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耳胆脂瘤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耳胆脂瘤形成机理是个难题,本文主要介绍染色体异常的内在遗传特性,胆脂瘤上皮异常增殖、骨质破坏吸收、角化碎屑堆积形成过程中各个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酶的相互作用机制,并通过信号转导途径,使转录因子异常表达,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2.
中耳胆脂瘤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针对其形成的假说有多种,其中鼓膜上皮干细胞进入鼓室异常增殖可能是中耳胆脂瘤形成的病因之一。本文就鼓膜上皮干细胞与中耳胆脂瘤的相关性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胆脂瘤是一种位于颞骨内的因角化鳞状上皮异常增生而形成的非肿瘤性囊性病变,它具有侵袭周围骨质造成中耳及邻近结构破坏的能力,进而引起传导性及感音神经性聋、迷路瘘、周围性面瘫乃至颅内并发症的发生,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胆脂瘤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胆脂瘤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上皮组织异常存留于颞骨中发展而成;后天性胆脂瘤则是由后天的一系列病理变化逐渐形成。尽管对后天性胆脂瘤的发病机理投入大量研究,但目前为止仍未将其完全阐明。目前主要有4种学说:①袋状内陷学说;②上皮侵入学说;③鳞状上皮化生学说;④基底细胞增殖学说;虽然可以对后天性胆脂瘤发病的部分机理进行合理解释,然而没有一种学说理论能够完整的解释胆脂瘤的所有临床特征,即异常增殖、侵袭、迁移、异常分化和反复发作[1]。近年来对于胆脂瘤病理机制的研究主要是从基因异常、炎症介入、骨质破坏以及微生物感染等几个方面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可以说是对以往4大学说的良好补充。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胆脂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胆脂瘤上皮细胞存在异常的高度增殖能力,胆脂瘤基质周围新生血管形成和微循环的重建为胆脂瘤上皮的异常增殖提供较丰富的血供和营养。胆脂瘤上皮由于受到所处微环境中的炎症因子、细胞因子的刺激,导致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s)高表达并诱导新生血管形成。MMPs在血管生成作用中不只是起到降解细胞外基质(ECM)作用,它们还可以通过调整内皮细胞黏附、增殖、转移和生长或者直接通过释放基质中隐藏的血管生长因子促进血管生成。此外,ECM涉及组织稳态和肿瘤浸润及炎症等病理过程,MMPs和TIMPs是维持ECM稳态的重要因素,MMPs TIMPs活力失衡可能对胆脂瘤增殖及骨质破坏吸收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耳胆脂瘤上皮PTEN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TEN基因在中耳胆脂瘤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2例中耳胆脂瘤组织和10例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中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中耳胆脂瘤组织和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均有PTEN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胆脂瘤形成过程中,PTEN的作用更趋向于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而不是发生基因异常导致细胞非正常增殖。  相似文献   

6.
中耳乳突胆脂瘤是产生角蛋白的鳞状上皮异常积聚在中鼓室 ,上鼓室 ,乳突或岩尖。胆脂瘤可对颞骨及其周围结构产生破坏作用 ,甚至产生致命的并发症。虽然中耳乳突胆脂瘤是临床上常见而古老的疾病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其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不少新进展 ,现综述如下。根据病因的不同 ,可将胆脂瘤分为两类 :先天性胆脂瘤(congenitalcholesteatoma )和获得性胆脂瘤 (acquiredcholesteatoma)。先天性胆脂瘤来源于与形成原始脊索相同的外胚层 ,这种外胚层胚胎细胞残留可发生于颅骨的任何部位 ,但最常见于颞骨[1 ] 。获得性胆脂瘤的发病机理包括 …  相似文献   

7.
乳突手术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主要方法,其演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而手术显微镜和高速电钻的出现也为胆脂瘤中耳炎带来了现代治疗方法。 胆脂瘤是1838年由Johannes Mueller首先命名,当时被认为其主要内涵为脂肪,“是一种脂肪性的珍珠样肿瘤,由多面体细胞组成重叠层面”。后来人们认识到中耳胆脂瘤是由于中耳内上皮异位导致上皮代谢产物异常积聚形成,  相似文献   

