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男,62岁,因中上腹部不适时有隐痛2个月,腹痛加剧伴呕吐,排黑便2周入院。发病以来食欲减退,大便习惯改变,全身乏力,体重明显减轻。体检;消瘦病容,腹软,略膨胀,左中腹部偏左轻度压痛,末及肿块。实验室检查:大便潜血艹。胃镜活检报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X线钡餐造影见小肠远端有两处充盈缺损,肿块呈不规则形,突向肠腔。肿块上端肠腔轻度扩张,临床拟诊为小肠肿瘤。剖腹探查:距回盲部20cm处有5×5×3cm大小肿物,距回盲部70cm处见一4×3×3cm肿物,浆膜面均光滑,术中分别作局部肠段切除术。病理检查:手术切除之肠管两段,A段长17cm,在距近缘6cm处见5×3×1.5cm之肿物(为A瘤),高出粘膜面,表面有溃疡;B段长13cm,在距近切缘4cm处见4×2×1.5cm之肿物(为B瘤),表面有溃疡,切面呈灰白色,有小区出血坏死。肠系膜淋巴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74岁。因大便带血2年于1995年8月14日以“肛管癌”收入院,并于8月2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Miles手术。术后3天开始进流质饮食,造瘘口通畅。每日排便2~4次。术后10日出现腹胀、阵发性腹痛、造瘘口停止排气排便。查体: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及其蠕动波,可闻及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声,造瘘口指诊通畅。腹透:中腹部见多个气液平面,急诊再次剖腹探查,证实为距回盲瓣约30cm处回肠呈回—回—回型肠套叠。给手法挤压复位,复位后局部检查未见肿瘤、息肉、憩室等小肠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4岁。主诉腹痛8天,呕吐2天,以肠梗阻收入院。既往无腹痛史,家族中无相同疾病患者。查体:腹部膨隆,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活跃,偶尔闻及高调肠鸣及气过水声。腹透:中上腹部肠管明显扩张、胀气、可见多个液平,呈阶梯状排列,提示肠梗阻。术中距回盲部10cm处回肠系膜根部,可见肿物约25cm×20cm×8cm大小,质硬,肿物导致肠管扭转,回肠未端肠管坏死约100cm,将肿物及坏死肠管一并切除。病理检查巨检:坏死肠管一段,长约90cm。肠系膜根部可见大小20cm×15cm×6cm结节状囊实性肿物…  相似文献   

4.
患儿女,5岁,因左下腹间歇性疼痛半月,加重伴恶心呕吐2天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腹平,左下腹有压痛,肌卫不明显,未及肿块,听诊肠呜音亢进,腹部X线摄片提示肠梗阻,即于硬麻下剖腹探查,术中见距回盲部约40~50cm处小肠套叠(回回套),套入部约15cm、徒手复位检查肠管,见小肠内有一约直径2cm的肿瘤,检查肠系膜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12岁。因反复右下腹隐痛不适4+年,加重伴血便1+天入院。查体:患儿日腔及外阴部粘膜可见多发散在的黑色素斑。腹稍胀,全腹压病、反跳痛、肌紧张明显,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弱。在右中下腹可们及一约8cm×5cm×4cm蜡肠样包块。肛查:指套有血便附着,未们及赘生物。临床诊断:Peutz-Jeghr综合征;继发性肠套叠。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肠管为回-盲-结型套叠。手法复位套叠肠管,见距回盲部20cm处回肠已坏死,坏死段长约25cm;距回盲部7cm处有一约4cmx3cmfa室。切除坏死肠段,作回肠端端吻合;切除患室并修补肠壁。术毕切开坏死…  相似文献   

6.
原发回肠恶性黑色素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72岁。于1995年8月初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并伴反酸。近1个月进食后3~4h出现呕吐,2~3次/日,量300~500ml/次。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绿色液体,并伴有腹胀,食欲不振,乏力及明显消瘦,于1995年11月3日收入院。查体:患者消瘦体质。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脐周可们及直径约3cm大小包块。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21日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距回盲部21cm处回肠套叠,形成-7.5cm×6.5cm×6cm大小肿块,肿块上段肠管高度扩张,其周围及系膜未见肿大淋巴结。术中拟诊为回肠肿瘤伴肠套叠,行肿块及其两…  相似文献   

