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骆志玲 《云南医药》2006,27(6):579-583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减少住院率和死亡率。筛选CRT患者主要有以下三个标准: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NY—HA)Ⅱ和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35%,QRS间期≥120ms。以QRS间期作为CRT的筛选标准,大约70%的患者临床症状、运动耐受、生活质量获得改善,但选择左室重构逆转为CRT反应的评价指标时,仅50%患者有反应㈣。研究认为部分CRT患者无反应可能与筛选病人的标准不充分有关。如何降低CRT无反应是目前这项昂贵的心衰治疗方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常规超声和组织多普勒(TDI)超声指导下窄QRS间期合并心室不同步患者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将91例经常规超声和TDI确定为心脏收缩不同步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CRT组43例(窄QRS间期组21例,宽QRS间期组22例)和对照组48例(窄QRS间期23例,宽QRS间期2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评价心功能及生存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RT组的6min步行试验变化、生活质量积分变化、NYHA分级改善明显增加。超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RT组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明显减少,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与各对照组亚组相比,CRT-窄QRS亚组NYHA分级改善,6min步行距离变化、LVEF变化、生活质量积分变化明显增加。同时,LVESV和LVEDV明显减少。结论:应用超声多普勒指导的窄QRS间期患者也可以从CRT中获益。  相似文献   

3.
药物联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已成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按目前指南植入CRT的患者中有20%~40%术后无应答。研究显示CRT术后有无应答与植入术前心肌机械不同步性相关,本文综述超声心动图、核素显像、MRI及CT等检查方法在评估心肌机械同步性方面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植入,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对AV和VV间期进行优化,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收缩末的直径(LVDD、LVDS)及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LVEDV、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同步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心功能均得到改善,6 min步行距离增加,LVEF增加,LVDD、LVDS、LVEDV和LVESV缩小,心脏同步化指标得到改善。结论在超声指导下对AV、VV间期进行优化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改善双心室的同步性和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周清华 《中国医药》2010,5(6):489-491
目的 观察室内传导阻滞对QT间期和JT间期及心功能和运动峰摄氧量的影响.方法 76例心力衰竭患者(缺血性心脏病35例,扩张型心肌病25例,不明原因16例),39例QRS<120 ms,37例QRS>120 ms,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检查和心肺联合运动试验.运动前、运动高峰和运动后分别测定运动耐量,峰摄氧量和摄氧量AT,VE/VCO2斜率.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QRS间期>120 ms组短轴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与QRS<120 ms组相近,QT/Tc间期延长,但JTc间期无明显差别,传导正常患者运动峰摄氧量,峰摄氧量/预测摄氧量比例分别为(20±6)ml/(min·mg)、(0.72±0.24)%,室内传导阻滞患者分别为(17±5)ml/(min·mg)、(0.55±0.1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室内传导阻滞对心电图测定的QT/QTc功能和运动高峰摄氧量和峰摄氧量/预测摄氧量比例有影响,JT间期代表复极时间更为合理,心电图QRS间期和运动心肺功能测定有助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时电生理和心肺储备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优化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1年4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9例,本组患者均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超声心电图下优化VV间期与AV间期。结果 79例患者在通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心功能分级从Ⅲ~Ⅳ级改善到Ⅱ~Ⅲ级,心房起搏AV间期优化到130~180ms,而心房自身感知AV间期优化到100~150ms,左室充盈时间为(423±115)ms,二尖瓣反流为(5.34±4.69)cm2;VV间期为4~41ms,致使左室各室壁收缩期达峰时间差为(30.5±18.2)ms,左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为(26.3±3.4)/s。3个月后,左室收缩末容积减少16%。结论心衰患者在经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心衰患者若能够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再加上超声心动图优化,可以将心室收缩不同步情况改善,从而提高心功能,巩固和提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和斑点追踪技术(STI)在慢性心衰患者左室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慢性心衰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和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内同步性。RT-3DE评价左室16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及其与心电图R-R间期的比值(Tmsv-16SD%,SDI) 和最大差值(Tmsvl6Dif%)。STI评价左室16节段QRS波起点至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达峰时间的标准差与心电图R-R间期的比值(Tls-l6SD%、Trs-l6SD%、Tcs-l6SD%)和对应的最大差值(T-Dif%)。