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的临床特征,总结重症传单的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3-01—2006-08间51例伴多脏器功能损害传单病例的临床资料,并与602例无多脏器功能损害传单的临床资料比较。结果与无多脏器功能损害传单患儿比较,51例伴多脏器功能损害传单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长,肝脾肿大程度重,而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低;伴多脏器功能损害传单患儿外周血2系或3系减少者明显高于无多脏器功能损害传单患儿(92.2%对9.1%,P<0.001),其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比例≥10%者占47.1%;伴多脏器功能损害传单患儿的肝功能损害显著重于无多脏器功能损害传单患儿,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和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增高,并有54%的患儿LDH超过16.7μmol/(s.L);低蛋白血症(58%)、黄疸(54%)、浆膜腔积液(54.9%)和消化道出血(35.3%)更常见于伴多脏器功能损害传单。51例伴多脏器功能损害传单患儿预后不同,其中29.4%的患儿死亡或放弃治疗,49%的患儿好转。结论伴多脏器功能损害传单即重症传单的诊断要点:持续发热,肝脾明显肿大;外周血象呈2系或3系减少;肝脏转氨酶异常明显,LDH显著增高;同时合并黄疸、低蛋白血症和浆膜腔积液甚至消化道出血等。重症传单和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可能本质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p65抗原血症检测方法(AA)对婴儿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1年11月~2002年10月入院的76例婴儿肝炎患儿应用间接荧光染色法检测外周血pp65抗原血症,并与血清ELISA法检测HCMVIgM进行比较。对部分婴儿HCMV肝炎患儿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后短期随访。结果76例中64例为HCMV肝炎。AA、ELISA法HCM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2%(59/64例)、64.1%(41/64例)。抗原血症呈高水平、中水平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1.4%(48/59例)、18.8%(11/59例),无低水平者。47例婴儿HCMV肝炎更昔洛韦治疗2周,治疗前、后抗原血症水平,经卡方检验,P<0.01。治疗后随访中肝功能正常与肝功能异常组,抗原血症水平经精确概率法检验,P<0.01。结论pp65抗原血症检测方法有助于监测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动态变化,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引起婴儿肝炎病毒种类及其对肝脏的损害程度,达到预防及治疗婴儿肝炎目的。方法使用ELISA法检测51例住院肝炎婴儿血清巨细胞病毒(CMV)、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抗体IgM,并对TORCH-IgM阳性患儿母亲进行TORCH-IgM筛查。结果51例住院婴儿肝炎中TORCH-IgM阳性23例(45%)。其中CMV-IgM阳性13例(25.5%),HSV-IgM阳性5例(9.8%),RV-IgM阳性4例(7.84%),TOX-IgM阳性1例(1.96%)。母婴配对16例TORCH感染。病原体对肝功能均有损害,其中ALT>200 U/L,CMV肝炎5例,HSV肝炎、RV肝炎各1例。婴儿肝炎中血TBIL>220.6μmol/L者,CMV肝炎8例,HSV肝炎、RV肝炎各2例,TOX肝炎1例。结论住院婴儿肝炎中TORCH感染情况较多见,其中以CMV感染为多,RV、HSV感染次之,TOX肝炎发病率最低。CMV感染对肝脏损害较其他病原体严重,日龄小于7 d新生儿肝炎常有其他多脏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肝功能损害的病因、临床特征,为肝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长春市儿童医院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住院诊断肝功能损害的患儿575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血、尿、便及咽部分泌物标本,采用血培养法进行细菌检测及鉴定;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弓形虫、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DNA、轮状病毒、肠道病毒RNA病原检测;ELISA法做乙肝三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抗乙型肝炎e抗原的抗体(抗HBe)、抗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抗体(抗HBc)、乙肝核心抗体IgG和IgM(HBcAb-IgG和HBcAb-IgM)],甲型肝炎抗体,丙型肝炎抗体检测;质谱法进行血遗传代谢病筛查并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婴儿组304例,幼儿组139例,学龄前组71例,学龄组61例,各年龄组间比较,婴幼儿组占比例最高.感染性疾病占78.6% (452/575),非感染性疾病4.3%(25/575),婴儿肝炎综合征中未明确病原的占17.0%(98/575).感染性疾病中,有211例检测出了病原,其中病毒感染189例(89.2%),细菌感染13例(6.1%),支原体感染8例(3.8%),弓形虫感染1例(0.5%).病毒感染所致肝功能损害中,巨细胞病毒感染94例(49.7%),EB病毒感染58例(30.7%),肠道通用型病毒感染6例(3.2%),单纯疱疹病毒感染2例(1.1%),轮状病毒感染15例(7.9%),EV71病毒感染8例(4.2%),柯萨奇A16病毒感染3例(1.6%),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3例(1.6%);巨细胞病毒感染多发生在1月龄~1岁患儿组,EB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大于1岁患儿组.非感染性疾病中,药物性肝功能损害7例(1.2%),遗传代谢性疾病3例(0.5%),先天性胆道闭锁4例(0.7%).肝损害程度:轻度340例(59.1%),中度204例(35.5%),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了30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黄疸肝炎患儿血清抗巨细胞病毒(CMV)多肽抗体变化,并与10例婴儿无症状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比较,旨在探讨抗CMV多肽抗体与婴儿巨细胞病毒性黄疸肝炎疾病发生之关系。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黄疸肝炎患儿(肝炎组)30例,为本院住院患儿,平均月龄为3月;婴儿无症状CMV感染者(无症状组)10例,为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胎儿、新生儿、婴儿的影响。方法: 分析了98例母孕期感染巨细胞病毒所产下的新生儿,其中48例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儿(感染组),50例为非感染儿(对照组),对比研究两组围产期的合并症和临床疾病情况。结果: 感染组先兆流产的发生率是16.7% (8/ 4 8),对照组先兆流产的发生率是4%(2 / 50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 =4.2 9,P<0.05)。感染组有新生儿黄疸18例,对照组有15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感染组发生CMV肝炎3例、血小板减少1例、小头畸形1例、脑瘫1例、癫痫1例。且有3例新生儿黄疸发生CMV肝炎,2例CMV肝炎出现肝硬化。结论: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胎儿先兆流产。黄疸不是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特征性症状,但表现黄疸的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可能会发生CMV肝炎,且预后不良。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中,中枢神经系统容易累及  相似文献   

