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早期肝胆生化应答。方法:Child-Pugh(C-P)分级将PBC分为A、B和C组,每日13~15 mg/kg的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3~4周。出现一个或多个肝胆生化指标改善定义为早期生化应答。对各组治疗前后的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AST、血清总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侧叶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72例,其中38例采取肝侧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另34例接受非肝侧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随访1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77.4±20.7)min、(220.6±22.5)ml和(7.1±1.5)d,与对照组【分别为(185.6±25.3)min、(226.2±23.7)ml和(7.5±2.0)d】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35.5±4.2)U/L、(52.4±6.9)U/L和(61.5±6.2)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0.6±5.3)U/L、(79.8±7.2)U/L和(87.6±7.3)U/L,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100.0%,对照组为97.1%(P>0.05);术后,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化脓性胆管炎、膈下脓肿和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P<0.05);在随访期间,观察组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和再手术率分别为0.0%、2.6%和2.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7%、20.6%和20.6%,P<0.05)。结论 采取肝侧叶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近期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和再手术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对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功能损伤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肝功能恢复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功能损伤患者,随机分为ERCP+熊去氧胆酸组与ERCP组,各60例。2组均采用ERCP治疗,ERCP+熊去氧胆酸组术后口服熊去氧胆酸250 mg/次、3次/d,共4周。比较2组术后4周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术后第8天的鼻胆管引流胆汁中胆固醇、总胆汁酸浓度,随访1年的累积复发率。结果术后4周,ERCP+熊去氧胆酸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为(63.5±11.0)U/L,显著低于ERCP组[(82.0±15.3)U/L,P0.001];丙氨酸转氨酶为(59.9±10.8)U/L,显著低于ERCP组[(74.9±12.1)U/L,P0.001];总胆红素为(44.16±8.5)U/L,显著低于ERCP组[(56.3±9.7)U/L,P0.001]。术后第8天,ERCP+熊去氧胆酸组中胆固醇浓度为(5.4±0.8)mmol/L,显著低于ERCP组[(6.7±0.9)mmol/L,P0.001];总胆汁酸浓度为(87.5±10.6)mmol/L,显著高于ERCP组[(60.2±8.3)mmol/L,P0.001]。ERCP+熊去氧胆酸组随访12个月的累积复发率为3.45%,显著低于ERCP组的16.07%(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有利于改善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功能损伤患者ERCP术后的胆汁转运,避免继发性肝内胆汁淤积,促进肝功能指标恢复,并降低结石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15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ICP患者70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UDCA治疗4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胆汁酸谱,包括石胆酸(LCA)、UDCA、鹅去氧胆酸(CDCA)、胆酸(CA)、甘氨胆酸(GCA)、牛磺石胆酸(TLCA)和总胆酸(TCA)。结果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瘙痒评分分别为(1.1±0.3)对(2.3±0.8),差异显著(P0.05);血清ALT水平分别为(25.7±10.0) U/L对(85.1±24.3) U/L,AST分别为(22.6±10.3) U/L对(84.3±11.3) U/L,TBIL分别为(21.6±3.8)μmol/L对(30.5±5.4)μmol/L,差异显著(P0.05);血清UDCA分别为(3.2±0.1)μmol/L对(2.5±0.2)μmol/L,CA水平分别为(1.2±0.1)μmol/L对(2.4±0.2)μmol/L,GCA分别为(1.6±0.2)μmol/L对(2.8±0.5)μmol/L,TCA分别为(1.2±0.3)μmol/L对(4.2±0.9)μmol/L,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早产、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1%对51.4%,P0.05)。结论应用UDCA治疗ICP患者能显著减轻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且无明显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5.
