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背景氧化亚氮可能增加患者长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具有病理生理的理论基础。然而,临床上尚未确认两者之1'4的关系。ENIGMA试验将2050例超过2小时非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进入持续吸入氧化亚氮组或未吸入氧化亚氮组。我们对ENIGMA患者进行随访研究,评估其心血管事件的长期风险。方法回顾所有研究病例的报告和医疗记录;收集死亡病例的日期和原因、心肌梗死或卒中事件发生率,对每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研究的首要终点是生存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是3.5年(区间:0—5.7年)。380例(19%)患者手术后死亡,随访期间,91例(4.5%)发生心肌梗死,44例(2.2%)发生卒中。氧化亚氮并未显著增加死亡的风险{风险比=0.9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0.80—1.20]};P=0.82)。吸入氧化亚氮的患者罹患心肌梗死的校正比值比为1.59(95%CI:1.O1-2.51;P=0.04)、卒中的校正比值比为1.01(95%CI:0.55—1.87;P=0.97)。结论氧化亚氮与长期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有关,但与死亡或卒中无关。氧化亚氮与其远期严重不良后果的关系,需要设计合理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以明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治疗在直肠癌中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检索2010年5月前在PubMed.Ovid,WebofScience,Springer-Link,Elsevier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已公开发表的比较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与单纯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进行入选标准和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临床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11篇RCT共7407例患者纳入分析.新辅助治疗组3685例,对照组为3722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组局部复发率(OR=O.43,95%CI:0.37-0.50,P〈0.01)、远处转移率(OR=0.85,95%CI:0.76-0.95,P〈0.01)、5年生存率(RR=1.15,95%CI:1.04-1.28,P〈0.01)及保肛手术率(RR=I.48,95%CI:1.17-1.87,P〈0.0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死亡率(DR=1.20,95%CI:0.68-2.13,P=0.53)及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OR=1.04,95%CI:0.73-1.48,P=0.8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有利于控制局部及远处复发.提高远期生存,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动脉硬化性主髂动脉闭塞症血管重建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解剖位和非解剖位术式对动脉硬化性主髂动脉闭塞的手术疗效、围手术期死亡和主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动脉硬化性主髂动脉闭塞症行主髂动脉重建术的382例患者的30d围手术期疗效、死亡和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共126名患者纳入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手术有效率的影响因素有溃疡坏死(OR0.13,95%CI0.33~0.36,P=0.005)、是否同期远端血管重建(OR11.29,95%CI1.25~102.53,P=0.012);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为13.5%,危险因素有年龄(OR37.13,95%CI3.29~48.53,P=0.003)、肾功能异常(OR5.71,95%CI1.25~25.02,P=0.024)、Goldman心脏风险(OR26.83,95%CI4.85~49.54,P=0.001)、术式选择(OR0.03,95%CI0.002~0.34,P=0.005);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65.56,95%CI4.88~87.64,P=0.002)、Goldman心脏风险(OR23.86,95%CI3.90~45.99,P=0.032)、术式选择(OR0.02,95%CI0.001—0.262,P:0.005)。结论年龄70岁以上、中度以上Goldman心脏风险、肾功能异常是围手术期死亡和主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于这些高危患者需考虑采用解剖外术式以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人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人发生血小板缺乏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家教学医院加强医疗病房(ICU)中1年内收治的366例MODS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病人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信息、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主要研究终点为住院病死率。结果住院期间共有151例病人死亡(41.3%)。血小板缺乏[P=0.022,OR(比数比)=2.143,可信限(95%CI)1.114~4.121],神经系统衰竭(P〈0.01,OR=6.033,95%CI3.164~11.506)和最高SOFA评分(P〈0.01,OR=1.215,95%CI1.112~1.328),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共有220例MODS病人(60.1%)发生血小板缺乏。ICU住院时间(P=0.023,OR=1.017,95%CI1.002~1.032)和最高SOFA评分(P〈0.01,OR:1.271,95%CI1.187~1.361)是发生血小板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最高SOFA评分(P〈0.01,OR=1.405,95%CI1.276~1.548)和继发性血小板缺乏(P〈0.01,OR=3.517,95%CI1.780~6.951)是伴有血小板缺乏的MODS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缺乏在MODS病人中非常普遍,并导致住院病死率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肝癌患者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收集比较腹腔镜切除与开腹切除治疗肝癌的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Man5.