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内经》"气脉常通"理论,回顾传统中医理论对"气"、"脉"的认识,结合临床在冠心病康复实践中的体会,从气脉层面对冠心病发病机制进行再认识,多元思考,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对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抑郁与络损神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冠心病与抑郁症是两种相互影响的疾病,且两种疾病常合并存在。络损神伤是中医心系疾病的基本理论之一。从络损神伤角度探讨冠心病抑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以期为中医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合理治疗提供契机与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及抑郁症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两种主要疾患,发病率逐年增高,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使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冠心病是医学界公认的心身疾病,冠心病患者又是抑郁症的高危险人群,抑郁症被认为是影响冠心病及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抑郁症不仅增加冠心病治疗难度,并且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故本文将国内外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对其中医病因病机认知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便更好理解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医人格及体质特征对糖尿病(MD)合并冠心病(CHD)的患病风险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五态人格测验、五五体质检测测定110例T2MD患者的中医人格及体质特征;运用EXCEL及SPSS中决策树的CHAID算法,建构中医人格、体质类型预测MD患者合并CHD的患病风险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加以评估。结果 以少阴人格、阴寒质、血瘀质为预测变量构建的MD患病风险模型经10折交叉验证预测准确度为93.6%,准确率较高,并得到3条预测冠心病患病风险的规则。结论 以中医人格及体质特征预测MD合并CHD的风险规则符合中医传统认识,对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冠心病的防治及临床辨体论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被众多医家所重视,但从护理学的角度进行探讨较少。本研究利用《黄帝内经》经典理论指导冠心病防治的临床护理实践,既证明该理论的科学性,又能扩大该理论的应用范围,指导医护工作者在今后的诊疗过程中通过注重患者体内阴阳盛衰关系,灵活运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以求让冠心病患者达到"阴平阳秘"的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6.
仲景"阳微阴弦"理论在对胸痹心痛的辨治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阳微阴弦"反映了胸痹心痛病病机与证病机的一致性,即是胸痹最基本和主要病机。胸痹心痛"阳微阴弦"病机观高度概括了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并显示了冠心病心绞痛多种危险因素。笔者自2006-03~2007-01期间收集到169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探讨以"阳微阴弦"理论为指导的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与冠心病部分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一步阐释胸痹心痛的病机及发病,为临床立法、处方、诊治、预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资料的冠心病患者144例进行分析,其中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40例分为A组,将冠心病非合并抑郁症患者分为B组,两组都采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常规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研究动态心电图。把A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1组和对照组2组,常规组1组在基础治疗上再加入黛力新10.5mg,通过口服治疗抑郁症。结果:A组与B组相比,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心律不齐等情况更高,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A组中常规组1组和对照组2组相比,发生心绞痛等临床症状的概率1组更低。结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可通过患者头晕、心悸等临床症状进行甄别。黛力新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涉及到躯体、心理、意识等多个方面,归属中医情志病"郁证"范畴。传统脏腑辨证多从肝郁论治,容易忽略其它四脏在抑郁症中的重要作用,更没有深入挖掘其形成背后的心理精神根源。而中医"五神"学说是中医认识躯体、心理活动的理论基础,充分体现了形神一体观。基于中医"五神"学说,突破抑郁症多从肝郁论治的传统辨证的束缚,从五神脏入手,梳理五神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抑郁症的基本病机的全新认识,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老年人常伴发情感障碍,在使用药物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双心疗法",以明显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其心理应对能力,减轻抑郁程度,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本文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并对治疗与护理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对于冠心病发病的机制认识,西医提出"反应-损伤"假说,中医则认为主要是气虚血瘀、津凝痰结、络毒蕴结、络风内动等,两者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气虚血瘀与循环障碍的关系、津凝痰结与基质代谢的关系、毒蕴络脉与炎症反应的关系、络风内动与动脉痉挛的关系。基于以上中西医对冠心病发病机制的共同认识,临床诊治冠心病应合理运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理念,将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变化与中医辨证相融合,在较深的层面上实现中西医对冠心病研究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冠心病伴有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观察黛力新对冠心病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冠心病患者144例,其中合并抑郁症患者40例(A组),非合并抑郁症患者104例(B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冠心病治疗(如阿斯匹林、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将A组患者随机分为黛力新A1组、对照组A2组,对A1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10.5 mg(丹麦灵北制药)每日1次口服2周抗抑郁治疗。结果:A组患者心悸、头晕、乏力、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A1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A2组。