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TNF-α、CRP及IL-6水平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血清β2-MG、TNF-α、CRP、IL-6水平,进一步分析实验组不同DS分期及治疗前后血清β2-MG、TNF-α、CRP、IL-6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β2-MG、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Ⅰ、Ⅱ、Ⅲ期患者血清β2-MG、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Ⅰ、Ⅱ、Ⅲ期患者血清β2-MG、CRP、IL-6水平呈明显递增趋势,TNF-α水平呈明显递减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8周、16周血清β2-MG、CRP、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NF-α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6周血清β2-MG、CRP、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8周,TNF-α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8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APE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2-MG、TNF-α、CRP、IL-6水平可作为观察多发性骨髓瘤的可靠指标;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结合APE1的表达情况,可指示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能量和低密度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表达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12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微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低能量和低密度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两组均以每2个月1次,连续3次。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痂时间和红斑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QOL)和瘢痕症状积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水平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患者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结痂时间和红斑持续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QOL评分和瘢痕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QOL评分较治疗前增加,而瘢痕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QOL评分高于对照组,而瘢痕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IL-10和IL-17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10和IL-17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0和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能量和低密度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疗效良好,可减轻瘢痕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血清TNF-α、IL-10和IL-17水平而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营养素-3(NT-3)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NT-3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T-3蛋白及TNF-α、hs-CRP、IL-6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T-3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hs-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NT-3蛋白水平,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汤加减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CAG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脾益胃汤加减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1(IL-11)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IL-8、IL-1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8、IL-1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益胃汤加减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CAG,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补脾肾法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补脾肾法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15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肠镜下黏膜评分和IL-8、IL-10、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及治疗后两组肠镜下黏膜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IL-8、TNF-α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补脾肾法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能有效抑制与UC相关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香砂养胃丸与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1等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给予香砂养胃丸,8丸/次,3次/天,饭前0.5h口服。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4片/次,3次/天。2组患者每个疗程持续4周,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与TNF-α、IL-8、IL-11、胃黏膜部位前列腺素E2(PEG2)、丙二醛(MDA)水平变化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9,P0.05);观察组TNF-α、IL-8、IL-11、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EG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理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砂养胃丸能够明显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炎性反应,疗效确切,可保护胃黏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胡敏涛  孙彤  裴豪  周红燕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629-3631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多种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0例,分成血必净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血清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TNF-α、IFN-γ、IL-10、IL-8均于治疗后第4天上升达到峰值后下降,血必净组TNF-α、IL-8治疗8d时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IL-10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1).血必净组第4、8天的TNF-α、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4天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第4天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第8天时两组对比IL-10及IFN-γ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LPS均于治疗后持续下降,治疗前后对比两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血必净组治疗第4、8天LP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抑制炎性因子的早期释放,下调炎性递质水平,促进Th1应答,拮抗内毒素,从而促进炎症吸收及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探讨检测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IL-6的临床价值,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超敏)比浊法及ELISA法检测91例无任何并发症且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治疗前后)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同时并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结果 (1)T2DM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hs-CRP、TNF-α、IL-6及FPG、2hPG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T2DM患者外周血hs-CRP水平与FPG、2hPG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426、P0.05,r=0.391、P0.05);TNF-α水平与FPG、2hPG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342、P0.05,r=0.361、P0.05);IL-6水平与FPG、2hPG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397、P0.05,r=0.405、P0.05)。外周血hs-CRP水平与TNF-α及IL-6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694、P0.05,r=0.703、P0.05);IL-6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848,P0.05)。结论 T2DM患者体内存在CRP、TNF-α及IL-6的异常表达,且具有显著相关性。吡格列酮能降低T2DM患者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具有抗炎症、降低血糖及改善胰岛素抵抗(IR)功能。检测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可作为T2DM病情判定以及治疗效果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杏丁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含量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脑梗死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加杏丁25 ml,对照组同样在对症治疗后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加复方丹参30ml.治疗时间均为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IL-6.结果 治疗前CRP、TNF-α、IL-6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CRP、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杏丁通过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TNF-α、IL-6含量,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细胞损伤,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痰瘀证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口服,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尼莫地平口服,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检测2组血清IL-6、TNF-α水平,并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心理学量表MMSE、Mo CA评分均升高,ADL量表评分和血清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0.00%,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能改善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痰瘀证患者认知水平,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服用尼群地平片,治疗组服用培哚普利,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比较,血清TNF-α、IL-6 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和IL-6水平均下降(均P < 0.01),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和IL-6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培哚普利能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时培哚普利能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有益于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加味星蒌承气汤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加味星蒌承气汤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70例ACI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中药加味星蒌承气汤,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含量,并与30例正常健康人比较。