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钠素(cardionatrin)是由心房肌细胞中分泌的一种具有强大排钠利尿肽类激素。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证明:心脏不仅是一个循环器官,而且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已发现心房能分泌心钠素、心舒血管素、内洋地黄素和抗心律失常肽激素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心钠素。 1956年kisch发现在豚鼠心房肌细胞中含有一些特殊颗粒。1964年Jamieson和Palade亦发现了这种特异性颗粒。978年Debold 等进一步发现外。同时还观察到此颗粒与水钠平衡有关。1984年由加拿大的Debold、美国的Currie和日本的Matsu几乎同时从大鼠和人体心房组织中分离、提取、纯化了这种活性肽。其命名较多,现多采用钠素和心房钠尿因子(atrialnatriurelic factor,简称ANF  相似文献   

2.
采用心钠素放射免疫测定法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房和心室肌细胞心钠素的分泌进行了动态观察,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心肌细胞内心钠素的定位和含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培养于无血清培养基中的心房和心室肌细胞,在一定时限内以恒定的分泌率分泌心钠素。用此模型研究多种因素对心钠素分泌的影响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2)培养的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与心房肌细胞相比,虽然前者含有较少的心钠素分泌颗粒,但两者却具有相同的分泌率,提示两型细胞的心钠素分泌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钠利尿多肽与高血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发现心脏除了具有类似机械泵样的排血功能外,还可以分泌激素,参与血压的调节。1984年DE Deld等发现心房肌细胞能合成、储存、分泌一种多肽激素,具有强大的排钠利尿、舒张血管、对抗升压激素的作用,命名为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s,ANP),此后又相继于1988年和1990年发现了脑性钠利尿多肽(brainnatriuretic peptides,BNP)和C型钠利尿多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s,CNP)。后来,又在肾脏发现了一种局部利钠肽,具有利尿钠、舒张血管的作用,称为肾利钠肽(Urodilatin)。心钠素的受体包括NPR-A、NPR-B和NPR-C型受体,研究发现心钠素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病过程,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1.心钠素 心房是合成心钠素的主要器官。在心房组织中心钠素(ANP)的mRNA水平要比其他组织高出30~50倍。在成人的心室组织中,心钠素的水平很低,但是在胎儿和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的研究发现:心脏不仅是循环器官,而且具有内分泌功能。从人和大鼠的心房提取物中已获得一组以利钠,利尿为其主要功能的生物活性肽即心钠素(Cardiona trin)。一、心房肽的发现早在1956年,Henry,Baleset及Montasture等就提出:心房的容量反射引起的利尿作用除神经因素外,尚有体液因素参与调节。1964年,Jamieson和Palde发现并证叫心房肌细胞内具有内分泌颗粒,其含量与体内水钠量  相似文献   

5.
以培养的新生大鼠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为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观察了肾上腺素对体外培养的心房和心室肌细胞分泌心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肾上腺素(10~(-6)mol/L)不仅促使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房肌细胞心钠素的分泌,而且刺激心室肌细胞心钠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1964年 Jamieson 和 Palade 发现哺乳动物(包括人)的心房肌细胞中含有一种特殊颗粒,认为心房肌细胞除有收缩功能外,可能还有形成、贮存、分泌这种颗粒的功能。1978年 De Bold 发现这些心房颗粒可能是含色氨酸和含硫氨基酸的蛋白质或肽类。1981年 De Bold 将心房提取物注射于大鼠引起迅速强大的利钠、利尿作用。证明心房含有一种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或称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eticfactor,ANF)。直到1984年,人和大鼠的 ANP才被分离、提纯并确定了其氨基酸排列序列。同年又被人工合成并制备了 ANP 抗体,建立了 ANP 放射免疫测定(RIA)方法,从而把 ANP 的研究推向了新阶级。现已知人的 ANP 有α、β、γ三种,分别由28、56、126个氨基酸组成。低分子的α-  相似文献   

7.
1956年Bruro Kisch在豚鼠心房肌细胞中发现一种特殊颗粒(atrial specific granules,ASG)。随后人们发现ASG普遍存在于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心房肌中,ASG内似乎贮存着某种蛋白质,ASG的数量与机体水盐平衡有关。1981年Debold给一组大鼠注射了鼠心房  相似文献   

8.
心钠素(atrial natricuretic factor: ANF),又称心房利钠多肽(atral natricuretic polypeptius: ANP),是从哺乳动物心房中发现的一种新激素,既往称心房肽、心耳肽。ANF是心房肌细胞内“特殊颗粒”中的一类活性多肽。其形态学特征kisch于1956年首先报道:Jamieson等人随后作了详细描述。Marie和De Bola则分别证实了它与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有关。至于其生物学活性是1980年De Bold等人在给大鼠静  相似文献   

9.
心纳素是近几年来发现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医学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1心钠素的基础研究1984年春,美国、日本、加拿大及中国的科学家分别从人和大鼠的心房液中分离提取了一类活性多肽,命名为心房利钠多肽(AtrialNatri-u。tiePeptide,ANP)或心钠素[’]。科学家们发现在人和大鼠的心房肌细胞内有大量的ANP特异性颗粒存在,其主要分布在校周胞浆中,为心房内的ANP颗粒具有特异性提供了可靠的形态学证据。同年,中美科学家在美国的加州半岛实验室人工会成了…  相似文献   

