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设计合成一氧化氮(NO)供体型咖啡酸衍生物,测定其体外NO释放活性。【方法】以中间体3,4-二乙酰咖啡酸为基本骨架,利用侧链羧基与硝酸酯结构偶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Griess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NO体外释放量。【结果】合成4个新的咖啡酸NO供体衍生物,其结构均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包括1H-NMR与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各化合物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体外NO释放性能,其中3,4-二乙酰基咖啡酸-2'-硝氧乙酯体外释放NO活性最强。【结论】咖啡酸NO供体衍生物合成方法可行,体外NO释放量与硝酸酯结构片段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合成一氧化氮供体型二氢吡啶类衍生物,检测其体外NO的释放能力,寻找新型抗高血压药.方法 以中间体5-甲氧基羰基-2,6-二甲基-4-(3-硝基苯)-1,4-二氢吡啶-3-甲酸(M)为基本骨架,利用C-3位羧基与硝酸酯和呋咱氮氧化物结构偶联,合成系列目标化合物;采用Griess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NO体外释放量.结果 合成了8个新化合物(Ⅰa~Ⅰf,Ⅱa~Ⅱb),其中6个呋咱氮氧化物类衍生物在体外具有良好的NO释放能力.结论 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NMR确证,呋咱环型化合物在体外能有效释放NO.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供体型3-丁基苯酞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供体型3-丁基苯酞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寻找新型抗脑缺血药物.方法:使用不同的连接基团将3-丁基苯酞的开环衍生物2-(1-乙酰氧戊基)苯甲酸与一氧化氮供体连接,合成了目标化合物6a-6c、10a-10c和12a-12c,同时测定它们在体外释放NO的量.结果:合成了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均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它们均有一定的抗血小板活性且有不同程度的NO释放,其中化合物10b活性最强,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和3-丁基苯酞(P<0.01),其NO最大释放量为0.05 μmol/L,而活性最弱的化合物6c仅为0.01 μmol/L.结论:NO供体型3-丁基苯酞衍生物具有较强抗血小板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O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合成一氧化氮(NO)供体型雷诺嗪衍生物,检测其体外NO的释放能力,寻找新型抗心绞痛药.方法 以中间体2-(4-(2-羟基-3-(2-甲氧基苯氧基)-丙基)-1-哌嗪)乙酸(A)为基本骨架,根据药物设计的拼合原理将呋咱氮氧化物和硝酸酯与其偶联,合成系列目标化合物;采用Griess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NO体外释放量.结果 合成了8个新化合物(Ⅰ1~Ⅰ7,Ⅱ),其中7个呋咱氮氧化物类衍生物在体外具有良好的NO释放能力.结论 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NMR确证,呋咱环型化合物在体外能有效释放NO.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设计合成新型硝酸酯类木犀草素衍生物.方法 采用在木犀草素母核C-3′和C-4′之间插入醚键,再在C7-OH上进行亲核取代,合成了5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NMR等确证;采用Griess方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体外NO释放情况,并通过MTT方法初步测定抗肿瘤活性.结果 在所合成的化合物中,化合物3a与3b的NO释放较迅速,且很快就到达平衡;同时,6a~6c系列化合物NO释放平稳,表明对木犀草素邻二酚羟基不同保护结构的修饰,影响了NO的体外释放;5个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无明显细胞毒性.结论 硝酸酯类木犀草素衍生物的NO释放量与抗肿瘤活性无相关性,合理的修饰有利于提高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3位一氧化氮(NO)供体取代的苯骈吡喃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降压活性,寻找活性强、不良反应小的新型抗高血压药.方法:以3,4位反式苯骈吡喃为基本骨架,在C-3位通过丁二酸连接硝酸酯和呋咱氮氧化物,合成了一系列衍生物;测定目标物对KCl引起的大鼠胸主动脉条收缩的抑制作用,选择活性化合物Ⅱ1测定其经口给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尾动脉收缩压(SAP)和舒张压(DAP)的影响;采用Griess法测定目标物体外NO释放量.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6个新化合物(Ⅰ1-6;Ⅱ1-10),结构经波谱确证.大部分目标物对大鼠胸主动脉条收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Ⅱ1的抑制率与阳性药吡那地尔(PIN)相当,对SHR尾动脉SAP和DAP的抑制幅度分别为15.2%和12.5%,降压持续时间长于PIN.Ⅱ1的NO释放量为0.9μg/mL,NO释放量与目标物降压活性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硝酸酯类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O供体型甘草次酸硝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和抗癌活性,寻找新型抗肿瘤候选化合物。方法:甘草次酸30-羧基通过各种连接基团与硝酸酯结合得化合物2a~2d,2a~2d的3位羟基经氯乙酰氯酯化后再与胺反应,产物成盐酸盐5a~5h)用MTT法对上述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测定。结果:合成了12个目标化舍物,其结构均经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药理活性初筛结果显示,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癌活性。结论:化合物5c的抗肿瘤活性较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白桦酸(BA)为先导物,将BA的28-位-COOH通过不同的连接基团与硝酸酯或呋咱氮氧化物等NO供体偶联,合成了11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均经IR,MS及1H NMR确证;采用MTT法测定了所有目标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和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多数呋咱氮氧化物类BA衍生物对肝癌HepG2细胞及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甘草次酸的3位羟基和30位羧基通过脂肪链连接基团引入硝酸酯结构片段,合成了9个新的NO供体型硝酸酯类甘草次酸衍生物(4a~4f,8a~8c)。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红外光谱、质谱、磁共振氢谱确证。体外采用MTT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4种人肿瘤细胞株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BEL-7402)、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合成一系列黄酮水杨酸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和改进后的Baker-Venkataraman 重排反应得到化合物2。水杨酸衍生物甲基化和酰氯化后,与化合物2和白杨素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 法检测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化合物2、5a、5b、6a、6b对胃癌细胞MGC-803整体的抗增殖活性更好,均优于白杨素与5-氟尿嘧啶。其中5b对胃癌细胞MGC-803的抗肿瘤活性(21.59±5.75 μmol/L)优于其它化合物。黄酮骨架引入苯三甲氧基基团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其抗肿瘤活性。化合物5b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可作为抗癌候选药物进一步优化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