结果:ACI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两组治疗后IL-6和TNF-α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服用加味星蒌承气汤组治疗后TNF-α含量更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星蒌承气汤可以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TNF-α的含量,其对ACI患者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测定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时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评估新生儿ALI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测定2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血清IL-8和TNF-α水平,同时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和对照组的水平进行比较,并在疾病恢复期复测.结果 ①胎粪吸入综合征组入院时血清中IL-8水平中位数为174.00 pg/mL,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疾病恢复期血清IL-8水平为24.80 pg/mL,与入院时比较显著下降(P<0.01);②入院治疗前胎粪吸入综合征组TNF-α水平中位数为25.90 pg/mL,显著高于原发性肺透明膜病组(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TNF-α水平为20.22 pg/mL,较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8在新生儿ALI的炎症反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下降预示着疾病的好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应用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血清促炎细胞因子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1例需要外科手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术后第1天开始,采用肠内滴注能全素联合中药芪黄煎剂;对照组同样方法只滴注能全素。疗程均为7d。手术前后分别观察: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α、IL-6、TNF-α)水平;②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α、IL-6、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术后1d,2组血清IL-1α、IL-6、TNF-α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7d,研究组血清IL-1α、IL-6、TNF-α均显著下降,与本组术后1d比较,以及与对照组术后第7天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1d,2组血清IL-1α、IL-6、TNF-αmRNA表达水平下降不明显(P>0.05)。术后7d,研究组血清IL-1α、IL-6、TNF-α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本组术后1d比较,以及与对照组术后第7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小肠内滴注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通过促进促炎细胞因子(IL-2、IL-4、IL-10)mRNA的表达,调节血清抗炎细胞因子(IL-2、IL-4、IL-10)恢复正常,对胃癌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和炎症反应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气亏血瘀型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肛肠科收治的气亏血瘀型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30例,按照平行对照随机单盲法操作,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庆大霉素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清TNF-α、IL-6水平,半年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能够显著降低气亏血瘀型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血清TNF-α、IL-6水平,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降钙素原(PC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喜炎平治疗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抗休克治疗,喜炎平治疗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喜炎平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天采取静脉血分别检测PCT及TNF-α的变化及评估预后。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第1、3天血清PCT及TNF-α逐渐升高(P0.05),于治疗后第7天血清PCT及TNF-α恢复到治疗后第1天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喜炎平治疗组治疗前血清PCT及TNF-α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喜炎平治疗组于治疗后第1、3、7天血清PCT及TNF-α逐渐下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喜炎平治疗组治疗后第1、3、7天血清PCT及TNF-α均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喜炎平治疗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迁延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能降低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TNF-α与PCT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郑楷平  刘先州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1):1523-1525
【目的】观察sIL-2R、IL-10、TNF-α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以及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白癜风患者血sIL-2R、IL-10、TNF-α的影响.【方法】用ELISA 法检测20例正常对照和56例白癜风患者在BCG-PSN治疗前后血清sIL-2R、IL-10、TNF-α水平.【结果】白癜风患者BCG-PSN治疗前血清sIL-2R、 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IL-2R 、IL-10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癜风患者BCG-PSN治疗前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NF-α无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显著性(P〈0.01).【结论】白癜风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sIL-2R、IL-10、TNF-α在白癜风自身免疫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血清sIL-2R 、IL-10水平与白癜风的病情活动性有一定关系;BCG-PSN具有显著降低白癜风患者血清中sIL-2R、IL-10 水平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 关键词:白癜风/药物疗法;分支杆菌,牛,甘露聚糖类/治疗应用;受体,白细胞介素2/血液;白细胞介素10/血液;肿瘤坏死因子/血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常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HFD)、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两百色市人民医院透析龄超过6个月的稳定MHD患者48例,随机分为HD组16例、HFD组16例和HD+HP组16例.3组患者分别在首次治疗前后,以及治疗3个月后透析前,通过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t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清含量,同时测定20例健康志愿者CRP、IL-6、TNF-α血清含量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3组MHD患者共48例治疗前的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首次治疗后及治疗3个月后CRP、IL-6、TNF-α均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FD组首次治疗后CRP、IL-6、TNF-α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CRP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HP组首次治疗后CRP、IL-6、TNF-α均下降,其中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CRP、IL-6、TNF-α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HD+HP组的CRP、IL-6、TNF-α值低于H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HP组下降百分比高于H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HFD和HP可以降低CRP、IL-6、TNF-α水平,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HP可能优于HFD.3个月治疗并不能完全纠正微炎症状态,需进一步观察更长时间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替洛尔和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和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初诊为典型AMI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n=60)、阿替洛尔组(n=60)和卡维地洛组(n=60),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清IL-6、TNF-α、AOPP、GPX和MDA水平的检测,比较治疗前后各组间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IL-6、TNF-α、AOPP、GPX和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3组患者血清IL-6、TNF-α、AOPP和MDA水平为:对照组阿替洛尔组卡维地洛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3组患者血清GPX水平为:卡维地洛组阿替洛尔组对照组,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卡维地洛较阿替洛尔对AMI患者具有更好的抗炎和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IL-8、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8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清TNF-α、IL-4、IL-8及IL-10水平,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血清TNF-α、IL-4、IL-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Ⅱ级,而血清TNF-α、IL-4、IL-8水平高于Ⅱ级,且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Ⅱ、Ⅲ级,而血清TNF-α、IL-4、IL-8水平高于Ⅱ、Ⅲ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而血清TNF-α、IL-4、IL-8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10水平降低而TNF-α、IL-4和IL-8水平增高,且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而上升,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指标,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