10.
心钠素或心房利钠多肽(atriatmctriurcticpolypcptidcANP),是由21至35个氨基酸组成的类生物活性多肽,贮存于心房肌细胞特殊颗粒内,是心脏产生和分泌的一种激素.释放到血液循环中,能发挥强大的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1]。1983年末到1984年初,加拿大DeBold,美国Currie和日本的Matsuo等人几乎同时从大鼠和人心房肌细胞中分离,纯化出心钠素[2]。一、ANP分泌调节及作用心钠素的释放主要受心房内压力的影响,当心房内压增高时(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病人),心钻素立即分泌,当压力恢复正常时,心钢索的分泌立…  相似文献   

11.
浅谈心钠素对心脑肾的生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钠素(ANF),又称心房肽,是哺乳类动物心房肌细胞中产生和分泌出的一种新的循环激素。主要由21至28个氨基酸组成,分别命名为心房肽Ⅰ、心房肽Ⅱ、心房肽Ⅲ。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研究较多。目前认为心钠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具有强烈的排尿、排钠、降低血压的作用。此外,对肺、脑及免疫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镜观察证实大鼠上腔静脉壁内具有不同方向排列的心肌细胞,它们借闰盘连接。在静脉近心段的一些心肌细胞内含有特殊颗粒,分布于细胞的核周区、肌原纤维间区和肌膜下区,但颗粒的数量较心房肌细胞的特殊颗粒为少。用图象分析仪测量了上腔静脉和心房肌细胞的特殊颗粒(备700个)的最大直径,均值分别为0.21μm 和0.26μm,两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在特殊颗粒附近的肌质内常见发育良好的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和多泡小体。观察表明大鼠上腔静脉壁的心肌细胞可能具有与心房肌细胞相类似的分泌心房利钠肽的功能。对颗粒的形成及其内容排放的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心钠素(cardionatrin)亦称心房肽(atriopeptin)或心房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是从人及大鼠心房组织中分离、纯化的一种新的调节多肽,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对于保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借特异性抗心钠素抗体,应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新方法,对人及大鼠等哺乳动物的心脏组织进行了心钠素的超微结构定位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钠素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81年De Bold发现静注大鼠的心房提取物可使大鼠产生快速、短暂而明显的排钠利尿作用.这一发现为研究心脏的内分泌功能揭开了序幕,通过近10多年的研究,现已确认心钠素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病理情况下心室肌细胞亦可合成)并释放入血的激素,且已阐明了其分子结构、分泌释放机制、生理活性等,也观察了其在心血管系统各种疾病中的变化,并对其变化机制作了一定深度的探讨;也有人将其试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初步证明它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内源性抗心血管疾病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药物.至于心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国内外学者作了一些探讨,但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本文结合近年来有关的文献资料,对心钠素的降压机制,高血压病时血浆心钠素含量的变化及其变化机制作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5.
<正> 心钠素(Cardionatrin),又称心房肽(Atriopetin)或心房利钠多肽(Atrialnatriuretic,polypeptide,ANP),还有人称称它为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eticfacto,rANF),它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  相似文献   

16.
心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钠素的研究进展陈合新综述王锦玲审校1956年Kisch[1]发现了心房肌细胞内有分泌颗粒;1969年Hibb[2]推测这种颗粒可能具有内分泌作用;以后的实验证实禁水禁钠后的大鼠心房肌细胞内颗粒增多;1981年,DeBlod等[3]注射心房内提取物1...  相似文献   

17.
采用手术方法造成家兔慢性充血性有心衰竭,发现心衰兔心房提取物的利钠利尿活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P<0.01)。电镜观察发现,心衰兔心房肌细胞含心钠素的特殊颗粒数显减少。生物学活性检测与形态学观察结果一致。在家兔实验性心力衰竭时,心房肌内心钠素的减少可能系大量心钠素排入血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新乡医学院学报》1984,1(2):042-42
<正> 北京医学院基础医学系汤健,今年3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和美国科学家一起合成了4种心钠素(心房肽)。5月在我国从人和大鼠的心肌细胞内发现了心钠素颗粒,并在肾脏找到了心钠素受体。它具有利钠,利尿、降压、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汤健首次提出:心房不仅是循环通道,而且主要起感受器和内分泌的作用;水电解  相似文献   

19.
心钠素在心血管病中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0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心脏是循环器官。但是近30年来对心脏进一步研究证明,心房肌细胞能分泌和释放一类激素——心钠素,从而揭示了心脏不仅是循环器官,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本文主要就心钠素在心血管中应用,包括放射免疫法(RIA)测定正常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水、钠负荷试验和心钠素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着重阐述了心钠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中,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在水、钠负荷试验条件下,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变化,试图建立一种非创伤性心功能检查的判断指标;根据心钠素具有强大利钠利尿、舒张血管和降低血压作用,而对冠状血管阻力又无明显影响,可认为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安全的治疗剂。  相似文献   

20.
钟宏  陈铭伍 《广西医学》2007,29(3):385-387
自从英国生理学家Willam Harvey于1628年建立血液循环学说300多年以来,心脏一直被认为仅是一个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血泵.近20余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学分离技术、微量分析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研究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心脏也是一个丰富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心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或心钠素,它于1956年由Kisch首先在豚鼠的心房肌细胞中发现.随后的研究证明,心钠素具有强大的排钠、利尿、扩张血管、降血压、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交感神经兴奋性的活性以及参与免疫反应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