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究残留钆对比剂对腹部CT图像的影响及作用时间,使对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实现最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35例行上腹部CT检查患者信息,在同一受检者中,有钆对比剂残留的腹部CT图像标记为Ⅰ组;无钆对比剂残留的腹部CT图像标记为Ⅱ组;分别于Ⅰ组及Ⅱ组腹部CT图像的肝区、脾区、胰区、肾区进行三次CT值测量,取其平均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术前肌注西咪替丁对胃液pH和胃容量影响。选择35例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用药组术前肌注西咪替丁4mg/kg,对照组不给西咪替丁。结果表明,给药后lh时的胃液pH的均值为3.90±0.86,与给药前的胃液pH均值2.40±1.08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给药后3h的胃液pH为最高,达5.70±1.17,给药组6h内胃液量(19.05±8.68)与对照组(59.64±13.47)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因此,术前应用西咪替丁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低浓度对比剂(270mgI/ml)、低辐射剂量(管电压100kV)增强CT扫描在婴幼儿腹部CT检查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因腹部实体肿瘤或外伤需接受CT增强检查的婴幼儿90例,将其分为3组:A组为平扫与实质期管电压120kV、对比剂碘克沙醇(320mgI/ml);B组为平扫与实质期管电压100kV、对比剂碘克沙醇(320mgI/ml);C组为平扫与实质期管电压100kV、对比剂碘克沙醇(270mgI/ml)。采用4分制主观评价实质期图像质量。测量实质期的皮下脂肪标准差(SD),以及肝实质、脾实质、肾皮质、肾静脉和腹主动脉SNR和CNR,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_(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对3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实质期肝实质、脾实质、肾皮质、肾静脉和腹主动脉的SNR、CNR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CTDI_(vol)、DLP、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组CTDI_(vol)(P=0.001、0.002)、DLP(P=0.013、0.004)、ED(P=0.003、0.001)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组CTDI_(vol)、DLP、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低浓度对比剂(270mgI/ml)联合100kV管电压进行CT增强扫描,可保证婴幼儿腹部图像的CNR,并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低速对比剂注射方案联合单期相CT能谱扫描技术进行儿童腹部增强CT检查,探讨低速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儿童腹部增强CT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腹部肿瘤化疗后CT复诊需评估瘤灶的患儿45例,首诊检查数据设为A组,采用常规对比剂注射方案及常规腹部CT三期增强扫描方案;化疗后接受增强CT扫描的数据为B组,采用低速对比剂注射方案结合增强CT能谱单期扫描模式。记录对比剂注射速度、注射完成时间、注射过程中血管内最大注射压力、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由2名高年资影像医师采用盲法对B组40keV和60keV序列的能谱CT图像的动、静脉及腹部实质脏器显像质量进行4分制及5分制的主观评分,评分≥3分认为可用于临床诊断。结果 A组的对比剂注射速度、注射时最大压力及辐射剂量均明显大于B组(P均0.001);2名医生对两组血管和腹部实质脏器的主观评分均≥3分,且诊断一致性好(κ分别为0.89和0.75)。结论使用低速对比剂注射方案联合单期相CT能谱扫描技术进行儿童腹部肿瘤增强CT检查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比剂注射部位对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双源CT心脏大血管CTA图像,其中经上肢静脉注射154例(A组),以下肢静脉注射272例(B组),对A、B组CTA图像上腔静脉对比剂硬化束伪影,心腔、大血管CT值,右心房、右心室对比剂均匀度,心内结构及大血管显示清晰度进行对比。结果 A组图像上腔静脉内对比剂硬化束伪影评分为3.00±1.04,B组为3.96±1.08,优于A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心腔、大血管平均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心内结构、大血管、冠状动脉起源及近段图像清晰度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均高于A组(P均0.05),而右心房、右心室对比剂均匀度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比剂注射部位的选择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TA图像质量有显著影响,经下肢浅静脉注射对比剂有助于消除上腔静脉对比剂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全麻加硬膜外阻滞(GE)在临床麻醉中广泛应用。本文比较GE与单纯全麻(G)对60岁以上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上腹部手术对小气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监测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MF)和呼出25%、50%、75%用力肺活量(FVC)时瞬时呼气流速(FEF)25%、FEF50%和FEF75%等指标,对25例不同麻醉方法下(全麻、硬膜外阻滞)行上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小气道功能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显示,术后4小时MMF为术前的32.7%,术后第7天为术前的68.2%。表明上腹部手术后小气道功能严重减退。  相似文献   