熊去氧胆酸在治疗肝胆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贾继东 《传染病信息》2002,15(3):106-107
用熊的胆汁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已有很长的历史。在我国,熊胆的药用价值至少在几百年前已被认识。20世纪初,瑞典学者Hammarsten从北极熊的胆汁中发现了一种胆酸,命名为熊胆酸(ursoc-holeinic acid);1927年日本Okayama大学的Shoda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从Cochrane Library、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医药期刊全文及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搜索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和单用UDCA治疗PB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截止日期到2017年12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文献偏倚风险评估并采用RevMan5.3进行分析。结果:结果:共纳入6项RCT试验,共401例患者,其中治疗组201例,对照组200例。Meta分析显示中药联合UDCA治疗PBC患者24周后,在提高临床症状改善率[OR=5.99,95%CI(3.71,9.68),P<0.05]、降低肝功能指标ALP[MD=-27.10,95%CI(-31.99,-22.21),P<0.05]、GGT[MD=-17.69,95%CI(-23.67,-11.71),P<0.05]、ALT[MD=-16.85,95%CI(-21.18,-12.52),P<0.05]、AST[MD=-8.67,95%CI(-11.19,-6.16),P<0.05]、降低总胆红素TBil[MD=-10.43,95%CI(-14.34,-6.52),P<0.05]、降低总胆汁酸TBil[MD=-12.24,95%CI(-20.83,-3.65),P<0.05],均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两组无差异统计学意义[OR=0.56,95%CI(0.14,2.23),P=0.41]。结论:中药联合UDCA治疗PBC在24周内对改善临床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优于单独使用熊去氧胆酸治疗,但受纳入的RCT研究样本量和质量的限制且存在不明确和高风险偏倚,上述结论需更高质量的研究再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经验及其疗效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2008年2月57例采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资料.肝切除术术式采用左外叶切除45例(78.95%),左半肝切除7例(12.28%),左肝内叶切除2例(3.51%),左外叶并右肝第Ⅳ段切除2例(3.51%),右半肝切除1例(1.75%);其中附加胆肠内引流术39例(68.42%),经肝实质切开取石1例(1.75%).结果 全组手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包括胆瘘1例(1.75%),术后肝内残石4例(7.02%),胆道出血2例(3.51%).随访1~8年,平均随访5.8年,优良率92.98%.结论 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合并胆结石和PBC未合并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比较两组患者使用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治疗后应答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 10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AILD)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PBC患者872例。分析PBC合并胆结石组和PBC未合并胆结石组的基本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服用UDCA治疗后肝功变化及生化应答情况。结果 PBC患者合并胆结石比例为21.9%(191/872)。PBC合并胆结石组的首诊年龄、确诊时肝硬化比例较PBC未合并胆结石组高(P<0.001),且PBC合并胆结石组确诊时ALB、AST、ALT、GGT水平均较PBC未合并胆结石组低(P<0.05)。服用UDCA治疗1年后,两组肝功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BC合并胆结石组AST、ALT、ALP、GGT下降程度低于PBC未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某医院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于感染性疾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50例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优思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腹部B超的变化。结果50例患者治疗前后对照有显著疗效者28例(56.0%),有效21例(42.0%),无效1例(2.0%)。治疗前后 ALT 、AST、胆固醇、甘油三脂较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熊去氧胆酸(UDCA)可用于治疗其他胆汁郁积性肝病,并且对成人、儿童无严重副作用,作者对UDCA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的有效率和安全性进行了小样本开放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区段肝蒂肝切除术与B超引导下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区段肝蒂肝切除术和B超引导下肝切除术。术后随访7个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50.4±105.7)mL,显著少于对照组[(489.6±154.6) mL,P0.05],术后肝断面引流量为(280.4±78.2) mL,显著少于对照组[(365.7±116.4)mL,P0.05],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周,观察组血清谷草转氨酶为(54.6±15.2)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80.6±21.1) IU/L,P0.05],谷丙转氨酶为(87.2±28.1)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121.3±30.8) IU/L,P0.05],谷氨酰转肽酶为(197.6±65.3)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269.9±87.6) IU/L,P0.05],碱性磷酸酶为(216.9±77.4) IU/L,显著低于对照组[(312.3±95.6) IU/L,P 0.05];观察组结石残留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0%(P0.05)。结论与B超引导下肝切除术比,采取区段肝蒂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具有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有利于保护肝功能和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和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检查肝脏B超,ALT、AST、γ-GT、TG和TC等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较对照组缓解(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ALT、AST、γ-GT、TG和TC分别为(52.15±12.32)U/L、(47.14±10.32)U/L、(46.73±15.61)U/L、(1.42±0.31)mmol/L和(3.78±0.44)mmol/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B超影像学也明显好转(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酒精性肝病(ALD)伴胆汁淤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0例ALD伴胆汁淤积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UDCA治疗;另30例患者采用戒酒和口服水飞蓟宾胶囊、扶正化淤胶囊或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在6月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者GGT由治疗前200.7±105.1U/L降至96.3±46.6U/L,ALP由治疗前226.8±49.9U/L降至136.8±22.7U/L,TBIL由治疗前71.6±44.6μmol/L降至36.5±20.5μmol/L;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UDCA能明显改善ALD伴胆汁淤积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黄疸消退,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消炎利胆片治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取石(ERCP)术后胆总管残存结石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03~2007住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各60例。