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及6个月患者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小于术前,LVEF比术前改善。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及6个月患者Tmsv-16SD%、Tmsvl6Dif%、Tls-l6SD%、Trs-l6SD%、Tcs-l6SD%及T-Dif%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msv-16SD% 、Tmsvl6Dif%、Trs-l6SD%、Tcs-l6SD%与LVEF具有良好的负相关性。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和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准确有效地评估左心室整体、局部收缩功能及左心室同步性,为心衰患者的诊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准确的定量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接收的采用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0例,对其治疗方法、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之间的关系。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增加,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QRS间期加宽。心率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412,P<0.05),检测患有窦性心律的病例的PR间期与室间隔的厚度呈负相关(r=-0.59,P<0.05)。而QT与心脏超声检查相关指标均无相关性。QRS间期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末内径呈正相关(r=O.52和0.45,P<0.05)。结论随着扩张型心肌病病情不断发展,心房、房室传导系统和左心室会出现严重的传导障碍,当患者出现扩张型心肌病类似异常症状时是应及时心电图和X线检查,然后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确诊,尽早进行相应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根据心室肌除极过程的综合波群(QRS)时限情况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40例,评价不同QRS波时限与心脏同步运动之间的关系。结果 甲、乙、丙三组之间的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左室、右室射血前时间的差值(LRVPEI)、室间隔和后壁收缩末时间差(SP—WMD)、左室内12个节段心肌收缩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1)、左右室侧壁基底段心肌收缩达峰时间差值(Ts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和丙组上述各项指标与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乙组与丙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与QRS波时限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在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采用QRS波时限和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进行评估,有利于总体评估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TDI)成像对不同QRS波时限心肌非同步性的评价及价值.方法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42例,其中宽QRS波时限(>120ms)24例、正常QRS波时限18例,另选正常健康者16名.应用TDI技术,分别观察心肌9个节段的收缩达峰时间(TS),计算达峰时间差(△TS),以△TS>65ms为心肌收缩不同步的标准,对比分析不同QRS波时限的心肌非同步性.结果 CHF患者中心肌非同步率在宽QRS波组为79.17%,正常QRS波组27.78%.结论 CHF患者无论其QRS波时限延长与否,均存在一定比例的心肌非同步运动:QRS波时限结合TDI不同步指标可供选择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人群.  相似文献   

11.
宋娜  光雪峰 《云南医药》2008,29(2):197-200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针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和心室收缩不同步病人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已逐渐成为特定CHF患者的一线疗法,2005年ACC/AHA已将CRT作为符合条件的CHF患者的Ⅰa类适应证。目前,只有当患者出现宽QRS综合波时,才适合做CRT,尽管带有窄QRS综合波的患者可能出现不同步,但未引起临床的注意。但随着超声新技术的应用,人们对窄QRS波患者出现的心脏不同步现象开始逐渐重视,对此本文就目前这一研究进展做一概述,以期为窄QRS波患者的CRT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郑志伟  安亚平  俞杉  熊倩  吴强 《贵州医药》2022,46(5):792-793+841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推荐用于经充分药物治疗3个月后心功能仍为Ⅲ~Ⅳ级(NYHA),QRS波时间延长的患者,治疗方法是在传统起搏基础上增加左室起搏,以改善房室、左、右室间和左心室内同步性,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逆转心室重构,使心脏结构正常,这就是超反应的表现。本文结合3例CRT超反应案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置入三腔起搏器后进行随访观察,分析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临床疗效以及CRT无应答的原因。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11月,48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再同步化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CRT后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结果 1例患者术后4月因脑梗死死亡,1例术后5月猝死。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NYHA心功能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左室舒张末内径降低;二尖瓣反流量显著减少;QRS时限显著缩短。CRT无应答率29.2%。结论 CRT能显著改善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但部分患者对CRT无应答,左室电极未到达理想位置、未强化内科药物治疗以及AV、VV间期未优化可能是无应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杨桂萍 《云南医药》2014,(2):159-161
