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大凡肾病多为阳损阴耗之候,故肾虚证在临床极其常见,其研究亦较深入和广泛;而同为肾病之一的实证远远未能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展,对肾实证的客观存在性,一直是百家争鸣,莫衷一是,乃至六版中医教材也只论其虚,不言其实,肾实证在临床并非鲜见,古往今来,有关论述屡见案端,依据赵绍琴老师经验并参阅古今文献,对肾实证渊源进行系统阐述和辨析.在临床上结合临证所得,悟出"泻肾、降浊、消白、排毒"等新疗法治疗肾病,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肾无实证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的中医医学家和中医理论书籍都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只宜固密,不宜泄露,因尔凡肾病只有虚证而无实证。例如全国中医统编《内科学》就认为“肾无实证”。而笔者则认为既然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五脏都有实证、虚证,因此肾病不仅有虚证,也有实证。现就个人体会,结合前人见解,兹述于后。一、阴阳学说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阴阳  相似文献   

3.
通过典型案例阐述岭南罗氏妇科对绝经综合征的认识,认为其病机特点为阴血亏虚,阴不制阳,虚阳偏亢,临床证型可分为肾阴虚证或阴阳两虚证。治疗以补肾阴为基础,阳中求阴,或阴阳双补,总以调和肾中阴阳为原则,以平为期,并擅补脾助肾、柔肝平肝、交通心肾以助平调阴阳。  相似文献   

