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深静脉置管感染的临床合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进行深静脉置管患者3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情况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本科收治的17例患者中,脑肿瘤13例,脑外伤4例;股静脉穿刺口留置时间1~126d。留置失败主要为导管脱出3例,导管不通2例,穿刺局部感染4例,穿刺侧肢体肿胀4例。全身发热4例,对发热者在体温高热时抽血做血培养并将导管拔出做培养,2例无菌生长,导管培养2例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  相似文献   

3.
彭爱英 《当代医学》2016,(36):138-13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主要原因及相关的应对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进行深静脉置管透析的终末期肾患者8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结果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患者年龄、置管部位、置管时间、换药频率、合并糖尿病以及营养指标等。上述各影响因素对于患者是否发生感染的影响情况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置管部位、置管时间、换药频率、合并糖尿病以及营养指标等对于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在采用预防感染的护理过程中应该针对上述因素选取合适的护理策略,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原因及其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接受诊治的深静脉置管术患者200例,对全部患者手术后作导管内外导管段及外周静脉血采样细菌的培养,对阳性结果进行研究并分析。结果感染的发生和导管放置的时间为明显相关性,深静脉置管时间越长,患者的感染的机率就会越大;导管内外段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外周静脉血细菌培养阳性率,且导血管细菌以G+菌为主。结论置管的时间,导管污染等多种因素导致了深静脉置管,对患者做护理需要保证这类因素的控制,有效地降低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5.
李艳 《吉林医学》2012,33(12):2640-2641
目的:分析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采取护理对策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实施ICU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置管患者38例,重点观察导管相关性的感染情况,以卫生部201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来判断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及局部感染。结果:27例患者的培养结果呈阴性,11例培养结果为阳性。与穿刺、导管消毒、输液相关的是导致深静脉置管感染的主要感染源。结论:重点对穿刺、导管消毒和输液情况进行干预是控制深静脉置管感染的主要方向,而这也是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并发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原因,总结其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我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78例血液透析行深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患者的发病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血液透析行深静脉置管发生感染与性别关系不大,与置管时间、血透时间、置管部位和封管法关系密切。结论:血液透析行深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应针对感染发生的原因,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和优质护理,能够降低血液透析并发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178例深静脉置管常见失败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深静脉穿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危重病抢救、特殊用药及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有其重要的临床价值,我院自2000年以来共开展17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就其失败原因谈谈其对策。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78例,男73例,女105例,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3岁,导管留置时间最长91d,最短10h,平均29d,一次穿刺成功163例,2次以上更换部位15例。具体穿刺部位及失败原因见表1。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置管是近几年临床上开展的新业务.由于它克服了外周静脉输液的许多缺点.不仅用于各种急危重症开放静脉通道,还可用于心血管系统的检测等,因此,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的感染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比较改进后的护理方法与原护理方法,对患者发生感染率及置管使用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为47.83%,对照组感染率为8.7%,P 〈0.01.结论 应用新的护理方法,可使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降低,置管使用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深静脉置管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并对其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12月50例深静脉置管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护理干预方法.结果:置管时间、置管频率、合并症及使用激素治疗是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对症护理干预后,所有感染患者症状均缓解,感染消失时间为(5.41±1.47)d,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明确深静脉置管患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实施对症护理干预,能够强化患者诊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朱建梅  黎小珍  徐远 《河北医学》2009,15(6):716-71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DVT患者32例,对其进行全面的治疗与护理。结果:本组治愈17例,占53.13%;好转13例,占40.63%;无效2例,占6.25%。平均住院天数(12.40±2.25)d,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出血、肺栓塞、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防止永久性膀胱造瘘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将门诊50例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随机分A、B两组作跟踪研究,利用0.9%生理盐水涂液及安多福涂液,采集造瘘口皮肤分泌物作样本;按照医院感染的要求,采集留置尿管引流液30ml及膀胱冲洗后所留尿标本30ml定期做监测结果:两组监测存在明显差异,P<0.5。结论:影响永久性膀胱造瘘术后患者感染原因主要与操作不当、监测不及时、病人抵抗力下降、卫生条件差有关。临床护士应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同时不断完善门诊定期监测工作及社区家庭服务工作,以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萍 《血栓与止血学》2017,(6):1027-1029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性根治手术治疗的14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其临床资料,按其术后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A组(发生DVT)40例和B组(未发生DVT)100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既往疾病史、围手术期是否感染及有无中心静脉置管等临床资料,且采用非条件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不同情况的患者应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得,年龄(≥60岁)、冠心病史、静脉血栓史使用止血药物(有)及体重指数(30 kg/m~2)可能为胃癌术后DVT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使用止血药物(有)及体重指数(30 kg/m~2)为胃癌术后形成LEDVT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石丽丽  王夏莲 《医学综述》2011,17(18):2866-286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措施。方法 14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62例,股静脉置管60例,颈内静脉半永久置管18例,对其置管方法、并发症及防治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2例临时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使用时间3~65 d;18例颈内静脉半永久置管使用时间为6~30个月;透析时血流量200~260 mL/min。其中1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8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渗血;10例患者出现血流不畅或血栓形成;2例患者发生导管脱落。结论深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患者较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导管血栓形成和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正确的封管方法、严格的无菌操作、尿激酶溶栓和抗生素的应用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重危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重危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与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10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急救对象、穿刺结果、操作特点、并发症及处理。结果:本组210例经皮深静脉穿刺均获成功,在2~10min内建立静脉通道,留置导管时间最长94d,全部病例未出现血气胸、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操作简单、迅速的独特优点;即时监测静脉压力和调整输液速度;但需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置管患儿发生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从到我院接受治疗的中心静脉置管患儿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1岁患几率(5.71%)明显低于1岁患儿(22.86%);肱静脉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几率(26.47%)明显高于外周中心(12.50%)、颈内静脉置管患儿(5.00%);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深静脉血栓发生时间(18.10±1.21 d)明显长于肱静脉(5.83±2.51 d)、颈内静脉置管(6.21±1.01 d),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儿深静脉血栓发生与其自身年龄、置管方式有直接关联。结论掌握中心静脉置管患儿发生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可及早实施有效的护理,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脊柱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DVT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评估、脊柱骨折手术后DVT症状的观察、脊柱骨折手术术后DVT预防与护理进行经验总结。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科行脊柱骨折手术患者93例,进行手术后DVT症状的观察和护理的系统回顾。结果3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治疗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掌握DVT的发生机制及高危因素,并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监督指导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准确及时发现脊柱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并进行护理等,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孙爱静 《中外医疗》2015,(3):138-139,141
目的:了解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该院2014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115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对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115例病例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发生率5.2%,常规护理加下肢气压泵护理可有效的减少骨折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长期卧床患者,应采取常规护理加下肢气压泵护理,以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妇产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体会。方法 对14例DVT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抗凝、溶拴等治疗及护理,13例明显好转。1例效果不佳,为晚期卵巢癌并发静脉内癌栓。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妇产科手术后病人易发生DVT,应注意预防。发生DVT后,应进行细致的护理配合抗凝、溶栓等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较为安全有效易行的深静脉置管法,为临床深静脉置管途径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832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误入动脉率。结果:股静脉穿刺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最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误入动脉率最高,首次穿刺成功率三者无区别。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路径应作为临床深静脉穿刺的首选路径,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