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健脾除湿驱风药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唇炎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慢性唇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予四君子汤合三仁汤加减联合西药局部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西药局部治疗,疗程21 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5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除湿驱风药联合西药初期治疗慢性唇炎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2.
对张仲景治疗痞证(心下痞)方进行分析归纳,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治疗痞证的配伍规律及加减方法.泻心汤类方的配伍方法主要有配伍清热化湿药、温里祛寒药、降逆止呕药、泻火通便药、补气健脾药等;临床治疗慢性胃肠病可加理气止痛药、健胃消导药、制酸药、活血化瘀药、补气养血药等.与西医药进行比较,认为中医药在治疗痞证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结合湿敷治疗慢性唇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唇炎患者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自制唇风饮颗粒,外用自制中药祛湿清解散湿敷;对照组口服唇风饮颗粒.疗程7d.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唇部病损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慢性唇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以健脾方为主加减治疗剥脱性唇炎的临床综合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本院门诊收治的剥脱性唇炎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以健脾方为主辨证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 d,治疗20 d后对两组病例的平均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各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6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以健脾法为主,临床辨证加减治疗剥脱性唇炎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泻黄散在儿科常见疾病中的运用和疗效。方法采用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时期由于脾胃蕴热引起的手足口病、唇炎、汗证、麦粒肿均可用此方,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泻黄散合消风散联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脾胃湿热型糜烂性唇炎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 将符合糜烂性唇炎(脾胃湿热型)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泻黄散合消风散加减,唇部外用除湿止痒软膏;对照组单纯使用除湿止痒软膏局部外涂.两组疗程均为4周.以患者唇部皮损面积大小、充血水肿、局部瘙痒灼热感、糜烂流水及结痂作为观察指标并记录治疗前后的积分情况,同时对治愈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积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56.7%,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1.8%,低于对照组的55.6%(P<0.05).结论 泻黄散合消风散联合除湿止痒软膏治脾胃湿热型糜烂性唇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枇杷清肺饮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肺热血瘀证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枇杷清肺饮合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肺热血瘀证痤疮.结果 治愈12例(30%),显效14例(35%),有效例10(25%),无效4例(10%),总有效率为90%.结论 枇杷清肺饮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肺热血瘀证痤疮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带下病的辨证思路及治疗方法.方法:从诊断、病因病机、病位、证候兼加、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对带下病的辨证思路进行初步探讨.结果:将带下病分为脾虚证、肾虚证、湿热证.脾虚证:治宜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选完带汤加减;肾阳虚证:治宜温肾培元、涩精止带,方选内补丸加减.肾阴虚证:治宜益肾滋阴、清热止带,方选知柏地黄汤加减;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止带,方选止带方加减.结论:带下病临床辨证时虽有一定难度,但也有规律可循,只要辨证准确,就能在临床治疗中收到良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调胃饮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调胃饮随证加减;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肠溶胶囊、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常规等西药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胃饮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泄泻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慢性泄泻脾胃虚弱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28 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6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参苓白...  相似文献   

11.
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是李东垣益气升阳理论的代表方,均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然各方运用症状轻重、证机、治法却略有不同。文章总结认为:补中益气汤,气虚程度较重,证属脾胃气虚,清阳下陷,热不显,治疗重在补中升阳;升阳益胃汤,气虚程度较前轻,证属脾胃气虚,湿热中阻,湿热兼见,治疗偏于祛湿清热;升阳散火汤,气虚程度最轻,证属脾胃气弱,气郁化火,内热明显,治疗偏于升散郁火。  相似文献   

