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妊娠期肝病     
凡妊娠期出现黄疸或肝功能损害者,均可称为妊娠期肝病,可分为二种[1]:(1)妊娠期特有的肝病,分为两种,一种为特发性,主要有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另一种为妊娠并发症引起肝损害,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下降(HELLP)综合征;(2)妊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Swansea诊断标准在中国AFLP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自1996年1月至2017年3月间出院诊断为AFL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wansea诊断标准进行评分,分析Swansea诊断标准对于AFLP诊断的准确性、不同评分阈值时母婴主要并发症和血液净化治疗的使用率。结果自1996年1月至2017年3月,共计70例患者出院诊断为AFLP。Swansea诊断标准评分≥6分的患者共计65例(92.8%),积分3~13分,平均(8.6±2.2)分。其中符合率较高的条目分别为:ALT或AST升高(69/70,占98.6%)、胆红素升高(67/70,95.7%)、白细胞升高(61/70,87.1%)、凝血功能障碍(60/70,85.7%)、尿酸升高(57/70,81.4%)、腹水或超声检查提示亮肝(50/70,71.4%)以及肾功能不全(50/70,71.4%)。研究发现,随着积分的增加,患者发生产后大出血、肝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和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逐渐升高,需要血液净化支持的患者比率逐渐增加。结论 Swansea诊断标准能较准确地诊断AFLP,其评分高低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干预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非传染性肝脏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妊娠期非传染性肝脏疾病的各种文献进行复习(包括专家分析.病历报告,随机临床试验等),对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下降综合征(HELLP)、妊娠期胆汁淤积(ICP)、布加氏综合征(Budd Chiari Syndrome)、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肝脏血肿破裂的发病、病理生理学、诊断、治疗给予描述,强调及时诊断、早期干预能显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邱申熊  赵隽  张沝 《肝脏》2009,14(5):371-37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病对围产儿的影响,如何预防或减少早产和新生儿窒息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1995至2008年在本院收治并分娩的妊娠期肝病患者1802例及所分娩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02例妊娠期肝病中,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1317例,其中以慢性肝炎最多见,占74.0%,其次是急性肝炎,占17.6%,重型肝炎占5.4%,肝炎肝硬化占3.0%。慢性肝炎的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和早产率分别为0.6%、10.1%和18.5%,重型肝炎分别为23.9%、49.3%和35.2%。重型肝炎与慢性肝炎相比,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和早产率显著升高(χ^2=41.64,P〈0.01;x^2=29.99,P〈0.01;χ^2=11.71,P〈0.01)。妊娠期特有肝病485例,占妊娠期肝病的18.4%,其中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最多见(310例,占63.9%),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14例,占2.9%。ICP中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和早产率分别为1.6%、36.8%和57.4%,AFLP中分别为21.4%、78.6%和85.7%。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与肝内胆汁淤积症相比,新生儿窒息率和早产率显著升高(χ^2=9.88,P〈0.01;χ^2=4.42,P〈0.05)。34例死亡围产儿的母亲中,乙型肝炎26例,占76.5%,其中重型乙型肝炎有17例,占65.4%。结论最常见的妊娠期肝病是病毒性慢性肝炎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危害最大的是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和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5.
