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3月至2007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6~65岁,中位数45.5岁。骨折分型,Neer二部分骨折2例、三部分骨折15例、四部分骨折15例。合并肩袖损伤7例、骨质疏松症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5d,中位数3.5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肩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7年,中位数4.5年;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7~12个月,中位数9个月;术后骨折畸形愈合3例,未进行特殊处理;并发肩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例,经药物治疗和理疗后症状好转;并发肱骨头坏死6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无感染、钢板断裂、螺钉松动、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参照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12例、良18例、差2例。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肩功能恢复。但由于术后并发症较多,对于损伤较重的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应慎重考虑采用切开复住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73~ 85岁,中位数75岁.5例合并肩关节脱位.根据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12例、四部分骨折16例.术前均经X线及CT检查确诊,均排除病理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h至5d,中位数2.7d.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和肩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均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假体松动、肩关节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肩关节外展功能受限.2例患者肩关节活动时疼痛,服用塞来昔布胶囊后缓解.按照N 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8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有助于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肱骨头脱位、碎裂及肩袖和关节囊的撕裂.同时,老年人常合并骨质疏松、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给临床治疗提出了一些难题.肱骨近端骨折的不愈合率高,但治疗不当常导致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患侧上肢无力等.2000年1月~2008年3月,我科对1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器换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崔冰  李奎  宁宇  王德超  程峰  张志敏 《中医正骨》2012,24(1):62-63,65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双钢板平行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平行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4 ~ 63岁,中位数46岁;术后观察患者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及惠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稳定,均骨性愈合.肘关节屈曲95°~ 140°(中位数125°),伸直0°~45°(中位数15°);依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10例,良6例,可1例,差1例.结论:切开复位双钢板平行固定能维持肱骨远端骨折的解剖复位,有利于骨折愈合,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惠肘功能恢复满意,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盛红枫  张玉柱 《中医正骨》2015,(4):49-51,53
目的:观察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至2013年7月,采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21~65岁,中位数47岁。按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Ⅱ型6例、Ⅲ型2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7 d,中位数4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0 min,中位数45 min。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19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1~15周,中位数13周。按照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25例、良5例、可3例。结论:采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切口小,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内固定配合中药薰蒸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内固定联合中药薰蒸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于术后1年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其等级.结果:2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9±4.2)周,(14.2±5.6)周,t=0.138,P=0.887];观察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87.3±4.2)分,(82.9±2.9)分,t=2.735,P=0.014].2组患者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等级比较,观察组优25例、良3例、可1例、差2例,对照组优17例、良8例、可4例、差2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2.010,P=0.044).结论:对于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而言,虽然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联合中药薰蒸与单纯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联合中药薰蒸能够明显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疗效确切,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俊颀  许海燕 《中医正骨》2011,23(10):39-40
肱骨近端骨折和肱骨干骨折均为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临床对其报道较多,而对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骨折的报道较少[1]。因其骨折类型复杂,治疗起来较为困难,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难以取得满意效果。而采用传统单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往往存在固  相似文献   

8.
王少军 《中医正骨》2011,23(6):54-54,56
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笔者采用Y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2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24~58岁,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患者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53 ~88岁,中位数73岁;左侧7例,右侧14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12例,合并肩峰骨折1例,合并桡骨远端骨折1例,合并腋神经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0 d,中位数4d.术后进行系统的肩关节功能锻炼.随访观察患者疼痛缓解、肩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中位数2.5年;疼痛均缓解,肩关节功能均改善.患侧肩关节活动度,前曲70°~150°,中位数110°;后伸18°~70°,中位数40°;外展60°~ 130°,中位数81°;外旋20°~40°,中位数22°;内旋可达臀部至T10水平.采用Constant和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4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均无神经损伤、假体周围骨折、感染及假体松动、断柄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少;但要求术者手术操作娴熟、精准,以确保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 AO 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8例,采用 AO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19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6~11岁,中位数8岁;肱骨干中段骨折16例,下段骨折31例;左侧16例,右侧31例;按照肱骨干骨折的 AO分型,A 型15例、B 型23例、C 型9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的肩关节活动度、肘关节活动度、美国加州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和 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O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95.00±33.39)mL,(192.00±48.18)mL,t =7.560,P =0.000],其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55.50±12.79)min,(71.60±16.45)min,t =3.585,P =0.001;(9.40±3.04)min,(12.80±4.50)min,t =2.860,P =0.006];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60±1.64)min,(12.70±1.92)min,t =0.184,P =0.855]。术后6个月 AO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组肩关节活动度、肘关节活动度均大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153.95°±16.29°,112.68°±20.21°,t =7.410,P =0.000;132.00°±6.70°,113.18°±6.78°,t =9.382,P =0.000],其 UCLA 肩关节功能评分、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32.26±2.45)分,(26.50±3.10)分,t =6.790,P =0.000;(96.52±2.95)分,(87.46±3.94)分,t =8.520,P =0.000]。AO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χ2=4.970,P =0.026)。