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安医家,在理、法、方、药诊疗思维的各个环节都有创新发明。笔者认为,在治法创新上除"固本培元"外,新安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还形成了"调理脾胃"、"养阴护阴"、"准《伤寒》法"等特色治法。"调理脾胃"法与"固本培元"法一源双流,以"后天元阴元阳不足"论治为分野,从培补"脾胃元气"到"脾胃分治",从脾虚分阴阳论治到脾胃各分阴阳论治,以吴澄理脾阴、叶天士养胃阴最具特色,弥补了李东垣《脾胃论》之不足,拓宽了从脾胃论治的临床思路;"养阴护阴"法从新安固本培元派滋阴以扶阳的考虑出发,由"补水滋阴"到"理脾阴",由治疫治杂症重"养胃阴"到"养阴清肺"治白喉再到"养阴润燥"治燥疫,以清代叶天士、郑氏  相似文献   

2.
"固本培元"治法是新安医学的特色治法,主张固先、后天之本,培元阴、元阳两种元气,是传统医学对治未病的重要观点。新安医家运用固本培元法治未病颇具特色,汪机倡"营卫一气""参芪双补",重气血阴阳并补;徐春甫重"脾胃元气",倡"摄养于无疾之先";孙一奎创"动气命门",擅温补下元,脾肾同治;吴崑提"针药保元",强调针药互补,调和气血;罗周彦立"元阴元阳",细分元气,从元气辨治疾病。新安医家固本培元学术思想对丰富治未病理论和指导临床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新安医学作为地域性综合性学术流派,内部分支学术流派林立,固本培元派就是其中学术阵容强大、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一支。在明初中期的16世纪,从汪机的人参、白术、黄芪和营卫、温补脾胃阳气,到其再传弟子孙一奎以温补下元为重,或合干姜、附子固先后天之本、培脾肾元气并举并治,以汪机众多的弟子门生们为主体的新安固本培元治法学派蔚然形成;此后明清众多的新安名医,包括当时闻名遐迩的歙西槐塘-冯塘程系、歙西余系、歙西澄溏吴系、休宁汪系等新安世医家族链医家,均连续不断地加入这一阵容,并在各自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温补培元之治,逐渐形成了以固本培元为学术主张,温养气血、培补脾肾元气为治法,临床善用人参、白术、黄芪或合干姜、附子  相似文献   

4.
【白芍】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有养血荣筋、缓急止痛、柔肝安脾等作用。白芍常用为补血养阴药。配当归、熟地、川芎、白术、阿胶等,能补血虚;配麦冬、五味子、浮小麦等,可用于阴虚盗汗;配生地、石斛、女贞子、生牡蛎、珍珠母等,能养阴潜阳。我常用本品配合生牡蛎、生石决明、生赭石、生地黄、黄芩、香附、夜交藤、远志、茯神、白蒺藜为主随证加减,用于神经衰弱病人  相似文献   

5.
正汪文绮,字蕴谷,安徽休宁县海阳镇人,清代著名新安医家,是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家学,研读《内经》及历代各家著作,尤其推崇张景岳之学说,治病强调扶阳抑阴,在医理、临床方面多有建树,他生平"好读书,博涉如举子业,尤喜为诗"。尝著有《杂症会心录》、《脉学注释汇参证治》等著作。《杂症会心录》两卷,成书于乾隆19  相似文献   

6.
汪机学术思想与脾胃病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安医学肇自北宋,盛于明清.明代新安医学进入兴盛时期,名医迭出,医籍宏富,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祁门人汪机毕生研究医学,撰《石山医案》等医书13部76卷.他精于望诊、切脉,"治病多奇中","活人数万计",被誉为明代四大医家之一.汪机师崇金元丹溪、东垣之学,但在学术上尊古而不泥古,在实践中辨证论治,提出了以"调补气血,固本培元"的治疗思想,这使自明以来出现的新安医药范畴的"培元派"后来发展为"固本培元派".  相似文献   

7.
补阴、顾阴和护阴是治疗阴虚和防止阴虚发生发展的方法。所谓补阴,就是用养阴生津、滋阴补血的一类药物来补充人体的不足之阴,如“沙参麦冬汤”、“益胃汤”等可养阴生津;“加减复脉汤”,“六味地黄丸”等可滋阴壮水。这一方法可用于一般阴虚血亏者。而顾阴和护阴则是防治温热病、热性病的  相似文献   

8.
<正>徽州古称"新安",作为徽州六县的新安医学,以其医家人数众多,著作甚丰而著称于世。新安医学源远流长,自宋而下,代不乏贤,至明代已形成独立的医学流派。新安医家无论是对医学理论的研究,还是对临床经验的总结均有重大贡献,并对后世影响深远。新安医家各抒己见,各有创见,又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汪机开创的固本培元派。汪机沿承朱震亨"阳有余阴不足"之论,但治病不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在"新安医学十大学说"和创新治法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新安医家处方用药风格作了疏理和提炼,认为主要有"平正轻简"、"轻清灵巧"、"稳准狠猛"三大风格。与固本培元派相对应,"平正轻简"是指处方平和、用药精简、用量轻巧,平淡之中出奇效;与养阴清润派相对应,"轻清灵巧"是指处方用药质轻、灵动,药味少,剂量轻,时方轻灵拨千斤。无论是"平正轻简"还是"时方轻灵",均以轻巧灵验取胜,是临床诊疗水平高的具体体现。"稳准狠猛"用药风格与"准《伤寒》法"密切相关,是针对徽州山区急重伤寒热病,取重兵直入巢穴,早攻、频攻以刈病根,以认证准、用药猛、剂量重、下手辣为特点。温补与养阴、伤寒与温病、"四两拨千斤"与"重剂刈病根",如此对立矛盾的中医核心学术命题,和谐统一于新安医学之中,为深入研究中医学  相似文献   