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手术时间:10个研究(n=709)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数差值(MD)=0.01min,95%CI(-0.19,0.16),P=0.879];(2)术中出血量:9个研究(n=633)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3ml,95%CI(-0.14,0.21),P=0.715];(3)术中输血率:7个研究(n:552)的术中输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72,95%CI(1.29,5.74),P=0.009];(4)并发症:10个研究(n=709)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2,95%CI(0.31,0.88),P=0.015];(5)1、3、5年无瘤生存率:5个研究(n=304)的1、3、5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4,95%CI(0.87,1.02),P=0.130;RR=1.02,95%CI(0.86,1.21),P=0.841;RR:1.17,95%CI(0.84,1.64),P=0.355];(6)1、3、5年生存率:7个研究(n=440)的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7,95%CI(0.92,1.03),P=0.366;RR=0.98,95%CI(0.88,1.09),P=0.697;RR=1.03,95%CI(0.85,1.25),P=0.766]。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癌具有术中输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3、5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无显薯薯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比较有脓毒症病人人院24小时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11)评分和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浓度改变在预测病情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人院24小时内的脓毒症病人进行APACHEⅡ评分;同时测定ChE浓度.病人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ChE和APACHEII评分与病情及预后关系。结果存活组APACHEⅡ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O.01),而ChE浓度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随着APACHEⅡ评分升高而ChE降低,且死亡率上升。2项指标与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APACHEⅡ评分(OR95%CI=0.7445~0.9147),ChE浓度(0R95%CI=1.0005~1.0018)。APACHEII评分和ChE与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28和0.818,提示两者在预测脓毒症病人预后时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者联合预测时AUC为0.952,预测的准确性大于其中任何一项单一预测(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和ChE浓度的改变对急性重症胆管炎病人病情及预后有重要的相关性,两者联合可明显提高对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救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闭环靶控吸入麻醉用於肥胖病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反馈调控异氟醚吸入麻醉用於肥胖病人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0例肥胖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BIS反镇组Ⅱ组),每组20例。工组根据MAP和HR以及病人对手术刺激的反应,作为调节麻醉深度的依据.Ⅱ组采用“吸入麻醉执行者”以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运算法,对目标BIS值与实测值进行处理,调节异氟醚输注泵注入闭式呼吸环路的量,以控制麻醉深度。两组病人均在入室后、诱导期、插管前、插管后、切皮、术中及停吸异氟醚后的意识恢复时间,随访术中是否知晓。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病人的BIS值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1),术中两组病人的BIS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BIS高于60的发生率分别为14.03%和7.48%,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BIS低于40的发生率分别为1.75%和1.21%,无显着性差异。术毕唤醒时间以Ⅱ组早于工组(P〈0.05).术后随访病人均无术中知晓.结论:应用BIS值反镇调控吸入麻醉用於肥胖病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围手术期使用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非心脏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e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16年3月。由两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资料、评估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lO个RCT,7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比较,围手术期使用乌司他丁能降低老年患者术后第1天[比值比(oddsratio,OR)=0.32,95%CI:0.16~0.62,P〈O.05]、术后第3天(OR=0.28,95%CI:0.14~0.58,P〈O.051和术后第7天(OR=0.25,95%CI:O.14~0.40,P〈O.05)的POCD发生率。②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降低了术后第1天[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2.93,95%CI:-4.43~1.44,P〈0.05]和术后第3天(SMD=-1.80,95%CI:-2.91- -0.69,P〈O.05)的IL石水平,以及术后即刻(SMD=-1.75,95%CI:-2.90- -0.61,P〈O.05]和术后第1天(SMD=-2.43,95%CI:-2.91- -1.95,P〈O.05)的S10013蛋白水平。