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p28GANK在肝门胆管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28GANK在肝门胆管癌组织(62例)及正常胆管组织(16例)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术后生存的关系。 结果:p28GANK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2%(46/62),而在正常胆管组织中为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28GANK在癌组织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肝门静脉侵润、淋巴结转移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28GANK阳性表达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01)。 结论:p28GANK在肝门胆管癌中表达增高,其高表达患者恶性进展程度密切相关,并提示术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PCAC1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方法鉴定circRNA-PCAC1,并通过功能实验观察其对胰腺导管腺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采用RT-PCR检测76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与配对癌旁组织的circRNA-PCAC1表达水平,Cox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曲线法分析circRNA-PCAC1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功能实验证实circRNA-PCAC1过表达显著促进胰腺导管腺癌侵袭转移能力。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circRNA-PCAC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circRNA-PCAC1过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5)。circRNA-PCAC1是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总生存期(HR=1.733,95% CI:1.066~2.991,P=0.030)和无病生存期(HR=1.636,95% CI:1.090~2.811,P=0.042)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circRNA-PCAC1在胰腺导管腺癌中高表达并促进胰腺导管腺癌侵袭转移,提示其可能成为胰腺导管腺癌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胰腺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分析survivin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与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胰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高表达阳性率为65.5%(36/55),癌旁非肿瘤组织中均低表达;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0.9%、30.9%、1.8%;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无关(均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survivin表达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survivin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 结论:survivin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survivin高表达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K1、Ki-67、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2009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均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并留取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TK1、Ki-67和p53的表达;根据随访资料分析TK1、Ki-67和p53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乳腺癌组织中TK1、Ki-67、p5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TK1、Ki-67、 p53的表达强度明显影响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表现为表达强度越高患者的生存率越低(均P<0.05);TK1、Ki-67和p53表达的阳性率在术后5年内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中均明显高于无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均P<0.05)。 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TK1、Ki-67和p53表达增强,且其表达强度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Wnt5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收集术后病理确诊为PTC的患者石蜡标本47例,包括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以及手术切除的PTC新鲜标本及其癌旁组织10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real-time PCR检测Wnt5a在PT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47例患者的石蜡标本中,PTC及癌旁组织中,Wnt5a在PT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8.09%(32/47),在癌旁甲状腺组织为6.38%(3/47),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统计分析显示,Wnt5a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无关(均P>0.05),而与肿瘤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P<0.01)。10例手术标本检测显示,PTC中Wnt5a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的癌旁甲状腺组织(6.43±1.38 vs. 1.12±0.59,P<0.01)。 结论:PTC组织中Wnt5a表达水平增高,这可能对PTC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70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胰腺癌组织及15例癌旁无瘤胰腺组织中MMP-9的表达,并分析患者生存率、临床病理资料与MMP-9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MMP-9在70例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8.6%(48/70),而在15例癌旁无瘤胰腺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6.7%(4/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P〈0.05);MMP-9表达与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无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MMP-9表达阴性的22例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率与总体生存率均明显长于MMP-9阳性的48例患者(χ2分别为11.84和16.09,P〈0.05)。结论 MMP-9的表达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其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D鼠胰腺导管癌和非癌胰腺组织白细胞介素(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mRNA表达及其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计数的关系。方法将二甲基苯并蒽(DMBA)置入大鼠胰腺实质内及设立曲古霉素(TSA)干预组(B组),3~5个月内处死观察胰腺癌发生情况;行3种mRNA原位杂交及TA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A组肿块直径明显大于B组(P<0.05),A组和B组纤维肉瘤均发生胰腺外转移。(2)A组和B组胰腺导管癌3种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明显高于非癌组织(B组中MCP1mRNA除外)(P<0.01),C组均呈阴性表达;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3)A组和B组胰腺导管癌TAM计数明显高于非癌组织和C组(P<0.01);3~4个月A组和B组TAM计数低于5个月组(P<0.01)。(4)IL8mRNA阳性胰腺癌TAM数明显高于阴性者(P<0.01),其评分值与TAM计数之间呈正相关(r=0.32,P<0.05)。结论DMBA置入胰实质内可在短期获得较高的SD鼠胰腺癌发生率,TSA能抑制胰腺癌发生和生长,其作用可能与抑制化学趋化因子表达和TAM浸润有关;3种化学趋化因子和TAM可能与胰腺癌发生发展有较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KCTD8基因在乳腺导管内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因素、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7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KCTD8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KCTD8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临床因素和预后生物指标间的相关性。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KCTD8基因与乳腺癌(含导管内癌)预后的关系。结果:KCTD8基因在乳腺导管内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且其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与肿瘤大小相关(P<0.05)。TCGA数据库发现乳腺癌(含导管内癌)组织中KCTD8基因的表达和异常高甲基化均影响患者的预后。结论:KCTD8基因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展,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微皿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的变化、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的联系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应用CD34检测41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配对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MVD的表达情况,应用D2—40检测配对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中LVD的表达情况,分析MVD和LVD与肿瘤分化程度、分期和淋巴转移间的相关性以及癌组织MVD与癌旁组织LVD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癌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MVD分别为46585±16,935和11.100±4.0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癌组织、癌旁及正常胰腺组织LVD分别为11.244±4.800、15.829±7.470和13.512±5.139;其中癌旁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L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癌旁组织与癌组织的L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胰腺癌组织MVD与癌旁组织LVD间存在相关性(P=0.025〈0.05)。