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杜冠华 《中成药》2002,24(11):878-880
本文根据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和应用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研究中药复方的体会,论述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概念,研究内容及意义,简要介绍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的方法;笔者认为,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是中药复方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是保证中药复方制剂临床疗效的基本条件,也是中药复方制剂(中成药)质量控制的基本对象,有效成分组不同于有效部位,有效组分或有效成分。也不同于中药复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而是指中药复方中发挥治疗作用的全部有效物质。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有利于中药理论的研究和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孔靓  李宝才  向诚 《中草药》2015,46(22):3289-3296
中药有效成分组是指中药复方中所含有的所有与该复方临床应用目的密切相关的药理活性成分,是中药复方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一个子系统。其基本性质保持了中药复方多成分和具有系统整体性的特点,又有化学成分明确的特征。然而因中药的复杂性,目前对其研究成功的案例仍然较少。通过对近年来有效成分组优秀研究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了"基于化学成分中药药性辨析的拆方-组方研究""基于色谱指纹图谱敲入敲出思想的有效成分组筛选"和"基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有效成分组筛选"3种有效成分组的构建策略,以及对中药有效成分组的"多成分组合""化学成分明确"和"系统整体性"3个方面性质的表征方法,为今后的中药有效成分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宝贵财富,多成分、多靶点是其特色和优势所在。然而中药复方成分复杂,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不清,量-效关系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持,已成为其深入研究的瓶颈,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这需要整合中医药理论、现代分析及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复方研究新模式。该文扼要介绍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系统生物学理论及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血清药物化学-药代(效)动力学-系统生物学”(SPS)三维整合体系方法来研究中药复方,以期揭示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及其配伍科学内涵,并结合茵陈蒿汤研究进行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化学与创新药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中药复方化学与创新药物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关键课题,本文简要回顾了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概况,论述了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结合研究实践,阐明以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所发掘出的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群)或有效成分(群)为基础,研制创新药物是实现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化学与创新药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复方化学与创新药物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关键课题,本文简要回顾了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概况,论述了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结合研究实践,阐明以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所发掘出的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群)或有效成分(群)为基础,研制创新药物是实现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斌  张铁军  高文远  陈海霞  张家欣 《中草药》2006,37(11):1601-1606
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药方剂的组方原理、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从系统分析三元论设计思想到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组学,分子中药组学理论的提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认识中医理论和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治疗模式。通过拆方、药对和化学物质研究来对传统方剂的配伍理论进行验证和解释。通过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单方及复方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中药化学成分肠内菌代谢过程,来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制。这对中药新药研制、创新药物研发以及指导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提出目前中药复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研究思路局限,导致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这也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引入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该研究建立了构效组学的研究方法,在中药成分化学结构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研究中药中不同种类化合物结构与药效之间的多组多效,组效对应关系,分析和预测中药及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及多靶点协同的作用机制,并以气滞胃痛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为例开展构效组学研究,为药效组分筛选、有效成分解析提供了支撑,为复方疗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及中药先导化合物的开发提供思路和方向,推动中药的现代研究和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制剂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体系。建立中药制剂质量多指标成分评价体系,系采用色谱分析法对反映中药复方有效成分总体特征的多指标成分进行分析,是阐明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总体目标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介绍多目标优化技术在中药复方药物筛选及组方优化中的应用,阐述了多目标优化技术在中药复方研究应用的思路与方法。其方案是以均匀设计法安排实验,综合主要目标法、虚拟目标法和约束条件法等多目标优化方法,以网格法作为优化算法实现复方药物筛选及优化,使多项药效指标都达到较好的平衡,从而取得最佳复方配伍组合。本研究探索建立的基于均匀设计的多目标优化技术在药物复方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中药复方药物配伍研究方法的关键技术问题,有助于释放出中药复方中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中药的有效成分 ,这一问题至关重要。有人认为中药材中所有化学成分都是有效成分 (称为全成分论 ) ,又有人提出中药复方的作用为多成分和多靶点综合效应的观点(称为多成分论 ) ,其实“全成分论”和“多成分论”的认识本质是相同的 ,都把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看成有效成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药物是矛盾对立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例如高血压症 ,血压升高是主要矛盾 ,所以中药复方中降血压成分应视为主要有效成分 ,而镇静和利尿等有助于高血压治疗和康复的成分应视为次要有效成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复方降血压成分以及镇静、利尿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对疾病的复杂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步加深,使得多靶标的药物开发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中药以其多成分、多靶标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整体水平上阐明中药的有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是当前中药研究与开发的关键,而原有研发模式已不能满足深入系统地挖掘中医中药精髓的需求。