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中医证型证素以及中医舌象特征。方法 选取天长市中医院的154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伴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患者,采集中医证型证素以及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通过Excel统计分析患者舌象以及证型证素分布情况,采用SPSS 20.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性分析。结果 纳入的154例患者中,男性57例(37.01%),女性97例(62.99%),中医证型分布频次从高至低依次为肾阳亏虚证(33.12%)、肝肾不足证(27.92%)、脾阳亏虚证(19.48%)、脾肾阳虚证(14.29%)、气滞痰阻证(2.60%)和痰瘀互结证(2.60%);中医证素总计出现373频次,病位证素主要包括肾(116/31.10%)、脾(52/13.94%)、肝(43/11.53%);病性证素包括阳虚(103/27.61%)、阴虚(43/11.53%)、气滞(4/1.07%)、痰(8/2.14%)、瘀(4/1.07%)。频数≥50次的舌象因素10个,软萎舌、白苔、舌下络脉淡紫、舌苔润、舌质淡红、嫩舌、舌苔干燥、舌下络脉紫黑、剥落苔、少苔;...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不同时间点通过舌诊仪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舌象进行测量,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中医辨证诊断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采用舌诊仪对舌苔颜色、舌苔面积、齿痕、瘀斑、裂纹、点刺相关的10个指标进行采集与分析。首先比较冠心病痰瘀互结证、非痰瘀互结证患者入院当天(第0天)与健康人舌象的指标;然后对入院治疗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非痰瘀互结证患者在第0、5、10天舌象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共采集149例患者,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8例,最终纳入141例,其中痰瘀互结证83例,非痰瘀互结证58例,另设置健康人组22例。对其中39例(痰瘀互结证组24例,非痰瘀互结证组15例)进行了3个时点的重复测量。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组与健康人组比较,舌苔面积、舌苔G值、齿痕数量、齿痕面积、裂纹数量、裂纹长度、瘀斑数量、瘀斑面积、点刺数量、点刺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组与非痰瘀互结证组比较,齿痕数量、齿痕面积、瘀斑数量、瘀斑面积、点刺数量、点刺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相同证候类型患者舌象指标在3个时点比较,除痰瘀互结证组点刺数量、点刺面积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舌诊参数提供了中医诊断客观化、量化的指标,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舌象图像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不同中医证型NSCLC患者的舌象图像特征,为建立融合舌象图像特征的中西医结合肺癌病证诊断体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单一证型者497例次,包括气虚证组80例次、阴虚证组110例次、痰湿证组172例次、血瘀证(兼其他证)组135例次,另选取正常舌象者16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TDA-1小型舌诊仪、TDAS 3.0中医舌诊分析系统采集所有受试者的舌象图像特征指标,分析不同中医证型NSCLC患者的舌象图像指标特征。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气虚证组TB-H、TC-H升高(P0.05),TB-S、TC-S、TC-a降低(P0.05);阴虚证组TB-Cr、TC-R、TC-G、TC-B、TC-Y、TC-Cr、TC-H、TC-I、TC-L、perAll升高(P0.05);痰湿证组TB-H、TC-G、TC-B、TC-Y、TC-H、TC-I、TC-L、TC-b、perAll升高(P0.05),TB-S、TC-S、TC-a降低(P0.05);血瘀证组TB-Cr、TB-H、TC-G、TC-H、TC-b、perAll升高(P0.05),TB-S、TC-Cb、TC-a降低(P0.05)。与气虚证组相比,阴虚证组TB-B、TB-Cr、TB-S、TB-a、TC-R、TC-G、TC-B、TC-Cr升高(P0.05),TB-H降低(P0.05);痰湿证组TC-G、TC-B、TC-R、perAll升高(P0.05);血瘀证组TB-Cr、TC-R升高(P0.05),TB-b降低(P0.05)。与阴虚证组相比,痰湿证组TB-Cr、TB-S、TC-Cr、TC-a、perPart降低(P0.05)。与痰湿证组相比,血瘀证组TB-b降低(P0.05)。结果提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气虚证组的NSCLC患者舌色偏淡,舌苔偏白;阴虚证组患者舌色偏红,舌苔稍有增厚;痰湿证组患者舌苔最厚;血瘀证组患者舌色向青紫舌变化。与气虚证组相比,阴虚证组患者舌色偏红,舌苔偏厚;痰湿证组患者舌苔较厚;血瘀证组患者舌色偏紫。4个证型组中,气虚证组患者舌色较淡,痰湿证组患者舌苔最厚,血瘀证组患者舌色偏青紫色。结论:不同证型NSCLC患者的舌象图像特征存在差异,客观化的舌象图像特征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医证候的特征,故其可能为NSCLC中医临床辨证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单纯性肥胖患者客观化舌象与肥胖西医表型之间的联系。方法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分泌科和体检部招募肥胖受试者。利用TDA-1舌象仪获取舌象参数,命名采用舌质(TN)或舌苔(TC)+颜色(L*a*b*模型)/质地[对比度(CON)/角度方向二阶矩(ASN)/熵(ENT)/平均值(MEAN)]。肥胖表型采用体质量、体脂量及分布等。采用证素辨证法判定证素。相关分析采用偏相关模型,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显著性相关定义为P0.05。结果收集238例肥胖患者,校正年龄等混淆因素后,TN-L*与体重(BW)、体重指数(BMI)负相关;TN-b*与BW负相关,与腰臀比(WHR)、Gynoid指数正相关;TC-b*与BW负相关,与WHR正相关;TN-CON与腰围(WC)正相关;TN-ASM与体脂肪量(FM)、体脂指数(FMi)、WC、躯干脂肪量(TFM)负相关;TN-ENT与WC、TFM正相关;TN-MEAN与WC正相关。