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Segond骨折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Segond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1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2例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例单纯Segond骨折.根据不同的损伤予以处理.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无膝关节感染,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为0~120°.2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术后随访1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9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复查MRI显示前交叉韧带张力良好;1例前交叉韧带以及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术后10个月出现直向不稳定,MRI检查显示前交叉韧带张力尚失、内侧副韧带张力良好.结论 Segond骨折强烈提示韧带及半月板损伤,根据损伤的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外科处理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egond骨折的相关膝关节损伤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各种相关性膝关节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检查或手术证实的16例Segond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Segond骨折中相关性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胫骨平台骨折及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结果:16例Segond骨折患者中4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5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及半月板损伤,3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及胫骨平台髁间棘撕脱性骨折,2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及内、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及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为单纯的Segond骨折.结论:Segond骨折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紧密相关,常合并半月板损伤,少数合并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及胫骨平台撕脱性骨折;认识Segond骨折的各种相关膝关节损伤,可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egond骨折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 .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4月收治6例Segond骨折,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38岁.所有病例均行关节镜探查.其中中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1例.前交叉韧带不全断裂3例,前交叉韧带挫伤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4例,合并腓骨头骨折与外侧副韧带损伤4例.其中1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4例行外侧副韧带修补,4例行半月板成型术.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11个月,平均8个月.Lysholm术后评分平均为42分,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Segond骨折常合并有膝关节内组织结构损伤,早期治疗应早期发现,避免关节失稳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罗仲流  胡勇  高志  程松苗   《四川医学》2017,38(10):1158-1160
目的探讨Segond骨折及其合并症的受伤机制、影响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Segond骨折,19例(100%)均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其中前交叉韧带体部撕裂13例(68.4%),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6例(31.6%);同时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1例(5.3%);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8例(42.1%);合并外侧结构损伤(包括外侧副韧带损伤及腓骨头损伤)5例(26.3%);合并半月板损伤11例(53.3%);合并胫骨平台或股骨髁骨折4例(21.1%)。1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韧带重建13例,骨折复位固定6例。结果入院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33.73±4.56)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41.27±4.63)分。术前膝关节平均主动活动度(95.37±6.54)°。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满意,为(127.31±5.5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明显提高,达(93.67±3.8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也明显提高,达(89.04±2.8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gond骨折对及时发现膝关节内的合并损伤的指示性作用不可忽略,并且更应该重视前外侧结构的稳定性,其为前交叉韧带提供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更加深入的研究Segond骨折的受伤机制,可以对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提供更加重要的信息及帮助,能为膝关节结构的重建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行自体股薄肌、半腱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部分同时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保守治疗体会.方法收治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共25例,均给予取自体股薄肌、半腱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者给予小切口爱惜邦线缝合.结果术后25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0.2个月.出院时按Lysholm评分均分88.6,优良率92%.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良好的关节功能离不开个性化早期、正确、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在下肢长骨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股骨干及胫腓骨骨折合并膝关节有症状者行膝关节MRI检查。结果:在接受膝关节MRI检查的患者中,发现韧带损伤30例,其中内侧副韧带损伤15例,外侧副韧带损伤例6,前交叉韧带损伤12例,后交叉韧带损伤7例,其它合并损伤有内侧半月板损伤6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3例,内外侧半月板均损伤1例。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组中,有6例为完全性断裂者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组中有2例为完全性断裂者行手术重建。平均随访14.6个月(5~36个月),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法行手术结果评分,平均分为83分(72~93分)。结论:MRI能安全、快捷地对膝关节损伤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诊断,并可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但MRI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半膜肌动力加强治疗膝关节后内侧结构损伤(PMC)手术对膝关节后内侧角急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12月共治疗21例后内侧结构损伤中12例合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5例合并后交叉韧带(PCL)断裂,4例为单纯后内侧角损伤。