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以非致糖尿病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 BABL/ C 小鼠胰岛β细胞发生凋亡,建立小鼠急性损伤胰岛细胞凋亡的模型,明确其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为胰岛β细胞凋亡相关研究提供在体模型。方法选取 BABL/ C 小鼠,分别予生理盐水(对照组)及60、80、100 mg/ kg 小剂量 STZ 一次性腹腔注射(实验组),观察时点分别为干预后6、12和24 h,动态观察指标为血糖、胰腺 HE 染色观察病理改变以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 dUTP 缺口标记技术( TUNEL)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结果在所有测试时点血糖均在6~11 mmol/ L 范围内波动,未达到糖尿病模型范畴,TUNEL 凋亡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各时点的胰岛β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 <0.05);各实验组均在12 h 时点凋亡率达到最高峰,并且80 mg/ kg 组与60 mg/ kg、100 mg/kg 组相比明显升高(P <0.05)。结论非致糖尿病的小剂量 STZ 可成功构建急性非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凋亡模型,凋亡高峰期在注射后12 h 时点。  相似文献   

2.
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制作理想的糖尿病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空腹腹腔内一次性注射50mg/kg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速发型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结果 造模72h后测空腹血糖均〉16.7mmol/L,观察6周、10周、14周,血糖值始终在建模初期高血糖水平上波动,未见转复。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消瘦)。血清胰岛素水平渐降低,胰腺符合糖尿病成模动物胰腺病理变化。结论 采用空腹腹腔内一次性注射50mg/kg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复制出的1型糖尿病模型,具有制造方法简便、用药量小、药物毒性较低、胰岛B细胞损害特异性高等优点,可应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3.
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1型或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是目前糖尿病动物实验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文献报道较多,但均未对模型建立的一些细节进行报道.在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过程中所得到的一些启示和体会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链脲佐菌素诱导树鼢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树鼩糖尿病(DM)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空腹血糖(FBG)标准和最佳药物剂量。方法:45只树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TZ80、100、120、150mg/kg组5个组,测定其注药前、后FBG,并于注药后第4、10周处死,取胰腺做光镜、电镜检查。结果:FBG≥11.1mmol/L的树鼩胰腺胰岛数量明显减少,胰岛直径也明显缩小,胰岛3细胞数量减少,肿胀,可见数量不等的β细胞脱颗粒,甚至无紫红色颗粒,淀粉染色阳性,符合DM成模动物胰腺病理改变。正常对照组、STZ80mg/kg组无一成模;100mg/kg组患病率10%(1/10),仅维持1周即自然阴转;120、150mg/kg组患病率均为88.9%(8/9),前者维持时间短,注药后第4周自然阴转率50%(4/8),第10周为100%(8/8);后者维持时间长,注药后第4周自然阴转率37.5%(3/8),第10周为62.5%(5/8)。150mg/kg组成模后第6周有1只树鼩死亡,其余各组树鼩无一死亡。结论:STZ能诱导树鼩DM模型,树鼩DM模型标准为FBG≥11.1mmol/L,最佳STZ剂量为150mg/kg。  相似文献   

5.