7.
女,3个月。因阵发性哭闹、呕吐36小时,血便24小时入院。查体,心、肺无异常。腹部较膨隆,右中腹部可触及腊肠样包块,光滑,可移动,触痛。肠音弱,无气过水声及金属音。肛门指诊有血性便。血、尿常规正常。X线腹平片,腹腔内有多个液平。考虑肠套叠引起机构性肠梗阻。术中见距回盲部50cm处回肠近端套入远端10cm,呈紫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大肠癌的内镜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肠脂肪瘤是极少见的良性肿瘤,在临床上常产生严重并发症,术前确诊困难。本文报道我院近年收治的三例小肠脂肪瘤致成人肠套叠。例1,女47岁。因阵发性腹痛持续性加重伴恶心呕吐48小时人院。既往无腹部手术史。查体见腹部膨隆,全腹压痛,肠呜音减弱。腹部透视见多个液平面。剖腹探查见腹腔内少量血性渗液,距国盲部约50cm处小肠套入小肠约10cm,肠管坏死呈蜡肠样,行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解剖标本见套叠处粘膜下直径2.5cm脂肪瘤,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例2,女59岁。因阵发性腹痛伴恶性呕吐10小时入院,腹部透视见三个液平面。三年前曾行阑…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5岁。因阵发性脐周疼,伴恶呕、腹胀1天,于1983年6月18日急诊入院。上腹部胀满,叩诊鼓音,肠鸣亢进伴气过水声。X线腹部平片示小肠胀气及液平面。临床诊断:小肠梗阻。 入院后剖腹探查,见胃体大弯缘,左侧腹膜及大网膜各有1个灰黑色硬结,直径0.5~1.2cm。肠系膜淋巴结普遍肿大。距屈氐(Treitz)韧带约150cm处发生下行套迭,套入肠段10~12cm,在其后70cm见另一下行套迭,套入部约6~8cm。手法复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70岁,凶胆囊切除、胆总铃探查取石术后1年余,朽上腹部疼痛伴皮肤巩膜黄染半月入院。入院B超检查发现胆总管下段结石伴肝内外胆管扩张。给予在全麻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鹏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术中见胆总管下段多发结石,距十二指肠悬韧带约15cm处以下1m长度空肠肠管内充满无数个脂肪瘤样肿块,大小不一,从枣至鸡蛋样大小,无法判断肿瘤位于肠腔内或肠啭内,肠管明显增料,最大直径达10cm,而且肠腔有允实感。  相似文献   

11.
肠脂肪瘤较少见,近年来我们在外检中见到三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1:患者男性,51岁,因腹痛伴恶心呕吐17小时就诊,拟诊肠套叠而急诊手术,术中见腹腔内约有500cc 淡红色液体,部分肠管扩张,距回盲部10cm 处回肠套叠,套入25cm,肠壁水肿,色泽深黑色,肠系膜根部顺时钟方向扭转,在套叠的中心见一约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放疗致肠穿孔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至1998年,我科共收治2例因宫颈癌放疗后,发生肠穿孔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例1.患者65岁,反复阴道出血,下坠感3月,妇科确诊为宫颈癌Ⅱ期,在外地医院行宫颈癌放疗,放疗后2周,患者有腹胀、不思饮食,放疗后18天,突发性腹痛,确诊为肠穿孔,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见回肠距回盲部约20cm处穿孔,穿孔和肠管苍白发硬,则行肠切除吻合术,术后病理报告:肠管变性坏死,术后第5天发生肠瘘,死亡。 例2.患者48岁,间歇性阴道流血,腹胀半年,妇科确诊为宫颈癌Ⅲ期,在外地行放疗,放疗后1周,患者突发腹痛,本科诊断为肠穿孔,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见回肠距回盲部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41岁.因左侧腰部酸胀数日于2011年7月21日就诊.腹部CT显示:肝内多发转移灶,左肾下极一巨大占位为12 cm×16 cm,部分区域坏死,考虑左肾占位肝内多发转移.行左肾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腹膜后肿物直径为20 cm,肿物与腰大肌粘连明显,肾门处见数枚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诊断:左肾癌肉瘤伴坏死侵及被膜,未侵及肾盂;输尿管及血管断端(-).免疫组化:CK7(+)、Vimentin(+)、S-100(-)、Ki-67 指数为70%.术后3周患者左侧腰部疼痛,入院查体:左腹部巨大包块,肝大肋下平脐.胸部CT、全腹CT显示双肺、胸椎、肝脏、脾脏、胰腺转移.诊断:左肾癌肉瘤术后Ⅳ期.入院后第4天患者左下腹剧烈疼痛,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上腹饱胀不适、返酸、嗳气2月余,上消化道造影发现食管中段长约4cm大小病变,黏膜不连续。胃镜检查见距门齿约25cm处食管前壁有一肿物,大小2×4cm,质硬。取活检病理报告为食管鳞癌。在全麻下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弓上吻合术。术后第4日晚出现呕吐,肠鸣音弱,透视见肠腔少量积气,经调整胃管,持续胃肠减压后缓解。术后第7日肠鸣音恢复,排气,饮水100ml后,出现腹痛、呕吐,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吞碘油透视见胸腔胃胀气,蠕动差。考虑为食管癌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再次禁食水、胃肠减压、服用胃动力药、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10…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4岁,以粘液脓血便两个月于1990年10月16日入院。伴里急后重,大便变细,便时有肿物脱出肛门外,有剧烈疼痛,便后肿块自行回纳,疼痛缓解。体检:发育正常,生命体征稳定,心肺正常。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未触及包块。直肠指诊:膝胸位距肛门3cm处1~7点有5×4×4cm的肿块,表面不平,突入肠腔,无明显触痛,指套带有血迹。化验检查正常。肛镜取活组织检查提示恶性黑色素瘤。经常规肠道准备后,行恶性黑色素瘤腹会阴切除术。切除标本:黑色肿瘤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63岁,因下腹包块半月伴发热3天于1986年7月15日入院。检查:左下腹触及20×20×12 cm大小包块,质硬,边界清楚,无压痛,活动度差。B超提示左腹实质性肿物。术中见距屈氏韧带60 cm处一约20×20×12 cm包块,表面暗红色,无包膜,部分围绕肠管,固定于盆腔,肝脏表面可扪及散在的小结节,直径约1~2cm。将部分肠管和肿块切除后行肠吻合术。大体观:肿块20×20×12 cm,呈分叶状。切面呈灰色脑髓样,由纤维组织分离,肿块中央有坏死组织,部分液化呈胶冻状.病理诊断:肠系膜恶性黄色肉芽肿,侵犯小肠肠壁浆肌层。术后给予阿霉素、长春新碱等化疗,一年后复发。讨论恶性黄色肉芽肿来源于纤维组织细胞肿瘤样病变,最早报道该瘤发生在腹膜后,以后时有报告在其他部位发生,但病例甚少。该病预后差,术后多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7.
患者,潘某,女,46岁,因下腹部胀痛1年入院。经查体及B超探查后诊断为子宫肌瘤,并于2000年7月7日行子宫全切除术。术后病理:子宫平滑肌瘤。术后两天排气,予半流饮食,进食后出现持续性全腹绞痛。查体:体温38.5℃,痛苦面容,腹膜刺激征阳性,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腹穿为桔黄色腹水,血WBC11.8×10~9/L,N 0.90,7月10日腹痛加重,无恶性呕吐,急查血Ams168u,腹水Ams336u,腹透提示不全梗阻,予禁食,胃肠减压等治疗。未见明显疗效。7月12日出现表情淡漠,休克状态,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少量淡黄色积液,全结肠充气扩张明显,小肠充血水肿,回盲部上20cm有一回肠憩室,约2cm×1.5cm,与周围肠管粘连,形成梗阻,其后长约20cm回肠肠管充血水肿更为明显,呈暗红色,未见缺血坏死灶,胰腺中度水肿,直肠后穹隆积脓约30ml,原术  相似文献   

