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金霞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1(3):147-148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颈椎病等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常见原因;眩晕、平衡障碍及共济失调是其常见表现;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性遗忘及双眼视力障碍是其特征性症状;意识障碍是其严重表现。经过1周-1个月相应药物治疗,47例(48.4%)完全缓解,24例(24.7%)部分缓解,11例(11.3%)无效,15例(15.4%)恶化发展为梗死,其中4例(4.1%)死亡。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具有易复发、易加重的特点,临床医师应掌握其临床表现,尽早完全或部分地控制其发作与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与记忆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记忆量表》甲式对3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记忆检查和评定,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利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的总分与基础分值的百分比(71.0&;#177;19.0)%、记忆商数(84.0&;#177;17.0)%、指向记忆(14.1&;#177;5.2)%、联想学习(13.0&;#177;5.1)%和图像自由回忆成绩(13.0&;#177;5.0)%与正常对照组(81.0&;#177;17.0)%.(92.0&;#177;14.0)%,(16.5&;#177;5.6)%,(15.2&;#177;4.2)%,(16.0&;#177;5.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720~2.418,P&;lt;0.05),无意义图形再认和人像特点联系回忆成绩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存在记忆障碍,与脑循环障碍和脑代谢障碍致脑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椎动脉超声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 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是神经科常见病 ,本研究利用超声检查颈部椎动脉的结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与临床对照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TIA组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7月确诊的椎 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 5 5例 ,男 40例 ,女 15例 ,年龄 40~ 76岁 ,平均(62 .5± 7.1)岁 ,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TIA诊断要点[1] 。2 .对照组 :选自同期门诊查体者 ,共 70例 ,男 48例 ,女 2 2例 ,年龄 40~ 78岁 ,平均 (63 .7± 7.8)岁。二、仪器和方法1.仪…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颈内动脉(ICA)血流动力学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功能科检查的54例TIA患者和54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TIA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入院时使用超声检测两组ICA血流动力学[舒张末期流速(EDV)、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TCD)对临床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方法:对100例TIA患行TCD常规检查,检测其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不仅表现在血流速度的减慢、加快、不对称,而且伴有血流杂音及血流频谱异常等。结论:此种无创性检查对TIA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辅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银杏叶提取物辅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2.26±0.18m Pa·s、55.54±3.75%、3.95±0.87g/L,均分别高于观察组的1.76±0.17m Pa·s、42.77±3.49%、3.28±0.85g/L;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36%,低于观察组的9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9.09%,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4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银杏叶提取物辅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避免疾病反复发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IA患者180例,按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对照组(n=80)、轻度狭窄组(n=36)、中度狭窄组(n=34)、重度狭窄组(n=30)。分析血流动力学、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轻、中度狭窄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V)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重度狭窄组PSV、EDV、MV水平显著低于轻、中度狭窄组,PI、RI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组(P 0. 05)。轻、中度狭窄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昼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昼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中、重度狭窄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P 0. 05);重度狭窄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狭窄组(P 0. 05)。4组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 0. 05)。轻、中度狭窄组杓型节律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非杓型节律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重度狭窄组杓型节律患者比例显著低于轻、中度狭窄组,非杓型节律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组(P 0. 05); 4组超杓型与反杓型患者比例无显著差异(P 0. 05)。轻、中度狭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及斑块总发生率、总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重度狭窄组颈动脉IMT值及斑块总发生率、总积分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组(P 0. 05)。轻、中度狭窄组平均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颅内段血管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颅外段经动脉闭塞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重度狭窄组平均脑血流量显著低于轻、中度狭窄组,总检出率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组(P 0. 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PSV、EDV、MV、24 h SSD、24 h DSD、d SSD、d DSD、n SSD呈显著相关性(P 0. 05),与PI、RI呈显著负相关(P 0. 05)。结论血流动力学、血压变异性、斑块变化情况以及平均脑血流量与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对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BACKGROUND: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BAEP)canobjectivelyreflexnerveconductionfunctionofauricularconductionpathwayandindirectivelyreflexfunctionalstatusofthebrainstem.OBJECTIVE:ToinvestigatediagnosisvalueofBAEPinbasilarartery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patients.UNIT:DepartmentofNeurology,SecondHospitalofLiaoyangSUBJECTS:100casesdiagnosedasbasilararteryTIApa-tientswereselectedwith68malesand32females,age51-86years.INTERVENTION:BAEPtestwe… 相似文献
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目前被公认为是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期频繁发作的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因此探讨TIA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对TIA患的病情演变、发展、估计预后、预防性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脉络宁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后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脉络要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预后及血液流变学指的影响,将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才随机分为两组,脉络宁治疗组(35例)和706代血浆照组(25例),在用药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结果显示,两组用药前各项指对比均有明显改变,治疗组用药后全血比粘度(低切)下降较对照组晚明显(P<0.01),治疗组用药后半年内TIA复发率17.14%,无一例发生脑梗塞;而对照组TIA复发率36.00%% 相似文献
13.