4.
治肾八法     
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为水火之脏,只宜固藏(阴平阳秘),不宜泄露(阳有余为阴虚火旺,阴有余为肾虚水泛),临床常见的肾不纳气(如虚喘)、肾阳不振(如阳萎)、肾阴亏损(如滑精)、阴虚火旺(如肺痨)等,均为常见的肾病。又肾与膀胱为表里,(膀胱的经脉络肾)膀胱虚寒为小便不禁,膀胱实热为石淋,亦为和肾有关的多发病。因此,我们对肾病有研究探讨的必要,爰将肾病治法分为八类,述其病机方药,以供初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223例IgA肾病气阴两虚证患者证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临床试验数据的挖掘,探讨kA肾病气阴两虚证的证候特点。方法对临床试验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1)IgA肾病气阴两虚证主要临床症状依次为腰膝酸痛、身倦乏力、咽干咽痛、手足心热、易感冒、畏寒、目干涩、头晕目眩、自汗、纳差、大便干结、盗汗。舌象以舌质红或偏红或边尖红最多,说明内热较多见;舌质淡红其次,说明气虚阴虚并重的患者亦不少见。(2)因子分析研究得出3个共因子,其中F1所包括的症状与气阴两虚偏阴虚证相似,病位偏于肝、脾、肾,且F1的特征根值最高,说明气阴两虚偏阴虚证的比率最大;F2所包括的症状与气阴两虚并重证相似,病位多在脾、肾;F3所包括的症状与气阴两虚偏气虚证相似,病位多在肺、脾。结论IgA肾病气阴两虚证的证候特征以气阴两虚偏阴虚证和气阴两虚并重证常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陈洪宇从肺肾相关论治IgA肾病(IgAN)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收集整理医案,对陈师治疗IgA肾病的临证诊疗思路特点及用药经验独到之处进行总结,并列举验案佐证。结果:陈师认为IgA肾病属于中医学“肾风”范畴,肺肾两脏与风湿合邪是IgA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外邪和咽喉疾病是疾病发病和加重的重要诱因。基于肺肾相关理论,陈师以“肺肾同调”思想指导IgA肾病诊治,益气固表贯穿治疗始终。陈师临证用药平和中正,注重补益肺肾气阴,根据四时之气调理肺肾,重视咽喉与肺肾两脏的联系。所举医案,辨为气阴两虚、风湿内扰证,治以益气养阴、祛风化湿,用药随证加减,疗效显著。结论:陈师从肺肾相关论治IgA肾病,学术特点鲜明,其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邓伟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5):314-314
慢性肾衰竭一旦进入终末尿毒症 ,临床仅能依靠透析和肾移植 ,别无良策。因此 ,对于其早、中期的治疗 ,则更显重要。我们从事中医肾病临床数十年 ,积累了一些经验 ,介绍浅见如下。1 抓住病机 ,正中肯綮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的综合证候群 ,早、中期亦属难证 ,病机扑朔迷离 ,证候错综复杂。我们在长期的临床中总结出了慢性肾衰竭“虚、湿热、瘀、毒”的四大病理机制 ,其中虚是主要病机 ,且以肾为重心 ,而兼及肝脾肺 ,随病情进展 ,且由于阴损及阳 ,或阳损及阴 ,以致出现肾、脾、肺、肝气阴两虚及脾肾阳气虚衰等。在正虚的同时多挟…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发病初始阶段,多以气阴两虚为主,临床表现以消渴证候为主;疾病发展到后期,则阴损及阳,伤及脾肾,脾肾阳虚,临床表现为水肿、虚劳、关格。气阴两虚是糖尿病肾病本虚之基本病机,在标实方面多以湿、热、瘀、毒之邪为主,瘀血贯穿于糖尿病肾病始终,湿热蕴结是加重糖尿病肾病不可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论肾气虚证的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琳荣 《中医杂志》2005,46(2):142-144
肾之精、气、阴、阳,代表肾的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是人体正气的根本,只宜封藏,不宜耗泄,故肾病多虚,临床关于肾虚证治分型,多有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肾虚水泛、肾阴虚、肾阳虚之分,但未分肾气虚证.中医理论上精气并称,阳气一统之紊乱,是其历史原因;现代临床与实验研究侧重对一些微观指标的分析和验证,又使证的研究走向某些误区,而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与羁绊,更是造成肾气虚证阙如的根源.从文献记载、临床实践、实验研究等方面探讨肾气虚证的规范化问题,以期对肾实质及肾虚各证的规范化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Ridit及Kappa检验比较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300例患者中,阴虚燥热证占临床前期糖尿病肾病的78.18%;气阴两虚证占早期糖尿病肾病得77.60%;阴阳两虚证占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得72.22%;阳衰瘀阻证占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得83.33%,经Ridit检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Kappa检验发现临床前期与阴虚燥热证强相关,Kappa=0.957;早期临床与气阴两虚证中度相关,Kappa=0.406;临床期与阴阳两虚证、终末期与阳衰瘀阻证相关性差,Kappa均<0.400。阴虚燥热证在临床前期最常见且与之强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有关辨证分型近10年的文献进行研究,了解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CNKI(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获得目标文献,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共19篇,涉及证型39种,总病例数5197例,经归纳后得出证型27种,分布较多的是气阴两虚证(29.36%),血瘀证(13.10%),脾肾气(阳)虚(11.14%),阴阳两虚(7.43%)。结论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基本代表了糖尿病肾病本虚的主要临床特征,血瘀证是诸多标实证候中最重要的证候。  相似文献   

12.
中医所谓之肾,有肾阴、肾阳两方面功能,而肾病则为肾之阴阳平衡失调所致。一般肾病为虚证,即肾之寒为阳虚之变,肾之热为阴虚内热。所以,治疗上应以补为先,或补其阴,或补其阳,或阴阳双补,临床上治疗肾病对,只要认证准确,滋补得法,便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笔者就几种病症应用补肾疗法治疗谈谈体会。一、补肾治疗产后大便难本病,祖国医学认为,是津亏血少所致。常用滋阴  相似文献   

13.
邵念方教授临证处方用药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念方教授从医数十年,学验棋丰,临证处方用药每有其独到见解,爱5;几则,以飨同道。王益牌阴.善用六味地黄汤六味地黄汤是一张名方,方中以地黄、山真肉、山药补益肾、肝、碑之阴,以泽泻、丹皮、在各分泻肾浊、肝火、脾湿,乃平补之剂。邵教授认为临床上应用六味地黄杨往往强调其补益肝、肾之阴的作用,而忽视其益脾阴的作用。从阴阳巨根互用的观点来看,五脏均有阴阳,皆属体阴而用阳,脾阴、脾阳亦然。牌阴主润润,牌阳主运化;脾阴依脾阳而生,脾阳须牌阴而化。临证时,脾阳虚之证相对常见,脾阴虎之证相对少见。据《灵枢·本神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文献进行研究,以文献为依据总结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优化与制定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CKN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2000年至2015年关于早期糖尿病肾病证候研究文献,统计文献中证候的种类及频次。结果共纳入文献21篇,共收集证候47种,共调查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592例。经过合并和归类后,共收集早期糖尿病肾病证型21种,最常见的正虚证候为气阴两虚(80.9%)、阴虚内热(71.4%)、阴阳两虚(57.1%),最常见的邪实证候为血瘀证(38.1%);主要证素为阴虚证(60.1%)、气虚证(42.7%)、血瘀证(17.1%);主要病位在肾(72.2%)、脾(38.9%)。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以气阴两虚、血瘀证为最主要的证型,病位主要在肾脾。  相似文献   

