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媛媛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7):796-797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干预对病房暴力现象的抑制效果。方法:把开展系统心理应激干预前后3个月住院的精神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精神病护理;研究组除此以外,还进行系统的心理应激干预。于预前后分别评定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ORS),比较心理应激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NORS量表Ⅲ因子、Ⅴ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出现暴力行为的计数少于对照组。显示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积极的心理应激干预可以有效抑制病房暴力现象的发生,提高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住院男精神病人冲动行为预测及护理干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住院精神病人寻找简易的冲动行为预测方法,降低病房管理风险。方法对本科2005年度198例和2004年度181例住院男性精神病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病人采用“护士用观察量表(NOSIE)”进行“激惹因子”项目评分,预测其冲动行为危险性,对于分值≥10分者采取重点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病人入院时具有冲动行为者共114例(57.5%),经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共发生暴力行为者6例(其中5例NORIE≥10分),发生率为3.0%(6/198);对照组发生暴力行为19例,发生率为10.5%(19/18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5,P〈0.05)。结论对新入院病人进行冲动行为预测并进行护理干预后,能降低病房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保障医护人员及其他住院病人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干预对病房暴力现象的抑制效果.方法把开展系统心理应激干预前后3个月住院的精神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精神病护理;研究组除此以外,还进行系统的心理应激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评定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ORS),比较心理应激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NORS量表Ⅲ因子、V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出现暴力行为的计数少于对照组.显示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积极的心理应激干预可以有效抑制病房暴力现象的发生,提高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617例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为4.54%,年龄小,有阳性精神病家族史者暴力行为发生率较高,而暴力行为的发生与性别、文化程度、住院次数、入院方式等无明显关系.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高(50%).暴力行为多发生在新入院病情尚未控制的病人以及有意识障碍的病人,而且与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和态度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针对暴力行为发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可以减少或避免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住院期间合并菌痢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年中出现的27例住院精神病人合并菌痢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对病区所有住院精神病人继续观察1年。结果: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后,1年中新发生菌痢数为6例,发生率为0.77%,明显低于上年发生率(3.46%)。结论:住院精神病人合并菌痢应引起医院内感染管理者及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并针对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及控制感染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减低住院患儿意外伤害发生率,为小儿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3年我科住院患儿1800例为对照组,2006~2007年我科住院患儿2000例为试验组,及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加强安全教育。统计两组意外伤害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6%,试验组意外伤害发生率2.0%。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对家长及患儿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暴力行为是精神科病房的一种特殊暴力现象 ,它不受社会伦理道德和国家法律的约束。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 ,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往往难以预料 ,常导致严重伤害结果。为此作者对 5 7例进行心理应激干预和 5 9例未进行心理应激干预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样本来自 2 0 0 0年 1月至 12月在我院精神科 2个男病区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其中一病区为干预组 ( 5 7例 ) ,二病区为对照组 ( 5 9例 )。入组标准符合CCMD -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年龄 16~ 60岁 ,两组年龄、病程、文化程度、药物种类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暴力行为是精神科病房的一种特殊暴力现象,它不受社会伦理道德和国家法律的约束.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往往难以预料,常导致严重伤害结果.为此作者对57例进行心理应激干预和59例未进行心理应激干预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如何杜绝开放病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方法 采用我院自制的暴力风险因素评估表,对开放病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于入院时进行评估,根据患者评估结果着重加强相应方面的护理干预.结果 暴力风险评估级别≥Ⅱ级占45例,入院时有幻听和被害妄想占48例;被动言语攻击行为占10例;主动言语攻击行为占13例;被动躯体攻击行为占8例;既往有暴力行为者占12例经过干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暴力行为.结论 通过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暴力风险评估,并加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暴力行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治300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暴力行为调查,其中有238例发生暴力行为,暴力行为发生率为7.91%,并对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38例存在暴力行为的患者,有暴力病史、强迫住院、极度兴奋躁动、有明显幻觉和被害妄想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很高。结论:针对暴力行为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类型以及入院方式等因素均有关系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暴力行为通常是指直接伤害另一个人的躯体或某一物体的严重破坏性的攻击行为.精神病人在病情发作时精神活动不受意志支配更易出现暴力冲动行为,是精神科常见的危急状态.