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原因及其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接受诊治的深静脉置管术患者200例,对全部患者手术后作导管内外导管段及外周静脉血采样细菌的培养,对阳性结果进行研究并分析。结果感染的发生和导管放置的时间为明显相关性,深静脉置管时间越长,患者的感染的机率就会越大;导管内外段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外周静脉血细菌培养阳性率,且导血管细菌以G+菌为主。结论置管的时间,导管污染等多种因素导致了深静脉置管,对患者做护理需要保证这类因素的控制,有效地降低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深静脉导管固定方法对深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 观察深静脉置管术200例,其中观察组100例为单纯缝线固定,对照组100例为常规固定,每例分别采集导管前段3 cm、穿刺点周围3 cm皮肤拭子及对侧静脉血10 ml作普通细菌培养,共采集标本600例次.分别记录两组置管后局部皮肤感染例数、导管前端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和外周血细菌培养阳性例数,细菌培养菌株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深静脉导管前段及穿刺点周围皮肤拭子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外周静脉血培养阳性率(χ^2=19.205,P〈0.05),深静脉导管前段及穿刺点周围皮肤拭子细菌培养病原体以G+球菌为绝对优势株,而且两者细菌培养阳性菌株符合率较高,提示导管相关性感染为外源性.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留管时间分别为(29.97±12.81)d和(18.95±10.7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点周围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导管前端细菌培养阳性率、外周静脉血培养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体主要来源于皮肤正常寄殖菌,单纯缝线固定法固定导管对减少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和延长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有一定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原因。结果:深静脉置管434例患者,平均置管时间8.4 d,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21例,感染率为4.84%,患者经积极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减少危险因素,加强操作过程管理,缩短深静脉置管时间,可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度妊高征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及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计重度妊高征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发生率,察并比较重度妊高征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因素组与无感染因素组年龄、置管次数、导管位置、导管留置时间及应用药物、高营养液的频率、并发症、病情等方面差异并进行χ2检验.结果 重度妊高征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因素感染率7.29%;影响重度妊高征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年龄≥30岁、置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长短、长时间使用硫酸镁、静脉高营养≥5 d、存在多器官损害并发症等病情重者.结论 重度妊高征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因素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上难以完全避免,通过早期护理干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皮肤消毒、重视导管接头消毒、保持导管通畅、缩短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加强导管护理方法 的教育等措施来预防.  相似文献   

