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刚  秦伟 《药学学报》1997,32(4):241-244
用蔗糖-Ficol梯度不连续离心法制备大鼠纹状体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研究多巴胺(DA)受体对突触前和突触后膜Na+,K+-ATP酶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DA(10-8~10-5mol·L-1)显著抑制突触后膜Na+,K+-ATP酶的活性,单独用选择性D1(SKF38393)或D2(LY171555)受体激动剂均无抑制作用,而当二者合用时则产生与DA相似的抑制效应。DA对Na+,K+-ATP酶的抑制效应可被单独用选择性D1(SCH23390)或D2(spiperone)受体拮抗剂而逆转。相反,DA却能显著激活突触前膜Na+,K+-ATP酶的活性,单用spiperone即可逆转此激活效应。结果提示,突触前和突触后DA受体对Na+,K+-ATP酶的调节存在差异,可能与它们的不同生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突触前受体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突触前受体存在的证据、分类、调节和临床意义。突触前受体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突触前自调受体和旁调受体;抑制性和易化性突触前受体;G-蛋白偶联型和离子通道型突触前受体。突触前受体调节递质释放的机制,可能与钙通道、钾通道及囊泡释放复合物的调节有关。通过研制合适的突触前受体的激动剂或拮抗剂,适度调节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可达到控制或治疗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精神疾患、阿尔茨海默病、心肌缺血等)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自从70年代初正式命名突触前受体以来,其发展异常迅速.本文综述突触前肾上腺素受体(侧重α-受体)的分类、功能、作用机理、生理意义和药理意义等方面的一些进展.对α-受体的传统的解剖学分类已为药理学分类所取代;突触前受体参与信息的突触调节、非突触调节和跨突触调节;突触前-受体激活后可通过抑制神经末梢(膨体)的去极化程度和反应性或抑制膨体去极化-分泌耦联而抑制递质释放;突触前受体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和药理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组胺H3受体的配体开发新药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通过克隆技术鉴定了组胺H3和H4亚型受体。H3受体是突触前受体,其功能为调节组胺的生物合成与从末梢释放。在其他神经元也有H5受体的存在,因而还能调节其他若干神经递质的释放。已经发现了一些H3受体的激动剂与拮抗剂,实验研究表明这些激动剂与拮抗剂有广泛的生物作用。迄今尚未有这类化合物经批准在临床应用,但从其功用来日可能开发出一些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α-肾上腺素受体分为两种亚型与神经递质释放的突触前控制学说密切相关。用在体和离体制备证实,激活位于神经末梢的α-受体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此发现使有必要区别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的抑制性受体和已知调节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产生收缩反应的经典α-受体。采用解剖术语,神经元的α-受体定名为突触前α-受体;而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称为突触后α-受体。对突触前α-受体的特性与功能研究表明,突触前和突触后的α-  相似文献   

6.
在调节神经递质释放的众多因素中,突触前受体的作用似最为突出。这些受体位于突触末梢,既可激活又可抑制递质的释放。因而,它们是正性调节或负性调节机制的一部分。例如,肾上腺素被认为是通过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的突触前β-肾上腺素受体而激活去甲肾上腺素(NA)的释放,而突触前α_2肾上腺素受体和毒蕈碱受体在同一神经末梢却是抑制性的。但是这两种抑制性受体又有相当大的差异:α_2肾上  相似文献   

7.
多巴胺(DA)的心血管作用 DA是外周DA受体及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其特点是:受体激活作用具血浆DA浓度依赖性、低输注速率(每分钟1.5μg/kg)时选择性作用于DA受体,较高输注速率(每分钟2~4μg/kg)时激动β_1受体,再增加输注速率则可激活α受体。在健康者及循环休克病人中,DA发挥α受体激动活性的输注速率分别是每分钟5和20μg/kg。外周DA受体分为二种亚型:DA_1受体分布于肾(包括肾小管细胞)、肠系膜、冠状和脑血管床等的血管平滑肌细胞;DA_2受体存在于节后交感神经元突触前末梢及交感神经节。外周任一DA受体的激活均可导致血管  相似文献   

8.
从发现多巴胺(DA)成为脑内一种神经递质到现在,已经历了50年。50年来,对DA的认识也逐渐在深入。现在可以这样认为,DA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最主要的神经递质之一,几乎与脑内重要功能的各个方面均密切相关。DA通过DA受体起作用,后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目前,已经克隆了5种DA受体,包括D1类(D1、D5),D2类(D2、D3、D4)。前与Gs蛋白偶联.后与Gi/o蛋白偶联。近年来,有关DA受体功能的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迅速,一些新的信号通道被发现,一些新的调节机制被认知。而这些新的调节机制和信号通道在DA机能活动,DA有关的疾病病理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这些新的通道和调节机制也有可能成为药物研究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异波帕胺(Ibopamme)为多巴胺(DA)衍生物,口服有效,以扩张血管作用为主。口服后被酯酶水解为麻黄宁(Epinine),后者能激活六种儿茶酚胺受体,即α_1、α_2、β_1、β_2、DA_1、DA_2,兼有间接的拟交感活性。药效学心血管组织有六种受体。α_1位于突触后,介导血管收缩和正性肌力作用。α_2位于突触前和突触后,突触前α_2激活时引起血管(主要是静脉)收缩;突触后α_2激活时,则减少肾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水和钠再吸收。β_1位于突触后,介导正性肌力和正  相似文献   