7.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在我国流行广泛,CMV是常见的感染人体的病毒,婴幼儿时期较易获得CMV原发性感染。先天性感染患儿中10%出生时有症状,90%出生时无症状,但10%~15%将会产生后遗症,包括听力障碍、智力发育迟缓等[1]。不同时期的感染对婴儿的损害不同,预后不一,先天性CMV感染是重要的致畸因素之一,可出现小头畸形、智力低下、耳聋、视力障碍、肝胆病变等。根据宿主获得CMV感染的时间可分为[2]:先天性感染、围生期感染、生后感染或获得性感染。笔者综述了婴儿CMV感染的临床表现方面的进展。一、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8.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并血液系统损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致小婴儿血液等多系统损害。方法 对 7例CMV感染并多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均证实为CMV感染 ,并两个系统以上损害 ,部分患儿以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结论 婴儿CMV感染同时并多系统损害 ,用一般病因难以解释 ,追踪观察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应尽早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9.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血液系统损害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小婴儿血液等多系统损害。方法 对7例CMV感染并多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均证实为CMV感染,并两个系统以上损害,部分患儿以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结论婴儿CMV感染同时并多系统损害,用一般病因难以解释,追踪观察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应尽早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10.
江涛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12):1086-1087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患儿肝功能损害及间质性肺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1例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患儿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 复方甘草酸注射液)和B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肝功能和肺间质性损害的情况。结果B组在治疗第2周和第3周部分患儿仍有肝功能和肺间质性损害,而A组第2周和第3周肝功能均正常,无肺间质性损害,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可预防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患儿肝功能损害及间质性肺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自1994年5月至1996年9月我们对5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进行了血清病原学检测。男33例,女19例;年龄最小6天,最大3个月。临床表现除黄疸外还有咳嗽、气促、纳差、吐奶。病原学检测阳性结果35例,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12例(34.2%),其中肝功能异常1例,肝脏增大1例;巨细胞病毒DNA阳性11例(31.4%),其中肝功能异常3例,肝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柯萨奇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98例柯萨奇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结果柯萨奇病毒感染夏秋季节发病率高,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90.8%)、咳嗽(52.0%)、腹泻(29.6%)、咽痛(22.4%),其次是胸闷心悸(13.3%)、一过性瘫痪(8.2%)、头痛、呕吐(7.1%)。最常见的体征是肝、脾、淋巴结肿大(分别为31.6%、27.6%、17.3%),其次是皮疹(12.2%)、肺部干湿口罗音(11.2%)、咽部疱疹(10.2%)、口腔黏膜溃疡(7.1%)。实验室检查心肌酶升高最常见(CB-MB升高占27.6%,LDH升高占52%),其次是肝功能异常(ALT升高占16.3%,胆汁酸升高占22.4%)及末梢血发现异形淋巴细胞(19.4%),另外粒细胞减少(11.2%),尿检异常(14.3%)。19.4%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结论柯萨奇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除表现为较典型综合征外,亦是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免疫性疾病的始动环节,常见多器官多系统损害。需与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支原体(MP)感染及败血症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和小婴儿Ⅲ型副流感病毒肺炎5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新生儿和小婴儿Ⅲ型副流感病毒(PIV3)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2005年8月-2007年7月依据肺炎临床诊断标准和实验室间接免疫荧光法诊断并住院治疗的新生儿和小婴儿PIV3肺炎55例,对该组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儿的性别、年龄、症状、体征、肺部X线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及预后等.结果 肺炎患儿55例中小婴儿占80%(44/55例),新生儿占20%(11/55例).季节分布以春夏最多.城郊病例占74.5%(41/55例),城区病例占25.5%(14/55例).均有咳嗽,刺激性咳嗽或痉挛性咳嗽34例(61.8%),咳嗽同时呛奶39例(70.9%);发热26例(47.3%),多为短期轻度发热;喘息14例(25.5%).肺部细湿啰音20例,其中伴喘鸣8例,有喘鸣音无湿啰音6例,肺部呼吸音粗伴痰鸣音21例.肺外表现主要有轻度吐奶、腹泻;胸片示右肺受累18例,左肺2例,双肺35例.病程1~2周16例,>2~3周28例,>3周11例,病程最长者32d.55例患儿中42例(76.4%)未使用抗生素,患儿均未接受抗病毒治疗.55例均临床痊愈出院,其中35例出院2周内随访,未见到肺部严重受损.结论 春夏是新生儿和小婴儿PIV3肺炎发病高峰,病程长,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右肺易受累,并发症少是其主要特征,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相结合有利于准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巨细胞病毒(cyto megalo virus,简称CMV)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宫内感染的重要病毒之一。