5.
罗香香  李秀南 《海南医学》2011,22(8):154-155
目的探讨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在急危重患者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在我院ICU行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患者103例,加强对患者进行穿刺前的心理护理、穿刺置管时的配合、置管后护理(导管的固定、维持导管通畅、预防空气栓塞、预防穿刺处感染、连接装置护理等方面)。结果在103例患者中,置管时间最长65d,最短3d。导管脱落2例;导管阻塞3例,置管后无局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拔管后伤口愈合好,导管管尖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加强并规范对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能有效延长中心静脉管道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深静脉置管代替外周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180例深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情况。结果:置管成功率100%,导管留置时间10~21d,平均(14±2.35)d。导管堵塞8例(4.4%),导管脱出4例(1.1%),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和感染。结论:深静脉置管其操作方便、快捷,并发症少,可在心脏外科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深静脉置管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并对其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12月50例深静脉置管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护理干预方法.结果:置管时间、置管频率、合并症及使用激素治疗是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对症护理干预后,所有感染患者症状均缓解,感染消失时间为(5.41±1.47)d,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明确深静脉置管患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实施对症护理干预,能够强化患者诊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方法:对70例患者进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结果:加强对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护理,控制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对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尽量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导管管理护士对降低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159例深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由导管管理护士专职对深静脉置管进行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换药、风险防范和健康教育等。对照组仍延用常规方法由责任护士对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换药、风险防范和健康教育等。结果:试验组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管理护士管理深静脉置管能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发生和延长深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并发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原因,总结其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我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78例血液透析行深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患者的发病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血液透析行深静脉置管发生感染与性别关系不大,与置管时间、血透时间、置管部位和封管法关系密切。结论:血液透析行深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应针对感染发生的原因,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和优质护理,能够降低血液透析并发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二维实时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对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深圳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300例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体表标志定位进行穿刺置管,观察组患者则在二维实时超声引导下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深静脉穿刺置管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时间为(6.16±2.3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89±3.16)min,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97.33%和(13.54±4.18)d,均高于对照组的88.67%和(10.72±3.27)d,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4.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实时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时间,进而减少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张渊  毛敏  赵玉蓉  张涛  王莉 《四川医学》2012,33(6):975-97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深静脉置管部位、留置时间与病原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我中心城东病区47例HD患者,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分别在置管后1、2、3、4周抽导管血行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股静脉和颈内静脉感染率分别为6.38%、6.38%,感染距置管平均时间分别为(36.00±6.93)d和(27.67±4.73)d,主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早期导管血培养有助于早期发现深静脉置管感染以利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宋逸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169-317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感染在ICU的发生率、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ICU所有送检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9例样本中培养阳性50例,总体相关性感染率为22.8%,且不同穿刺部位的感染率有所不同,但颈内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股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较颈内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有显著性差异。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中阳性球菌占40%,阴性杆菌占42%,真菌占16%,阳性杆菌占2%。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皮肤表面的正常菌群,导管留置时间、留置位置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前瞻性研究围手术期中心静脉置管后导管感染情况.方法 对95例手术病人在麻醉期间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拔管时经导管抽血并切取导管头端,分别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记录导管相关性感染、血培养及导管培养结果、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血培养阳性率8.42%,导管培养阳性率36.84%,导管感染率5.26%,感染者带管时间均超过72 h.60岁以上、恶性肿瘤及带管时间超过3 d的病人培养阳性率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带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别.结论 短期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导管感染一般发生于72 h之后.导管及血培养结果并不影响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不同途径置管的感染率,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为临床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的198例心脏直视术后采取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外周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性分析。结果经锁骨下静脉途径的感染率为7.84%,经股静脉途径的感染率为23.61%,周围静脉感染率为6.89%,中心静脉管道的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有12例,占57.1%;革兰氏阴性菌有8例,占38.1%;真菌1例,占4.8%。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与不同留置途径具有不同程度差异,但股静脉穿刺途径和锁骨下静脉及周围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16.
深静脉导管置管50例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外科应用深静脉导管进行营养支持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经不同部位深静脉穿刺置管的经验、护理方法及感染等情况.结果 50例病人共经锁骨上、锁骨下、颈内、股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59次,一次穿刺成功者46例,最多者穿刺4次,并发症有气胸、误穿入动脉、原发和继发性导管感染及导管阻塞.结论经深静脉营养支持适应于需营养支持10 d以上者及重危病人.应用及护理得当,可长期(≥2月)保留.疑有导管相关性感染者应拔管,需较长时间保留导管者不宜经导管采血及输注血制品.其应用比较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RBSI) resulting from bacterial colonisation of an intravascular catheter are the leading cause of nosocomially acquired sepsis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wards in-hospit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Suspicion of central venous CRBSI leads frequently to catheter withdrawal but not all infection requires the catheter to be withdrawn; therefore, diagnosis of central venous CRBSI without catheter withdrawal is a necessity.

Methods

The study was prospectively performed in a cohort of adult patients who had short term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use. Th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each patients included, skin swab from insertion site, swab from catheter hub, paired blood samples from catheter and from the peripheral vein for quantitative blood culture collected within 15 min of each other and catheter-tip sample by cutting off the tip (distal 5-cm segment). All samples were processed immediately.

Results

50 episodes of clinical sepsis involving 100 patients occurred in the study population. 28 of the episodes were confirmed as CR-BSI (56%). Blood culture from th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had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71.43%) and the greatest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86.67%). However, the peripheral blood culture was most specific and had the highest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specificity75%;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50%). The most accurate technique was differential quantitative blood cultures (accuracy 72%), followed by semiquantitative superficial cultures (accuracy 68%), although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values.

Conclusion

We recommend combining semiquantitative cultures and peripheral blood cultures to screen for CR-BSI, leaving differential quantitative blood cultures as a confirmatory and more specific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其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ICU 2010年9月~2012年8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26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RBSI)的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细菌培养结果及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共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61例次,发生CRBSI 34例次,阳性率13.03%.其中颈内静脉导管179例,阳性25例,阳性率13.97%;锁骨下静脉导管82例,阳性9例,阳性率10.98%.共培养出细菌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61.77%),革兰阴性菌11株(32.35%),真菌2株(5.88%).性别、导管留置部位与感染无关(P 〉 0.05).年龄〉75岁、留置导管时间〉10 d、行有创监测及机械通气患者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锁骨下静脉导管感染率低于颈内静脉导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年龄、留置导管时间、是否有创监测、是否机械通气与感染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应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注意局部清洁及无菌操作,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较为安全有效易行的深静脉置管法,为临床深静脉置管途径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832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误入动脉率。结果:股静脉穿刺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最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误入动脉率最高,首次穿刺成功率三者无区别。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路径应作为临床深静脉穿刺的首选路径,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