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晚期是心内科治疗的难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通过改善电机械同步,提高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死亡率。最新欧洲和美国的心衰治疗指南,将CRT治疗心衰作为I类适应证,使更多的心衰患者得到了CRT治疗并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5.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难题之一。中国成人CHF的患病率为0.9%,估计中国心衰总人数约为585万。对CHF合并室内传导阻滞不能耐受药物治疗或药物疗效不佳者从1994年开始尝试心脏再同步治药(CRT),现已显示CRT能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降低病死率。本实验为前瞻、单盲、对照研究,目的是观察接受CRT的CHF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是否优于最佳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道江西省首例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简称CCM)植入。方法 患者46岁男性,因“反复胸闷气促7月余”入院,结合心脏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脏核磁共振、冠脉造影检查等,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Ⅲ级”,最优化心衰药物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仍低至38%,且有活动后胸闷不适症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QRS101ms”,根据国际国内心衰指南,符合CCM植入指征,遂进一步行CCM植入术以改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实现逆转心肌重构。结果患者CCM植入手术过程顺利,耗时不到1小时。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室收缩功能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提升至47%,证明心脏收缩力调节器已发挥作用。术后一个月随访,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左室收缩末径及舒张末径均较前缩小(左室射血分数48%),患者日常活动无明显胸闷等不适症状,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CCM植入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在慢性心衰器械治疗领域展现一定的意义和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35%,QRS>130 ms.安装双心室再同步起搏器.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比较术前术后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变化.结果 左室收缩同步性指标Tmsv16-SD%、Tmsv12-SD%由术前(11.52±1.73)、(11.95±1.84)减少到术后3个月的(10.46±1.38)、(10.57±1.53)(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作为超声成像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在评价心脏机械收缩失同步方面作用日趋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2导联心电图(ECG)参数预测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发生超反应的意义.方法 采用ECG记录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设备植入前基线水平及植入后即刻心电活动,分析基线ECG参数(QRS波时限、束支形态、电轴、PQ间期、QT间期)及植入后起搏QRS时限,并计算QRS时限的相对变化.超反应定义为12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降低≥30%.结果 本组101例患者,32例(31.7%)出现超反应.超反应组与非超反应组之间ECG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超反应组起搏QRS时限短于非超反应组[(148±22)ms vs(162±28)ms;P=0.010].CRT植入后超反应组出现QRS波显著降低.超反应组出现相对QRS波缩短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超反应组[12.1%(6.8~22.2)vs 1.7%(-11.9~11.8);P=0.005].采用多变量分析得出,NYHAⅡ级、起搏QRS时限及相对QRS波缩短是预测CRT患者发生超反应的因素.结论 起搏QRS时限及相对QRS波缩短是与CRT患者发生超反应相关的参数.  相似文献   

19.
李福龙 《北方药学》2018,15(1):34-35
目的:观察高龄慢性心衰伴心律失常实施胺碘酮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高龄慢性心衰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实施胺碘酮治疗进行分组;在基础性治疗、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实施胺碘酮治疗;以室性前期收缩频次、短阵室速、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等疗效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室性前期收缩频次、短阵室速、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均优于对照组,心脏事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复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龄慢性心衰伴心律失常实施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加快心脏复律,对于缓解症状、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和右室间隔部(RVS)起搏在双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CRT)的疗效中有无不同,将心衰病人50例分为两组,其中RVA组28例,RVS组22例(于左前斜45°行右室间隔部定位)。两组治疗前的基础状况无显著差异。所有病人均在术后1周内在心脏超声指导下优化AV间期和VV间期。随访6个月,评估心功能、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及病死率。结果表明:①病死率:RVA组死亡2例(7%);RVS组死亡2例(9.1%)。②两组自身对照术后的NYHA心功能级,6 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改善(P<0.05~0.001),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6个月随访,CRT患者RVS起搏对心衰的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与RVA起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