结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乌司他丁可以有效降低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全身麻醉POCD发生率,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脑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住院治疗的545例急性卒中患者进行肺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先做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急性卒中后肺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及相关专业知识,拟合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相关的混杂因子,找出影响急性卒中后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急性卒中后肺炎的发生率为11.0%(60/545)。年龄≥80岁(OR=6.024,95%CI:1.923~18.868,P=0.002)、出血性卒中(OR=3.546,95%CI:1.266~9.901,P=0.016)、卧床(OR=4.295,95%C1:1.642~11.233,P=0.003)、基线Glasgow昏迷量表48分(OR=5.127,95%CI:1.377~19.090,P=0.015)、基线Ba~hel指数〈50分(OR=8.403,95%CI:1.468~47.619,P=0.017)、营养不良(OR=10.625,95%CI:3.260~34.631,P=0.000)和基线空腹血糖≥7.0mmol/L(OR=10.000,95%CI:3.115~32.258,P=0.000)为急性卒中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早期康复治疗是急性卒中后肺炎的保护因素(OR=0.159,95%CI:0.055~0.466,P=0.001)。结论急性卒中后肺炎发生率高,危险因素多,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有助于早期识别及防治惫件卒中后肺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麻醉深度对非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手术后近期及远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和血清smog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BSCO、Springer、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2月。共检索到352篇有关麻醉深度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及血清sloot3蛋白影响的文献,共纳入20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665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显示:深麻醉手术后1d[比值比(oddsratio,OR)=O.3l,95%CI:0.24-0.40]、术后3-5d(OR=O.35,95%CI:0.24加.51)、术后7d(OR=0,45,95%C/:0.27-0.74)、术后1。3个月内(OR:O.66,95%CI:0.45-0.99)POCD发生率及手术后1d血清sloola蛋白[均数差(meandeviation,MD)=-270.29,95%CI:-295.81~-244.77]低于浅麻醉组(P〈0.05)。结论深麻醉可显著降低术后7d内及术后1-3个月内POCD发生率,并降低血清中术后1d S100β蛋白水平: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可能与POCD发牛率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并接受疝日间手术患者1221例临床资料。依据术后24 h切口疼痛的VA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疼痛组(VAS≤3分)及中、重度疼痛组(VAS>3分)。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40岁中、重疼痛发生率为8.1%,年龄<40岁为38.8%,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3,P=0.000)。BMI指数≥22中、重疼痛发生率为9.9%,BMI指数<22为18.4%,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P=0.000)。吸烟患者较未吸烟者中、重疼痛发生率高,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 P=0.044)。局部麻醉药(0.5%利多卡因)用量≥50 ml 较用量<50 ml 中、重疼痛发生率高(χ2=14.2,P=0.000)。未采取术后镇痛较采取术后镇痛中、重疼痛发生率高(χ2=177.2,P=0.0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40岁[OR(95%CI)=0.2(0.1~0.3),P=0.000]、BMI指数≥22[OR(95%CI)=0.6(0.4~0.7),P=0.001]、术中麻醉药用量≥50 ml[OR(95%CI)=1.6(1.2~2.0),P=0.011]及未采取术后镇痛[OR(95%CI)=0.1(0.0~0.2),P=0.000]是发生术后早期切口中、重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疝日间手术后早期切口疼痛,患者年龄、BMI指数、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是否采用术后镇痛与中、重度切口疼痛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混合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对全麻下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9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23),采用含不同剂量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进行鼻粘膜下多点浸润注射。Ⅰ组:含1:20万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4ml(20μg);11组:含1:10万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4ml(40μg);Ⅲ组:1%利多卡因4ml(不含肾上腺素)。采用阻抗心动图(ICG)测量并记录浸润麻醉开始前(基础值)、浸润麻醉开始后0.75、1.5、2.25、3、3.75、4.5、5.25、6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排血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加速度指数(ACI),同时评价术中出血状况。结果与基础值比较,Ⅰ组和Ⅱ组在浸润麻醉开始后1.5min时MAP下降,HR增快(P〈0.01);从浸润麻醉开始后1.5minSVRI下降,CI、ACI上升,到浸润麻醉开始后6min时仍未恢复(P〈0.05或0.01)。与Ⅱ组比较,Ⅰ组在浸润麻醉开始后2.25、3、3.75minMAP下降,从2.25min起CI下降(P〈0.01或〈0.05)。与Ⅲ组比较,Ⅰ组、Ⅱ组出血较少(P〈0.01);Ⅰ组和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身麻醉下鼻内窥镜手术中局部浸润麻醉时,局麻药中肾上腺素的吸收会引起明显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推荐在鼻内窥镜手术中使用含有5μg/ml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气体(氙气、七氟醚、异氟醚)全麻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至2012年2月.