妊娠相关性肝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出现的黄疽和肝功能异常可由妊娠合并症引起,也可由妊娠直接引起。本文简述与妊娠直接相关的肝病,其中包括妊娠剧吐、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妊娠急性脂肪肝、产前子病和子痛相关性肝病、HELLP综合征和肝出血(或肝破裂)等。1妊娠剧吐严重妊娠剧吐可引发肝功能异常,常发生于严重呕吐发作之初的1-3周之内,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疽、尿色变深和偶发的瘙痒[1]。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异常为轻度高胆红素血症(通常<59.85μmol/L),50%以上的患者血清转氨酶中度升高(高于正常值上限的2-3倍),少数患者碱性磷酸酶(AKP)升高。大多数…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肝病21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蒋佩茹  邱申熊 《肝脏》2006,11(4):247-248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病的分布,各型肝病的产科预后及与产前医学干预的关系.方法 选择1993-2003年本院孕肝科收治的妊娠期肝病2 137例,统计各项指标的平均数据和构成比.结果 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1 503例,占70.3%,其中重症肝炎占4.05%.妊娠期特有肝病634例,其中妊娠胆汁淤积症占49.2%.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占12.3%.孕产妇死亡占0.75%,产后出血占11.7%.围产儿结局:死亡26例占1.34%,窒息17.1%,出生缺陷0.88%,早产儿16.1%,胎儿宫内窘迫13.25%.结论 妊娠期合并肝病中病毒性肝炎占主要地位.特发性肝病中主要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最凶险的是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两种病毒以上的感染、双胎较易发生重症肝炎.早就诊早治疗是减少不良产科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的临床特点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6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诊治的39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根据是否合并肝肾功能衰竭分为两组,对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9例AFLP患者中出现上消化道症状或黄疸37例;实验室检查结果示39例患者均有AST和ALT升高、凝血功能异常、胆碱酯酶升高和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多数患者伴有肾功能异常和低血糖。39例患者中发生肝性脑病12例,肝功能衰竭9例,腹水23例,腹腔感染20例,胸腔积液11例,肾功能不全16例,产后出血18例,妊娠期高血压6例。于本院分娩的26例患者中,早产12例,新生儿窒息11例,死胎3例。结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多发于妊娠晚期,对母儿危险性高,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临床症状,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及时终止妊娠以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张同建  王胜昌 《山东医药》1992,32(11):51-52
肝肾综合征(HRS)是指严重肝病患者所发生的进行性、功能性、肾前性肾功能不全。常见病因有各种类型的肝硬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重症病毒性肝炎,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妊娠脂肪肝,严重的肝、胆道感染,肝、胆道梗阻性疾病和肝、胆道术后过程中。其诊断标准有:①有肝脏疾病;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ELLP综合征合并肝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例HELLP综合征合并肝梗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因“停经23周,血压(160/95 mmHg)升高2 d”就诊于我院,实验室检查血小板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升高、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升高、尿蛋白3+,结合妊娠期高血压初步诊断为HELLP综合征。对患者进行间断吸氧、镇静(口服地西泮片)、降压(口服拉贝洛尔、硝苯地平控释片,静脉滴注尼卡地平)、解痉(静脉滴注硫酸镁)、水囊引产终止妊娠。患者因妊娠合并支气管炎行肺部CT检查意外发现肝内多发占位,行腹部增强CT检查提示肝内多发团片状混杂低密度影,进一步腹部增强MR检查明确诊断为肝梗死。予保肝治疗(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谷胱甘肽)。治疗后复查肝功能指标ALT 13.00 U/L、AST 21.00 U/L、TBIL 3.3μmol/L,肝脏彩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HELLP综合征合并肝梗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妊娠期高血压合并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升高、溶血、血小板减少,腹部增强CT可见肝内多发团片状混杂低密度...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肝病183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 18 3例妊娠期肝病的病因、孕期情况及转归 ,探讨如何加强孕期保健及改善妊娠期肝病患者母儿预后的方法。结果 :妊娠各期合并病毒性肝炎 15 6例 ,与妊娠有关的肝病 2 7例 ;孕产妇死亡 2例 ,胎死宫内 4例 ;孕产妇出现肝性脑病、肾功能不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感染及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病毒性肝炎仍是妊娠期肝病的主要病因 ,妊娠急性脂肪肝 (AFL P)、妊娠特发性黄疸与妊高症是危害母婴健康的重要病因。婚前乙肝疫苗接种及注意个人卫生 ,孕期加强肝功能监测有助于减少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孕期将血清胆汁酸列为常规检查有助于早诊断、早治疗 ,减少母婴并发症 ;提高对 AFL P的认识 ,早期诊断 ,立即终止妊娠可改善 AFL 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7年3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诊治的12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基本信息、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2例AFLP患者均发生于妊娠晚期,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肝功能衰竭、黄疸和凝血功能障碍为主,12例均给予护肝、改善凝血、抗感染等综合治疗,11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6例使用了血液滤过,5例行血浆置换治疗,孕产妇死亡1例,病死率8.3%,围生儿死亡5例,病死率35.7%。结论针对AFLP患者,早诊断、及时终止妊娠、最大限度地对症支持治疗、控制感染,并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是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付菲  蒋佩茹 《肝脏》2009,14(3):264-265
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是一发病急,进展极快的妊娠特有疾病。其病理改变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特征的多种重要器官的脂肪变性。起病急骤,病死率高,常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肾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但目前尚未见国内外有AFLP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报道,我院近2年内发生2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死亡,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妊娠急性脂肪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是以妊娠第3周发生肝细胞脂肪浸润、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本清早在1934年由Stander和Gadden首次报道,于1940年Sheehan称产科急性黄色肝萎缩,后经Ober和Compter命名为妊娠急性脂肪肝。据测1966年AFLP的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到1984年升到13328分之一,胎儿及孕妇的死亡率达85%,近期报告其死亡率分别降至23%及18%。至今国内报道14例,仅2例存活,发病率较西方国家低,但死亡率高达85.7%,  相似文献   

14.
