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和细胞内杀菌功能。方法 :采用普通酵母菌对 44例肝硬化患者及 3 8例正常人进行中性粒细胞吞噬和细胞内杀菌功能试验。结果 :3 8例正常人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杀伤率均值分别为 (2 3± 7) %和 (3 9± 3 ) % ,44例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杀伤率分别为 (15± 5 ) %和 (3 0± 7) %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2 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与 12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及 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与 3 6例肝硬化非合并肝癌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及杀伤功能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杀伤功能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聚集的IgG(aIgG)对白塞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脱颗粒的影响,以及FcγR在aIgG刺激白塞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脱颗粒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全血培养的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反应的体外研究体系,采集8例白塞病患者及8例正常人全血,以aIgG刺激,加(或)不加阻断FcγRⅡ和/或FcγRⅢ的单克隆抗体,加/或不加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及细胞松弛素B,孵育2h,然后采用ELISA测定上清液弹性蛋白酶的释放水平,了解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反应情况。【结果】白塞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受aIgG诱导的脱颗粒反应高于正常人(P〈0.05)。无论是白塞病患者还是正常人,阻断FcγRⅡ的单克隆抗体可抑制aIgG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反应(P〈0.01),阻断FcγRⅡ的单克隆抗体抑制aIgG诱导的脱颗粒作用不明显(P〉0.05)。加fMLP及细胞松弛素B刺激后,aIgG诱导的中性粒细胞的脱颗粒反应,白塞病患者和正常人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白塞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受algG刺激引起的脱颗粒反应增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脱颗粒主要通过FcγRⅡ介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应用琼脂糖淀胶玻片法和化学比色法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测定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检测,并与35例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各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趋化指数和SOD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MD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SOD水平与MD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68 4,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的降低与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性粒细胞氧化吞噬功能及相关受体[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1(CCR1)和Toll样受体(TLR)2、TLR4]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用于检测COPD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氧化吞噬功能及相关受体的流式细胞术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COPD患者(COPD组)、30例肺炎患者(肺炎组)和3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及痰液(正常对照组除外)中性粒细胞氧化吞噬功能及其表面CCR1、TLR2和TLR4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炎组和COPD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氧化吞噬功能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肺炎组与COP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CR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LR2、TLR4表达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痰液中性粒细胞氧化吞噬功能显著低于肺炎组(P0.05),CCR1表达显著高于肺炎组(P0.05),TLR2和TLR4表达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组痰液中性粒细胞氧化吞噬阳性率与CCR1表达呈负相关(r=-0.548,P0.01),与TLR2、TLR4表达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06、-0.219,P0.05)。结论 COPD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氧化吞噬功能显著下降,其表面CCR1表达升高。COPD患者气道中性粒细胞的氧化吞噬功能受损可能是COPD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CD11b、1,25-(OH)_2Vit D_3、γ干扰素(INF-γ)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PRE)中的表达及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PRE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患儿血清CD11b、1,25-(OH)_2Vit D_3、INF-γ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各血清指标与PRE的关系。根据脱水程度分为轻度患儿28例、中度患儿42例、重度患儿20例,比较不同病情患儿血清CD11b、1,25-(OH)_2Vit D_3、INF-γ水平、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4~+/CD8~+)、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 A)、Ig G、Ig M],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血清CD11b、1,25-(OH)_2Vit D_3、INF-γ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CD11b[(86.24±7.16)%]、INF-γ[(3.62±0.72)pg/ml]高于对照组[(69.35±4.42)%、(1.15±0.20)pg/ml],1,25-(OH)_2Vit D_3[(20.75±5.03)pg/ml]低于对照组[(35.66±7.14)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D11b、1,25-(OH)_2Vit D_3、INF-γ与PRE显著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儿血清CD11b[(92.71±6.35)%]、INF-γ[(5.23±1.04)pg/ml]高于中度[(86.23±5.79)%、(3.72±0.65)pg/ml]、轻度患儿[(81.63±4.90)%、(2.32±0.49)pg/ml],1,25-(OH)_2Vit