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患者 ,女 ,2 8岁。因左侧胸痛 3个月 ,伴咳嗽 ,气促 1个月于 1996年 6月 13日入院。同年 3月患者无诱因出现左侧胸痛 ,持续性隐痛 ,间有低热 ,无明显规律性 ,无午后潮热 ,但夜间盗汗。近 1个月 ,出现咳嗽 ,伴气促。起病后 ,体重下降 5kg ,全身乏力 ,精神、胃纳差。曾多方拟“肺炎”治疗 ,但无效。既往体健 ,有性乱史。入院检查 :体温 38 2℃。神志清 ,急性痛苦病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部及右臂可见散在分布片状的红色丘疹 ,有瘙痒感。双肺呼吸音增粗 ,无干、湿性音。其余检查无异常。入院胸片提示 :右下肺背段结核。腹部B超 :右…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分析尿毒症肺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 ,总结对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 2 19例尿毒症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根据胸片、痰培养、血常规检查 ,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结果 2 19例尿毒症病人出现尿毒症肺水肿 98例 (44 .7% ) ,胸膜炎、胸腔积液 38例 (2 7.9% ) ,肺部感染 39例 (17.8% ) ,肺结核 2例 (0 .9% ) ,空气肺栓塞 1例 (0 .5 % )。结论 在治疗过程中对尿毒症病人应综合评价 ,明确并发症 ,针对个体给予不同治疗。 相似文献
5.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病率远较心脏异常普遍,亦是导致术后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随着环境危险因素的增多,以及诊疗技术的提高,其发病率正呈稳步上升趋势。肺脏又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首当其冲的靶器官。因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及早预防或积极阻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1 原发性肺水肿主要发生在发热期和低血压期 ,与全身血管损害渗出时间相一致 ,但和周围血管损害程度并不平行。临床发现 ,血红蛋白 ( Hb) >150 g/L和 <150 g/L者原发性肺水肿发生率相近。原发性肺水肿患者热程与单纯 HFRS患者比较 ,无明显延长。病程中病情较轻者多无临床症状 ,仅在胸部 X线检查时发现 ,或出现咳嗽 ,自觉胸闷、气短 ,重者可有呼吸困难。肺部叩疹可呈浊音 ,听诊闻有呼吸困难。肺部叩诊可呈浊音 ,听诊闻有呼吸困难。肺部叩诊可呈浊音 ,听诊闻有呼吸音减低或湿罗音。其胸部 X线表现 1肺充血 :肺纹理增多 ,增粗模糊 ,肺门影…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十年中,肾移植术后患者及移植肾的存活率均有了显著提高。肾移植术后可能出现多种肺部并发症,而后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存活有极重要的意义。肾移植术后的肺部并发症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中非感染性并发症约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激励性肺活量计(Is)在预防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腹部手术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将22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激励性肺活量计,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比较两组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年龄>60岁、吸烟史、术前肺功能异常、上腹部大手术为PPC的危险因素;试验组使用Is后,对于年龄≥60、有吸烟史、肺功能异常的患者PPC下降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PPC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t>60岁、吸烟史、肺功能异常、上腹部手术等,使用Is可降低上腹部手术PPC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多发伤肺部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后期并发症是导致创伤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多发伤患者的肺部并发症。现对我院急诊科近4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379例多发伤作一分析 ,旨在探讨肺部并发症防治的措施与意义。1.一般资料 :1995年6月~1999年6月间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 (EICU)救治多发伤379例 ,其中男276例 ,女103例 ,平均年龄39.62±10.87岁。交通事故伤241例 (63.59 % ) ,坠落伤73例 (19.26% ) ,其他创伤65例 (17.15 % )。损伤部位以四肢、骨盆居多 ,为282例次 ,颅脑损伤236例次 ,肋骨骨折、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分析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出现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该院80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以及手术部位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从手术前3 d开始持续采用激励性肺活量计直到手术结束后3 d,对比两组患者腹部手术之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80例患者当中有10例患者在手术之后有肺部并发症情况出现,发生率为12.5%,其中14.5%为上腹部手术,5.3%为下腹部手术。术前年龄〉60岁、肺功能异常以及有吸烟史的患者手术之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多,分别为17.2%、20.6%、20.3%。在上腹部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吸烟、高龄以及原有肺部疾病的患者,激励性肺活量计使用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励性肺活量计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特别是对于吸烟、高龄以及原有肺部疾病的患者,使用激励性肺活量计防治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李维华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86,(2)
爱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其病原体已明确是一种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法国学者命名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ymphad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简称 LAV),美国学者发现同属人体 T 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简称 HTLV),但与 HTLA-Ⅰ型及 HTLV-Ⅱ型不同,而为 HTLV-Ⅲ型。 相似文献
14.
15.
姚学俊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1986,28(2):1
<正> 爱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we,AIDS)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目前,全世界已波及到40个国家和地区,仍在不断蔓延中,并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已引起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爱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是一种流行性免疫抑制疾病,表现有严重的条件致病性微生物感染、Kaposi's肉瘤及其他少见新生物的特征,并伴有T淋巴细胞减少,尤易累及表面标记OKT_A辅助(T_H)/诱导(T_D)T淋巴细胞。4年前在美国初次发现。除美国外,非洲、欧洲一些国家已有发现。最近远东地区亦有零星及可疑病例报导。最终病死率100%,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流行病。随着国际交往及旅游业的发展,本病可能在更广泛地域传播。木文扼要介绍近两年国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谭怀达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1989,31(1):1
<正> 爱滋病是在1980年发现,1982年正式命名的。至今短短几年中,在全球一百三十多个国家蔓延起来。以前不敢说世界上绝对没有。但从未成医学界的重要问题,也未引起密切注意,所以有人认为爱滋病是最近发现的新病,也有人认为是新型旧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