10.
溴隐亭在神经精神科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溴隐亭(bromoeriptine)为麦角类的多巴胺(DA)激动剂,是一种新颖的神经内分泌药物。由于它可激动突触后的DA受体使DA功能加强,故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突触周边γ-氨基丁酸(ambient GABA)通过GABAB受体调控骶髓后联合核(SDCN)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的机制。方法在急性切取的骶段脊髓薄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骶髓后联合核神经元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将GABAB受体用其特异性受体拮抗剂CGP52432阻断,观察谷氨酸突触终末上的GABAB受体被周边GABA作用的影响。结果在突触后GABAB受体被从胞内阻断的条件下,再灌流CGP52432阻断谷氨酸能突触前GABAB受体,可增加刺激引发的EPSCs(eEPSCs)幅度;改变配对刺激的两个EPSC比率(paired-pulse ratio,PPR),并激发沉默突触(silent synapse)。但CGP52432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无影响。结论位于SDCN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前的GABAB受体受周边GABA调控。这种影响参与调节谷氨酸释放并可能参与痛觉信息在脊髓水平的传递。  相似文献   

12.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神经递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GRM1)表达于神经元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并通过触发释放细胞内贮存的钙离子,经过一系列信号通路最终调节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可塑性以及参与神经递质释放  相似文献   

13.
腺苷是一种重要的中枢神经调质和/或递质,具有神经调节和稳态调节的双重作用。腺苷通过激活非突触腺苷A1受体,能降低细胞代谢进而发挥稳态调节的作用;通过抑制突触前A1受体和激活A2a受体,能控制神经递质释放,发挥神经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N和M胆碱能受体拥有同一种内源性配基ACh ,并且在多种组织中两种受体共存 ,两者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如副交感神经节后N受体可通过刺激胆碱能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来调节组织中M受体的功能 ;而胆碱能神经元突触后N受体的活性也可被突触前膜上M和N的自受体通过反馈调控节前纤维ACh的释放来调节 ;另外 ,N受体被阻断或失敏后不同组织中M受体的功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以将机体胆碱能神经系统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5.
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transporter,DAT),位于中枢多巴胺能神经元末梢,是一种膜蛋白,属于Na+/Cl-依赖性转运体基因家族。其生理作用为将突触间隙内已发挥生理效应的多巴胺(DA)重新摄入突触前膜,以备再次利用,同时终止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对DAT的作用有了深一层的认识。DAT已成为调节DA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DA能神经毒素MPP+是通过DAT进入神经元的,且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示早期帕金森病(PD)病人的DAT水平明显降低。因此,对DAT深入广泛的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牛磺酸(Tau)调节大鼠大脑皮层突触体Asp、Glu、GABA的释放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从GABA受体的角度进行探讨。方法 将phaclofen、biculline、baclofen加入悬浮有突触体的KRB液中,氨基酸测定采用Dans-C1柱前衍生,高效液相测定。结果 Tau对GABA释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被Phaclofen所拮抗,而它们对Glu Asp的释放均无影响。结论 Tau抑制去极化引发GABA的释放是通过激发突触体前膜GABAB受体而起作用的。同时还作用于Asp、Glu神经末梢的突触体前膜,从而抑制去极化引发的Asp、Glu的释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牛磺酸 (Tau)调节大鼠大脑皮层突触体Asp、Glu、GABA的释放的机制尚不清楚 ,本研究从GABA受体的角度进行探讨。方法 将 phaclofen、biculline、baclofen加入悬浮有突触体的KRB液中 ,氨基酸测定采用Dans Cl柱前衍生 ,高效液相测定。结果 Tau对GABA释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被Phaclofen所拮抗 ,而它们对GluAsp的释放均无影响。结论 Tau抑制去极化引发GABA的释放是通过激发突触体前膜GABAB 受体而起作用的 ,同时还作用于Asp、Glu神经末梢的突触体前膜 ,从而抑制去极化引发的Asp、Glu的释放。  相似文献   

18.
多巴胺(DA)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神经递质,通过调节分布于不同脑区的多种DA受体亚型参与了运动调节、情感认知、药物成瘾以及神经内分泌调节等诸多生命活动。在所有的DA受体亚型中,D3受体(D3R)与DA的结合能力是最强的,而且主要分布在与药物成瘾密切相关的中脑边缘系统“奖赏通路”,为进一步揭示D3R与中枢病变的联系,高选择性D3R配体的优化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素能受体(以下简称受体)的亚型β受体的β_1(心脏和脂肪组织)和β_2(平滑肌)两种亚型均可与腺苷环化酶相偶联。前一亚型的拮抗剂为 metoprolol 和心得宁;后一亚型的拮抗剂为 butoxamine。α_1受体即突触后α受体,儿茶酚胺作用时可引起血管及其他平滑肌收缩以及肝脏某些代谢作用;α_2受体存在于突触前及突触后各部位。对突触前α受体的研究,阐明了儿茶酚胺反馈性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由于它对某些激动剂如氯压啶和拮抗剂育亨宾有较大的亲和力,因此它与典型的突触后α受体在药理学上有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左旋千金藤立定(SPD)对大鼠纹状体突触体酪氨酸羟化酶(TH)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ι-DOPA的含量变化.结果:选择性D_2受体激动剂N-0437和喹吡罗均能抑制大鼠纹状体TH的活性,D_1受体激动剂SKF 38393和SPD都不能抑制TH的活性;D_2受体阻滞剂螺哌隆和SPD均能拮抗D_2受体激动剂对TH的抑制作用.结论:D_2受体介导突触前DA受体的负反馈调控,SPD对D_2受体无激动作用,而是D_2受体的阻滞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