吸道护理、消化道管理、皮肤护理、血管通路、个体化发育支持、院内感染防治6个危重新生儿亚专科护理小组;制订亚专科护理小组工作内容并实施;基于危重新生儿护理质量指标制订培训方案;以情景模拟结合案例实施亚专科护理培训;同时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结果实施危重新生儿亚专科护理小组后,新生儿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工作能力考核各维度和总分均高于实施前(P<0.01);发表论文、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获批院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增加;危重新生儿护理质量方面疼痛管理、母乳喂养率、尿布性皮炎发生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精细化护理为导向的危重新生儿亚专科护理小组的建立和开展,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科护士专科理论水平,促进护士临床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危重新生儿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