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明原因发热起病多较缓,病程长,临床多表现为低热,有时为高热的特点。符合中医诊断内伤发热。内伤发热主要由劳倦、饮食、情志等因素而引起,少数始为外感,久则导致脏腑亏虚而引起。其共同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过度劳累、饮食失调致脾胃气虚,气虚而虚阳外越、或气虚而阴火上冲;久病心肝血虚,或脾虚不生血,或因失血过多致营血亏虚,血属阴,  相似文献   

2.
“圣贤所以教人之法,俱存于经”,中医经典是承载中医文化和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载体,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源泉。为适应医疗需求的改变与人类疾病谱的扩增,中医经典也亟需传承发展,其核心原则在于指导临床,解决实际问题。从“脾瘅”理论发展成熟,到糖尿病前期现代防治体系的构建,中医经典理论得到了生动的传承,实现了中西医诊疗体系的优势对接。  相似文献   

3.
"和法"是中医治疗方法中极具特色的一类治法,其内涵丰富,临床运用广泛。张杰教授在临床上擅长对"和法"的灵活运用,效如桴鼓。文章介绍了调和阴阳,治疗绝经前后诸症;调和寒热,治疗口糜反复不愈;调和肝脾,治疗妇科癥瘕积聚证术后3则验案。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于卵巢功能失调,一般以无生殖器官及全身器质性病变为其特征。功血又以青春期较为常见,归属于中医室女崩漏之范畴。青春期功血来势猛者,卞血如注似崩,或迁延数月,甚或年余,由于久崩不止,气血耗竭,必致成漏。功血来势缓者,经血淋漓如漏,久漏不止伤其阴血,亦将成崩。因此本病常缓急交错,且病程缠绵,可引起少女急性失血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c kidney disease,DKD)是我国常见病与多发病,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发展成终末期肾病。西医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在治疗DKD上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胡顺金主任从六经辨证着手,辨治DKD总结为太阳郁热证,阳明腑实,少阳枢机不利证,太阴腹痛证,少阴热化证,上热下寒之厥阴证等六方面证型,以此指导临床诊疗用药,并附具体案例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阐述中医“辨体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快速兴起的养生产业,为了进一步提高养生防病的效果,本文根据中医体质学说的基本理论及中医养生之道,提出辨体养生的观点和具体应用.辨体养生是中医辨证论与"治未病"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生发展与肝、脾、肺、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机在于诸脏功能失调,引起气血津液虚滞,生成痰、瘀二邪阻滞乳络,发为本病。该病发展过程复杂,疾病迁延难愈,治疗上应标本同治,祛痰、除瘀的同时辨析脏腑发病的内在原因,予以补肾、益肺、疏肝、调脾,从根源出发调理脏腑,抵御外邪,防治肉芽肿性乳腺炎。  相似文献   

8.
李洛丽 《当代护士》2014,(6):179-180
总结了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体会,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认为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可指导护士前瞻性思维,有助于提高临床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和主动服务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品质,为患者营造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9.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功能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而无有效的根治措施。中医对此病的论治有明确疗效,通过中医治疗可有效防止此病的复发。文章介绍何晓晖教授以中医“衡”法为切入点,通过顺应食管特性,以疏肝、和胃、降浊、护阴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常用经方四逆散为基本方,自拟降逆调胃汤,且随证加减,使处方药物鲜明且针对性强,临床效果显著,可为临证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洪玲  王世贵 《全科护理》2013,11(13):1238-1239
中医"治未病"始见于《黄帝内经》提出的"上工治未病",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  相似文献   

11.
<正>"最好的医学不是治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这是上个世纪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中医"治未病"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也由于健康教育在预防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引起人们对"治未病"理念在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的关注。笔者对"治未病"的相关理论及其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综述如下。1"治未病"健康教育理念"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皇帝内经》,《素问·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治未病"理论进行探析,指出"治未病"思想在中国古代就得到重视,并且"治未病"思想和亚健康联系紧密,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理论治疗亚健康状态,符合疾病医学到健康医学的模式转化,提出积极预防亚健康,才能最终达到健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辨体治未病"理论应用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90例,西医对照组30例,其中中医治疗组,以体质辨证为基础,分为正常质、痰湿质、气虚质、内热质和气阴两虚质,分别自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节气开始,给予相应中医治疗。对照组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节气开始给予匹多莫德治疗。结果:中医治疗组脱落8例,西医对照组脱落8例,各组开始治疗前后1年呼吸道感染次数的比较:治疗前中医治疗组各组和西医组呼吸道感染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自身治疗后前后统计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后中医正常质组与西医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湿质组、气虚质组、内热质组、气阴两虚质与西医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中医治疗各组与西医组治疗前IgG比较:治疗后IgG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68,0.059均0.05);中医治疗组各组(正常质组、痰湿质组、气虚质组、内热质组、气阴两虚质组)及西医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自身比较,IgG均有显著提高(P均0.01)。结论:基于中医"辨体治未病"理论的捏脊结合中药疗法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优势,其作用机制不仅仅局限于提高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可能存在其他的免疫调节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疗养院实施中医“治未病”的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莹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8):694-695
"治未病"代表着人类新健康观的主流意识和方向,是当今医学研究的主题和方向。该文就疗养院实施"治未病"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从疗养院的功能、特色、资源、环境等方面探讨了疗养院实施"治未病"的优势,并结合单位的实际,交流了开展"治未病"的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未病”与预防保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中医学历来就十分重视预防保健,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医籍《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保健思想,强调养生保健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通过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袭,来确保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治未病”思想在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将14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4例患者在口服中药基础上进行中医“治未病”健康宣教,对照组68例患者仅应用口服中药、未进行中医“治未病”健康宣教;随访1年观察支气管炎发作的情况。结果经中药及中医“治未病”健康宣教后,74例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显效10例,好转4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5.7%;对照组68例患者中显效3例,好转24例,无效41例,总有效率为39.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5, 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思想能有效避免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发作,减缓疾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2008-01-28中国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开幕式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致辞中说,21世纪的中国卫生事业关键在于预防保健,在于防患于未然。《黄帝内经》中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的说法,就是要重视预防和保  相似文献   

18.
以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研究为基石,结合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机特点,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治未病"思想对糖尿病三级预防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书芳 《全科护理》2009,7(27):2450-2450
[目的]了解来我院就诊病人对“治未病”中医健康知识认知和中医护理服务项目需求。[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病人2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就诊病人对“治未病”中医健康知识认知度低,饮食、生活起居、情志、按摩保健、中医中药为主要需求项目。[结论]应加强“治未病”中医健康知识的宣传,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积极开展多样化的中医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治未病"理论指导开展门诊健康教育,探讨"治未病"理论在门诊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在传统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上增加"治未病"的理论及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表比较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就诊者在知识掌握、健康教育满意度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治未病"理论指导开展门诊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