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皮细胞与脑缺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和脑缺血密切相关。关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脑缺血关系的研究仍然是一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脑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研究发现 ,脑缺血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 ,内源性VEGF对缺血脑组织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缺血脑表面应用外源性VEGF可减小脑梗死体积 ,减轻缺血性脑水肿 ,减轻神经元的缺血性损伤。携带VEGF基因的载体有望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基因治疗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高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内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深入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评估,保护和修复内皮细胞功能,对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现就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的内皮功能障碍和高血压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吸烟量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初步探讨吸烟导致脑缺血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Wistar大鼠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短期大量吸烟组、长期大量吸烟组、长期小量吸烟组、戒烟组和非吸烟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结果 基质金属蛋白酶9阳性反应物呈棕黄色,正常对照组及非吸烟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极少,余各组有不同程度表达,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吸烟可致脑血管内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增加,且随着吸烟量和吸烟时间的增加表达增多,戒烟后表达下降。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吸烟时脑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增加可能是吸烟致脑梗死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高尿酸血症,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以及代谢综合征之间关系密切。目前的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带来的氧化应激损伤、炎症细胞和因子的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一氧化氮合成减少等病理机制可能参与了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而且这些机制并不是独立作用,其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对于高尿酸血症机制的研究,将加深人们对高尿酸血症的认识,以实现早期干预,这对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细胞粘附分子与脑缺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缺血后由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的白细胞浸润在缺血性脑损害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抗细胞粘附分子可减轻缺血性脑损害,并成为目前治疗脑缺血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以肠道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复发性肠道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在IBD的发病过程中,引起肠道炎症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和特征是黏膜组织中的炎细胞集聚和释放各种炎症因子,其中各种免疫细胞及肠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变化对黏膜免疫和胃肠道生理改变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改变中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能影响免疫细胞的迁移、组织的血供及内环境的稳定.新生血管通过血管内皮细胞调节炎症性细胞的招募、炎症介质和维持炎症反应进而引起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脑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研究发现,脑缺血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mRNA蛋白的表达,内源性VEGF对缺血脑组织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缺血脑表面应用外源性VEGF可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缺血性脑水肿,减轻神经元的缺血性损伤。携带VEGF基因的载体有望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基因治疗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细胞 ,简称内皮细胞 (endothelialcell,EC)。是附于全身血管内面的一层高度分化的单细胞层 ,它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EC在血管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EC的基本生物学特征[1,2 ]EC为衬贴于心血管内腔表面的单层扁平细胞 ,其胞浆中有内质网及高尔基体等一般细胞器 ,毛细血管EC还可见到Weible Palade小体的杆状颗粒 ,因而EC可以合成和分泌众多种类的多肽和蛋白质产物。在生理状况下 ,EV处于无生物合成的“静止”状态。在某些病理状态下 ,EC的形态与功能可…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成素与脑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一族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Tie—2为其内皮特异性共同受体,Ang1能保持血管内皮的稳定性,促使血管成熟;Ang2能拮抗Ang1,破坏血管的稳态,与内皮细胞的增殖有关。Ang及其受体在缺血脑组织中的特异表达与脑缺血半暗带血管重建、侧支循环的形成和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密切相关,有望成为缺血性卒中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特异性失踪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加血管通透性的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脑缺血后表达明显增加,并可能对缺血性脑损伤发挥双重作用。有关VEGF的生物学特征,VEGF受体及信号转导机制、脑缺血后表达与调节及VEGF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等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并展现了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后脑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VEGF表达增加 ,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 ,在缺血灶周边区 ,阳性表达的小血管数量明显增多。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诱导 VEGF表达增强 ,VEGF可促进毛细血管增生。  相似文献   

1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定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的定义已经提出来40多年了,对鉴别脑组织缺血坏死或只是缺血无坏死的临床类型有很大帮助,至今还一直沿用。但是近十年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和超早期脑梗死溶栓治疗的出现,对传统的TIA定义提出了挑战。各国专家对于是否要更改TIA定义已经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虽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大势所趋,已经有新定义的倾向。作者将回顾这方面的新进展,期望我国就此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特异性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加血管通透性的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脑缺血后表达明显增加 ,并可能对缺血性脑损伤发挥双重作用。有关VEGF的生物学特征、VEGF受体及信号转导机制、脑缺血后表达与调节及VEGF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等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并展现了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老年脑缺血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老年人脑缺血的脑血流随增龄降低和其死亡率、预后等问题的临床研究,以及以动物为模型对该病因增龄出现的特点和老龄脑缺血动物的线粒体呼吸损伤、神经胶质变化等机制在基础上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细胞与心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血管内皮细胞(VEC)的研究进展很快,已经证明,VEC除了完成血液和组织液的代谢交换以外,还可以产生和分泌十余种生物活性物质,是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1]。它所产生和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对维持血管张力,调节血压,抗血栓形成等有重要作用,在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病理生理学意义。1 调节血管收缩与舒张VEC通过合成、分泌血管内皮收缩因子(EDCF)、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及内皮超极化因子(EDHF),对调节和维持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EDCF:是以内皮素(ET)为代表的血管内皮收缩因子。ET是目…  相似文献   

17.
常焕显  刘红军  陈山 《山东医药》2003,43(13):63-63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 ,我们应用血塞通静滴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 44例 ,并与同期常规治疗者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文共 83例TIA患者 ,其中男 5 3例 ,女 3 0例 ;年龄 48~ 70岁 ,平均 ( 5 7 3 8± 6 2 4)岁。均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TIA诊断标准 ,并排除急性脑梗死、脑出血及出血性疾病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 9例 ,给予阿司匹林、肝素、钙拮抗剂常规治疗 ;治疗组 44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将血塞通 5 0 0mg加入对半液 5 0 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连用 2周。用药期间观察两组患者脑缺血…  相似文献   

18.
高血糖与脑缺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量回顾性临床研究表明,高血糖是脑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动物实验研究不仅证明高血糖能加重脑缺血所致的各种脑损伤,而且还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这对加深我们对高血糖加重脑损伤的认识,指导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改进防治方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脑缺血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具有胚胎时“血岛”细胞的分化特点,故又称之为血管母细胞(angioblast)。它具有一定的增殖能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分化为具有成熟血管内皮细胞表型的细胞,可修复损伤血管内皮,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组织细胞的供血状态。在脑血管病中,EPCs参与了脑缺血损伤后的血管修复,对脑缺血后的血管网络重建有重要的意义。但不同的脑血管病其外周血EPCs的数量、增殖、迁移能力不同,而EPCs的动员、迁移、增殖过程又受多种内源性因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7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第四次长期随访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首次TIA的复发、完全性卒中与心肌梗死的发生以及生存情况,并探讨TIA患者行神经血管外科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2例TIA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随访,以首次TIA发作为起点,到最后一次随访(1998年)止。结合前3次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并依据寿命表原理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总的TIA复发率为27.9%,首次安全性卒中的发生率为65.7%,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8.4%,病死率为72.7%。主要死亡原因因为完全性卒中,占所有死亡患者的59.6%,其中非老年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为脑出血,老年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为脑梗死。致死性心肌梗死患者2例,占死亡患者的3.8%。满20年的生存率为39.9%。其95%可信区间为(28.4%,51.4%)。有神经血管外科手术指征的患者19例,占所有患者的26.6%。结论 首次TIA后约有近1/3TIA患者出现TIA复发,完全性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主要死亡原因为完全性卒中而非心肌梗死。估计用神经血管外科手术来预防TIA患者发生完全性卒中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