亦可在围产期使新生儿从产道或产后从母乳、母亲及护理人员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中获得感染,致使胎儿在出生后及婴儿早期即出现症状,可侵犯多器官(1),但以肝脏为主,是婴儿病毒性肝炎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对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诊断已开始作了很多工作(2~4)。我们应用酶联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儿双份血清的CMV抗体及母亲血清CMV抗体,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Y)感染极为普遍,是小婴儿病毒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可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害,重者引起小儿各种畸形和病残。本文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3年1月住院治28例CMV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并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及非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先天性、非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患儿的损伤及其治疗措施。方法根据国内采用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诊断方案,血CMV-IgM、CMV-pp65检测之一阳性者确定为CMV感染,46例患儿均确诊为CMV感染。按症状开始时间,分为先天性感染组(先天组)和非先天性感染组(包括围生期感染和生后感染,非先天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对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予更昔洛韦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肝酶及胆红素变化,观察更昔洛韦不良反应,对两组进行随诊,随诊中比较其转归情况。结果先天组21例,非先天组25例。CMV-IgM阳性38/46例,CMV-pp65阳性19/43例,两者均阳性11例。先天组并先天性畸形者较多,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予更昔洛韦治疗,治疗后胆红素、肝酶下降明显;更昔洛韦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随诊中发现先天组3例患儿死亡,1例于10个月时出现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异常。先天性感染可并听力损伤,且可在生后进展。先天性感染及生后感染均可引起肝胆受损,但部分先天性感染患儿预后不良。结论先天性感染较非先天性感染对患儿危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17.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Y)感染极为普遍,是小婴儿病毒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可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害,重者引起小儿各种畸形和病残。本文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3年1月住院治28例CMV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并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在婴儿痉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整理23例婴儿痉挛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尿CMV DNA定量、血清巨细胞病毒抗体,患儿母亲乳汁中CMVDNA定量等.结果 尿CMV DNA定量>10~3 18例(78.3%),血清CMV-IgM抗体阳性5例(21.7%),患儿母亲乳汁中CMA-DNA定量>10~3 4例(17.4%).结论 婴儿痉挛患儿尿CMV-DNA定量、血清CMV-IgM抗体以及患儿母亲乳汁中CMV-DNA定量阳性率高,3种CMV检测方法联合应用,检出阳性率较高,提示CMV感染可能与婴儿痉挛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FN-γ+87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关系。方法对87例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和同期入院的89例非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应用ABI Prism 7700高通量荧光PCR系统进行IFN-γ+874单核苷酸多态性测定。结果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中64例为AA型,20例为AT型,3例为TT型;对照组中45例为AA型,26例为AT型,18例为TT型,经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治疗恢复顺利者65例,43例为AA型,19例为AT型,3例为TT型;恢复不顺利者22例,21例为AA型,1例为AT型,经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γ+87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易感性及恢复有一定的相关性,IFN-γ+874AA型患者易感染巨细胞病毒,治疗后恢复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相关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1例婴儿HCMV感染相关血液系统损害进行临床分析,统计血液系统损害疾病的种类、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HCMV感染与多种血液系统损害相关,本组51例患儿均出现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增加(其中引起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8例);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比例均减少41例,占80.2%(其中引起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减少18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例,占51.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例(其中1例为Evans综合征),占3.9%;全血细胞减少4例,占7.8%(其中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占5.9%);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3例,占5.9%;合并EBV混合感染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1例;合并细菌感染17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6例;合并浅表真菌感染(鹅口疮)3例;合并转氨酶升高39例。治疗上应用更昔洛韦及纠正合并症,部分患儿同时给予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及输注成分血等疗法,伴噬血细胞综合征加用HLH-2004方案治疗,均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 HCMV感染可致多种血液系统损害,其中白细胞改变最突出,80.2%患儿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100%患儿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其次51.0%患儿出现血小板减少;也可引起严重的噬血细胞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