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腮腺内面神经神经鞘瘤少见,临床上极易误诊。本文通过对5例腮腺内面神经神经鞘瘤的诊治报告,对该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误诊误治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2岁,因右面颊无痛性包块逐渐增大5年余入院。检查发现:右侧腮腺区耳垂前方约3 cm处可扪及两个约2cm × 2 cm × 2.5 cm和 1cm ×1 cm× 0.5 cm大小卵圆形包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前后排列,无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小无粘连,体位移动实验(-)。临床诊断为“右腮腺混合瘤”。常规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右腮腺包块切除术+右面神经解剖术”。取腮腺“S”型切口,翻起皮瓣,分离显露腮腺导管,于腮腺浅叶组织内见沿导管前后排列2cm×2cm×2.5cm和1cm×1cm×0.5 cm大…  相似文献   

3.
钟广发 《广东医学》1998,19(4):261-262
报告腮人面神经鞘瘤6例,4例有面部麻木、胀痛异样感,5例术前误诊为腮腺混合瘤;其中2例术时神经保存完好,术后无面瘫、2例施行了神经切除;对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了讨论。认为腮腺区肿瘤出现顼神经功能障碍,而影像学检查呈性表现或并发其它部位神经源性肿瘤时,应考虑本病。起自面神经干或主要分支,手术保留面神经主干而将肿瘤摘除,在恶性肿瘤患者当肿瘤广泛切除后,应立即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分析3例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3例患者术前全部误诊,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腮腺内神经鞘瘤是来源于神经鞘膜的神经源性良性肿瘤,易误诊,若术中发现肿瘤与面神经联系紧密,应考虑此病,并保留面神经结构和功能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神经鞘瘤是起源于神经鞘膜施万细胞的良性肿瘤,也称为施万瘤,头颈部神经鞘瘤多发生于迷走神经、副神经、舌神经等感觉神经或混合神经的感觉纤维. 面神经是以运动神经为主的混合神经,感觉神经纤维少,因此神经鞘瘤的发病率低,且多发生在颞骨内,腮腺内神经鞘瘤临床罕见,极易被忽视,临床误诊率高[1]. 现报道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腮...  相似文献   