所有合并后内侧角损伤患者均行半膜肌腱移位动力加强替代后内侧结构的方法,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Lysholm(2000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主观症状评分表)评分(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条件特异性评分)和Tegner膝关节运动水平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价及IKDC评级,并比较术前后外翻应力实验,Slocum试验。结果本组21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6~18个月),关节功能评定.Lysholm评分术前(12.4±12.5)分低于术后(92.03±0.91)分(P<0.05),IKDC术后12个月评级:A级17例(80.95%),B级2例(9.52%),C级0例;术后12个月Tegner膝关节运动水平评分较术前提高5分,关节活动度提高50°。运动试验检查:外翻应力试验Ⅲ°及Slocum试验均为阴性。关节屈膝活动术前(70±18)°,术后12个月(121±19)°;疗效评定:优良18例,中2例.结论半膜肌移位动力加强治疗膝关节后内侧角急性损伤能够显著恢复膝关节后内侧解剖结构稳定性,术式简单,节省时间。可以收到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杨冬蕊  李宁  张义龙  李志怀 《河北医学》2014,(10):1731-1733
目的:探讨胫骨干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手术前后的康复护理和效果。方法:8例胫骨干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在手术前后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主要是指导其进行膝关节周围肌力和屈伸活动范围的练习。韧带重建术前、末次随访时记录膝关节胫骨后移程度、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患侧膝关节后向稳定性、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P<0.05)。结论: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对患者的膝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勇 《华夏医学》2009,22(6):1055-1056
目的:评价骨-髌韧带-骨(BP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手术疗效.方法:2004~2008年利用自体骨-髌韧带-骨重建22例ACL损伤.22例患者中,12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6例合并内侧副韧带和半月板损伤,1例前后交叉韧带断裂伴膝关节脱位.结果:所有患者感觉膝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术前前抽屉试验阳性22例,术后全部阴性.4例行走时感膝部轻微疼痛,2例屈膝部活动轻受限.结论:BPB具有抗牵拉能力强、固定牢靠和等长重建的优点,能使重建的韧带达到骨生物学固定,是重建前交叉韧带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肌腱辅以同种异体肌腱关节镜下重建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膝关节多发韧带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前交叉韧带(ACL)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5例,前交叉韧带(ACL)合并后交叉韧带(PCL)损伤4例,ACL、P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4例,ACL、PCL损伤合并外侧副韧带(LCL)损伤2例。均一期行关节镜下自体腱肌辅以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多发韧带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12 d。记录手术时间,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等情况。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复查X线片、CT、MRI,进行膝关节活动度检查,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内外翻应力试验检查膝关节稳定性。末次随访时进行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手术时间75~120 min,平均90.2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4.2个月。所有患者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内外翻应力试验阴性,影像学检查提示膝关节对合关系良好、重建的韧带显影良好。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恢复正常活动,末次随访时根据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优4例,良9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86.7%。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辅以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创伤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行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3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资料,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的整体功能进行评估,通过体格检查了解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术后1年随访结果,32例膝关节前抽屉试验阴性,30例患者Lachman试验阴性,2例Lachman试验阳性,前移0.5cm左右;所有病例轴移试验阴性;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7例,良5例,优良率达100%。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日常工作,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结论经前内侧入路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优良率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能更好保证膝关节运动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微创手术对O'Donoghue三联征(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和内侧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例膝关节三联损伤患者,进行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断裂、内侧半月板损伤修复成形、内侧副韧带断裂带线锚钉固定或可吸收线缝合。术后6个月后对膝关节功能应用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进行评估,并对其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随访12个月内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8±1.3)h,术后引流量为(205±11.8)ml,除1例患者因卧床问题出现患部麻木胀痛以外,其余均保持较好的临床情况。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6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达93.3%(28/30),其中优24例(80.0%),好转4例(13.3%),无效2例(6.7%);关节稳定性良好,膝关节屈曲超过120°者28例(93.3%),2例因术后惧怕疼痛导致膝关节屈曲练习角度不足120°;术后遗留膝关节活动时疼痛2例。术后12个月后,30例患者均可进行正常的膝伸屈,且可通过膝伸屈以及外翻应力试验(0°和30°)检测。对膝关节功能进行Lysholm和Tegner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13、15.322,12.267、13.322,P<0.01)。结论对膝关节三联伤进行早期的微创手术治疗,不仅可以将创伤降到最小,还可以在处理合并损伤的同时,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镜下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3例行膝关节镜手术后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并行术前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结果:术前20~70分(平均45.25分),术后72~95分(平均89.6分),有统计学意义(χ2=67.2,P<0.01)。