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 (草案)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酒精性肝病表现多样 ,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 ,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一、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目前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 )感染较为常见 ,因此 ,在诊断上应考虑区分为单纯酒精性肝病抑或酒精性肝病合并HBV和HCV等病毒感染。(一 )酒精性肝病1.有长期饮酒史 ,一般超过 5年 ,折合酒精量 >40g/d ,女性略低 ;或 2周内有暴饮史。2 .禁酒后血清ALT和AST明显下降 ,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 ,即在 2倍正常上限值 (ULN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7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中的HELLP综合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结论临床鉴别ITP及GT很困难,故对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孕妇应加强孕期监护,根据血小板减少的轻重及产妇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及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6.
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草案)   总被引:82,自引:4,他引:78  
酒精性肝病表现多样,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一、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目前,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较为常见,因此,在诊断上应考虑区分为单纯酒精性肝病抑或酒精性肝病合并HBV和HCV等病毒感染。(一)酒精性肝病1. 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酒精量>40g/d,女性略低;或2周内有暴饮史。2. 禁酒后血清ALT和AST明显下降,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即在2倍正常上限值(ULN)以下。如禁酒前A…  相似文献   

17.
严重的妊娠期肝病临床罕见。妊娠期肝病最常见的发病原因为肝功能紊乱,总发病率约为3%。妊娠期肝病主要分为妊娠期特有肝病和非妊娠期特有肝病,即妊娠前已经存在的基础性肝病或妊娠期间偶发肝病。对妊娠期已存在的肝脏疾病及合并的肝脏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在临床诊断、选择治疗、干预方式时,应优先考虑对母婴的潜在影响。介绍了妊娠期主要肝脏疾病的概况、发病机制、治疗和妊娠结局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患基础性肝病的妊娠风险及应对措施,以指导临床诊疗和患者管理。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重型肝炎较非妊娠期重型肝炎病情发展更加迅速,更易发生肝功能衰竭,病死率高,可达60%以上。我院肝胆病中心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共收集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24例,其中11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系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穿刺活检对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行肝穿刺检查,分析肝脏病理及临床特点。结果病理确诊70例。检出自身免疫性肝病29例(37.2%),药物性肝损伤25例(32.1%),非酒精性脂肪肝11例(14.1%),隐匿性乙型肝炎2例(2.6%),遗传代谢性肝病3例(3.9%)。结论肝穿刺检查对诊断肝病具有重要价值,对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建议肝穿刺检查。  相似文献   

20.
背景:近年,欧洲提出了非乙型肝炎肝硬化伴急性失代偿(AD)基础上慢加急肝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如慢性肝功能衰竭协会-器官功能衰竭评分(CLIF-C OFs)。目的:评估CLIF-C OFs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伴AD患者短期死亡的预测效能。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住院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伴AD患者890例纳入研究,264例90 d内接受肝移植术者中95.1%病理诊断为肝硬化。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按器官衰竭数量分组分析28 d和90 d累积生存率,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以ROC曲线比较CLIF-C OFs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s)、终末期肝病模型-钠评分(MELD-Nas)、肝功能分级评分(CTPs)对短期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伴AD患者28 d和90 d累积生存率与器官衰竭数量密切相关(P0.001)。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肝性脑病和白细胞是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LIF-C OFs预测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0.021,最佳临界值为8,相应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4.3%、64.9%、31.9%和2.4,预测效能与MELDs和MELD-Nas相似。结论:CLIF-C OFs能较好地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AD患者的短期死亡,可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