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探讨残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上海市华东医院1990年至2003年间3479例残胃患者(残胃组)和3400例同期患者(对照组)的胃镜及病理检查、Hp检测情况,对两组Hp感染率进行比较,同时对残胃组的不同年龄、性别、术后随访时间、手术方式、有否胆汁反流及各种残胃病变的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残胃组Hp感染率为26.56%,明显低于对照组58.26%(P<0.01).②残胃患者年龄越大,Hp感染率越低(P<0.01),而不同性别Hp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③术后胃镜随访时间<6个月、6个月~5年、6~10年、11~20年、>20年,残胃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40.74%、32.93%、26.22%、10.89%、1.85%,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Billroth Ⅰ式Hp感染率(37.62%)高于BillrothⅡ式和Roux-en-y胃肠重建术式Hp感染率(19.12%、29.24%),3种术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⑤残胃炎、残胃溃疡、残胃癌变的Hp感染率分别为22.58%、61.12%、65.03%,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⑥残胃伴及不伴胆汁反流者Hp感染率分别为7.49%、31.59%,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残胃患者Hp感染率低,且与年龄、手术术式、术后生存时间等相关,而与性别无关.残胃患者应定期行胃镜及病理检查,并选择性地根治Hp.  相似文献   

2.
朱国玲  张海玲 《中国医药》2012,7(9):1107-1108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残胃炎与术式、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胃大部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残胃炎患者14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采用Billroth Ⅰ术52例,采用BillrothⅡ术91例.选取同期未进行手术的患者23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和改良的Giemsa染色法检测患者的Hp.结果 观察组Hp感染率[24.5%(35/143)]明显低于对照组[42.8% (101/236)](P<0.05),Billroth Ⅰ术后患者的Hp感染率[21.2%(11/52)]略低于BillrothⅡ术后患者[26.4% (24/91)] (P >0.05),Billroth Ⅰ术后患者的胆汁反流阳性率[51.9% (27/52)]明显低于Billroth Ⅱ术后患者[80.2% (73/91)] (P <0.05),胆汁反流阳性患者的Hp感染率[ 19.0% (19/100)]明显低于胆汁反流阴性患者[37.2% (16/43)] (P <0.05).结论 Hp感染是残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胃大部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残胃炎患者发生Hp感染的概率大幅降低,胆汁反流是患者Hp感染的有效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胃镜特征。方法对170例残胃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按手术方式、Hp感染情况分组进行残胃病变等对比分析。结果①Billroth-II式组残胃癌发生率及总的残胃病变发生率均高于Billroth—I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吻合口炎及吻合口溃疡发生率两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Hp阳性患者胆汁反流发生率低于Hp阴性患者,Billroth—I式手术率高于Hp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吻合口炎、吻合口溃疡、残胃癌发生率两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较多,应严格掌握胃部分切除手术指征,定期胃镜检查以及时发现残胃病变,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肖鸿丽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1):1123-1124
目的 探讨残胃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 方法 选择 12 7例残胃病人行胃镜及Hp检测 ,比较不同残胃病变Hp感染情况。 结果 ①毕Ⅰ式和毕Ⅱ式残胃胆汁反流率分别为 2 5 %、5 4 95 % (P <0 0 5 ) ,毕Ⅰ式和毕Ⅱ式残胃Hp检出率分别为 6 1 11%、38 4 6 % (P <0 0 5 )。②术后 <10年、>10年两个年限Hp检出率分别为 5 7 4 1%、35 6 2 % (P <0 0 5 )。③不同病变的残胃中 ,残胃溃疡、残胃癌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残胃炎、吻合口炎、残胃糜烂。结论 残胃病变与Hp感染有关 ,根治Hp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强  李哲华  张雁 《北方药学》2012,9(7):50-50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中胆汁反流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对480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观察不同年龄组的检出率及中医证型特点,并且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快速尿素酶检测。结果:胆汁反流检出率以青年组为最高,明显高于中年组及老年组,青年组中医证型以肝脾不和为最多,青年组Hp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及老年组。