8.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26 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 13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 1 h、术毕拔管各时点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 -Ⅱ(A Ⅱ)、β- 内啡肽(β- EP)和白细胞介素 10(IL- 10)水平。结果 血浆Cor在拔管时两组均高于麻醉前(P<0. 05);在切皮时、切皮后1 h,GA组明显高于GEA组(P<0 .05);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GEA组术中无明显升高。A- Ⅱ- GEA组拔管时高于麻醉前(P<0 .05);GA组切皮后1 h、拔管时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 05)。两组病人β- EP术中、拔管时均上升,与麻醉前比较,GA组明显升高(P<0. 05)。两组病人 IL -10术中、拔管时均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减轻但不能消除上腹部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术中使用对比剂对外伤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腹部或盆腔急性外伤而接受TAE的80例患者,比较其术前及术后血清肌酐水平。结果术前血清肌酐为(1.02±0.24)mg/dl,术后为(0.94±0.26)mg/dl,略低于术前(P=0.01)。肾衰竭高危患者TAE后血清肌酐总体水平无明显增高。术后5例(5/80,6.25%)发生对比剂肾病,对比剂肾病发生率的95%可信区间为2%~11%;血清肌酐水平均于术后5天内恢复至基线水平。结论外伤患者TAE后可能发生对比剂肾病,但多为一过性的,TAE中使用对比剂是较为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行多层螺旋CT(MSCT)扫描的最佳对比剂注射流速,以提高MSCT扫描图像质量。方法将80例怀疑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四组,均行MSCT扫描,对比剂注射流速分别设为0.3、0.5、0.7、0.9mL/s。采用Likert 5分制评估图像质量并记录每组患儿血管峰值压力。结果0.3、0.5、0.7、0.9mL/s组注射时分别有0例、1例、5例、9例患儿血管存在渗漏风险,其中0.9mL/s组有2例出现对比剂外渗,四组血管渗漏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3mL/s组显著差于其他三组(均P<0.05);其他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随着注射流速的增加,图像质量逐步提高,但血管安全性逐步降低,临床上可根据新生儿体质量、血管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不同含量腹部脂肪对低毫安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QCT)测量腰椎体模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不同面积的新鲜猪离体皮下脂肪包裹于欧洲腰椎体模(European spine phantom, ESP)周围,模拟人体腹部不同含量总脂肪组织(total adipose tissue, TAT),根据TAT面积分为四组:TAT=0、200、320、420 cm2。利用常规QCT及低毫安QCT对每组体模重复扫描10次,测定L1~3椎体BMD值。采用单样本t检验分析低毫安QCT测量值与体模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ukey检验,比较不同TAT条件下低毫安QCT测量值组内差异。以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常规QCT与低毫安QCT之间各椎体BMD测量值的差异。计算并比较BMD测量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以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RMSE与TAT的相关性。结果 TAT=0、200、320 cm2时,常规Q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非离子型对比剂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TT实验分析不同浓度非离子对比剂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并通过测定细胞凋亡率,探讨对比剂影响细胞的方式及影响程度。结果各处理组内细胞凋亡均明显增高(P〈0.01);对比剂浓度因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影响显著(P〈0.01)。结论体外培养环境下非离子对比剂在一定浓度下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活力影响并增加细胞凋亡率;但不同类型非离子型对比剂欧乃派克及威视派克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DWI评估不同类型碘对比剂对兔肾脏水分子扩散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7只健康大白兔随机分为碘帕醇组(n=6)、碘克沙醇组(n=6)、对照组(n=5)。3组动物首先接受DWI扫描得到基线数据。24h后对碘帕醇组缓慢推注非离子型单体次高渗碘对比剂碘帕醇,碘克沙醇组采用非离子型双体等渗碘对比剂碘克沙醇,对照组推注0.9%NaCl溶液。于注射药物后1、24h分别行DWI扫描。于DWI扫描图像(b=0)上识别左侧肾脏皮质(CO)、外髓外带(OS)及外髓内带(IS),并分别测量其ADC值。比较组内ADC值的变化。结果碘帕醇组中肾脏CO、OS、IS区ADC值均在1h时明显减低,24h进一步下降,基线、1、24h时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碘克沙醇组、对照组肾脏CO、OS及IS区ADC值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碘帕醇对于肾脏水分子扩散功能的损伤大于碘克沙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接受腹部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检查。