8.
<正>胆脂瘤是一种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来源的囊样病变,不同厚度的上皮组织堆积在基质周围,过度角化与杂乱无章的角蛋白纤维层层堆积,形成了炎症反应包裹的囊性肿物。中耳胆脂瘤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四种假说:1)内陷学说;2)基底细胞增生或乳头层内陷生长学说;3)上皮侵入学说;4)化生学说。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包括胆脂瘤的染色体异常,上皮的高度增生和骨质破坏吸收,细胞因子的表达和相互作用以及细胞的凋亡机制等等[1-4],但胆脂瘤形成的确切机制尚不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HSP70)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探讨HSP70与胆脂瘤的关系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法,对25例中耳胆脂瘤和10例正常外耳道皮肤中HSP70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25例胆脂瘤上皮组织的全层及上皮下结缔组织中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均有HSP70强表达,部分核中也有强表达.10例正常外耳道皮肤中HSP70为弱表达.计算机图象分析仪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胆脂瘤上皮中HSP70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为0.3309±0.0070,正常外耳道上皮为0.1798±0.0020,胆脂瘤上皮中HSP70的含量显著高于外耳道皮肤(P<0.001).结论HSP70可能参与了胆脂瘤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DM2(murine double minute)在中耳胆脂瘤上皮增殖机制中的作用,了解胆脂瘤的过度增殖性和生长方式。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2例中耳胆脂瘤组和10例正常对照组中MDM2的表达。结果MDM2分布于胆脂瘤上皮全层,但在基底层细胞表达最弱,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质层依次递增,染色最强的部位是颗粒层和角质层,而正常对照组未见MDM2分布。结论p53/MDM2反馈环异常可能是胆脂瘤上皮异常增殖和凋亡的原因之一。在胆脂瘤基底层细胞表达少量的MDM2可能是维持胆脂瘤不同于恶性肿瘤组织的无限增殖和浸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磷酸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hosphoinositide-specificphospholipaseC,PI-PLC)是磷酸肌醇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在哺乳动物中,已确认共有12种PI-PLC同工酶,根据其不同结构和调控机制分为5大类:β、γ、δ、ε和ζ。不同亚型的结构、调控和组织分布各有差异。PI-PLC在调控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的特性使其在中耳胆脂瘤组织的形成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综述了PI-PLC家族5种亚型的结构、调控机制及其在中耳胆脂瘤组织异常表达的相关内容,并进一步探讨了PI-PLCγ1信号转导机制在胆脂瘤形成中可能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耳胆脂瘤上皮具有异常增殖的能力,在某些基因、蛋白、细胞因子的调控下,其凋亡能力亦显著增强.先后有多种基因被发现在胆脂瘤上皮中存在异常表达,其中既有促进细胞增殖的基因,如c-myc、c-jun、Ras;也有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如Erb-2、p53、p27.本文就近年来胆脂瘤上皮增殖与凋亡的基因调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胆脂瘤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厚恩  汪磊 《耳鼻咽喉》1996,3(4):195-198
为了研究表皮生长因子与胆脂瘤之间的关系,利用免疫组化SLAB法,对18例中耳胆脂瘤和8例外耳道正常皮肤的EGF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EGF受体在胆脂瘤的表达强于皮肤,表明在胆脂瘤内有EGF受体的存在和调节异常,进一步证实了胆脂瘤上皮的过度增殖性,同时也表明胆脂瘤的过度增殖与EGF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4.
岩骨胆脂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于颞骨岩部的岩骨胆脂瘤约占所有岩尖病变的4%~9%[1-2].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类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前者称为卜皮样囊肿,后者称为胆脂瘤.在发育过程中,第一鳃裂异常残留的上皮细胞、多潜能胚胎细胞或异位的耳囊细胞可形成表皮样囊肿.后大获得性病变多由中耳或乳突胆脂瘤通过不同的途径侵犯岩尖所引起.尽管二者的起源不同,但在病理上完全相同[3].由于岩骨位于侧颅底深部,毗邻许多重要血管和神经结构,解剖关系十分复杂.发生于岩骨的胆脂瘤病变无论是临床表现还是手术处理的难度均和一般中耳胆脂瘤存在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在人类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探讨他们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形成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人中耳胆脂瘤组织标本及15例正常皮肤标本中PTEN、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细胞质PTEN主要在胆脂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的上皮细胞浆着色,阳性表达率为50.0%,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的86.6% (x2=5.075,P<0.01);P-AKT蛋白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的上皮细胞浆着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和26.7%,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x2=7.605,P=0.006,P<0.01),15例外耳道正常上皮组织中,PTEN与P-AKT蛋白的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89,P<0.0001,P<0.01).结论 PTEN和P-AKT蛋白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胆脂瘤上皮的高度增殖和抗凋亡状态密切相关.PTEN蛋白表达缺失导致其抑制作用减弱,使P-AKT蛋白表达过度,继而引起胆脂瘤上皮细胞凋亡受抑制.  相似文献   

