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52例)使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n=58例)使用小骨窗开颅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意识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较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总有效率较高,病死率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小骨窗开颅术并发症少,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接受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对照组为2010年前在本院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的手术方法可以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患者清醒也较快,并发症较少,神经功能恢复好,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传统手术治疗与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5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手术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行CT立体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有效率。结果微创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治疗有效率86.20%,手术组有效率42.8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立体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损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微侵袭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试验组采用微侵袭血肿引流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等手术一般情况,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情况、治疗效果,随访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手术过程均顺利,其中试验组未出现中转开颅手术的情况。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28,P=0.0340)。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2131,P=0.0401)。结论微侵袭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符合微创理念,可以较快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3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微创清除术,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得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其中30例行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骨窗开颅术和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第二组采用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第一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第二组(P<0.05);第一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第二组(P<0.05);第一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第二组的66.7%(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优于骨瓣开颅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3例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分为3组:小骨窗开颅术组(骨窗组),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微创组),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组(联合组)。对3组临床疗效、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微创组和骨窗组(P〈0.05),3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90 d,联合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微创组和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微创组优于骨窗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9.
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小骨窗开颅术组和大骨瓣开颅术组,其中小骨窗开颅术组42例,大骨瓣开颅术组40例。治疗期间记录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并随访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小骨窗开颅术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l-7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0.52±0.85改善为8.65±0.2;大骨瓣开颅术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5-l5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1.25±1.15改善为25.15±0.4。两组比较,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等量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早,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值得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采用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脑水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骨窗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定向软通道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大骨瓣开颅术组(A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B组)、定向软通道吸引术组(C组)各30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情况、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死亡率。结果临床疗效比较,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优于A、B组(P<0.01),C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死亡率方面均优于A组、B组(P<0.05或P<0.01)。术后再出血情况各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定向软通道吸引术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去骨瓣开颅术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直视下小骨窗开颅与锥孔引流治疗HICH的手术疗效。方法:入选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直视下小骨窗开颅术)和对照组(锥孔引流清除血肿术)各3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ADL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视下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预后好,并发症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好的特点,也避免了锥孔引流术不能一次清除大部分血肿、残留血块或止血不彻底再次出血等缺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大骨瓣开颅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实验组行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对照组行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手术后死亡是2.2%,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3.3%,都明显小于对照组的8.9%及31.1%(P<0.05),实验组的手术总有效率是95.6%,明显大于对照组的62.2%(P<0.05),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相对于大骨瓣开颅术的优点有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其创伤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7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取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照组采取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优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能缩短治疗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行微创血肿穿刺术,对照组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3.2%,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治愈率42.1%,总有效率为76.3%,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创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创伤小、疗效显著,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骨窗显微手术与微创引流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中的效果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微创引流术),观察组40例(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Glasgow评分、6个月后随访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血肿清除量、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lasgow评分、ADL分级、血肿清除量比较(t=5.12、5.34、5.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x2=2.12、3.1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骨窗显微手术与微创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同样具有创伤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但骨窗显微手术显露更为满意,止血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大骨瓣开颅组(42例)和小骨窗开颅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血肿清除率、再出血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1d患者生活能力评定(按ADL分级),小骨窗组明显优于大骨瓣组(P〈0.05);术后小骨窗组残留血肿量为(9±1)ml,明显少于大骨瓣开颅组的(15±3)ml(P〈0.05);术后12h小骨窗组有2例(4.76%)再出血,大骨瓣组有8例(19.05%)发生再出血,两组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