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目的总结29例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因肺切除术后出现的支气管胸膜瘘。结果瘘发生率1.15%,全肺切除术后发生率(1.6%)高于肺叶切除术后发生率(1.08%);瘘平均发生于术后12天,再手术治愈5例,共死亡6例,病死率20.7%。结论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与支气管残端处理技术及影响残端愈合的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韩玉龙 《中原医刊》2009,(12):34-35
目的总结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的诊治经验。方法对肺切除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的21例患者(发生率1.54%)进行观察。结果治愈19例,治愈率90.47%。2例经三次手术后复发,死于晚期肺癌。结论术中尽量减少胸腔污染,避免支气管残端肿瘤或结核的残留,术后彻底引流胸腔积液能降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的病因及并发症。方法:分析199例全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199例全肺切除术中,支气管残端均采用纵隔胸膜包埋;其中因肺肿瘤而实施全肺切除的189例,占95%(189/199);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全肺切除者27例,占13.6%(27/199);术后30d内发生各类并发症35例,占17.6%(35/199);其中心率失常20例,占10.1%(20/199),支气管胸膜瘘2例,占1%(2/199),死亡2例,死亡率1%(2/199)。结论:全肺切除的主要病因为肺部肿瘤;心包内全肺切除可提高病肺的手术切除率;史气管残端纵隔胸膜化能降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术后严格限制晶体补液量,滴注白蛋白等胶体液,利尿,减轻肺水肿,是防止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984~2002年间29例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因肺切除术后出现的支气管胸膜瘘。结果瘘发生率1.15%,全肺切除术后发生率(1.6%)高于肺叶切除术后发生率(1.08%);瘘平均发生于术后12d,再手术治愈5例,共死亡6例,病死率20.7%。结论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与支气管残端处理技术及影响残端愈合的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外科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548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进行手术治疗,其巾左全肺切除术35例(6.4%),有全肺切除术16例(2.9%),肺叶切除术385例(70.3%),袖式肺叶切除术42例(7.6%),肺部分切除术54例(9.8%),剖胸探查术16例(2.9%)。结果术后并发症36例,肺不张25例,胸腔感染11例,无支气管胸膜瘘和乳糜胸,平均住院时间(12.6±3.5)d,术后无患者死亡。结论肺癌治疗以手术为首选,完善的术前检查及恰当的手术方式可提高肺癌疗效,对肺癌术后患者行术后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逆行袖式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支气管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肺叶切除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用逆行袖式肺叶切除术治疗27例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逆行袖式肺叶切除术.无手术死亡及支气管胸膜瘘。术后并发心律失常2例,肺部感染3例,肺不张1例,胸腔积液3例,均治愈。25例得到随访,随访率92.6%,1年生存率23/25(92.0%),3年生存率5/13(38.5%)。结论逆行袖式肺叶切除术提高了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肺叶切除率和手术安全性,明显降低了全肺切除率,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为核心的多种切除重建术式治疗87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本科室1994年10月-2006年8月87例施行以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为核心的多种切除重建手术的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患者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1例,发生率1.14%(1/87),肺炎、肺不张5例,发生率为5.74%(5/87)。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为4.2年,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3%、61.5%、47.3%、31.7%。结论:以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为核心的多种切除重建术式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组织,安全、有效地提高了肺癌的治愈率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支气管楔型切除在上叶浸润型肺癌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 比较分析上叶浸润型肺癌切除术中常规处理支气管残端(间断缝合,结扎法,机械缝合法)110例,支气管楔型切除处理135例。结果 常规处理组:术后支气管残端癌残面5例,占4.55%(5/110)支气管胸膜瘘2例,占1.8%(2/110),支气管残端感染6例5.66%(6/110),支气管楔型切除组:术后支气管残端癌残面1例占0.8%(1/135),无支气管胸膜瘘及支气管残端感染,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于上叶浸润型肺癌支气管楔型切除处理残端明显优于常规处理方法,故应把支气管楔型切除作为上叶浸润型肺癌切除术支气管残端处理的首选方法,以便提高上叶浸润型肺癌外科治疗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楔形切除在上叶浸润型肺癌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比较分析上叶浸润型肺癌切除术中常规处理支气管残端(间断缝合、结扎法、机械缝合法)110例,支气管楔形切除处理135例。结果:常规处理组:术后支气管残端癌残面5例,占4.55%(5/110),支气管胸膜瘘2例,占1.8%(2/110),支气管残端感染6例占5.66%(6/10)。支气管楔形切除组:术后支气管残端癌残面1例占0.8%(1/135),无支气管胸膜瘘及支气管残端感染,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讨论:对于上叶浸润型肺癌支气管楔形切除处理残端明显优于常规处理方法,故应把支气管楔形切除作为上叶浸润型肺癌切除术支气管残端处理的首选方法,以便提高上叶浸润型肺癌外科治疗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带蒂肋间肌瓣移植在预防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PF)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全肺切除术(A组);135例全肺切除术(B组),常规用带蒂肋间肌瓣移植覆盖加固支气管残端。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BPF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发生BPFA组4例(5.1%),B组为0例(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全肺切除术中,常规带蒂肋间肌瓣移植覆盖加固支气管残端是降低肺癌全肺切除术后BPF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