18.
例1,王某,男性,22岁,因直肠息肉误诊直肠癌5年前行Miles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一年因婚姻问题要求将腹壁人工肛门还复会阴排便。经各种检查及妥善准备后行手术处理;于距腹壁造瘘口约1.5cm处,将痿口周围皮肤与造瘘肠管一并切下,解剖分离盆腔与盆底,于原肛门处会阴穿洞,然后将造瘘口皮肤与会阴皮肤吻合,术后一年因稀便难以控制。二期行臀大肌瓣会阴括约肌再造,术后随访3年,大便基本可以控制。稀便控制有改善。例2,刘某,男,25岁,因溃疡性结肠炎性狭窄,误为直肠癌行Miles术后一年,要求还复会阴排便。经检查及准备后在硬外麻醉下行类似例1术式。术后恢复尚可。因Miles术时括约肌切除不多。术后大便基本可以控制。未行其他辅助手术,随诊半年排便功能良好。例3,潘某,男32岁,二年前因“巨结肠”切除乙状结肠,保留直肠。行骶前“左半结肠”与直肠吻合术,术后吻合口瘘形成,盆腔严重感染。迫使二次改行腹壁肠造瘘。术后一年要求还纳。检查后见腹壁造瘘口与直肠残端相距约30cm,无法吻合。  相似文献   

19.
肉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肺、肾等实质性脏器,发生在直肠者罕见,我们最近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3岁,便中带血二十余天,于2005年4月6日入院,查体:直肠指诊:距肛缘4cm处可触及一肿块,约4cm×5cm,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状,活动度差,质地较硬。术中见:直肠肿块位于齿状线上1.5cm,约4cm×5cm,表面菜花状。病理检查:直肠癌根治术标本一只,直肠长13.5cm,直径6.0cm,距一断端1.0cm处见菜花样肿块,大小:4cm×4cm×3.5cm,肿块中央破溃,切面呈白色间灰红褐色,局部见出血坏死,质脆。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0岁.因腹胀1个月,加重伴腹泻10天于2003年10月15日入院.入院后查体:贫血貌,双眼睑结膜较苍白,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08×1012/L,白细胞8.46×109/L,嗜中性粒细胞占72.5%,血红蛋白79g/L,红细胞比积27.9Vol%,血小板320×109/L.大便隐血试验:弱阳性.纤维结肠镜检未见异常.CT示:1)空肠远段占位,2)右肾囊肿.临床诊断:小肠肿瘤.患者于10月28日行小肠肿瘤及淋巴结清扫术、肠吻合术.术中见距屈氏韧带约40cm、50cm及130cm三处小肠肿瘤,直径分别为6cm、7cm及2cm.肠系膜血管旁数枚淋巴结肿大.术后行化疗,目前一般情况较好,食欲改善,体重回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