10.
生脉散见金·李东垣氏《内外伤辨惑论》,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方中人参甘温,大补元气,益血生津;麦冬甘寒,清心润肺;五味子酸温,益气明目,敛肺止汗。三药合用,同收益气敛汗、养阴生津、化痰止咳之功,是为气阴两虚而设的良方。现将个人在临床运用中的验案略举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汪机运用化湿法验案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安医家汪机力倡补气,擅用参、芪,主要运用益气升阳健脾法,以之为化湿大法治疗湿病,并承丹溪滋阴说,化湿的同时配伍清润之品,以防伤脾胃之阴.该文从《石山医案》中选取3例医案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拟养阴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内服中药自拟养阴益胃汤(基本方: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丹参、三七、川楝子、白芍、甘草等)随症加减。2组均30 d为1个疗程,服药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2组比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养阴益胃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当归六黄汤治疗虚实夹杂之汗症50例,获得较为满意疗效。基本方药:当归12克,黄芩12克,黄连3~6克,黄柏12克,生熟地各12克,黄芪12~24克。加减法:气血甚虚者加甘草,并加重黄芪用量;气阴甚虚者加麦冬、西洋参;汗多加煅龙牡、五味子。治疗结果:治愈43例,显效5例,有效2例,未见无效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叶天士治疗月经病的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中关于月经病的医案。采用EXCEL 2010、SPSS Clementine 11.1、SPSS 22.0、Liquorice软件进行药物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1)药物频数、性味分析:出现频率在0.20以上的高频药物有:白芍(0.37)、当归(0.36)、茯苓(0.35)、人参(0.25)、阿胶(0.20)、大枣(0.20)、甘草(0.20)、桂枝(0.20),在所有药物和高频药物中,甘味药和温性药均出现最多。(2)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最常见的4个药组为:桂枝、白芍、大枣;桂枝、大枣、甘草;白芍、大枣、甘草;白芍、阿胶、生地。(3)聚类分析得出3组药物,分别为:桂枝、大枣、甘草、生姜、白芍、炙甘草;小茴香、香附、当归、茯苓;生地、阿胶、煅牡蛎、人参、茯神,主要为通阳药和养阴药的配伍。(4)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药物为:当归、白芍、茯苓、人参、香附、甘草、生地、阿胶、桂枝、大枣。结论叶天士治疗月经病多用甘味药与温性药,通过灵活化裁经方,组合成调和营卫、益阴、通阳、化瘀止血的常用药对,且注重兼顾充养胞宫气血和活血通经两方面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新安医学发源于新安江流域的古徽州地区(今以黄山市为核心),肇始于南宋,鼎盛于明清,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自宋之张扩、张杲以来,见于史传的名医有900多位,有800余部医学论著流传于世。南宋张杲《医说》,明代吴岷《医方考》,江瑾《名医类案》,皆为相关领域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汪机《石山医案》,融温补养阴于一炉,开固本培源流派之先河;方有执《伤寒论条辨》,侈言错简,发“错简重订”流派之开端;吴澄《不居集》首倡“理脾阴”之说,补先贤之未备;郑梅涧著《重楼玉钥》,创养阴清肺名方,为“养阴清润”派之鼻祖。汪昂《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程国彭《医学心悟》等名作,风行海内外,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16.
孙一奎,明代新安医家,秉承新安医派特色,临证施治注重健脾温肾,调补营卫。其推崇《黄帝内经》等经典对痹证的认识,主张以经为纲立痹名。孙氏治痹特色为从脾立论,认为脾虚是痹证的根本原因,临床辨证用药多注意培补后天,调和气血,强调痰与痹证的联系,善用古方化裁治疗痹证。  相似文献   

17.
炙甘草汤由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子仁、大枣等组成,为汉代张仲景所创。具有滋阴养血,益气温阳,止悸复脉功效,以脉结代,心动悸为证治要点。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心率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种病证,疗效显著。近年加强了对炙甘草汤的药理研究,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天王补心丹出自<摄生秘剖>,由生地黄、五味子、当归身、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人参、玄参、白茯苓、远志、桔梗、朱砂等组成.具有滋阴安神、补益心肾的作用.原书谓其能治疗心血不足、心神不宁、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疮等症.笔者将此方改成汤剂,用治他病,亦获得很好的疗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桂枝汤治疗失眠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汤是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的第一方,也是一首著名方剂,有仲景群方之魁的美誉。柯韵伯称之为“滋阴补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方中桂枝、芍药二者等量相配,一散一收,阴阳相济,气血相合,加之桂枝配甘草辛甘合化为阳,芍药配甘草酸甘合化为阴,生姜大枣益脾和胃,亦有调和营卫之功,甘草补中气却调和诸药。该方不仅外调营卫,而且内和脾胃,滋阴和阳,因而无论外感、杂病,只要符合营卫不和之病机,皆可使用本方。笔者应用该方治疗因发汗过多、使营卫失和所致的失眠症,取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药对是指两味药物根据性味归经,七情配伍等理论而形成的固定组合,是单味中药的升华,是方剂的核心与基础。《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共载方61首,包含着许多药对的经典配伍,文章选举其中六组药对:温阳解表—桂枝+甘草;温中补气—人参+干姜;清热燥湿—黄芩+黄连;养阴益气—麦冬+五味子;温阳救逆—附子+干姜;补脾益胃—生姜+大枣;通过对这些药对的总结分析,为后世治疗疾病选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