作者经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发现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各种系统生物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研发领域,与此同时,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靶标发现、毒性预测、处方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也表现出独特优势。系统生物学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从整体水平阐明中药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因此,本文在分析当前中药开发的模式、综述系统生物学新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中药研究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系统生物学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相结合的中药开发新模式,为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人类回归大自然热的出现,中药的资源优势、疗效优势和预防保健优势越来越受到国际上认可。但因为我国中药在整体水平上的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中药的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同时也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本文试分析中草药的现状并几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功效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基础上对中药复方临床作用的总结,是复杂化学活性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药理作用而表现出来的临床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通过对传统中药复方功效发展,中药复方对症功效,复方功效与药理效应关系,复方功效相关物质基础研究及评价等不同方面问题的探讨,分析和总结了中药复方功效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中主要研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旨在为中药复方新药功效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提高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水平,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技术是近20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分析检测技术,它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和无损坏样品等特点。我国中药材资源丰富,加强中药质量管理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作者对拉曼光谱在中药材的鉴别、中药有效成分的分析及中成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新药的筛选方法方法建立现代中药新药筛选系统,利用OLIGo芯片技术,建立动物模型、基因表达差异谱数据库、高速计算机和处方模拟软件,对整体动物药效学试验验证,达到对中药新药有效性的检测。结果新药筛选系统可使中药的理论和作用机制明确,使使中药从根本上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结论新药筛选系统是一个中药研究的有效方法,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药现代化是中药走出国门、为国际所认可和接受的必要基础,是振兴传统中药产业的必经之路。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各种挑战:重金属超标、有效成分含量低、创新性弱、中药资源利用与保护间的矛盾等。如何应用生命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研究发现,内生真菌在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等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对中药材生产的质和量影响较大。故该文对内生真菌在揭示药用植物道地性、中药材栽培种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进行阐述,探讨其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动力。  相似文献   

17.
基因芯片是一种生物芯片,在中药复方、中药鉴定、新药开发、中药药理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中药复方配伍规律,中药复方抗癌机制,中药复方抗衰老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基因芯片为中药复方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利于中医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药方剂是中医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以饮片配伍来组方制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应用模式,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应对多因素复杂性疾病,中药方剂具有理论优势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但科学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中药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缺乏科学认知,导致中药方剂发挥疗效的规律认识不足,影响了中药疗效的稳定发挥,也阻碍了中药产品质量的提升。组分中药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突破了仅凭经验组方的传统,实现从饮片配伍到组分配伍的转变,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在3个国家"973"计划项目支持下,以揭示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研发创新中药为目的,围绕"两个相对清楚",开展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开拓了组分中药研究方向。十多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扩展,组分中药和效应配伍理论方法不断得到发展完善。组分中药理论价值不仅是在新药发现方面,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沟通融合的桥梁,构建了关键技术体系,符合中药行业创新发展的需求。该文着重介绍组分中药研究历程、相关概念和技术发展以及在中医药理论研究、创新中药研发、中成药二次开发和制药技术升级换代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试论现代中药衍生的“有效部位配伍”新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中药开发的新模式——“有效部位配伍”的研究思路已由传统发掘中药(复方)有效部位转化为开发以中医药理论或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微观复方。同时其研究目标和方法也得到更新,具体包括治疗疾病目标化、配伍比例优选化、组分类型标准化、协同与拮抗明确化、毒性和副作用最小化。根据目前“有效部位配伍”模式研究的现状提出了需完善之处,旨在探究有效部位配伍组方的新药模式,丰富中医药理论内涵,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复方研发既有中医理论指导,又有长期临床应用经验为依据,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同时,中药复方中与临床疗效相关的物质基础复杂多样、作用环节繁多等是中药的特点。现代中药新药发现需要基于中医理论和临床特色,注重整体作用特点和现代生物医学技术密切结合。中药新药研发和评价的关键问题是,用符合中医药临床特点的实验方法学体系来揭示方剂功能主治和证的现代科学内涵。在研发过程中,从立项依据到药效毒理研究均应考虑中药的特点。而且,药效研究应注意加强证候特点的体现,其中证候模型和病症结合模型的研究和应用、方证相应的研究方法、与中药功效相对应地生物学指标的确认等均至关重要。我们要抓住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中药优势领域药物研发,以大力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创新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