链脲佐菌素稳定性对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的稳定性对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小鼠90只,随机分为A、B、C、D、E、N组。A-E组分别于0h、0.5h、1h、1.5h、2h对小鼠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STZ溶液,正常对照组(N组)则腹腔注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第7天观察小鼠的造模成功率、死亡率、体重及空腹血糖值变化。结果:A、B、C组小鼠造模成功率较高(≥80%),死亡率分别为25%、15.4%和0;D、E组小鼠成模率较低(〈50%),无小鼠死亡;与N组比较,A、B、C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P〈0.01)、空腹血糖明显上升(P〈0.01,P〈0.05);与A组比较,N、D、E组小鼠体重、空腹血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TZ溶液在配制后1h内进行腹腔注射可诱导一个稳定、可靠、适用的糖尿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严  王丽敏  葛杰 《中外医疗》2009,28(20):21-21
目的利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实验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动物模型。方法使用配对设计的方法按体重及性别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到对照组(NC组)12只和糖尿病组(DM组)24只;给予糖尿病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65mg/kg·bw,同时给予对照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相同剂量柠檬酸钠缓冲液,72h后空腹血糖≥16.7mmol/L确定为糖尿病模型。结果注射STZ72h后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明显升高(P〈0.001),并且与造模前比较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由此确定NIDDM模型成功建立。结论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STZ(65mg/kg·bw)制备Wistar大鼠NIDDM模型可致空腹血糖明显上升,且具有发病率高(一次成模率91.67%),造模时间短,发病时间整齐、动物存活率高等特点,是一种简便,快速获取典型、稳定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告链脲佐菌素引起大鼠实验性糖尿病过程中,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观察结果发现,β细胞的数量减少,分泌颗粒减少,核心丧失,部分大鼠胰岛内出现再生的β细胞,这些改变是血糖升高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链脲佐菌素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导致大鼠糖尿病的机制。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STZ的方法建立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监测大鼠血糖、尿糖的变化;对胰腺组织切片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注射后48h血糖值达到成模标准,并逐渐出现糖尿病表现。胰岛形态学检查见病程1、3、6月均有不同程度的胰岛萎缩数量减少、β细胞丢失、核固缩。6月者尚见胰腺间质纤维细胞增生。结论 链脲佐菌素致大鼠糖尿病的机制是损伤胰岛β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的具体步骤,解决造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方法:选用80只雄性Wistar大鼠,利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茵素(STZ)30mg·kg-1剂量腹腔注射诱导形成2型糖尿病的大鼠模型。结果:以空腹血糖值≥11.1mmol·L-1者为造模成功,80只Wistar大鼠中66只造模成功,成功率为82.5%。结论:链脲佐菌素诱导形成的2型糖尿病大鼠造模步骤切实可行此方法成模率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途径注射链脲佐菌素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途径致大鼠糖尿病成模状况的差异。方法:本实验通过不同的途径给药(腹腔非空腹给药、腹腔空腹给药、尾静脉给药)以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给药后48h检测血糖,尿糖,同时观察糖尿病大鼠的胰腺变化。结果:尾静脉给药成模率最高,胰腺形态学检查病程3、6月胰岛萎缩、β细胞减少。结论:尾静脉给药是注射链脲佐菌素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治疗成人Ⅰ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6年开始经不断探索和反复的动物实验,初步掌握了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技术,并应用于1例临床I型糖尿病伴严重肠系膜血管病变患者.结果利用胶原酶灌注消化以及Ficoll分离液分层纯化技术的方法能够成功获得纯化的成人胰岛细胞;经胰岛素释放实验表明,实验中收获的胰岛具有良好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经临床实践,该例糖尿病患者输注此胰岛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较移植前下降(P〈0.05),腹泻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体重增加了4.5kg,移植后无特殊并发症发生.结论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治疗I型糖尿病安全有效,此例为云南省成人胰岛细胞移植平台的建立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A001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的复制鞠晓云,范乃兵(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南京210029)目的研制大鼠萎缩性胃炎模型复制方法。方法用2%水杨酸钠和30%的酒精溶液,给体重140 ̄160g清洁级SD大鼠灌胃,并结合饥保失常、劳累等方法造模。实验一个月时,检测并比较血清中胃泌素、胃黏膜中P E G2、cAMP、cGMP的含量;观察胃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中胃泌素含量、胃黏膜cGM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模型胃黏膜中PEG2的含量、胃黏膜cAMP明低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胃黏膜有明显的病变。结论采用水杨酸钠灌胃,结合饥保失常、劳累法可以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HGCT)在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非胰岛素注射组(NIns组,n=8)和糖尿病胰岛素注射组(Ins组,n=10)及正常对照组(NC组,n=10)。用改良评估法与传统计算方法计算HGCT过程中胰岛素增加值,评价对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NIns组按胰岛素增加值计算有8例判为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1PH)减退,6例判为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2PH)及最大胰岛素分泌量(MIS)减退,与传统计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s组按传统法计算的1PH、2PH及MIS均高于NIns组,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符,而按胰岛素增加值计算Ins组的△2PH及△MIS均低于Nlns组。结论对于需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良计算法优于传统计算法。  相似文献   

14.