结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心悸、头晕、乏力、室性心律失常对于识别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症意义重大,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可显著降低心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焦虑抑郁常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合并发生,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都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基于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核心,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临床常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进行分析,通过梳理归纳近年来临床治疗中运用到的中药汤剂、针灸推拿及其他中医特色疗法,探究中医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处方规律。中医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具有效果明确、形式多样、易于接受、副作用小等优势,值得进一步与临床基础治疗结合,共同襄助患者向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的发病率、症状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作为调查工具,对确诊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进行抑郁症状调查。结果 7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症32例,主要症状是抑郁情绪、睡眠障碍、焦虑;冠心病合并抑郁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缺血性ST-T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容易伴发抑郁症,并且合并抑郁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及时了解其抑郁焦虑情绪的存在、临床特点,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慢性应激是机体受到持续刺激所产生的生理病理反应,临床可诱导抑郁症的产生。冠心病作为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与抑郁症相互致病,且与慢性应激密切相关。从冠心病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以及两者的中医病因病机与慢性应激的关系进行阐述,并对冠心病与抑郁症的相互致病机理进行分析,认为慢性应激既是冠心病的重要致病条件,也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诱因;中医七情学说与应激理论类似,情志失调与冠心病、抑郁症的发病存在密切关联;冠心病与抑郁症互为病因,相互致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实施抗抑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6例仅接受冠心病治疗,观察组46例联合抗抑郁治疗,对两组患者冠心病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稳定评分、血管内皮功能及HAM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实施抗抑郁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善,有助于促进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增强,进而有效缓解冠心病症状,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文拉法新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疗效。方法将62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内科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文拉法新,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内科学标准进行评定,以探讨文拉法新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HAMD评分疗效评定结果及冠心病临床疗效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合用小剂量文拉法新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妇女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长期临床观察,结合女性围绝经期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了分阶段论治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理论,并对其不同阶段的中医病因病机及防治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教育特征,分析抗抑郁治疗的作用及临床表现,全面了解我国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积累相关数据。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志愿者,按患者意愿分为冠心治疗组423例和双心治疗组265例,并以同期进行的2 198例抑郁症调查结果为基线,采用t检验和Mantel-Haenszel分层分析方法研究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人群特征和抗抑郁治疗效果。结果:1女性患者发生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风险显著高于男性,RR=1.70(P=0.05,CI=1.08~3.47);2进行抗抑郁治疗的冠心病患者MACE显著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并发抑郁症,而55~64岁中老年女性是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19.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思想体现着肝脾之间气机相调、营血互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蕴含着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和疾病的传变规律,对指导"治未病"具有重要意义。抑郁症患者中医病位要素多责于肝、脾两脏,通过运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这一"治未病"思想,结合状态医学理论,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探讨抑郁症的防治,为医者提供疾病防治的理论参考,进一步提高抑郁症的中医药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抑郁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开展研究,探讨体质因素和发病的关系,为中医治未病提供相应的依据。 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6年9月到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和住院、杭州市周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诊治为COPD合并抑郁症患者500例,男性260例,女性240例,年龄40~85岁。运用中医体质理论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500例COPD合并抑郁症患者进行体质调查,进而探讨体质因素和COPD发病的关系。 结果 在全部500例患者中,中平和质者20例(4.0%);偏颇体质者480例(96.0%),其中气虚质112例(22.4%)、痰湿质97例(19.4%)、阳虚质88例(17.6%)、湿热质73例(14.6%),阴虚质42例(8.4%)、血瘀质33例(6.6%)、气郁质24例(4.8%)和特禀质11例(2.2%)。COPD合并抑郁症患者的9种中医体质类型得分中,相关性最好的体质类型依次是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及湿热质。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体质以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及湿热质为主,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症本虚标实的病理特征,实践中医"治未病"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