收集相关丙泊酚与气体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的文献.仔细阅读获取的文献摘要和全文后并对其参考文献进行追踪.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质量评价,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丙泊酚与氙气比较的文献2篇;丙泊酚与七氟醚比较的文献7篇;丙泊酚与异氟醚比较的文献4篇,共包括7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丙泊酚麻醉对比氙气麻醉.七氟醚麻醉.异氟醚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OR值分别为1.62(95%CI为0.81—3.23.p=0.533)、0.67(95%CI为0.39-1.14。p=0.830).0.20(95%CI为0.08—0.50.p=0.925)。综合评价结果:丙泊酚麻醉对比气体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0R值为0.68(95%CI为0.47-0.98。p=0.189)。egger检验p=0.011显示有发表偏倚。结论:丙泊酚麻醉比气体麻醉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但囿于随机对照试验的数量及质量.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大样本及严谨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4.
二尖瓣成形术中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重度粘液样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二尖瓣成形术(mitralvalverepair,MVP)同期是否需行三尖瓣成形术(tricuspidvalvuloplasty,TVP)。方法根据MVP同期是否行TVP,将1993年1月至2008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心外科135例中重度粘液样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分成MVP组(76例)和MVP+TVP组(59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病死率和三尖瓣反流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免除率;采用多因素Coxregression分析术后远期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危险因素。结果(1)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术后在院期间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两组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均为轻度或轻度以下;(2)MVP组患者术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4%和95.0%;MVP+TVP组患者术后5年、l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3.7%,两组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1),但术后远期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免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存在肺动脉压〉30mmHg(95%CI:1.127,137.487,P=0.040),心房颤动(95%CI:1.177,23.378,P=0.030)是术后远期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中重度粘液样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合并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特别是术前存在肺动脉压〉30mmHg、心房颤动的患者,MVP同期应积极行TVP。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期的荟萃分析评估了围手术期β受体阻滞剂的有效性,但并未发现其降低手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作用。有人建议严格控制心率可能会改善预后,但荟萃分析中并未考虑严格的心率控制对围手术期β受体阻滞剂有效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已发表的检索策略,我们检录了所有非心脏手术术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随机研究,共包含10项研究,2176例患者。我们利用这些研究中的数据以发现控制心率与以手术后院内心肌梗死(MI)为主要转归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对心率控制和心肌梗死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荟萃回归分析。结果所有研究的合并结果并未显示β受体阻滞剂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OR=0.76;95%CI=0.4—1.4;P=0.38;异质性:I^2=34%)。然而根据最快心率分组后显示最快心率小于100bpm组,β受体阻滞剂具有心肌保护作用(OR=0.23;95%CI=0.08~0.65;P=0.005),最快心率大于100bpm组则不具有心肌保护作用(OR=1.17;95%CI=0.79~1.80;P=0.43),且无组内异质性。此外,8受体阻滞剂引起的心率变化和手术后心肌梗死的logOR进行荟萃回归分析表明β受体阻滞剂对于平均心率、最大心率、心率变异性的作用与心肌梗死的OR存在线性相关(r^2=0.63;P〈0.001),β受体阻滞剂对心率的影响越大则手术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越低。所有研究中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手术后心率的下降(加权平均差:8.6bpm;95%CI=-9.6~-7.6;I^2=85.3%),同时存在很大的异质性。β受体阻滞剂引起心率变化的异质性部分是由于β受体阻滞剂类型不同所致,特别是美托洛尔,也与合用钙通道阻滞剂有关。钙通道阻滞剂与美托洛尔以外的其他β受体阻滞剂合用可以有效控制心率。心率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嘌呤受体P2X7基因489C〉T多态性和依赖还原型辅酶I醌氧化还原酶(NQ01)基因609C〉T多态性对散发原发性帕金森病(PD)发病的影响。方法利用Pyrosequenc.ing技术对52例散发原发性PD患者和133例正常健康对照进行P2X7基因489C〉T和NQOl基因609C〉T突变位点分析。结果PD病例组P2x7489位点突变型(C/T+T/T)阳性率(88.5%)明显高于对照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P〈0.05),其患PD的相对危险度(OR)为2.74(95%CI1.01~7.83)。P2X7 489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PD病例组(59.6%)高于对照组(48.1%,X2=3.95,P〈0.05;OR=1.59,95%CI=0.98~2.59)。