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镜下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膝内翻畸形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8年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内翻畸形合并新鲜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1例,均一期行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手术。术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记录术前和术后6、12个月膝关节HSS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VAS评分、胫骨后倾角(PTS)、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并获得随访,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恢复良好,术后6、12个月HSS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术前,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F=140.02、223.26、94.45,P均<0.01);PTS及MPTA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5、38.82,P均<0.01)。结论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内翻畸形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可有效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早期重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PLC)损伤合并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接收的50例PLC损伤合并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PLC合并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手术,其中,实施PLC结合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和后交叉韧带(PCL)断裂患者12例,PLC结合ACL患者17例,PLC结合PCL患者21例。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关于膝关节功能评分表(Lysholm)和膝关节评估表(IKDC)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患者在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都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后膝关节IKDC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断裂进行早期重建手术后能明显提高患者关节功能,提示患者生活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交叉韧带断裂患者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14例,后交叉韧带断裂1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断裂1例,5例伴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伴内侧半月板损伤,2例内外侧半月板同时损伤.本组患者均有明显外伤史.关节疼痛12例,行走不稳13例,关节交锁3例,不能慢跑14例,术前MRI检查均提示ACL/PCL断裂.治疗时间在伤后2~20周,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单束四股移植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术前Lysholm评分为46~62分,平均50分,详细记录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的患者状况.结果:术后均随访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50分,术后提高到92分,优良率达87.5%.结论:关节镜下治疗交叉韧带断裂,创伤小,疗效理想,稳定好,并发症少,早期功能训练预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张磊  张会久  韩露   《中国医学工程》2012,(5):102-103
目的探讨应用骨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科应用骨锚钉重建32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范围19-70岁。致伤因素如下:车肇事伤30例,扭伤2例,运动伤1例;左膝13例,右膝19例。所有患者均为Ⅲ度断裂,其中股骨内侧髁韧带起点处断裂24例,胫骨止点处断裂8例。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均在7d以内。结果随访患者27例,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各指标均高于术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应用骨锚技术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及并发症少等优点,符合骨科微创治疗的理念,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撕脱性损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联合微创切口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太和县人民医院和临泉县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2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左膝13例,右膝19例.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及外侧副韧带(LCL)联合损伤2例,ACL、PCL及LCL损伤8例,ACL、PCL及MCL损伤20例,ACL、PCL合并后外侧复合体(PLC)损伤2例.所有患者采用膝关节镜联合微创切口Ⅰ期手术治疗多韧带损伤,采用Lysholm评分、抽屉试验、内外翻应力试验、Lachman试验及活动度来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由术前(42.3±4.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88.0±6.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阴性或弱阳性,所有患者均无膝关节僵硬情况,膝关节能完全伸直,屈曲活动度90°~120°.32例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膝关节镜联合微创切口用于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效果显著,结合术后正确的康复锻炼,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关节稳定性,较好地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我院 198 9~ 1999年共收治膝部韧带损伤 5 0例 ,均为内侧副韧带单纯或并发前交叉韧带及并发内侧半月板损伤 ,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8例 ,女 12例 ,年龄 17~ 6 5岁 ,平均 36岁。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 36例。内侧副韧带并发前交叉韧带损伤 12例 ,内侧副韧带并发前交叉韧带 ,半月板损伤 2例。致伤原因 :多为交通伤或体育运动伤使膝关节遭受扭转暴力或直接暴力所致。1.2 诊断 膝关节外伤后 ,局部肿痛行走受限 ,膝关节内侧肿胀压痛 ,皮下瘀血 ,外侧应力试验 ( )。如前抽屉试验 ( )为并发前交叉韧带损伤 ,可能有半…  相似文献   

20.
前后交叉韧带是维系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断裂后必须行韧带重建术.近年来我院对11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肌腱同时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获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29岁(18~3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天至8个月、平均2.2个月;术前均经MRI检查明确前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其中新鲜损伤7例、陈旧损伤4例,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4例、内侧副韧带损伤6例.术前Lyshlom评分平均为(65.5±3.1)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