地骨皮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胰岛免疫组织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胰腺干细胞的增生能力,探讨大鼠胰岛损伤的微环境对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60mg/kg链脲霉素腹腔注射SD大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为实验组(10只)及正常SD大鼠为对照组(10只),取实验组和对照组胰腺修剪消化成单细胞后接种于培养板中培养;取传代第3代细胞行Nestin免疫组化鉴定;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取培养至第3代及第7代的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胰腺细胞传代后Nestin免疫组化鉴定证实为胰腺干细胞,糖尿病大鼠胰腺干细胞早期增生能力强[S期细胞所占比率:(20.7±2.7)%vs(14.1±2.5)%,P<0.05],传代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大鼠短[第3代传代时间:4.6±0.5天vs 7.7±0.6天,P<0.05],但第6代以后传代时间趋向一致[第6代传代时间:8.4±0.5天vs8.0±1.0天,P>0.05].结论 大鼠胰腺胰岛损伤后可刺激干细胞增生,干细胞增生能力的变化与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1型糖尿病(T1DM)小鼠模型,研究T1DM小鼠胰岛B细胞表达胰岛素(Ins)及血清Ins水平的变化.方法:正常雄性C57BL/6J小鼠10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的诱导采用连续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给药法(MLDSTZ)制作T1DM小鼠模型;分别于注射后第3、7、10、14、21及28天检测小鼠的空腹血糖、体重,取血清及胰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单染法观察胰岛B细胞Ins表达,图像分析、形态计量法检测Ins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计算面数密度(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ns水平.结果: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第10天以后出现明显的多饮、多尿、活动减少等典型糖尿病(DM)表现,空腹血糖水平从实验第14天开始明显升高,以第28天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小鼠胰岛面积有所减小.胰岛Ins阳性细胞在实验第10、14及21天组染色加深,免疫反应强度增强,平均灰度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NA从第7天开始减小,呈逐渐下降趋势,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ns浓度从实验第7天后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T1DM模型小鼠胰岛面积减小,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合成和分泌Ins总量减少且表达下调,血清Ins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动物模型包括啮齿类及非人灵长类等多种自发性和诱发性动物模型,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各种病理学变化等多个方面与人类糖尿病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特征。应用这些疾病模型可以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发病机理、糖尿病相关药物的开发等开展多方面的研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将越来越深入,并为人类最终克服糖尿病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症状、血糖、胰岛功能的影响,以阐明其降糖效果及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6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46只造模,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复方苦荞麦高剂量组、复方苦荞麦低剂量组、消渴丸组、病理对照组4组,连续治疗4周,治疗期满测空腹血糖(FBG)、血浆胰岛素(Insulin)、胰高糖素(Glucagon),并做胰腺病理形态观察。结果复方苦荞麦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症状,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降低血浆胰高糖素水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损伤的β细胞,抑制α细胞异常增殖。其降糖效果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复方苦荞麦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症状,有效降糖,其机制可能是保护胰岛β细胞,促进其分泌胰岛素并抑制α细胞异常增殖及过度分泌胰高糖素。  相似文献   

19.
小型猪糖尿病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型猪的生理解剖结构、糖脂代谢、血液生化指标和疾病发生机制与人类都很相似,而且价格也相对适中,所以小型猪是诱导糖尿病模型的理想动物,本文就近年来用小型猪来诱导糖尿病模型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DM)大鼠模型建立过程中的一般状况,分析并探讨建立DM大鼠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以期提高造模率。方法 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90)。实验组采用STZ 65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的方式建立DM大鼠模型,注射STZ后根据是否达到成模标准,将实验组分为模型组和未成模组。监测各组大鼠的体质量、空腹血糖(FBG)、尿糖(UG)、尿蛋白(UP)、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血脂以及肾脏肥大指数(KHI);死亡大鼠解剖并留取病变器官,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病变器官的病理改变。结果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的方式建立DM模型的成模率为58.89%,死亡率为43.33%;与未成模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尿量、FBG、肌酐、尿素氮、KHI以及大鼠的死亡率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增高,而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解剖及HE染色均证实有9只大鼠死于肺水肿,19只大鼠死于肾脓肿。另外,有11只大鼠死亡原因不明确。结论 65 mg/kg 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可以诱导DM大鼠模型的建立,但是死亡率高,可能与感染、营养不良、淋巴循环受阻、STZ本身的毒性以及环境气候条件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