2组均行ERCP,术后第2天治疗组患者均口服熊去氧胆酸,常规用量250mg/次,3次/d,消炎利胆片6片/次,3次/d,疗程4周。对照组不予相应治疗。2组皆于术后第1周和第4周行B超检查,记录结石的大小及数目。[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胆总管结石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5.0%、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消炎利胆片是治疗ERCP术后胆总管残存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愈肝方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PBC患者共66人,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愈肝方与UDCA治疗组及UDCA治疗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愈肝方与UDCA组的好转率优于UDCA组,且在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两项主要生化指标方面均较UDCA组有显著下降。结论:愈肝方联合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较单用UDCA能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对慢性药物性肝病的治愈率的影响,分析慢性药物性肝炎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9例慢性药物性肝病患者,治疗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常规保肝降酶药物,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降酶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两方案治疗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临床疗效,随访至6个月分析慢性药物性肝炎的治愈率并对治疗无效病例行肝脏穿刺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值分别为56.17μmol/L和19.42μmol/L、碱性磷酸酶(ALP)均值分别为129.64 U/L和72.79 U/L、γ-谷酰转肽酶(GGT)均值分别为101 U/L和71 U/L,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ALT在两组患者中均有大幅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的显效率(34.8%)和有效率(47.8%)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时显效率(69.7%)和有效率(21.7%)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至6个月时发现治疗组慢性药物性肝炎的无效率(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P0.05),两组病例经熊去氧胆酸治疗后无效的慢性药物性肝炎病理组织学改变有所不同,治疗组以汇管区炎症伴肝细胞脂肪变为主,而对照组呈现汇管区小胆管增生、肝细胞脂肪变、肝细胞内胆汁淤积等多样化表现。结论熊去氧胆酸可以有效降低慢性药物性肝病患者的ALT、TBil、GGT、ALP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肝细胞炎症及胆汁淤积,并能提高慢性药物性肝炎的治愈率,延缓慢性药物性肝炎病理组织学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观察体现"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的地五养肝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诊疗的71例PB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地五养肝方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的38例为治疗组,采用UDCA治疗的33例为对照组。治疗24周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ALT、AST、GGT、TBil、ALP)、肝脏硬度值、证候积分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GGT、TBil、ALP水平、肝脏硬度值、证候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完全反应、部分生化指标(GGT、TBil)改善、肝脏硬度值下降、证候积分减少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体现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的地五养肝方治疗PBC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熊去氧胆酸(UDCA)具有明显的利胆和细胞保护作用,在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中疗效显著.肝移植术后早期,供肝的热、冷缺血及再灌注会损伤肝细胞和胆道上皮细胞,而UDCA具有明显的细胞保护作用.我移植中心从2001年1月始在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UDCA,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高银杰  刘振文  苏海滨  周双男  周霞  贺希  张敏 《肝脏》2013,(11):752-753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在肝移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与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每次250mg,每日3次,疗程90 d。结果治疗9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ALT从(140.3±97.5)U/L下降至(45.7±80.6)U/L,AST从(90.7±31.3)U/L下降至(31.2±37.4)U/L,总胆红素(TBil)从(68.7±29.2)μmol/L下降至(23.1±28.2)μmol/L,碱性磷酸酶(ALP)从(138.7±30.6)U/L下降至(76.9±59.4)U/L,谷氨酰转肽酶(GGT)从(168.7±40.6)U/L下降至(83.7±64.8)U/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胶囊对肝移植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王爱东 《肝脏》2014,(5):387-388
酒精性肝炎肝细胞呈气球样变和透明性变,细胞浆内可见Mallory 小体。有时可见巨大线粒体,肝细胞内淤胆、小胆管增生及铁颗粒沉积,炎症坏死灶内有中性白细胞浸润,易见凋亡小体,坏死可融合,可见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及纤维化。据炎症坏死灶范围和分布,可分为轻、中和重度。轻度:坏死灶主要见于3带;中度:炎症坏死灶明显增多,不限于3带,周围常见气球样变和透明变性肝细胞,胞浆内可见 Mallory 小体;重度:在慢性酒精性肝炎病变基础上,发生肝细胞弥漫变性、坏死和胆汁淤积。胆汁淤积性肝炎是由于肝细胞分泌受损使肝毒性胆汁酸在细胞内增多,虽然在胆汁淤积时肝细胞受损的机制是多因素的,但胆汁酸诱导的凋亡好像起了一个主要的作用,在体内外实验中,疏水性的胆汁酸被证实可以诱导肝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