本文对2006年6月~2007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60例精神病病人暴力行为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暴力技能培训提高精神科护士暴力防范应对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本院180名精神科护士设为研究组,对其开展暴力技能培训,另选取开展暴力技能培训前的100名精神科护士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暴力行为处理能力、暴力事件发生率、护士受伤程度、护士心境情况。结果:研究组暴力沟通技能、暴力评估技能、暴力操作技巧能力、暴力处置配合能力、暴力自我防护能力等暴力行为处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暴力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受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简明心境量表(PDM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护士开展暴力技能培训可有效提升其暴力防范应对能力,减少暴力事件,降低护士受伤程度,并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暴力行为在住院患者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疾病类型,暴力对象和方式,暴力行为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应对措施。方法采用对照分析法,对100例有暴力行为的精神患者和100例无暴力行为的精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上显著差异,临床特征中既往有攻击史,易激惹,治疗不合作和医务人员的强制措施是住院患者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住院精神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相当高,需加强住院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因素的风险评估,及时控制病情,改善病房管理,加强医患沟通是预防暴力行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曾晓芳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3):124-12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剖宫产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74例无剖宫产指征住院要求手术进行分娩的孕产妇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7例,并观察其剖宫产率的下降程度。结果:通过研究观察,研究组产妇剖宫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剖宫产指征的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产妇心理状态,降低剖官产发生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采用多种测试手段,引入多因素统计方法,对发生攻击行为的106例精神病人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评估,目的在于从中找出精神病人发生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掌握其可能预测的指标。结果表明: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为1.7%,其中男性,年龄与文化程度偏低的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高,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较高。我们认为这与患者情绪急燥、易激惹、固执、自私、多疑、易报复等有关;神经心理功能障碍、不良家庭环境影响,以及精神症状的直接影响成为主要的促发因素。本文研究组病人入院前暴力行为史较多,这可能与精神病人固有的精神症状有关。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攻击行为史,结合PAD量表,并考虑到情境因素的影响,对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可以做出前瞻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和观察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和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中医护理措施,包括辩证施护、情志护理、饮食调护、耳穴按摩以及运动指导等,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的变化情况以及住院时间、临床治愈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由于精神病人暴力行为危害的严重性和难预料性 ,近年来受到精神医学、心理学及法律工作的普遍关注。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其中以精神分裂症为最高。因此 ,作者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症状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 ,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预测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选择 1995~ 2 0 0 2年在本院住院的病人 ,符合CCMD 2 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由 2名主治医师明确诊断 ,无脑器质性疾病和严重躯体疾病 ,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暴力行为分为暴力行为组 (研究组 )和非…  相似文献   

18.
住院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及护理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杨颖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6):370-370
精神病人暴力行为是指精神病人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的影响下 ,突然发生的针对自身和他人的暴力行为。住院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给精神科病房管理带来许多困难 ,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这一问题近来已引起精神医学界关注。我们综合各地有关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研究报道 ,对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方式、特点和攻击对象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1 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及发生率1 1 原因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心理活动处于严重紊乱状态 ,对自身的精神状态丧失认识分析批判能力。一方面 ,病人对家人送其入院感到不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暴力行为风险评估表对新人院精神病患者148例进行评估,对有高暴力风险患者进行早期干预。结果:患者经干预治疗后,暴力风险明显降低,与人院时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强化干预能有效矫正患者暴力行为,对保证患者及他人的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住院精神病人外走行为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人外走行为的原因、方式及护理措施。方法:对66例有外走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研究组)和50例无外走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有外走行为的危险因素、有自知力丧失、有攻击行为,不能耐受锥体外系反应,意识及定向力障碍,受幻听妄想支配。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住院精神病人外走行为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预防及护理措施,如详细了解病史及病情发展,安排好工娱疗活动,做好危险物品的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