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以及叉头样转录因子(FOXP3)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按Poser诊断标准结合头颅MRI增强扫描,排除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选择临床确诊和临床可能的MS患者53例(男15例,女38例)。所有患者近期均未行特殊免疫治疗。以统一标准进行登记临床评价、扩展的残癌状态评分;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共51例(男14例,女37例);(2)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变化;(3)免疫磁珠分离出CD4^+CD25^+T细胞,RT-PCR法检测CD4^+CD25^+T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1)M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 T细胞数量与正常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在活动期低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同一个体在疾病活动期外周血中CD4^+CD25 high T细胞数量较非活动期减少(P〈0.05);(3)M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的FOXP3 mRNA表达降低(P〈0.05),在活动期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1)就总体而言MS患者外周血CD4^+CD25 high T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但CD4^+CD25 high T细胞抑制活性降低,FOXP3 mRNA表达减少且与MS疾病活动性有关;(2)就个体而言M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 high T细胞数量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PSS患者及20名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同时测定PSS患者外周血活动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及IgG,分析PSS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PSS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占CD4+百分比显著低于健康人组(P〈0.05),且与活动性指标CRP及IgG呈负相关(P〈0.05)。结论提示PSS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不仅与PSS发病有关,且与病情活动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46例乳腺癌患者及29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及其表面功能性标志性分子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结果乳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显著增多(P〈0.01),CD4+CD25highT调节细胞和CD4+CTLA-4T细胞也明显著上升(均P〈0.05)。结论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CD4+CD25high调节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细胞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必要进行大样本研究以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及其高危人群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25^+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占T淋巴细胞的(2.96±1.34)%,高于EBV-VCA-IgA抗体阳性健康携带者及健康者(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EBV-VCA-IgA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C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明显降低,NK细胞水平高于EBV-VCA-IgA抗体阳性健康携带者及健康者(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CD3^+、CD4^+细胞明显降低,CD4^+CD25^+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提示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患者胸腺内CD4 CD25 天然调节性T细胞(nTreg)的分布和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50例MG胸腺和20例正常胸腺CD25的表达, 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0例MG患者胸腺与外周血中CD4 CD25 T细胞在CD4 T细胞中的比例.结果 MG增生胸腺中CD25表达与对照胸腺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MGFA分期呈正相关.增生胸腺中CD4 CD25 细胞占CD4 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胸腺(P<0.05),而外周血中CD4 CD25 T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胸腺内nTreg细胞数量的下降与MG自身耐受的破坏有重要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胸腺内nTreg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有助于了解MG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UC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MDSCs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水平,并分析UC患者外周血MDSCs与CD4+CD25+Treg、白细胞(WBC)计数和血小板(PLT)计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明显降低(P〈0.05),MDSCs比例、WBC计数和PLT计数明显升高(P〈0.05)。与UC缓解期比较,UC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明显降低(P〈0.05),MDSCs比例、WBC计数和PLT计数明显升高(P〈0.05)。UC患者MDSCs与WBC计数、PLT计数呈正相关(P〈0.05),与CD4+CD25+Treg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 UC患者外周血MDSCs水平明显升高,与UC患者病情活动度有关,检测MDSCs有助于UC发病机制的认识和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CV感染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状况以及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CV感染者69例及健康对照23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结果:HCV感染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感染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HCV无症状携带组(P〈0.05);肝硬化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慢性感染组(P〈0.05)。结论:HC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疾病进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乙型肝炎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0例携带者、10例慢性乙型肝炎、5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分析与HBV基因型的关系。结果(1)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为(2.52±0.94)%,较慢性乙型肝炎组的(5.2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乙肝病毒携带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乙肝病毒携带者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为(8.51±2.82)%,与健康对照组的(8.51±2.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BV基因型C型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为(6.42±2.36)%,较HBV基因型B型组的(7.64±2.87)%稍为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能抑制T细胞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从而抑制乙型肝炎的发生;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与病情轻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庆保  刘健  万磊 《安徽医学》2010,31(2):131-134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调节T细胞(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20正常健康者分为两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调节T细胞的表达频率,检测两组实验室指标,观察两组实验室指标与调节T细胞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组白细胞(WBC)、免疫球蛋白A(IgA)、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糖酸蛋白(α1-AGP)、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红蛋白(Hb)、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CD4+CD25+CD127-T细胞的表达频率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D25+T细胞与Hb、IgM、ESR呈正相关,CD4+CD25+CD127-T细胞与IgM呈正相关(P〈0.01或P〈0.05);CD25+T细胞与RBC、IgA呈负相关,CD4+CD25+T细胞与补体C4呈负相关,CD4+CD25+CD127-T细胞与ASO呈负相关(P〈0.05)。结论CD4+CD25+CD127-Treg在RA患者的外周血中显著降低,并且与疾病的活动性高度相关,说明调节T细胞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早期检测可能为RA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2例急性哮喘患者(急性组)、56例慢性哮喘患者(慢性组)和60名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外周血中Th1、Th2和CD4+CD25+T细胞的水平,并计算Th1与Th2的比值。结果急性哮喘患者外周血中Th1、CD4+CD25+T细胞水平和Th1/Th2比值明显低于慢性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P〈0.05);急性哮喘患者外周血中Th2水平明显高于慢性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P〈0.05)。结论 Th细胞和CD4+CD25+T细胞在哮喘的疾病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导致哮喘患者细胞免疫失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COPD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COPD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的状态及Treg细胞在疾病进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ECOPD和COPD稳定期患者各30例,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CD4^+ CD25^+ CD127^(low/-)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AECOPD组和COPD组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9.52±0.95)%和(9.72±0.97)%均低于对照组(10.22±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8,P=0.093)。3组间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7,P=0.0),AECO.PD组(4.50±0.83)%显著低于COPD稳定期(5.22±0.64)%和对照组(5.61±0.67)%,而COPD稳定期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Treg细胞降低,存在免疫内环境的失衡,Treg细胞可能参与了COPD的发病和急性加重过程。  相似文献   

12.