证素肝加强了TN-b*与BW、Gynoid指数,TC-b*与BW的相关性;证素肾加强了TN-b*、TC-b*与WHR的相关性;证素痰加强了TN-b*、TC-b*与WHR的相关性;证素湿加强了TN-L*与BW,TN-b*、TC-b*与WHR的相关性。结论单纯性肥胖患者的客观化舌象与体质量、体脂分布可能相关,合并痰、湿、肝、肾证素的患者中这些联系更紧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的中医证型类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6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中医证型类型及舌象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探讨其分布规律。结果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Ⅱ级患者证型以气虚血瘀证(27.6%)出现频率最多,舌象以淡红舌(21.2%)、红舌(21.2%)、薄白苔(78.2%)、舌下络脉淡紫色(27.6%)为主;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患者证型以气虚血瘀证(17.5%)居多,舌象以暗红舌(27.8%)、薄白苔(78.2%)、舌下络脉青紫(26.3%)为多见;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患者证型以阳虚水泛夹痰瘀互阻证(17.6%)为多,舌象以暗红舌(25.7%)、白苔稍厚(35.3%)、舌下络脉青紫(40.4%)最为常见。结论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证型呈现由以气虚血瘀证为主逐渐向以阳虚水泛夹痰瘀互阻证为主转化的趋势,舌色由淡红逐渐向暗红转变,苔质由薄苔逐渐向稍厚苔转变,舌下络脉颜色由淡紫向青紫转变,提示随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恶化,患者血瘀程度逐渐加重,舌象逐渐趋于异常或体现出气虚血瘀、虚实夹杂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失眠患者证型与舌象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舌象在失眠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10例失眠患者的舌象,归纳舌形、舌色、舌苔特征与各证型之间的联系。结果:各证候包含的舌形、舌色、舌苔特征具有典型意义,阳虚气郁证(40例,占36.4%)是失眠的主要证候。患者舌形、舌色、舌苔特征反映了病邪的表面、虚实、寒热等属性。结论:舌形、舌色、舌苔等舌象特征提示了造成失眠病理因素的性质和患者证候,对辨证论治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肺结节患者的舌象参数特征,为肺结节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客观参考指标。方法:纳入210例肺结节患者,运用《中医肺系疾病问诊量表》采集患者临床信息,根据临床信息对所有患者进行辨证。同时,纳入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TF-1型舌面一体仪采集患者舌象信息,比较不同中医证型肺结节患者的舌象特征参数。结果:210例肺结节患者包括气阴两虚证62例、气虚痰湿证81例、肝郁脾虚证67例。(1)舌中部舌质颜色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证型组患者的TCMIDR、TCMIDG、TCMIDV均降低(P0.05),气阴两虚组、气虚痰湿组患者的TCMIDB亦降低(P0.05),气阴两虚组患者的TCMIDS升高(P0.05);与气虚痰湿组比较,肝郁脾虚组患者的TCMIDH升高(P0.05)。(2)舌总体舌苔颜色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证型组患者的CCR、CCG、CCV均降低(P0.05),气阴两虚组、气虚痰湿组患者的CCB亦降低(P0.05),气阴两虚组患者的CCS升高(P0.05)。(3)舌中部舌苔颜色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证型组患者的CCMIDR、CCMIDG、CCMIDB、CCMIDV均降低(P0.05),气阴两虚组患者的CCMIDS升高(P0.05)。(4)舌尖部舌苔颜色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证型组患者的CCTIPR、CCTIPV均降低(P0.05),气阴两虚组、气虚痰湿组患者的CCTIPG、CCTIPB亦降低(P0.05),CCTIPS升高(P0.05);与气阴两虚组比较,肝郁脾虚组患者的CCTIPS降低(P0.05)。(5)舌右边部舌苔颜色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气阴两虚组患者的CCRIGHTS升高(P0.05);与气阴两虚组比较,气虚痰湿组、肝郁脾虚组患者的CCRIGHTS均降低(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肺结节患者的舌象参数存在差异,舌象客观指标对肺结节临床辨证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痰证与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138例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痰证组(91例)与非痰证组(47例),检测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E-选择素,L-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NS)、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结果 痰证组患者IL-6,E-选择素, L-选择素,ICAM-1,MMP-9水平明显高于非痰证组(P<0.05,P<0.01).痰证组患者NIHSS评分、CNS评分明显高于非痰证组(P<0.05,P<0.01),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非痰证组(P<0.01).血清IL-6、MMP-9水平与NIHSS、CNS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痰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普遍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较重,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减退.痰证与炎症因子关系密切,可能与痰证的证候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夜间睡眠特征,为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前瞻性、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借助中医证型调查量表,将患者辨证分为阴虚阳亢证、痰瘀互结证、肝火上炎证、肾气亏虚证4个证型。