16.
外耳道瘢痕狭窄或闭锁致外耳道胆脂瘤6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外耳道胆脂瘤在临床并非罕见,多属先天性原发性外耳道胆脂瘤,而由耳外伤后外耳道瘢痕狭窄或闭锁所致外耳道胆脂瘤形成,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报道我科自1995~2000年共收治外伤耳后外耳道瘢痕狭窄或闭锁所致外耳道胆脂瘤形成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胆脂瘤中耳炎手术用羟基磷灰石人工听骨重建听力后感染和胆脂瘤复发的病例,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胆脂瘤中耳炎手术用羟基磷灰石人工听骨重建听力后发生感染和胆脂瘤复发的4例病人的病史、术中所见、病理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 4例中有3例术后出现感染和上鼓室内陷袋,最终胆脂瘤复发,一例胆脂瘤侵及鼓窦、乳突,骨桥消失.1例因再次感染后羟基磷灰石人工听骨呈解体状态.结论 胆脂瘤中耳炎术后复发的机制可能是感染和病变清理不彻底,中鼓室与上鼓室通气阻塞而形成负压,上鼓室回缩袋形成.改进手术技巧可预防中耳术后胆脂瘤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及Bcl-2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探讨其表达对胆脂瘤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1例胆脂瘤标本及11例外耳道骨部正常皮肤组织中Survivin、Bcl-2的表达。结果Survivin、Bcl-2在胆脂瘤上皮的表达与正常外耳道皮肤上皮比较,不仅范围广,基底上层也有表达,而且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脂瘤上皮中Survivin表达指数与Bcl-2表达指数呈正相关(r=0.553,P<0.01)。结论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Bcl-2在中耳胆脂瘤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胆脂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可能参与胆脂瘤上皮的凋亡调控过程,因此适当控制Survivin,Bcl-2的表达可能会更有效地控制中耳胆脂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在人类中耳胆脂瘤上皮的表边情况及其相关性,探讨它们在中耳胆脂瘤形成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0例中耳胆脂瘤标本及15例正常皮肤标本中PTEN、P-AKT和P-ERK蛋白的表达量及定位。应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其中20例中耳胆脂瘤标本和10例正常皮肤标本PTEN、P-AKT和P-ERK蛋白以及内参GAPDH的表达量。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TEN在胆脂瘤和正常皮肤中的细胞核及胞质均有着色。核PTEN在胆脂瘤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质PTEN在胆脂瘤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AKT主要在细胞质着色,胆脂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ERK主要在细胞核着色,胆脂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两者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在中耳胆脂瘤标本中,PTEN分别与P-AKT、P-ERK蛋白的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O.01)。②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胆脂瘤中PTEN的表达量明显少于正常皮肤中的表达量;而P-AKT和P-ERK在胆脂瘤中的表达量明显多于它们在正常皮肤中的表达量。结论:PTEN、P-AKT和P-ERK蛋白在中耳胆脂瘤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胆脂瘤上皮的高度增殖和抗凋亡密切相关。PTEN表达缺失导致其抑制作用减弱,一方面使P-AKT表达过度,继而引起胆脂瘤上皮细胞凋亡受抑制;同时也使P-ERK表达过度,导致胆脂瘤上皮细胞增殖加强。  相似文献   

20.
胆脂瘤的发生机制目前仍不明确 ,其特征是鳞状上皮细胞移行入中耳并表现为上皮细胞的异常分化和过度增生。磷脂酶 C(PL C) -γ1在细胞增生和分化方面起配体介导的信息转导作用。为研究 PLC- γ1在实验性胆脂瘤、外耳道内段皮肤和耳后皮肤中的表达情况 ,本实验选用 16只鼓膜正常的蒙古沙土鼠 (体重 6 5~70 g) ,在外耳道骨部处切断并缝扎右侧外耳道皮肤 ,3个月后诱导胆脂瘤形成。左侧外耳道内段皮肤和耳后皮肤为对照组。采用 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组织细胞中 PLC- γ1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结果表明 ,胆脂瘤标本中 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