结论:胆汁反流以青年人发病率最高,其中医证型以肝脾不和为主,其Hp感染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Billroth-Ⅱ术对胃大部分切除患者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传统Billroth-Ⅱ术组(对照组)与改良Billroth-Ⅱ术组(观察组),每组38例,观察两组治疗后胃肠引流液量、剑突下持续烧灼痛、体重减轻、胆汁性呕吐及碱性反流性胃炎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肠引流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碱性反流性胃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改良Billroth-Ⅱ术治疗后,能够有效减少胃肠引流液,不良反应少,碱性反流性胃炎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RED)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确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及浅表糜烂性胃炎患者63例(对照组),均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再将60例GERD患者分为2组,25例常规三联抗HP治疗,为HP根除组,另外35例作为Hp持续感染组。随访1年。结果 60例GERD患者Hp感染率为58.3%,对照组Hp感染率82.5%,GERD患者H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组GERD复发率高于Hp持续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根除后GERD的发病率为25.5%。结论 Hp感染可能在GERD的发病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远端胃癌次全切除术后残胃黏膜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对81例远端胃癌次全切除术后患者按照重建手术的方式分为3组:Billmth Ⅰ式组、Billroth Ⅱ式组、胃肠环路吻合术、调节型双通道空场代胃重建术组,分别在术后3~6个月进行胃镜随访.观察术后胆汁反流、残胃黏膜糜烂以及与I临床并发症胸骨后疼痛、呃逆、呕吐的关系.结果:3组手术后胆汁反流的发生率依次为70.8%、93.3%、29.6%,在反流病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23.6%、67.8%、12.5%:残胃黏膜糜烂的发生率分别是25%、66.7%、3.7%,残胃黏膜糜烂病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80%、95%、100%.结论:3种重建方式中Billroth Ⅱ式法术后胆汁反流及残胃黏膜糜烂发生率高;胆汁反流及残胃黏膜糜烂是术后临床并发症发生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应力  朱庆华  姜铀  姜春萌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785-1786
目的研究胃远端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泌酸功能及其与黏膜病理改变、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24hpH监测仪测定51例残胃患者空腹胃内pH值,根据24h胃内平均pH值分为低泌酸组(pH≥3)和正常泌酸组(pH〈3)。胃镜观察残胃黏膜以及Hp检测。结果低泌酸组患者35例,其中29例黏膜呈重度萎缩;正常泌酸组16例,其中4例呈重度黏膜炎症(P=0.0061。胆汁反流率在低泌酸组和正常泌酸组分别为37.4%和18、7%(P=0.014)。两组间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7%的患者胃酸分泌减少.但却接受了抑酸药物药物治疗。结论24h动态胃pH监测可有效评价残胃患者胃黏膜泌酸功能。胆汁反流和残胃炎程度与黏膜泌酸功能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不同儿童消化道疾病中幽门螺杆菌(Hp)的现症感染率,同时比较13 C呼气试验(13 C-UBT)、快速尿素酶检测(RUT)及Warthin-Starry(W-S)银染色病理检测三种检测方法在儿童Hp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儿童120例,所选患儿在胃镜前1月内皆进行13 C-UBT 检测且未经治疗,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取胃窦黏膜标本进行RUT检测,然后送病理科进行W-S银染色病理检测Hp感染,判断是否为Hp现症感染。结果:行胃镜检查120例儿童中,13 C-UBT检测阳性58例,阴性62例;RUT检测阳性59例,阴性61例;W-S银染色病理检测阳性63例,阴性57例。根据诊断标准最终诊断Hp现症感染阳性率55.8%(67/120),13 C-UBT、RUT、W-S银染色病理检测符合率分别为90.8%、88.3%、91.7%。不同儿童消化道疾病中Hp现症感染率不同,其中结节性胃炎感染率最高,达到87.5%,其次是结节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溃疡,感染率76.9%,而胆汁反流性胃炎感染率最低,仅为11.1%。结论:三种Hp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较高,无创方法13 C-UBT值得临床更广泛的使用;不同消化道疾病儿童的Hp现症感染率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常规予以抗Hp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即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呋喃唑酮,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铝碳酸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胃镜下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为97.3%,Hp根除率为87.8%,对照组分别为95.9%、85.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年复发率为2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8%(P<0.05)。