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仕玉 《北京中医》2004,23(6):339-340
明末著名医家赵献可博览群书 ,博学而多有创见 ,不仅在中医理论方面有一定建树 ,而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深入学习其代表著作《医贯》 ,认为其对郁证的见解与治疗均有独到之处。今阐述如下。1 “凡病多起于郁”说赵氏认为 ,“凡病之起 ,多由于郁。郁者郁而不通之义。”在正常情况下 ,脏腑气血调畅 ,循行正常 ,则人体健康无病。在病邪作用下 ,脏腑气机失调 ,气血失常 ,则诸病皆生。而气机之失常 ,多缘于情志忧郁。忧郁则肝气郁滞不畅 ,肝木不得条达 ,少阳胆气抑遏不伸 ,气血津液失活 ,可出现多种病证。根据五行相因、母病传子之理 ,他认…  相似文献   

2.
明末著名医家赵献可博览群书,博学而多有创见,不仅在中医理论方面有一定建树,而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深入学习其代表著作<医贯>,认为其对郁证的见解与治疗均有独到之处.今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试论赵献可的阴阳水火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献可,字养葵,是明代著名医家,其博览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据《浙江通志》称其:“好学淹贯,尤善于易,而精于医。”他以命门学说的贡献驰誉医林,著有《医贯》、《邯郸遗稿》等书传世。赵献可对阴阳水火理论的论述及治疗,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赵献可,字养葵,号医巫闾子,浙江鄞(今属宁波)人,约生活于16世纪下半叶。其《医贯》六卷刊行于明万历45年(公元1617年),书中引易入医,阐发命门乃人身之太极,以易学的“先天”“后天”学说概括肾命与脾胃的关系等学术主张,是赵氏平生医易汇通的突出成就。兹就其医易研究特点探讨如下。一、远绍易水,内因立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行世之后,便成为辨治外感热病不  相似文献   

5.
赵献可 ,明末著名医家 ,自幼刻苦学习轩歧之术 ,掌握了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 ,并形成了一些独创性见解。他极力推崇薛己的温补学说 ,并结合古典医籍和个人临床经验 ,创立了肾间命门学说。认为命门位于两肾之间 ,内藏先天无形之真水真火 ,而两肾藏后天有形之水火。命门是人体真君真主 ,主宰人体一切生命活动 ,而人体生病就是由于真水真火失调所致。赵献可的主要著作有《医贯》和《邯郸遗稿》 ,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本文试对其倡补肾命的思想作一论述 ,以期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 ,指导中医临床 ,敬请老师、同道斧正。1 学术指导思想1 1 变革易…  相似文献   

6.
安艳秋 《四川中医》2009,27(1):39-40
赵献可命门学说观点鲜明、影响深远,至今对中医学“命门学说”的理论研究与临床运用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从命门的基础概念、生理作用、病理变化,以及指导疾病治疗等方面,对赵献可的命门学说进行初步探究,以便临床医师更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刘军  简军 《中医药学刊》2006,24(7):1342-1343
《邯郸遗稿》系赵氏献可晚年所作,书名典于《史记》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是书流传较少,日人丹波元胤在《中国医籍考》载“赵氏献可《邯郸遗稿》,未见”。1985年《浙江中医杂志》编辑部将原书校点,由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为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赵氏学术思想的研究,提供了一份较好的资料。现将个人学习所得,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8.
自《难经》提出“左肾右命”学说后,历代医家多有阐发。至明代,对命门位置与两肾关系之研究已进入理论系统化的新阶段。列宁说过:“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在十五世纪七十年代后,出现了赵献可这样杰出的人物,此人平日好学多问,善于“易”说,尤精于医药。立论先天之火主重命门,力倡全面分析问题,在理论研究上有了新飞跃,且为后世学者所重视。笔者重温他的教诲,深  相似文献   

9.
岑维璠 《世界中医药》2007,2(2):107-108
赵献可,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公元1573~1644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其著作有《医贯》、《邯郸遗稿》、《内经钞》、《素问注》、《脉正论》、《经络考》等。《邯郸遗稿》为赵献可晚年所著,全书凡四卷,卷一论调经,卷二论血崩、带下、淋浊,卷三论妊娠、临蓐,卷四论产后。然此书世少传本,现仅见清嘉庆元年灵兰阁刻本、1979年上海古籍书店复印本两种,1982年《浙江中医杂志》点校连载祝怀萱珍藏手抄本。本书简明扼要,内容丰富,切合临床。兹掇其要,探讨如下。1继承发扬《内经》理论确立命门学说赵献可根据《易经》“一阳陷于二阴之中”,及《内经…  相似文献   

10.
明末医家赵献可在其所著《医贯》一书中,明确指出命门“是立命之门,谓之元神”,赵氏此论给我们正确理解李时诊所说“脑为元神之府,而鼻为命门之窍”,这句话以重要启示,使我们认识到“脑-元神-命门,三位一体,讲命门,就是讲脑,也就是讲元神”。通过对赵,李二氏理论的比较对照,证明“元神”是命门与脑所存在的决定人体产生及变化的原始物质,是生长壮老己的主宰,是生命的本原,是“元始之神。  相似文献   