6.
神经鞘瘤来源于神经鞘,头颈部主要发生于颅神经,其次是周围神经,来源于面神经的神经鞘瘤常发生于颞骨内,而发生于腮腺内临床报道极少,且极易误诊,为寻找临床特征性表现,收集本院1例,南京市口腔医院4例,对其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1例,女4例,平均年龄38岁。病史2~6年。术前均以腮腺区肿块待查入院,均于术中或术后确诊为本病。本组5例临床表现特征:①肿块:4例为耳垂下或前下方腮腺区肿块,单个椭圆形,质中,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肿块平均大小为3cm×2cm×3cm,1例为囊性肿块,穿…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例 1,男 ,5 7岁 ,右耳屏前无痛性缓慢生长肿块 3年 ,约3cm× 2cm× 1.5cm大小 ,肿物活动 ,表面光滑 ,无面瘫。B超诊断为右腮腺混合瘤。术中所见 :肿物包膜完整 ,光滑实性 ,与面神经颊支相粘连。完整剥离肿物并摘除。术后患者无面瘫症状。病理诊断为 :AntoniA型。显微镜下结构 :纤维形细胞平行排列成束状 ,长杆状核排列成栅栏状 ,血管管腔扩大 ,管壁增厚 ,可见玻璃样变。例 2 ,女 ,4 3岁 ,偶然发现右耳垂前下方有一无痛性活动肿块 ,约 2cm× 1.5cm× 1cm大小 ,肿物表面光滑 ,质地中等 ,口角偶有抽搐。B超诊断为实性占位。术中所…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鞘膜瘤为来自面神经雪旺氏细胞的良性肿瘤。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非常少见,术前不易诊断,多数面神经鞘瘤无疼痛及面神经麻痹症状,术前细胞学穿刺往往也不能做出准确诊断,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面神经功能的保护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报道了1例来源于面神经下颌颈支的孤立的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9.
面神经鞘瘤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鼓室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3例术前均误诊,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经上鼓室径路切除肿瘤者2例,经乳突径路切除肿瘤者1例。结果:3例随访4~10年,均无复发,1例术后出现面瘫加重,1例好转,1例治愈。结论:神经鞘瘤须依靠病理确定诊断,应手术完整摘除,以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瘤是原发于面神经的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其生长缓慢,可以发生于从脑干直至面肌的面神经行程中任何部位。本病多以小宗分析或个案报告见诸于文献,临床对本病也常估计不足,很易误诊,治疗上的经验尚不多,现将近年有关本病的诊治情况综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26例腮腺切除后产生面瘫的原因。方法对126例腮腺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粜汽叶压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损伤率低。结论手术方式、肿瘤性质与面神经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不同手术方式对肿瘤全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其中颅中窝型5例,采取颧弓-翼点入路和颞底-硬膜外入路;后颅窝型5例,采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骑跨型15例,采取颞底-天幕和幕上下联合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复发1例.结论 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以CT、MRI为主要依据,显微手术切除为最佳治疗方法,恰当的手术入路是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小儿腮腺区良性肿瘤,尤其管状瘤发病较多,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过程中面神经及腮腺的保留是关系到患儿的面容和功能的大问题。传统的面神经解剖是同时行浅叶切除,本文介绍保留腮腺的面神经解剖肿物摘除术是对小儿腮腺区手术的新探讨,迄今国内外尚未见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儿面神经颅外段及腮腺血供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采用血管乳胶灌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的方法,对婴儿面神经颅外段的位置、行程、分支、分布及腮腺的血供来源进行观测。结果:获得了有关婴儿面神经颅外段及腮腺血供的一系列相关数据。结论:本实验研究可为腮腺手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991年~1998年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17例三叉神经鞘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Jefferson的肿瘤分类方法:Ⅰ型(中颅窝型)3例,采用颞下入路和颞眶颧入路切除;Ⅱ型(后颅窝型)6例,采用额颞眶颧入路和枕下乳突后入路切除;Ⅲ型(哑铃型)8例,分别采用颞下入路、枕下乳突后入路和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结果三叉神经鞘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早期进行CT、MR检查均可明确诊断,三叉神经鞘瘤应尽早手术治疗,并争取全切,以期根治。本组全切16例,次全切1例。10例门诊随访2年~5年无复发者。结论三叉神经鞘瘤早期进行CT、MR检查均可明确诊断,显微手术治疗是最佳方法,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是肿瘤全切的前提条件。近年提倡颅底手术入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6.
报告57例腭部的小唾液腺肿瘤,男25例,女32例,52例发生在后腭和软腭,针吸细胞学检查可确定肿瘤的组织类型,肿瘤的组织类型有单形体腺瘤,多形性腺瘤和癌。良性肿瘤在包膜外局部切除;局部浸润性肿瘤行局部扩大切除,但切缘要有足够的安全性,若深达骨面者可用骨钻去除骨皮质或腭板开窗;恶性肿瘤行手术,化疗,放疗的联合治疗可提高病存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31例(62侧)男性成人的标本上,以颧弓下缘与下颌关节突前缘的交点到下颌角向前下突出处的连线为Y抽,并以通过Y抽中点,而且与之相垂直的线为X抽。测出了(单位为mm):1.面神经干分叉点的投影坐标平均值是(-20.48±3.57,11.92±3.51)。2.面神经的5组分支出腮腺缘的定位投影:①颞支组的平均值为(0.66±坐标7.82,33.05±4.67),②颧支组的平均坐标值为(12.40±6.83,25.25±5.13);③颊支组中的B_1组是(12.33±5.71,18.77±6.54),B_2组是(2.59±6.91,-1.38±8.71);④下颌缘支组的平均坐标值为(-8.94±4.01,-18.18±5.70);⑤颈支组的平均坐标值是(-15.95±3.92,-24.81±6.54)。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影像学定位诊断和介入治疗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定位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价值。②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肿瘤直径> 10cm 的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病人17 例,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分析。③结果17例中CT定位诊断正确11 例,占64.7% ;B超诊断正确7 例,占41.2% .5 例行DSA 检查,定位诊断正确率达100% ,均行肾上腺动脉栓塞治疗后手术切除。④结论 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定位诊断正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DSA,CT和B超。介入治疗既可作为手术前栓塞治疗,也可作为不能手术切除肿瘤的姑息性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诊治研究(附48例病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B超37例提示为错构瘤(37/48),CT38例提示为错构瘤(3895),7例行MRI检查者6例提示肾错构瘤(6/7)。45例RAML患者行保肾手术,其中10例继发破裂出血者行血肿清除瘤体剜除术;29例瘤体直径大于2cm者行肿瘤切除或肾部分切除术;6例直径小于2cm者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3例患者行肾切除术。所有病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错构瘤。结论:B超,CT和MRI为肾错构瘤的最佳诊断方法。对已确诊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单位。  相似文献   

20.
于擘  顾晓明  彭品祥  杨成 《医学争鸣》2001,22(14):1338-1338
0 引言 面肌抽搐是以一侧或双侧面部表情肌不自主抽搐或痉挛为特征的病征 .现将我科 1993- 2 0 0 0年 ,采用面神经梳理的方法治疗面肌抽搐患者疗效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科 1993- 0 1/ 2 0 0 0 - 0 1面肌抽搐患者 2 8(男 10 ,女 18)例 ,年龄平均 45 (32~ 6 1)岁 .病程最长 16年 ,最短 1年 ,平均 6年 .其中 4例为双侧面肌抽搐 ,余为单侧 .全部患者病因均不明确 .1.2 方法 手术方法 :采用常规耳屏前、颌下“S”形切口 ,解剖出面神经分支或面神经总干 ,锐性剖开神经外膜约 1.5cm,显露出神经 .在显微镜下选用显微血管钳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