D_3[(18.10±2.16)pg/ml]低于中度[(20.42±2.77)pg/ml]、轻度患儿[(23.14±3.0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儿外周血CD3~+[(48.81±3.44)%]、CD4~+[(22.39±1.80)%]、CD4~+/CD8~+(0.52±0.04)、IgA[(0.92±0.21)g/L]、IgG[(6.48±1.02)g/L]、IgM[(0.48±0.10)g/L]低于中度[(51.06±4.02)%、(23.97±2.25)%、(0.58±0.05)、(1.18±0.26)g/L、(7.75±1.44)g/L、(0.61±0.13)g/L]及轻度患儿[(54.11±4.50)%、(26.08±2.73)%、(0.63±0.07)、(1.47±0.30)g/L、(9.22±1.93)g/L、(0.74±0.15)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D11b(r_1=-0.400;r_2=-0.492;r_3=-0.431)、INF-γ(r_1=-0.406;r_2=-0.529;r_3=-0.577)与CD3~+、CD4~+、CD4~+/CD8~+呈负相关,1,25-(OH)_2Vit D_3(r_1=0.514;r_2=0.568;r_3=0.502)与CD3~+、CD4~+、CD4~+/CD8~+呈正相关(P0.05);血清CD11b(r_1=-0.519;r_2=-0.518;r_3=-0.506)、INF-γ(r_1=-0.616;r_2=-0.660;r_3=-0.692)与Ig A、Ig G、Ig M呈负相关,1,25-(OH)_2Vit D_3(r_1=0.669;r_2=0.551;r_3=0.663)与Ig A、Ig G、Ig M呈正相关(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11b、1,25-(OH)_2Vit D_3、INF-γ与PRE发生及其免疫功能显著相关,可作为预测疾病发生、评估免疫紊乱及病情程度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高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性收集2014-01-2015-07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的的高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8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0d预后的情况,分为存活组(n=41)和死亡组(n=17),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再根据NLR水平三分位数分成3组,比较3组病死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NLR与相关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的出血量、合并脑室出血率、ICH评分、NLR水平及GCS评分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随着NLR水平的增高而增高(P<0.001);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NLR与血肿量(r=0.632,P<0.001)、脑室出血(r=0.327,P=0.012)、ICH评分(r=0.629,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GCS评分(r=-0.680,P<0.001)呈负相关。结论:高龄脑出血患者的NLR水平与血肿量、意识障碍程度及疾病危重程度相关,与30d预后的关系密切,可能有潜在的预判患者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肠屏障功能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0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规律随访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PD组)及同期规律门诊随访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非透析患者(CKD非透析组)为入组观察对象。收集临床数据,胃肠道症状及实验室指标,通过检测人体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血D-乳酸和血细菌内毒素水平评估肠屏障功能,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2组NLR与DAO、D-乳酸及细菌内毒素水平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190例患者,PD组121例,CKD组69例。腹膜透析患者中有73例(60.3%)出现至少1种胃肠道症状,非透析患者中有37例(53.6%)出现至少1种胃肠道症状。PD组NLR水平高于CKD非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3,P=0.026);PD组D-乳酸及细菌内毒素水平高于CKD非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323、5.519,P值分别为0.020、<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D组NLR与细菌内毒素(β=0.308,P=0.003)呈正相关,与DAO(β=-0.154,P=0.108)、D-乳酸(β=0.173,P=0.068)及年龄(β=-0.177,P=0.058)无统计学相关性;非透析组NLR与年龄(β=0.311,P=0.012)呈正相关,与D-乳酸(β=0.162,P=0.197)、细菌内毒素(β=0.234,P=0.072)、DAO(β=-0.160,P=0.224)均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多数腹膜透析患者具有消化道症状,同时腹膜透析患者D-乳酸及细菌内毒素水平较非透析患者升高,且腹膜透析患者的细菌内毒素与外周血NLR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腹膜透析患者的肠屏障功能可能影响患者体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新生儿外周血维生素A(VA)水平变化及其与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该院住院的62例CAP新生儿(CAP组)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病原体感染分为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组(混合感染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的3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各组新生儿外周血VA水平、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并分析CAP新生儿VA水平与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的关系。结果 CAP组VA水平、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之间VA水平、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组临床型VA缺乏及亚临床型VA缺乏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可疑亚临床型VA缺乏发生率高于CAP组(P<0.05)。CAP组中VA<0.70μmol/L患儿的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均明显低于VA≥0.70μmol/L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外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规律及其受前列腺素E1(PGE1)的影响。方法应用AO/EB荧光染色法检测并比较外伤后MODS患者组(40例)、外伤后无MODS患者组(20例)及正常人组(20例)外周血体外培养PMN凋亡率的差异。同时观察不同浓度PGE1在不同作用时间内对PMN凋亡的影响。