12.
孙建羽  陆为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1):1255-1257, 1283
[目的]探析陆为民教授治疗口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门诊随师学习,整理陆为民教授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等方面分析总结陆为民教授治疗口疮病的临证经验,并附验案四则加以佐证。[结果]陆为民教授认为,口疮病之病标在口,本在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升降功能失常,邪气侵犯口腔,气血壅滞,不得宣泄,发为口疮。脾胃不能升清降浊,是为本病的根本病机,或兼肝胆郁热、脾肾不足等。治疗上以运脾通降为基础,辅以协同治疗心肝肾,共同发挥功效。所举验案分别为外感风热、胆胃郁热、脾胃气虚、阴虚湿热四个证型,外感风热者治以疏风清热、运脾通降,胆胃郁热者治以清泄胆热、运脾通降,脾胃气虚者治以健脾升阳、运脾通降,阴虚湿热者则治以健脾化湿、滋阴降火、运脾通降,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陆为民教授从脾胃升降的角度治疗口疮病,颇具特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东垣对仲景顾护脾胃的思想有所发扬创新,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为元气升降之中枢,并在仲景建中汤的基础上创立了补中益气汤为代表的升阳益气、甘温除热法。李氏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的学术思想,对于后世医家脾胃学说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方法]从《黄帝内经》运气标本中气理论以及三焦理论出发,逐层剖析、明确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相关问题如"燥""间质"的中医内涵以及"间质性肺病"发生的中医病因病机,提出并探讨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结果]阳明从中气太阴湿土,燥湿互济,燥湿本源于寒热,由少阳三焦相火主导,而少阳三焦相火的来源在脾胃。"间质"为三焦腑腠理,间质性肺病发生的根本病机为少阳三焦功能失调。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多属于虚损性疾病,临床多见脾胃虚弱同时伴有阴火致燥热或兼有湿邪,即阳虚三联征。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胃气虚。治疗当以健运脾胃为本,脾胃健运则阳生阴长,而不能一味养阴润燥;病久累及下焦,当用甘润、温润之品补益精血;阴血亏久必致瘀血停滞,则当养血活血。[结论]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的中医病本在脾胃,治疗当以健运脾胃为本。  相似文献   

15.
贾英杰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在恶性肿瘤血瘀证的治疗上注重把握恶性肿瘤“虚、毒、瘀”三者互结的特点,将辨病与辨证结合,根据肿瘤患者“气虚血瘀”“毒瘀互结”的特性,灵活把握动态辨证论治的节点,以立体诊疗的思维模式,将益气活血、解毒祛瘀与健脾和胃融会贯通,验之临床,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运脾和胃调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经验。[方法]从小儿脾胃生理、病理特点、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方面总结用运脾和胃调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佐证。[结果]小儿脾胃具有生理上"脾常不足",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特点。脾胃疾病多由饮食喂养不当、先天不足或久病重病损伤等所致,脾失健运、脾气困惫、脾湿胃燥、脾升胃降、脾化胃纳等功能失调是其主要病机,若脾胃受损,可衍生多种相关疾病。在临床中将此治疗大法归纳为运脾和胃调肝,并可进一步细分为运脾、健脾、补脾、疏肝、柔肝、泻肝、和胃、清胃、降逆等诸多治法,可应用于小儿厌食症、再发性腹痛、泄泻、便秘等疾病的治疗中,并获得验证。[结论]运脾和胃调肝法是治疗小儿时期脾胃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陈福如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方法: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分析,提出消除病因,恢复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祛瘀通络的根本治则及益气健脾、祛瘀通络的治法,以及据法所拟之经验方——萎胃汤,并附以典型病案。结果和结论:益气健脾、祛瘀通络的治法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及发病过程,萎胃汤有助于对此病的控制和逆转,值得我们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周亨德教授诊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缓解期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方法]通过复习相关中医文献,跟师临诊及整理医案,总结周教授对UC缓解期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认识,以及治疗思路和用药特色,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周教授认为,UC缓解期多为虚证或虚中夹实证,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湿、热、瘀、滞为发病之标。虚证可分为脾气亏虚、脾阳不足两型,以益气健脾、温阳健脾为治则,脾气亏虚型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脾阳不足型选用理中汤加减;虚中夹实者在上述证型基础上分别选用疏肝理气、消食导滞、清热燥湿、活血化瘀之品,强调适时调养胃阴,以防燥湿太过。所举验案中患者辨证为脾气亏虚,经过益气健脾燥湿、疏肝行气导滞等治疗后,收效良好。[结论]周教授认为UC缓解期多为本虚证或本虚标实证,以脾气亏虚为本,湿邪为标,健脾化湿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其临床经验值得传承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张小萍教授运用脾胃气化学说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虚,标实为湿热、疫毒、寒湿侵犯肠腑。其发生发展与脾胃的纳化失常、燥湿失衡、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有关,临床常以调升降,清内邪;理出入,抗外邪;顾纳化,复脾胃;兼燥湿,固肠腑等法治疗。   相似文献   

20.
遗尿是小儿时期以夜间尿床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历代多数医家认为主要病机为膀胱虚冷,不能约束,然大量临床病例及文献提示心肾失交证为其主要病机之一。文章基于“心肾相交”理论,探讨小儿遗尿心肾失交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其主要病机为心肾失交致遗尿频作,并与脾胃受损、肝肺气机升降失调密切相关。治疗上以交通心肾、水火既济之法为重,方选交泰丸加减清补并用,标本兼施;脾胃失和者,予保和丸加减以健运脾胃;脾气不足者,予补中益气汤加减以补气健脾;肝经湿热者,予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肝泻火;肺气不宣者,予甘草干姜汤加减以益气温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