结论: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MVD及LVD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淋巴转移相关;胰腺癌组织内MVD与癌旁组织LVD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转录因子Gli2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68例肝癌及20例肝血管瘤旁肝组织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li2蛋白表达,并分析Gli2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Gli2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63.2%)高于癌旁组织(11.8%)及正常肝组织(10.0%)(χ2=38.431、17528,均P<0.01);Gli2表达水平与肝癌分化程度、包膜是否完整、有无血管侵犯、早期复发及肝内转移相关(P<0.05);Gli2蛋白高表达患者术后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Gli2蛋白表达水平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HR=2.239,P<0.05;HR=1.917,P<0.05)。 结论Gli2的高表达与肝癌的侵袭转移特性相关,可作为评价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质网氧化还原蛋白(ERO1L)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qRT-PCR技术检测ERO1L mRNA在82例胰腺癌组织以及12例胰腺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ERO1L mRNA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间以及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ERO1L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63vs.1.12,P0.01);ERO1LmRNA表达与胰腺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部位无关(均P0.05);生存分析示ERO1LmRNA高表达患者1、3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ERO1LmRNA低表达患者(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ERO1LmRNA表达量为胰腺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结论:ERO1L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胰腺癌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为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过氧化还原蛋白1(peroxiredoxin 1,PRDX1)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并评价其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117例PDAC组织石蜡切片及41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石蜡切片中的PRDX1表达,对PRDX1表达 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行生存分析。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9 对配对新鲜PDAC组织及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PRDX1蛋白质和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PRDX1在PDAC中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61,P <0.01);新鲜PDAC中PRDX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高于配对的癌旁正常胰腺组织(t =9.187,P <0.01;t =7.829,P <0.011);PRDX1表达与肿瘤直径、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有关(x2=8.876,P <0.01;x2=4.342,P <0.05;x2=9.273,P <0.01;x2=6.943,P <0.01);PRDX1与术后复发率相关(x2=7.326,P <0.01),PRDX1表达与生存期呈负相关(r =-0.845,P <0.05)。结论 PRDX1表达与PDAC的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PDAC预后的预 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Krüppel样转录因子9(KLF9)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配对的胰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分别用RT-PCR(28对)、Westernblot(4对)和免疫组化(全部标本)检测KLF9的表达,分析KLF9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以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RT-PCR结果显示,在28例配对标本中,21例(75%)胰腺癌组织中KLF9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癌旁正常胰腺组织。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比较,胰腺癌组织中KLF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免疫组化显示,在胰腺癌组织中KLF9的染色强度明显减弱。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分析结果显示,KLF9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08)和血管侵犯(P=0.006)有关。生存分析显示,KLF9阳性表达患者1、2、3年总生存率明显高KLF9阴性表达患者(41%、31%、16%vs.18%、6%、6%)、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KLF9阴性表达患者(21.05个月vs.11.82个月)(均P0.05)。结论:KLF9在胰腺癌中表达下调,且可能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节蛋白1(Spy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5例胰腺癌手术标本中Spy1蛋白的表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Spy1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术后生存的关系,并分析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85例胰腺癌组织中,Spy1高表达55例(64.7%),低表达30例(35.3%)。Spy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明显有关(均P0.05)。Spy1高表达患者1、3年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Spy1低表达患者(均P0.05)。Spy1高表达(P=0.023)及淋巴结转移(P=0.005)为胰腺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Spy1高表达(P=0.035)及TNM分期(P=0.037)为胰腺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py1蛋白高表达与胰腺癌患者恶性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不良相关,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癌和非癌胰腺组织中EZH2和PTEN的表达水平及其在胰腺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二甲基苯荓蒽(DMBA)直接置入胰腺实质内制备胰腺癌模型(A,B组),B组成模1周后每周腹腔注射曲古霉素A(TSA)1μg,A,B组3~5个月内处死,对照组(C组)于第5个月处死;肉眼检查和镜下观察胰腺癌发生情况。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EZH2和PTEN的表达。结果(1)A组3~5个月癌发生率为48.7%(18/37),17例为胰腺导管腺癌,1例为纤维肉瘤;B组3~5个月癌发生率为33.3%(12/36),11例为胰腺导管腺癌,1例为纤维肉瘤;A组胰腺癌最大径均值大于B组(P0.05);C组胰腺和A,B,2组胰腺外主要脏器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2)A,B组胰腺导管腺癌EZH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相应非癌胰腺组织(P0.01);A组+B组胰腺导管癌PTEN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A组+B组非癌胰腺组织(P0.05),但A组和B组胰腺导管癌PTEN表达阳性率与A组或B组非癌胰腺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ZH2阳性表达和/或PTEN阴性表达的非癌胰腺组织导管上皮均呈轻至重度不典型增生;胰腺导管癌中EZH2与PTEN表达呈明显不一致性(P=0.045);C组正常胰腺EZH2表达均阴性而PTEN表达均阳性。2例纤维肉瘤EZH2和PTEN表达均阴性。结论较大剂量DMBA置入胰实质内可获得较高胰腺癌发生率,TSA能抑制胰腺癌的发生和生长;EZH2基因的激活及PTEN基因的失活在大鼠胰腺癌发生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在线数据库分析阐明E2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胰腺癌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GEPIA)在线分析数据库,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别分析E2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mRNA在179例胰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 51例胰腺导管癌Survivin和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51例胰腺导管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率为 80 4% ,VEGF的表达率为68 6% ;二者在 11例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中均未发现阳性表达。Survivin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 <0 0 1) ,而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关系不大 (P >0 0 5) ;VEGF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而与组织学分级关系不大 (P >0 0 5) ;Survivin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密切相关(P <0 0 1)。二者的表达与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部位均无关。结论 Survivin和VEGF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二者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密切相关 ,可能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