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2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7.14%)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71%),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产生心衰的临床护理方式和护理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接受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产生心衰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形式,观察组31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30例患者的整体满意率为66.7%,观察组31例患者的整体满意率为87.1%,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产生心衰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其优势明显,能对患者病情起到控制的作用,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气、首次排便、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首次排便、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SF-36量表评分为(126.12±23.20)分,观察组为(172.10±35.93)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8例行心脏体外循环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针对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低于对照组的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心脏外循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针对性护理举措,可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胃肠功能,促进疾病的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病的瓣膜置换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病的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414例病人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14例中风湿性瓣膜病349例、退行性瓣膜病21例、先天性瓣膜病13例,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31例。共行主动脉瓣膜置换(AVR)94例,二尖瓣置换(MVR)255例,双瓣置换(DVR)65例。414例手术并发症74例(17.9%)。围术期死亡16例(3.86%)。随访4个月-10年,远期死亡12例(3.02%),余各例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适当地选择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及恰当的术后抗凝治疗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5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15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心功能(NYHA)Ⅲ~Ⅳ级者72例,79例行二尖瓣置换,24例行主动脉瓣置换,47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2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联合置换,60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共置换人工机械瓣203枚。结果:手术死亡3例,死亡率为1.97%;余随访3~6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手术前后心功能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严格的围术期处理及恰当的瓣膜手术治疗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本院123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60岁以上老年患者围术期处理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二尖瓣置换66例,主动脉瓣置换3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15例,三尖瓣置换2例,同期进行其他手术共105例,早期死亡率8.9%(11/123),并发症出现率41.5%(50/123),晚期死亡3例,其中与心脏有关死亡1例,死于反复心力衰竭。随访6个月~14年,96例存活,失访13例,随访率88.4%(96/112)。结论重视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的处理措施,合理的手术方法和心肌保护,可以减少围术期并发症,降低手术围术期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过程管理”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介入治疗患者全程、安全、舒适、优质的护理模式。【方法】以2012年1月—6月我科140例心脏介入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以2013年1月—6月我科290例心脏介入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实施过程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平均住院日、9个月造影复查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应用过程管理模式护理后,观察组有效降低了心脏介入并发症(P〈0.01或P〈0.05),缩短平均住院日[观察组为(6.8±4.3)d,对照组为(10.6±7.4)d],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增加9个月造影复查率(观察组为30.69%,对照组为11.43%),最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为98.28%,对照组为92.86%)(P〈0.01或P〈0.05)。【结论】过程管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进而提高了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柳尧林 《西部医学》2010,22(5):845-846,848
目的观察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提高远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9年6月,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置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25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2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7例,二尖辩+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10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结果死亡3例(低心排血量2例、心室颤动1例)死亡率3.84%。随访65例,平均随访4.5年,死亡5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组织,选择合适瓣膜,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老年心脏瓣膜病变152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心脏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老年心脏瓣膜病变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行二尖瓣置换(MVR)77例,主动脉瓣置换(AVR)39例,双瓣置换36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9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9例,左房折叠术4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3.9%。随访140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8年,死亡2例,其余138例术后随诊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心功能均提高1—2级,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及心脏血栓形成,没有因瓣膜原因而再次手术者。结论术前充分调整心功能,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加强术中心肌保护,不断改进和提高手术技巧,加强围术期管理,是提高老年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效果.方法 对236例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术后和出院相关的健康指导.结果 236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均治愈出院,没有发生大出血、血栓栓塞、瓣膜功能失效及围手术期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有针对性做好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管床责任制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作用.方法 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施行管床责任制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500例,作为观察组;500例未施行管床责任制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对照组,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后5天、15天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管床责任制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作用.结果 观察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焦虑及抑郁的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管床责任制对医护人员更及时、有效的把握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积极采取心理辅导治疗,降低了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依丛性,促进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在心脏搭桥手术围手术期中应用个体护理计划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心脏搭桥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仅按照常规方法实施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围术期护理中应用个体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进入手术室时焦虑、抑郁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脏搭桥手术围手术期中应用个体护理计划能够提升护理效果,保证手术更顺利进行,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型预防管理模式-多学科医患交互在行心脏瓣膜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结构性心脏外科中心接受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 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0例。对照组采用基本预防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新型预防管理模式-多学科医患交互措施。观察两组围手术期VTE的发生率,心脏瓣膜术后肺栓塞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院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院内肺栓塞发生率与术后早期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VTE质控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VTE预防管理模式-多学科医患交互能够有效降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VTE的发生率,为心脏外科术后VTE的预防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为改进围手术期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LVEDD≥70mm)是心脏瓣膜置换治疗中的高危因素,此类患者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术后症状改善缓慢,病死率高弦引。但随着心肌保护和围术期护理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和远期效果有了提高。我院自2002年4月-2009年8月,对85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的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糖治疗方案在心脏瓣膜或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心脏瓣膜或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降糖方案将其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给予沙格列汀不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实验组实施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空腹血糖水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空腹为(5.57±0.48)mmol/L、低于对照组(5.94±0.67)mmol/L (P<0.05);实验组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7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7.5%)(χ2=5.38,P<0.05)。结论心脏瓣膜或冠脉搭桥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微量泵持续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制定及应用效果.方法 124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其中二尖瓣置换48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7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手术过程中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和可行性,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巨大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手术的围术期特点及其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巨大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围术期的病情及其处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129例巨大左心室(收缩期末直径5.04 ̄8.14cm)患者心脏前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或成形术(MVRP)3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34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DVR)64例。结果: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83.72%);瓣膜病变以关闭不全为主;病因主要为风湿性(  相似文献   

19.
大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 :分析 1 0 2例心胸比率≥ 0 .70大心脏瓣膜病人手术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全部应用人工机械瓣膜 ,手术施行了单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置换 ;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 ;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成形 ;联合瓣膜置换。附加术式为保留二尖瓣装置行二尖瓣置换 ,左心房折叠缝合及部分切除。结果 :全组术后早期死亡 5例 ,占同期手术病例的 4.9% ,晚期死亡 7例。长期生存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 ,心胸比率平均缩小 0 .1 9。结论 :大心脏瓣膜病人经围术期全面、确切的心肌保护 ,同时行改进的心脏瓣膜置换技术 ,完全可以得到救治 ,近、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病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辅助呼吸时间(16.11±3.51)h、窦性心律恢复时间(15.17±4.51)min及住院时间(8.57±1.6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5.11±4.17)h、(25.66±4.62)min及(12.14±2.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变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心脏瓣膜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