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经一侧伤椎椎弓根固定(3椎5钉法),经另一侧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经伤椎一侧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经另一侧椎弓根伤椎植入人工骨治疗胸腰椎轻中度爆裂骨折37例,根据术前及术后10 d、6个月、1年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采用胸腰背痛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伤椎后凸Cobb角平均值、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值、平均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采用该方法治疗的37例患者,术后VAS评分、伤椎后凸Cobb角平均值、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值、平均椎管占位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亦有明显改善,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结论采用后路短节段经伤椎一侧椎弓根钉复位固定(3椎5钉法),经另一侧椎弓根伤椎植入人工骨治疗胸腰椎轻中度爆裂骨折可有效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预防术后伤椎椎体塌陷及内固定失败,临床疗效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402-403
目的研究差异性固定方式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4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伤椎植骨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2.86%(3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1%(31/42);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8.8±8.1)min、(176.5±16.4)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2±10.3)min、(187.7±19.3)ml。观察组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为(92.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6.2)%;Cobb角为(2.1±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显著,预后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3.
陈道东 《临床医学》2022,(12):21-23
目的 分析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小关节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小关节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Cobb角、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28/30)]较对照组[73.33%(22/30)]高(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优于对照组,Cobb角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NR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小关节植骨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椎体情况,减轻患者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29例有完整资料的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X线及CT检查,分析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伤椎椎体高度变化、Cobbˊs角、椎管占位情况比及腰背部疼痛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1个月~3年,未发现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稳定性爆裂性骨折,因可早期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避免应力集中于后柱,防止晚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是目前较为合理的处理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脊柱骨折,其占脊柱骨折的50%。其中不稳定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上普遍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装置进行复位内固定,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于2005年9月至2007年11月采用自体髂骨粒经椎弓根植入伤椎,结合AF脊柱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19例,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纯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固定不行植骨融合对无明显神经损伤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行单纯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内固定而不行植骨融合的无明显神经损伤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63例,其中40例行AF内固定,16例行Tennor钉棒固定,7例行Diapason钉棒固定.所有患者于椎弓根钉置入前后、及置入后24个月随访时拍正侧位X射线平片以及行损伤椎体及上下相邻椎体的CT检查(其中63例获得了术前、28例术后即刻、以及25例术后24个月时的CT资料).于侧位片测量Cobb角表示成角畸形程度;测量椎体前缘高度丢失表示椎体前部塌陷程度;于CT片上测量椎管正中矢状径表示椎管占位程度;临床疗效采用Greenought等的下腰痛评分法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最后随访时均为24个月,平均住院时间13.4 d,停院至手术平均时间为3.8 d,51例在术后8~12个月取出内固定,取出内固定后住院平均9.4 d.末次随访时根据下腰痛评分标准优46例,良9例,中5例,差3例,优良率88%.Cobb角置入前平均20.1°,置入后平均6.2°,最后随访时11.9°;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置入前平均49.1%,置入后为17.4%,最后随访时为20.4%;椎管正中矢状径椎弓根钉置入前(n=63)平均49.8%,置入后(n=28)平均78.1%,最后随访时(n=25)平均91.7%;有5例(8%)由于内固定部件断裂致内固定失败;最后随访时影像学参数(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正中矢状径)与下腰痛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单纯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固定不行植骨融合对无明显神经损伤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满意,对这种类型骨折治疗常规行后外侧融合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估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后凸矫正情况。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4月应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2例。术前、术后和随访时测量伤椎前缘高度比例及后凸cobb’s角。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后凸cobb’s角,与术前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长期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后凸cobb’s角,与术前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后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重建脊柱前中柱稳定,恢复伤椎高度,预防术后矫正角度的丢失,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因胸腰段脊椎骨折住院患者63例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随访8~18个月,比较分析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为(24.1±2.3)mm、(25.6±1.5)mm]较术前[分别为(9.7±2.1)mm、(18.9±1.9)mm]明显增大,Cobb角(2.1±1.1)°较术前[(17.9±2.8)°显著减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除7例全瘫患者,其余患者脊髓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手术治疗能有效的使伤椎复位,重建椎体的稳定性,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疗效肯定,并且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2月-2010年6月经GSS手术治疗的5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Fmnkel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后凸畸形角(Cobb角)的矫正及丢失、椎管减压范围、植骨位置及愈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神经功能按Fmnkel分级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原先高度的92%,Cobb角矫正至7°。结论: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效果良好,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054-3055
选取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骨折椎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跨伤椎的4钉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较传统术式优势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固定效果也更为牢固。  相似文献   

12.
金顺利  钟生才  林伟 《临床医学》2008,28(1):106-107
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患骨关节结核的病员也增多,而骨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发病率占50%[1].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致残率高.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后1~4年随访,行X线检查检测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总优良率(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6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提高手术效果,恢复患者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采用人工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脊柱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采用人工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脊柱钉棒系统内固定;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脊柱钉棒系统内固定。比较两组的后凸畸形角度及矫正角度,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以及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时的椎体前缘高度,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和Denis疼痛分级方法评价神经功能的改变。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前的后凸畸形Cobb’s角分别为(19.3±11.3)°、(18.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后凸畸形矫正度数分别为(5.4±0.8)°、(5.1±0.9)°,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前损伤椎体的前缘高度分别为(53.1±11.9)%、(54.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的前缘高度分别为(86.2±9.9%)、(71.3±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随访发现,研究组矫正度数丢失(0.30±1.41)°,对照组矫正度数丢失(6.20±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0.15±5.06)%,基本无丢失;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5.18±2.21)%,有明显变化(P〈0.05)。采用Denis疼痛分级,两组术后均有很好的改善。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分级研究组平均提高了(1.1±0.3)级,对照组平均提高了(0.6±0.2)级。结论:采用人工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脊柱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防止术后矫正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16.
侧前方减压、双钉-棒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侧前方减压、双钉-棒内固定在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4月应用胸腰椎前路技术,行椎体侧前方减压、XIA双钉-棒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14例.结果:随访3~18个月,疗效满意,内固定可靠,植骨愈合,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侧前方减压可靠有效,前路XIA双钉-棒内固定固定系统能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在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固定进行治疗,术后观察伤椎高度恢复、Cobb角、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全部伤椎均骨性愈合,椎体高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Cobb角改善,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结论经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对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椎弓根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新鲜胸腰椎爆裂骨折42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进行CR和CT检查,并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比较植骨后椎体高度的恢复度和Cobb'角的纠正度.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椎体高度和Cobb'角均纠正良好.随访观察平均时间14.5个月,未出现神经血管并发症,且椎体高度和Cobb'角维持满意,CT显示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新鲜胸腰椎爆裂骨折对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和Cobb'角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2种前后路内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分别进行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Z-plate钢板内固定和后路AF椎弓根内固定并作6个月~4年随访,比较手术情况,放射学结果,神经恢复情况和随诊情况。结果Z-plate钢板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大于AF组,术后椎管残余占位AF组大于Z-plate组,术后两组椎体和椎体间隙以及后弓角基本恢复正常,随访角度丢失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神经功能大都有1到2级的恢复。结论:AF钉和Z-plate钢板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