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膜腔药物注射疗效。方法临床确诊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36例为治疗组,予以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及胸膜腔穿刺抽液,抽液结束时胸膜腔内注射异烟肼、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为36例确诊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予以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及胸膜腔穿刺抽液。结果两组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积液明显消失时间、2周及4周总有效率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膜腔内注射异烟肼、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的疗效.方法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抗结核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胸腔穿刺抽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胸腔内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壁层胸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壁层胸膜厚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胸腔内注射,能有效改善胸膜肥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用于防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发生胸膜粘连的价值。方法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2HRZE/4HR(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方案常规抗结核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每次胸腔穿刺抽液后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u。观察2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及胸膜粘连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粘连发生率分别为(1 900±670)mL、(6.75±3.52)d、6.8%;对照组分别为(1 280±530)mL、(10.14±6.47)d、32.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注射尿激酶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缩短胸腔积液吸收时间、降低胸膜粘连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山莨菪碱联合口服“活血利水汤”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将116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胸腔内注射山莨菪碱联合口服“活血利水汤”治疗组60例和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对照组56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胸水消失时间(12.0±2.1)日,对照组(16.0±2.8)日(t=2.806,P<0.01);治疗组胸膜增厚、粘连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5%(χ2=3.972,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山莨菪碱联合口服“活血利水汤”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能明显缩短胸水消失时间,降低胸膜增厚和粘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评价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5例初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规则抗结核治疗,治疗组予胸腔内留置深静脉导管引流,对照组予胸腔间断抽液。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胸液引流量、胸液消失天数、住院平均天数、胸膜肥厚、胸膜粘连包裹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继发感染、血气胸并发症、穿刺晕针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的发生率高于治疗组。结论: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明显优于间断抽液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34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1例。两组患者均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每天1次抽取胸液,并给予2HRZS(E)/4HR化疗方案。治疗组每天1次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U、雷米封0.3 g和丁胺卡那0.4 g;对照组胸腔内只注射后二种药物。结果:两组在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胸膜粘连、积液分隔发生率、肺通气功能指标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可以减轻胸膜肥厚,减少胸膜粘连、积液分隔,改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01~2012.08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和胸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对照组38例(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和口服糖皮质激素),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而两组胸膜反应、胸水包裹及气胸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特别是合并全身糖皮质激素使用受限患者可选择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和胸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消饮汤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抗痨及胸水引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消饮汤,6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胸水消退时间、排液总量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个月后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自拟中药消饮汤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能有效缩短胸水吸收时间,减轻胸膜肥厚粘连,改善患者愈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山莨菪碱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志新 《临床荟萃》1997,12(4):170-171
山莨菪碱口服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显著;该药腹腔内注射治疗肝硬变腹水效果亦明显.为此,笔者试用山莨菪碱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卷曲霉素联合莫西沙星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治疗的9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卷曲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胸腔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76.0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的21.74%(P<0.05)。结论:卷曲霉素联合莫西沙星应用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联合TDP灯热疗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标准抗结核治疗、胸腔穿刺抽液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TDP灯局部热疗60min。观察并记录两组抽液总量、胸膜厚度、粘连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0d后,在胸膜厚度、粘连发生率、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胸膜粘连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结论抗结核治疗联合TDP灯热疗可减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胸膜肥厚度、降低胸膜粘连发生率及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焦长林 《临床医学》1998,18(10):26-26
本文总结4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病人,在正规抗痨药治疗的基础上,在抽出胸腔积液的同时注入适量的地塞米松及654—2,疗效显著,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从1994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40例为治疗组,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采用传统抗痨药治疗4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均为中等到大量积液,其中右侧胸腔积液28例,左侧胸腔积液12例。男32例,女8例,年龄18~70岁。 2 治疗方法 本治疗组在传统抗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胸内  相似文献   

13.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易形成包裹 ,给治疗上带来困难。作者采用白细胞介素 -2 (interlenkin 2 ,IL 2 )治疗急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明显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治疗组 40例 ,男 2 5例 ,女 15例 ,年龄 18~ 42岁 ,平均 2 5 .0 5岁。对照组 2 0例 ,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17~ 40岁 ,平均 2 5 .15岁。两组均为急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伴有大、中量胸腔积液 ,胸水检查、PPD试验均符合结核性改变。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首次采用缓慢胸腔抽液 ,至抽不出为止 ,然后予 10 0万UIL 2胸腔内注射。对照组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抗四联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疗程为1个月,观察组疗程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胸腔积液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四联抗结核药物短疗程治疗,可在保证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的同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孙德彬  陆书生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3):3767-3768
目的:观察结核性胸腔积液注射高聚金葡素的疗效。方法: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6例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正规抗结核同时抽胸水治疗,2次/周,胸腔内注射高聚金葡素针2000U。对照组采用正规抗结核同时抽胸水治疗,2次/周。结果:经10~19d治疗,治疗组患者胸水吸收较快,胸水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胸腔内注射高聚金葡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不良反应较少而轻微,对症状能有效缓解,是有效、安全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共表达B7-H4与BTLA mDC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厚街医院呼吸内科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20例,健康体检者1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以及患者胸腔积液中共表达B7-H4与BTLA髓样树突状细胞(mDC)的水平,并对患者治疗前后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其在临床中的意义。同时检测结核渗出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水平,分析B7-H4与BTLA共表达mDC与ADA的关系。结果: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共表达B7-H4与BTLA的mDC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结核渗出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中的比例则显著高于其外周血。经过治疗后结核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mDC共表达B7-H4与BTLA的比例较前下降明显,但仍高于对照组外周血的比例。结核性渗出性组患者中胸水及血清B7H4与BTLA共表达mDC细胞与胸水ADA呈正相关。结论:结核渗出性胸膜炎患者中胸水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共表达BTLA与B7-H4的mDC水平可以反应机体受TB感染之后的免疫状态,其比值变化也能影响结核性胸膜炎(TP)的发展进程,可能成为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了解其免疫状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胸腔内用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方法:301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A组101例,胸腔内不注药;B组100例,胸内注入生理盐水10ml、异烟肼针0.1~0.2g,丁胺卡那霉素针0.1~0.2g,地塞米松针5mg;C组100例,在B组基础上胸内再注入山莨菪碱针20~30mg,尿激酶20万IU。结果:三组中抽液次数、胸液吸收时间、胸膜厚度变化情况C组有显著疗效。结论:胸腔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选取6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按照患者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引流量和胸液吸收时间及胸膜肥厚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胸水蛋白含量和胸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胸膜肥厚情况发生,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9.
胸腔积液是呼吸科接诊患者中常见的临床体征。胸腔积液病因多种多样,而结核性胸膜炎是我国渗出性胸腔积液中最常见的病因。本文收集90例胸腔积液患者资料,通过胸水常规检查各个指标含量分析,旨在探讨其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方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天津市大港油田总医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并尿激酶胸腔内注射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分别达到62.50%和95.83%,无效率明显降低,仅为4.17%,同时,引流量和胸膜粘连消失例数均显著提升,胸膜厚度和胸廓塌陷程度则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胸腔内注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做为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