结论: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采用 AO 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肩、肘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好,可作为临床治疗小儿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但二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联合自拟活血补骨汤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治疗组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后加用自拟活血补骨汤,对照组仅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对比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各项指标差异,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联合自拟活血补骨汤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结果术后1周、2周时2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治疗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住院时间及肿胀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联合自拟活血补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短病程,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全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3例Bennett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闭合复位全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者20例(空心加压螺钉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者23例(钢板螺钉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观察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的50例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治疗,同时运用中药熏蒸和练功疗法,而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效果优水平者18例,占比72%,效果良者4例,占比16%,效果中者2例,占比8%,效果差者1例,占比4%;对照组效果优水平者7例,占比28%,效果良者8例,占比32%,效果中者3例,占比24%,效果差者7例,占比28%;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8%,对照组仅为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更佳,可以加快骨愈合,减少螺钉松动和感染的发生,减少临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在2006年2月~2009年11月应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47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按Neer分型,2部分骨折为9例,3部分骨折22例,4部分骨折18例,均为新鲜骨折。结果术后随访时间7~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2例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以Neer评分评估其功能,优良率达85.1%。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稳定牢固,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PFLP)内固定治疗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大转子外侧壁冠状面破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5例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大转子外侧壁冠状面破损患者的病例资料。37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28例采用PFLP内固定治疗(PFLP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①一般指标。PFN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小于PFLP组[(8.05±1.75)cm,(15.05±6.36)cm,t=15.254,P=0.000;(124.50±8.50)mL,(315.50±6.50)mL,t=76.652,P=0.000],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PFLP组[(53.50±5.50)min,(74.50±7.60)min,t=27.652,P=0.000;(38.50±1.85)d,(64.50±3.35)d,t=30.746,P=0.000;(11.24±1.22)周,(14.06±1.53)周,t=1.620,P=0.026]。②Harris髋关节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6.352,P=0.109);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5.214,P=0.038);术后不同时间点之间Harris髋关节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836,P=0.016);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随时间延长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2组的升高趋势一致[(67.45±4.30)分,(80.35±3.00)分,(88.65±4.20)分,F=4.251,P=0.041;(56.26±2.40)分,(68.25±4.60)分,(78.37±3.30)分,F=7.528,P=0.012];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PFNA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PFLP组(t=1.763,P=0.031;t=1.635,P=0.035;t=1.586,P=0.046)。结论:PFNA内固定与PFLP内固定治疗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大转子外侧壁冠状面破损,均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但前者创伤小、骨折愈合快,患者术后可以较早开始负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张力带别针结合钢缆内固定和空心钉结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张力带别针结合钢缆内固定33例(观察组),采用空心钉结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34例(对照组);横断骨折32例,上极骨折16例,下极骨折11例,粉碎性骨折8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参照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一般指标.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小于对照组[(40.80±27.50) min,(42.50±23.30) min,t=7.151,P=0.042];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9±1.77)min,(12.51±1.21) min,t=6.823,P=0.062].②临床疗效与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优28例、良4例、可1例,对照组29例、良3例、可2例.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0,P=1.000).观察组患者满意27例、基本满意4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患者满意25例、基本满意5例、不满意4例.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53,P=0.394).结论:对于闭合性髌骨横形骨折患者而言,虽然张力带别针结合钢缆内固定与空心钉结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在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及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张力带别针结合钢缆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的优点,是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空心钉或钛板内固定结合中药分期口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将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9足,两组均采用跟骨钛板或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中药.结果: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定系统.评分法:总分100分,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治疗组优良率为83.6%,对照组优良率为8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伤后至手术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对骨折愈合及术后功能恢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1例(91足)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6例,女25例;年龄22~80岁,中位数47岁;高处坠落伤79例,车祸伤12例;按照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40例、Ⅲ型39例、Ⅳ型1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 h至15 d,中位数9 d。收集患者的病例资料,提取年龄、性别、骨折类型、血清白蛋白水平、伤后至手术时间、是否进行人工骨植骨、手术时间、切口缝合方式、切口愈合情况等信息。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对自变量进行筛选,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3例切口愈合不良(愈合不良组),其中8例患者出现切口皮缘坏死或裂开、5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其余78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愈合良好组)。愈合不良组和愈合良好组骨折类型、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5 g·L-1)、伤后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切口缝合方式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202,P=0.006;χ~2=6.398,P=0.011;χ~2=3.863,P=0.049;χ2=4.658,P=0.031;χ~2=8.729,P=0.003)。以切口愈合情况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意义的5个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白蛋白血症(OR=1.757,P=0.000)、伤后至手术时间<7 d(OR=3.324,P=0.015)、手术时间>90 min(OR=4.379,P=0.003)及切口褥式缝合(OR=1.254,P=0.004)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低白蛋白血症、伤后至手术时间<7 d、手术时间>90 min及切口褥式缝合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改良张力带内固定与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3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接受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治疗者34例(改良张力带组),接受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手术治疗者29例(镍钛聚髌器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末次随访时的B9stman髌骨骨折临床疗效评分。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改良张力带组(60.35±7.05)min、镍钛聚髌器组(61.83±6.23)min,2组患者手术时间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0,P=0.384)。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中位数26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改良张力带组(13.96±0.45)周、镍钛聚髌器组(14.23±0.51)周,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0,P=0.674)。末次随访时的2组患者膝关节B9st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35±1.55)分,(29.59±1.05)分,t=0.712,P=0.496]。改良张力带组,术后并发膝关节活动时疼痛12例,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疼痛缓解;并发克氏针或张力带钢丝(钛缆)移位、松动4例,行支具外固定至骨折愈合。镍钛聚髌器组无膝关节疼痛及内固定移位、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改良张力带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镍钛聚髌器组(P=0.000)。结论:镍钛聚髌器内固定与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固定更牢固,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