11.
刘军  简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7):1342-1343
《邯郸遗稿》系赵氏献可晚年所作,书名典于《史记》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是书流传较少,日人丹波元胤在《中国医籍考》载“赵氏献可《邯郸遗稿》,未见”。1985年《浙江中医杂志》编辑部将原书校点,由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为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赵氏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徐明 《江苏中医药》2003,24(11):5-5
赵献可是明代著名医学家 ,对“命门学说”贡献颇多 ,著有《医贯》六卷。他在该书中对肾命水火的阐述大大超越了前人 ,而且对失血证的论述有独到之处。笔者不揣浅陋 ,学习之余就其失血证学术思想作一探析。1 失血之由 主正虚而挟内外因赵氏在《内经》“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学术思想的影响下 ,重视人体正气的抗病能力 ,在血证病因中强调“主气固 ,客气不能入”。由于肾命学说是赵氏学术思想的核心 ,故他认为人身主气是命门、肾水 ,属人之正气 ,而“风寒暑湿燥火 ,外因也 ,……喜怒忧思恐 ,内因也 ,跌扑闪肭 ,伤重瘀蓄者 ,不内外因也”。血…  相似文献   

13.
明代名医赵献可,字养葵,学术上秉承易水学派薛己补脾补肾观点,而多取其补肾之论,倡导肾水命火之说,认为两肾俱属水,命门居中属火,命火养于肾水,为生机之所系,故习用六味、八味丸以补肾水命火,而为其论治诸病的要领。从《邯郸遗稿》论妇人胎产经病可见其一斑。  相似文献   

14.
导师名老中医张琪教授从事内科疑难杂病研究多年,尤其对于血证的治疗具有真知灼见,以疗效显著闻名于杏林。笔者有幸从师侍诊,于其博大精深中觅得一鳞半爪。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王新佩教授在教学、医疗与科研一线工作近40载,临床经验丰富,学术造诣精深,注重中医学经典尤其专注于张仲景经学研究,擅长杂病,尤精于血证诊治,常能立起沉疴。现将其临证经验介绍如下。1用整体观念全面综合识病诊治模式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第一基本哲学观点,强调了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并与外环境相统一的思想。血证是临床急危重症,在繁忙的诊疗中王老师更重视辨病、辨病和辨证的整体结合。辨病与辨证是中医学  相似文献   

16.
介绍蒋益兰教授治疗肿瘤血证的经验。蒋教授认为瘀血是肿瘤血证的本因,主张治疗应从气、血、瘀论治,以化瘀止血为主。其认为肿瘤血证主要分为气滞血瘀、热盛迫血、气逆失血、气虚不摄、气陷失血五大证型,分别以柴胡疏肝散、蒲丹止血方、小乌沉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治疗,随症加减,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赵献可 ,字养葵 ,号医巫闾子 ,明万历、崇祯间鄞县人 ,约生活于公元 1 573至 1 6 44年间 ,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鄞县志》称其“勤学淹贯 ,尤善于《易》而精于业”。赵氏将《内经》学术思想渗透于临床实践之中 ,并有所发挥 ,尤其对五郁有独到见解。五郁 ,即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五郁之说是《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运六气是以五行、六气、三阴三阳等理论为基础 ,说明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学说。人与天地相参 ,与日月相应。岁运正常之年 ,疾病很少流行 ,而当运气太过或不及之年 ,气候发生异常变化 …  相似文献   

18.
导师名老中医张琪教授从事内科疑难杂病研究多年,尤其对于血证的治疗具有真知灼见,以疗效显著闻名于杏林.笔者有幸从师侍诊,于其博大精深中觅得一鳞半爪.介绍如下. 1 再生障碍性贫血  相似文献   

19.
姜春华教授治疗血证经验丰富,方法多样。姜老师常说:“出血之证,毋见血而止血,法当辨证论治,审证求因,治病求本,方可奏效”。兹就笔者侍诊所得,整理姜老治疗血证8法简介如下。1 清热泻火法适用于肝胃火旺,迫血妄行致吐、衄等证,症见面红目赤,舌红,脉弦大。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清热泻火。盖气随血行,气火下降,血行亦趋宁静。所以前人有云:“泻心即是泻火,泻火即是止血”。汪某,男,65岁。素患高血压病,鼻衄如注,面红目赤,大便秘结,3日未解,舌红,脉弦大。测血压为293/147kPa。证属肝胃火旺,治宜清…  相似文献   

20.
安艳秋 《中医研究》2011,24(6):F0003-F0004
易水学派以金代张元素为始祖,因张元素家居易水(今河北省易县)故名。易水学派有突出的创新思想特点,其注重致病的内因,创立了脏腑辨证及其遣药制方的体系,强调因病、因时、因境施治,重视扶正祛邪。自金至明清,易水学派师承授意,代有薪传。自张元素后,李杲、王好古、罗天益、赵献可、张介宾等继往开来,其中明代赵献可对易水之学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