肖莉 《疑难病杂志》2008,7(4):204-20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_4~+CD_(25)~+调节T细胞(Treg)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0例NSCLC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CD_4~+CD_(25)~+Treg水平,并进行2组水平比较和分层分析。结果NSCLC组外周血CD_4~+CD_(25)~+Treg水平(29±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1±5)%(P<0.01);外周血CD_4~+CD_(25)~+Treg水平与NSCLC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I+II期亚组(16±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III期亚组(26±6)%、IV期亚组(3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CD_4~+CD_(25)~+Treg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肺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来蕾 《实用全科医学》2014,(1):42-43,62,F000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以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2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及治疗的患者57例,其中造影检查正常对照组13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评价各组间差异,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外周血CD4+CD25+细胞占CD4+淋巴细胞比例在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分别为(57.51&#177;12.62)%、(50.19&#177;9.27)%、(39.85&#177;11.88)%和(32.37&#177;9.56)%;②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但是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以及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冠状动脉Genis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17,P<0.01).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原因之一,与斑块的不稳定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健康对照纽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比例为(0.54±0.51)%;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比例为(1.40±0.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提示与肺癌免l癌逃逸有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Graves′病(Graves′disease,GD)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膜型CD28及血清中可溶性CD28的表达水平,探讨CD28分子在GD免疫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5例GD患者为试验组,67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溶血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受试对象外周血T细胞表面膜型CD28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可溶性CD28的含量。结果试验组外周血CD4+CD28+T细胞为(23.367±8.562)%,CD8+CD28+T细胞为(10.156±3.114)%,较对照组[分别为(30.786±5.143)%和(17.200±3.624)%]显著减少(P<0.0.5、P<0.0.1),血清中可溶性CD28水平观察组[(2.35±0.58)μg/L]较对照组[(0.53±0.23)μg/L]显著增加(P<0.01)。结论共刺激分子CD28很有可能参与了GD的免疫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百分率和IL-8、IL-10含量变化及可能产生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12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120名正常妊娠妇女和120名正常非妊娠妇女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IL-8和IL-10含量。结果反复自然流产组妇女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百分率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非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而IL-8明显高于正常非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IL-8和IL-10水平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严重多发创伤患者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过程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细胞)比例的变化,探讨其与患者继发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23例严重多发创伤患者作为病例组,于确诊后的24h内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Treg%)及CD4/CD8的比值。同时留取细胞培养,以嗜银染技术定量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银染蛋白(Ag—NORs),以核仁银染面积与核面积的比值(IS%)表示,了解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对人选患者于诊断成立的第1d和第5d留取痰、分泌物等标本行细菌学培养,观察患者的继发感染情况。选择同期健康查体者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早期Treg%显著升高[(14.21±3.43)%比(9.53±3.22),P〈0.01],IS%及CD4/CD8显著下降[(5.94±0.66)%比(6.74±0.95)%,(1.22±0.25)%比(1.72±0.36)%,P均〈0.01]。病例组中发生继发感染14例,其Treg%较无继发感染患者显著增高[(18.69±4.21)%比(12.58±2.49)%,P〈0.01],CD4/CD8显著下降[(1.15±0.25)%比(1.39±0.25)%,P〈0.01]。结论检测CD4^+CD25^+Treg细胞的水平有助于评估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预测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CD4^+)、T抑制细胞(CD8^+)和白细胞(WBC)检测结果。方法CD4^+和CD8^+计数通过免疫荧光标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细胞(WBC)计数采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118例HIV/AIDS住院患者,WBC降低组(3.00±0.61)×10^9/L的CD4^+和CD8^+分别为(68.60±38.98)个/ul和(266.89±126.52)处/ul,WBC正常组(7.13±5.12)×10^9/L的CD4+和CD8+分别为(104.39±61.37)个/ul和(380.17±134.06)个/u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8,守3.62,t3=5.35,P均〈0.01);两组别CD4^+/CD8^+比值比较均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AIDS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与CD4^+、CD4^+/CD8^+、WBC有密切相关,建议HIV感染者尽早进行医学咨询并做CD4^+、CD8^+和血常规的检测,以了解病情的进展及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IL-7含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的关系,探究IL-7对慢性乙型肝炎细胞免疫作用的影响。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IL-7含量,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结果 CHB组、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L-7含量分别为(1.68±0.58)ng/mL、(3.83±0.62)ng/mL和(6.25±0.32)ng/mL,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HB组、HBV携带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分别为(31.3±3.3)%、(38.1±6.8)%、(43.2±9.4)%,CD8+T淋巴细胞分别为(24.8±5.2)%、(28.1±3.4)%、(30.5±8.6)%;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10.9±1.3)%、(7.4±1.0)%、(4.2±1.1)%。CHB组外周血IL-7明显低于HBV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且与CD4+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1=-0.58,P0.05),与CD8+T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2=0.63,P0.05),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3=-0.43,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IL-7负调控调节性T细胞,对CD8+T细胞的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