NQ01609位点含T碱基的NQ01基因型在PD病例组占61.6%,对照组占49.6%(OR=1.62,95%CI=0.80~3.29)。T等位基因频率PD病例组(33.6%)高于对照组(28.9%,OR=1.25,95%CI=0.74~2.08),但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2x7基因489位点C/T和T/T基因型、T等位基因以及NQ01基因609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是散发原发性PD发病的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和断流术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分流术(PSS)和断流术(GD)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H)的疗效进行综合比较。方法通过在Medline、Elsevi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1989~2008年发表的有关PSS和GD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相关文献,选择RevMan5.0软件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入选标准,有10项临床试验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分流术的手术死亡率与断流术相似[RR=1.04,95%CI:0.74~1.47,P〉0.05],术后再出血率低于断流术[RR=0.48,95%CI:0.39-0.59,P〈0.01],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高于断流术[RR=2.85,95%CI:2.14—3.80,P〈0.01],远期死亡率也高于断流术[RR:1.25,95%CI:1.01~1.55,P〈0.05]。结论分流术和断流术均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术式,但断流术更适合我国门脉高压症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Nissen手术与Toupet手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通过Pubmed,Medline,Embase以及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用Nissen,Toupet,fundoplication[Mesh]为关键词,仅将比较腹腔镜Nissen以及Toupet两种手术方式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本研究,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在术后早期(3-6个月)以及术后晚期(1。3年)的烧心、反酸、吞咽困难、胸痛、腹胀、不能打嗝、腹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满意度等。结果在纳入本研究的7个随机对照研究总计939例患者中.腹腔镜Nissen手术478例,腹腔镜Toupet手术461例。两组患者的反流症状均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术后烧心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R:1.01,95%CI:0.48。2.13,P=0.97)。尽管Toupet组在术后早期及晚期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显著低于Nissen组(OR=3.34,95%CI:2.22-5.02,P〈0.01),但前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后者(OR=O.31,95%CI:0.11-0.93,P=0.04);而两组患者术后远期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8,95%CI:0.61-1.56。P=0.92)。结论腹腔镜Nissen及Toupet手术均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选择哪种术式可根据患者情况及外科医生自身技术和经验而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减轻全麻后置尿管的男性患者清醒后尿道不适症状。方法将8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均于麻醉后置入尿管。观察组术毕停用麻醉药,麻醉清醒前期、拔除气管导管前、自主呼吸恢复即刻给阿托品0.5mg加新斯的明1.0mg经莫菲氏管静脉滴注。对照组术毕清醒前期停用麻醉药待患者自然清醒。均于术后48~72h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95.0%(38/40)患者对尿管耐受良好;对照组25.0%(10/40)耐受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清醒前期给予阿托品、新斯的明可缓解患者清醒后的尿道不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PSAE)与传统开腹手术(OS)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关于PSAE和OS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31日。提取文献内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共5 238例患者,其中PSAE组1 037例,OS组4 201例。Meta分析显示:相较于OS组,PSAE组术中出血量更少(WMD= -392.95,95% CI:-667.52,-118.38;P=0.005),术中输血量更少(WMD=-433.87,95% CI:-582.85,-284.89;P<0.000 01),手术时间更短(WMD=-60.25,95% CI:-71.99,-48.52;P<0.000 01),抢救成功率更高(WMD=4.00,95% CI:1.32,12.09;P=0.01),且PSAE组术后下床时间(WMD=-14.44,95% CI:-20.32,-8.55;P<0.000 01)和住院时间(WMD=-4.89,95% CI:-5.86,-3.91;P<0.000 01)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PSAE组术后切口感染(OR=0.21,95% CI:0.11,0.37;P<0.000 01)、肠梗阻(OR=0.24,95% CI:0.10,0.55;P=0.000 8)、肺炎(OR=0.44,95% CI:0.32,0.61;P<0.000 01)的发生率均低于OS组,但两组术后脾脓肿、发热、腹腔积液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免疫功能恢复方面,PSAE组术后1个月的CD3+水平(WMD=9.27,95% CI:6.32,12.22;P<0.000 01)、CD4+水平(WMD=5.60,95% CI:3.86,7.34;P<0.000 01)、CD4+/CD8+值(WMD=0.35,95% CI:0.18,0.52;P<0.000 01)均高于OS组,但OS组术后1个月的CD8+水平高于PSAE组(WMD=-1.20,95% CI:-1.72,-0.68;P<0.000 01)。 结论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诊治中,PSAE较OS有其独到优势,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免疫功能恢复早等优势,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