15.
颤证一病,病在筋脉,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多发于中老年人;历来医家多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因此在治疗中多从平肝熄风、滋补肝肾着手。方之勇主任医师认为“脾肾阳虚,肝阴不足”之病机也较为常见,故在临床治疗中应注重温脾肾之阳,兼以滋肝木之阴,疗效显著。通过对从阴阳两虚治疗颤证的临床诊疗思路和用药特点进行分析,以阐明阴阳两虚在颤证治疗中的临床意义,为今后的临床用药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肾病中医谓之消渴病肾病。其早中期的临床表现与消渴病的下消或肾消相似,后期则属水肿、虚劳等病的范畴。本病一旦出现水肿,病情严重,缠绵难愈,耗气伤血,阴损及阳,导致五脏俱损,尤以肝、脾、肾三脏为重,并涉及气、血、水三者。其病理变化气阴两虚,肝肾不足,阴损及阳,脾肾亏虚,络脉瘀阻水不循常道,溢于肌肤发为水肿。临床辨证分为气阴两虚、脾肾阳虚两型。  相似文献   

17.
路波主任医师认为糖尿病肾病主要责之于"食伤阳明-太阴脾困,热耗太阴-浊瘀厥阴-少阴虚损",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发展的后期,核心病机是肾元受损,痰浊瘀心,病位以肾为主,涉及心、肝、脾。临床灵活辨证,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三型七候论治。即少阴热化证、少阴寒化证、兼证三型;肝肾阴虚证、心肾不交证、脾肾阳虚证、心肾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等七候。运用扶阳育阴,活血化瘀,利水化浊法为治疗法则,组方多采用滋补肝肾、交通心肾、温补脾肾、补益心肾、益肾活血、利水化浊等七种治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早期气阴两虚证、临床期脾肾两虚证和终末期阴阳两虚证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患者,两组又各分为早期气阴两虚证、临床期脾肾两虚证和终末期阴阳两虚证。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各期治疗后的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中医症候积分、SBP、DBP、FPg,HbA1c、2hPg,TC、Tg,BUN、Scr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不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早期气阴两虚证、临床期脾肾两虚证和终末期阴阳两虚证糖尿病肾病,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分期辨证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本文阐述了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由消渴迁延而致。究其病机,乃因燥热阴虚日久耗气而致气阴两虚,病情持续发展则阴损及阳可出现阴阳两虚,后期则出现阳衰浊毒瘀阻,且病变过程中又每多夹瘀。故主张本病辨证可分燥热阴虚、气阴两虚、脾肾气(阳)虚及阳衰浊毒瘀阻4型,并且每型可与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各期相对应,以便临床施治。强调中医辨证治疗的重点应放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期,才能取得较佳疗效并能防止变证发生  相似文献   

20.
徐福松教授辨治阳痿提出"禾苗学说",认为本病治疗,如培育禾苗,当添水(滋阴)以固其根、培其本,不宜曝晒(壮阳)而折其标、损其寿。提出阳痿患者以阴虚为本的观点,其病机与心、肝、肾三脏阴液不足密切相关,兼有气滞血瘀、虚阳浮越、阳损及阴等变证。治疗上灵活采用酸甘养阴法为基础,滋养心、肝、肾三脏之阴,兼以理气活血、交通心肾、阴中求阳等多种治法,临证化裁,创制出治疗阳痿的起痿系列方,应用于临床,取效颇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