以术中所见及病理学结果为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和X线平片检查的诊断效果;同时,就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体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腹部X线平片相比,多层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的检出率更高,漏诊率和误诊率均更低,P <0.05。多层螺旋CT对绞窄性肠梗阻和肿瘤所致肠梗阻的检出率均为100%,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36.17%,54.67%),P <0.05。多层螺旋CT的图像清晰度、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操作复杂度评分明显低于腹部X线平片,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的效果及体验方面均优于腹部X线平片,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微量元素锌、铜含量对儿童骨量影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微量元素与儿童骨量之间的关系,对330例健康儿童同时测定了骨密度和血微量元素锌、铜含量。并将其中84例低骨量儿童与骨量正常儿童对比。结果发现低骨量儿童血锌、铜含量明显低于骨量正常儿童(2~4岁儿童血铜P<0.05,其它均P<0.01)。提示血锌、铜含量降低可能是造成儿童低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和生理盐水两种水化护理方法对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行冠状动脉介入病例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0例与充分水化组120例,充分水化组又分为碳酸氢钠和生理盐水两个亚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造影前、造影后第3d及造影后第7d血浆肌酐水平及尿 β2-微球蛋白水平及GIN的发生率.结果:充分水化组较常规治疗组患者术后能明显改善肾功能,生理盐水组能更好的改善患者介入术后的肾脏功能.充分水化治疗组中的CIN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碳酸氢钠和生理盐水两种水化护理方法均能显著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背景 为了缓解焦虑、提高患儿配合度,临床上常在麻醉前给患几服用咪达唑仑.然而咪达唑仑的肌肉松弛作用具有影响患儿呼吸功能的潜在风险.我们分别评估患儿清醒时以及手术前口服咪达唑仑(0.3 mg/kg)20分钟后的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通气协调性和呼吸力学特征,其中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全麻诱导期多模式非药物处理对学龄前儿童苏醒期谵妄(ED)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鼾症手术患儿210例, 性别不限, 年龄3~6周岁, ASA分级Ⅰ或Ⅱ级, 手术时间预计<2 h。根据计算机随机产生数字的奇偶性随机分为多模式非药物处理组(N组, n=102)和对照组(C组, n=108)。N组在诱导间进行全麻诱导, 同时采用多模式非药物处理, 包括父母陪伴、携带喜爱的玩具、便携式多媒体设备看喜欢的视频节目等, 患儿全麻诱导完成后离开父母进入手术室;C组患儿随医护人员直接进入手术室进行麻醉诱导。2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分别于术前24 h(T0)和麻醉诱导前即刻(T1), 行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评分。分别于入PACU后定向力恢复(T2)、术后6、24和72 h时行小儿麻醉苏醒期谵妄量表评分(PAED评分>12分定义为ED)、FLACC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根据是否发生ED分为ED组和非ED组(NED组), 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筛选ED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预测的准...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地氧垸已经用于门诊全身麻醉手术的维持阶段,其相对于七氖烷在围手术期的优略性尚存争议。尽管各研究一致指出,地氟烷比七氟烷苏醒更快,但这种差异对苏醒晚期的影响却未有明确报道。并且,地氟烷与七氟烷相比,对咳嗽发生率的影响也存在争议。方法本研究中纳入了13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浅表门诊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都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诱导,置入喉罩,采用1%-3%的七氟烷或3%-8%的地氟炕维持麻醉,吸入混合空气或氧气。调节吸入麻醉药的浓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维持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于50—60。并用局部浸润和静脉注射酮洛酸30mg镇痛。在手术结束时给予预防性止吐药物,包括昂丹司琼4mg、地塞米松4mg及甲氧氨普胺10mg。评估标准包括睁眼恢复时间,对指令做出反应的时间,定向力恢复的时间,14分快通道评分,首次进食时间,能坐立,可站立,独立行走及出院时间。手术后早期及离院后24小时内,记录患者对于麻醉的满意度,手术后第1天恢复正常活动的能力,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咳嗽、意向性运动、氧饱和度〈90%、咽痛及手术后恶心、呕吐),手术后镇痛药及止吐药的使用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相近。尽管围手术期地氯烷组咳嗽的总体发生率高于七氟烷组(分别为60%和32%,P〈0.05),然而在真正应用吸入麻醉药期间(即麻醉维持中),咳嗽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地氧烷组患者苏醒较快,但两组所有患者在离开手术室之前都达到了快通道恢复标准(快通道评分≥12)。此外,离院时间(七氟炕组90±31分钟,地氟炕组98±5分钟)及手术后第1天能恢复正常活动的患者比率(七氟烷48%,地氟炕60%),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用地氧烷进行维持全身麻醉具有苏醒迅速、咳嗽发生率高的特点。尽管与七氟烷相比,地氟炕在麻醉早期恢复较快,但两组晚期恢复的差异无显著性。两种吸入麻醉药都适用于门诊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