结论在常规制酸抗Hp的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治疗Hp感染活动性胃溃疡可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残胃黏膜病变与胃切除术式的关系。方法回顾566例[毕Ⅰ式224例(A组)、毕Ⅱ式207例(B组)和胃食管吻合术135例(C组)]患者的胃镜、幽门螺旋杆菌、吻合口及残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等检查资料,分析残胃病变与胃切除术式的关系。结果 566例残胃黏膜病变中,吻合口炎占44.0%,残胃炎占72.1%,吻合口溃疡占11.7%,残胃癌占7.1%,反流性食管炎占9.5%,胆汁反流占38.7%。其中,B组中残胃炎、吻合口溃疡、残胃癌、胆汁反流等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C组中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吻合口炎的发生在三组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残胃黏膜病变与胃切除术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硬变病人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肝硬变病人血清Hp抗体。结果 275例肝硬变病人血清Hp抗体阳性195例(70.91%),正常对照组135例,血清Hp抗体阳性53例(39.2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且肝功能愈差,Hp抗体阳性率愈高。对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肝硬变病人血清Hp抗体阳性率比较,发现前者高于后者(P<0.01)。结论 肝硬变病人Hp感染率高,在治疗肝硬变时应及时清除Hp。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现状及其处方用药情况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9年10月份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用药处方3 595张,分析其Hp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和Hp感染用药方案等的合理性.结果:抽取的3 595张消化内科门诊患者处方中,用于被确诊为Hp感染患者94例涉及12...  相似文献   

15.
廖文  斯锞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3):325-327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0例Hp感染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雷贝拉唑10mg、2次/d,阿莫西林1.0g、2次/d,克拉霉素500mg、2次/d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2次/d,阿莫西林1.0g、2次/d,克拉霉素500mg,2次/d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Hp根除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96.0%、溃疡愈合率88.0%、胃镜疗效总有效率94.0%、Hp清除率92.0%、Hp根除率为90.0%,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相关性胃溃疡有较高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儿童厌食伴消瘦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血清Hp-IgG检测56例厌食伴消瘦小儿与40例健康厌食小儿中Hp的阳性感染率,厌食伴消瘦小儿中阳性感染者应用抗Hp药物治疗。结果56例厌食伴消瘦小儿中Hp阳性感染率为53.6%,应用抗Hp药物治疗后,厌食缓解率为85.0%;40例正常小儿中Hp阳性感染率为20.0%,2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厌食伴消瘦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抗幽门螺杆菌(Hp)三联疗法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合并Hp感染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49例EH CAS合并Hp感染者,采用抗Hp三联疗法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及Hp感染的转阴情况.结果 EH CAS合并Hp感染者治疗2周后,血清TG、TC、LDL-C、HDL-C及HCY、hs-CRP水平均有显著变化(P<0.01),CAIMT值显著降低(P<0.01).总有效率为93.9%,Hp感染者转阴率为81.6%.结论 抗Hp三联疗法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Hp感染者可显著降低其炎性反应,改善其血脂、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及Hp感染的转阴率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西安居民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况进行调查,并与10年前的人群Hp感染状况进行比较。方法对2201名西安居民及2082例胃病患者进行了Hp感染的现况调查,自然人群采用血清抗Hp-尿毒酶-IgG检测,胃病患者采用14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结果 2009年西安地区自然人群平均Hp感染率为57.0%;与1999年相比,各年龄段Hp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不同胃疾病患者中平均Hp感染率为64.7%,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感染率为69.3%,胃癌的感染率为81.8%,以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感染率最高(84.3%)。同10年前相比,各种胃病患者Hp感染率有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2009年西安地区居民Hp感染率仍然较高,但同10年前相比,人群Hp感染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