结果外伤后MODS患者组外周血PMN凋亡率明显降低,加入PGE1后PMN凋亡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外伤后MODS患者存在PMN凋亡滞后现象,PGE1能够加速外伤后MODS患者PMN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FcγRⅡb、CD30的表达与辅助T细胞亚型(Th1/Th2)漂移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了129例SLE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PBMCFcγRⅡb、Th1、Th2细胞以及血清sCD30;FcγRⅡb的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血清sCD30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Th1、Th2细胞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果SLE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PBMC FcγRⅡb的表达以及Th1细胞明显降低(P<0.01),而血清sCD30水平以及Th2细胞显著升高(P<0.01)。结论PBMC FcγRⅡb、CD30表达的变化以及Th1/Th2细胞漂移与SLE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FcγRⅡb、CD30的表达与辅助T细胞亚喇(Th1/Th2)漂移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了129例sI.E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PBMC FcγRⅡb、Th1、Th2细胞以及血清sCD30;FcγRⅡb的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血清sCD30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Th1、Th2细胞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果sLE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PBMC FcγRⅡb的表达以及Th1细胞明显降低(P〈0.01),而血清sCD30水平以及Th2细胞显著升高(P〈0.01)。结论PBMC FcγRⅡb、CD30表达的变化以及Th1/Th2细胞漂移与SLE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入院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功能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aSAH患者398例的临床资料,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在发病3月时评估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3分)组258例、预后不良(mRS≥3分)组140例,并对2组患者的资料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心肌炎症及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行横断面研究,根据发病类型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00例。分析AMI与UA患者NLR的差异,及NLR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炎性标志物相关性。结果 AMI组外周血NLR值明显高于UA组患者(P0.01);AMI组与UA组比较,外周血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增高(P均0.001),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20)。NRL与高敏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演变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类型密切相关。NLR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呈正相关,NLR在急性冠心动脉综合征中可鉴别血管炎症反应程度和心肌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患者相关实验指标水平及与抗核抗体(AN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ANCA阳性患者为试验组,并纳入同时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Crea、BUN、UA、Cys-C、D-D、FIB、FDP、ANCA和ANA水平;检测两组MPO-Ab、PR3-Ab、ENA抗体。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中ANA、抗ENA抗体阳性率及上述各实验指标水平。结果试验组的Crea、BUN、UA、Cys-C、D-D、FD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AN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以检测到MPO或PR3靶抗原抗体的p-ANCA阳性患者血清中Crea、BUN水平明显高于未检测到MPO或PR3靶抗原抗体的p-ANCA阳性患者(P<0.05)。结论ANCA阳性患者会出现肾功能损害及凝血过程激活趋势,故ANCA检测对继发性血管炎引起的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与脑卒中发生及患者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首诊出血性卒中(HS)患者63例、缺血性卒中(IS)患者233例以及门诊健康受试者293例,记录其年龄、性别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高尿酸血症病史,并于入院次日或体检时检测其血清肾脏标志物(NGAL,Cr,Urea,Cys C和eGFR)水平,按照KDIGO指南标准将所有受试者分为AKI组、CKD组、一过性或无肾损害组以及对照组,代表其肾功能损害程度,分析上述各指标与HS和IS患者卒中发生及其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HS和IS患者NGAL血清水平中值为160.0 μg/L和142.9 μg/L,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332,P>0.05),但均高于健康对照(Z=12.621,9.189,P<0.05); AKI组、CKD组、一过性或无肾损害组和对照组NGAL血清水平中值分别为375.3,228.6,141.6和103.8 μg/L,相互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6111.237,P<0.05)。NGAL血清水平与HS发生(rp=0.423,P<0.001)、IS发生(rp=0.231,P<0.001)及HS和IS患者肾功能损害(rp=0.429,0.289,P<0.001)均呈正相关,其偏相关系数在HS发生中仅低于高血压病史率,在IS发生中仅低于冠心病和糖尿病病史率,但在HS和IS患者肾功能损害中均最高。NGAL以其血清水平评估HS和IS发生,作用有限(OR=1.044和1.028,均P<0.001),但以异常检出来评估则作用明显(OR=27.841和15.411,均P<0.001)。结论 NGAL水平增高可能是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肾损伤或肾功能不全可能与卒中发生相关,卒中防治宜重视患者NGAL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中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与原发性肾病综合患者激素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6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均采用激素治疗,检测患者血中PCT和CD64水平与肾病综合征治疗效果及临床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根据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中位数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结果发现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高水平和低水平组患者血清中血肌酐、蛋白、尿蛋白以及病理类型对比无差异,高水平PCT患者激素敏感为15例明显低于低水平组21例,高水平中性粒细胞患者激素敏感为14例,高水平PCT患者急性肾衰竭、感染、血栓分别为8、10、6例,明显高于低水平组患者,高水平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急性肾衰竭、感染、血栓分别为7、11、6例明显高于低水平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与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