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建立高血压病中医临床数据库,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线资料特征、主要血清指标水平以及夜间睡眠情况,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夜间睡眠特征。结果 共纳入363例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呈现如下:痰瘀互结证组(40.50%)>阴虚阳亢证组(33.33%)>肾气亏虚证组(15.15%)>肝火上炎证组(11.02%)。阴虚阳亢证组、痰瘀互结证组、肝火上炎证组、肾气亏虚证组4组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入睡开始时间相比,P<0.05,而夜间睡眠时长、入睡潜伏期、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得分以及血脂、血清肌酐、空腹血糖水平相比,P>0.05。入睡开始时间与痰瘀互结证组及肝火上炎证组高血压病患者的收缩压呈负相关(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收集乳腺癌不同中医证型、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分子分型舌象图像数据信息,观察其与舌象特征的相关性,为乳腺癌的舌象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就诊的乳腺癌患者,使用TFDA-1型数字舌诊仪采集乳腺癌患者舌象图片,以Matlab为图像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1.
魏桂梅  赵璐  张珂珂 《中医学报》2021,36(5):1084-108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ms,T2DM)患者中医证型与血尿酸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280例已确诊为T2DM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整理,记录一般情况及中医证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及颈动脉内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并比较分析各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T2DM患者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证最多,证型呈从痰(湿)热互结证、热盛伤津证、气阴两虚证至阴阳两虚证的发展趋势;各证型的年龄、病程、HbA1c、SUA、TC、TG及IMT比较,阴阳两虚证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IMT增厚程度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患者(P<0.05),阴阳两虚证患者的IMT增厚值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T2DM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证最多;阴阳两虚证的HbA1c、SUA、TC、TG及IMT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高尿酸血症患者IMT增厚程度高于血尿酸正常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因子分析探索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集193例PPPD病例症状、舌象、脉象,将每一症状、舌象、脉象作为一个统计变量,“有”则赋值为“1”、“无”则赋值为“0”,计算四诊信息的频数和频率,运用因子分析对高频症状、舌象及脉象进行非线性降维并提取公因子,得出病性、病位证素及中医证型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 频率排名前3位症状的依次为头晕(90.67%)、心烦(54.40%)、倦怠乏力(51.30%),舌象中舌质频率最高者为舌质暗红(22.28%),舌苔频率最高者为白苔(31.09%),脉象频率最高者为滑脉(41.97%)。利用因子分析共提取13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4.798%。整合相同的证素,共得到5个病性证素,依次是气滞(71.50%)、阴虚(24.35%)、血虚(22.28%)、气虚(17.10%)、痰湿(15.03%);5个病位证素,依次是肝(93.26%)、肾(24.35%)、脾(16.58%)、心(0.52%);6个中医证型,依次是肝郁气滞证(56.48%)、肝肾阴虚证(21.76%)、肝郁脾虚证(15.03%)、肾阴虚证(2.59%)、脾肾阴虚证(1.55%)、气血两虚证(0.52%)。结论 PPPD的病性证素以气滞为主,病位证素以肝为主,中医证型以肝郁气滞证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血脂水平及血清脂蛋白残粒(RLP-C)、 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差异.方法 筛选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航天中心医院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90例设为中医组,同时筛选健康体检者90例设为正常组,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痰浊阻遏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以及气滞血瘀证情况,比较不同中医证候类型患者与正常组的血脂水平及其血清RLP-C、sICAM-1及sVCAM-1含量.结果 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54例为痰浊阻遏证,占总患病人数的60.00%,显著高于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以及气滞血瘀证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候类型患者的血清TG、TC和LDL-C水平要高于正常组,而HDL-C含量要低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痰浊阻遏证患者的TG、TC、LDL-C含量高于其他中医证候型患者,而HDL-C含量低于其他中医证候型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候类型患者的血清RLP-C、sICAM-1及sVCAM-1水平要高于正常组,且痰浊阻遏证患者血清RLP-C、sICAM-1及sVCAM-1水平要高于其他中医证候型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主要为痰浊阻遏证候,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RLP-C及其相关指标差异显著,其中痰浊阻遏证患者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压晨峰的关系。