芪棱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旨在观察中药复方芪棱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3-07/2003-12暨南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加芪棱汤),疗程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值分别为(4.21&;#177;1.74)mPa/s,(1.52&;#177;0.74),(234.21&;#177;64.87)μg/L,(3.16&;#177;0.77)g/L,明显低于治疗前(6.12&;#177;1.44)mPa/s,(1.74&;#177;0.22),(276.15&;#177;63.25)μg/L,(4.56&;#177;0.89)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下降水平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调整凝血纤溶活性,可能是芪棱汤治疗TIA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与记忆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记忆量表》甲式对3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记忆检查和评定,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利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的总分与基础分值的百分比(71.0±19.0)%、记忆商数(84.0±17.0)%、指向记忆(14.1±5.2)%、联想学习(13.0±5.1)%和图像自由回忆成绩(13.0±5.0)%与正常对照组(81.0±17.0)%,(92.0±14.0)%,(16.5±5.6)%,(15.2±4.2)%,(16.0±5.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720~2.418,P<0.05),无意义图形再认和人像特点联系回忆成绩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存在记忆障碍,与脑循环障碍和脑代谢障碍致脑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被认为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是其中常见类型。我们对2005-08/2008-03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男58例,女22例,年龄40~85(平均68.7)岁。1.2 TIA的危险因素本组中伴发高血压病58例(72.5%);糖尿病17例(21.3%),高脂血症43例(53.8%);另14例(17.5%)患者有冠心病(其中2例为机械瓣膜病患者);9例(11.3%)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8例(10%)有心房纤颤;1例(1.3%)患者有SLE病史;1例(1.3%)患者有放疗史。1.3临床表现眩晕18例,意识障碍11例,猝倒8例,记忆障碍7例,言语障碍、呛咳5例,共济失调12例,单侧周围性面瘫、对侧肢体无力9例,复视10例。末次发作症状持续30 s~3 h,平均(15.3±5.0)min。近1个月发作次数≥3次36例,<3... 相似文献
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34例TIA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与对照fA(6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治疗组给予:①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超体重等危险因素的正规治疗;②口腹阿司匹林和部分患者加潘生丁;③部分患者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川芎嗪。对照组无正规治疗。随访2~9年。结果:治疗组出现完全性脑卒中为9.4%,对照组为38.4%,P<0.005,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是造成血液高粘滞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在脑缺血耐受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5例TIA后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为TIA组,并选择110例无TIA史的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组。结果TIA组和对照组在脑梗死体积(7.68mm^3 vs 11.2mm^3)、治疗前与治疗后15d、30d的中国卒中量表评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21±3)vs(26±5);(14±2)vs(20±2);(7±3)vs(16±3)]P〈0.05。结论TIA后发生脑梗死对减轻脑细胞损伤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