方法:纳入100例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血压晨峰、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100例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以痰湿壅盛证型为多。血压晨峰峰值升高幅度以痰湿壅盛组最高,肝火亢盛组次之。痰湿壅盛组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高、颈动脉内膜厚度最明显。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揭示了血压晨峰的监测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佛山地区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中医体质和证型的分布,并研究中医体质和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RSA患者310例,应用中医体质四诊仪采集舌、面照片和脉诊资料,收集RSA患者的中医体质数据,运用统计学研究分析佛山地区RSA患者体质及证型分布及其相关性。结果 佛山地区RSA患者体质占比排前4的分别为气郁体质、痰湿体质、阴虚体质及气虚体质,中医证型中肾虚型最多。气虚及阳虚体质的人群容易出现气血虚弱的证型;阴虚体质的人群容易出现血热证型;痰湿及湿热体质的人群容易出现脾肾两虚的证型;血瘀体质的人群容易出现血瘀证型。结论 佛山地区 RSA 患者的体质和证型分布特点明显。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不同体质可能影响 RSA 患者的发病及其发病后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湖南地区中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TC、TG、HDL-C、LDL-C)的相关性,为冠心病辨证分型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采集299例冠心病患者四诊信息,并按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分为心血瘀阻证、痰浊中阻证、气滞心胸证及气阴亏虚、痰热瘀阻证四组,并设置健康对照组300例,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浆Hcy及血脂水平,统计分析各指标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HD各证型组血浆Hcy水平整体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以气阴亏虚、痰热瘀阻证组为最高(P<0.05).健康对照组的HDL-C水平高于各证型组(P<0.05).结论 湖南地区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Hcy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气阴亏虚、痰热瘀阻证血浆Hcy水平为最高,CHD各证型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因此血浆Hcy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本地区冠心病中医分型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用高频(11.4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130例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的颈动脉,与37例非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结果:高血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以合并脑血管疾病组内中膜厚度高于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中医证型之间比较,以痰湿壅盛型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斑块检出率以阴虚阳亢和痰湿壅盛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高血压是引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的重要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心脑血管病存在的参考指标。动脉硬化的病因病机与痰、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狭窄程度分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狭窄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气血两虚、肝肾亏虚、痰浊上蒙、瘀血阻窍、肝阳上亢5型,分析其中医证型与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老年CA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总体呈现以痰浊上蒙型为主,超声狭窄程度以Ⅲ级最多.结论:CAS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痰浊上蒙为主,而超声显示为Ⅲ级狭窄,提示痰浊上蒙可能是导致CAS加重的病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中医四诊指标的关系。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称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及痰瘀互结兼夹其他证患者29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危险因素、四诊信息、证候诊断等。运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挖掘高血压与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中医四诊指标的关系。结果:挖掘出支持度大于10%,规则最小置信度为40%的规则,望诊8项规则,高血压与半身不遂、皮肤干燥、口舌歪斜等常同时出现;闻诊2项规则,高血压与言謇、语声重浊等常同时出现;症状体征26项规则,高血压与肢体不遂、胸闷、身体困重、乏力等常同时出现;舌脉7项规则,高血压与滑脉、弦脉、舌下络脉迂曲等常同时出现。结论:高血压与对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辨证有重要作用的中医四诊指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