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起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爆发流行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1年7月至8月,衡阳县石坳等7个乡镇发生一起稻田型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爆发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1年7月至8月,衡阳县石坳等7个乡镇发生一起稻田型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爆发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采用病人个案调查、住院病历分析、疫区流行因素调查等方法收集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对患者血清学检测用MAT法测定,第二份血清显凝效价呈4倍增长且效价≥1∶200者,结合临床和流行病学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二、调查结果:总发病601例,发病率为535.31/10万,其中男385例,女216例,男女之比为1.78∶1。发病年龄为5~76岁,其中15~49岁组占75.71%。农民发病数占90.50%。死亡9例,病死率为1.50%。自7月20日发生首例病人,8月2日…  相似文献   

3.
一起洪水型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的调查郭少冰,马任筹,杜恩娜洪水型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多见于北方。1994年6~7月,西南镇江心洲发生一起洪水型钩体病暴发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调查内容和方法采用现场、个案和血清流行病来调查。结果1现场...  相似文献   

4.
5.
临沂市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杨永彪,李庆吉,庄乾山,马学云,孙秀林,马蕾临沂市是华支睾吸虫病的重疫区,1973年调查,全市人群感染率平均为13.21%,经过治疗病人和卫生知识宣传后,人群感染率已显著下降。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状况,我...  相似文献   

6.
北方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血清学和病原学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血清学和病原学初步调查时曼华,梁中兴,聂一新,李春好,李林村,陈浩利,邓长英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过去仅发生于黄河以南各省。进入90年代,河南原阳和北京顺义先后出现典型的稻田型钩体病局部爆发流行,疫情越来越重,临床类型主要...  相似文献   

7.
8.
2007年8月23日,磐安县九和乡发生一起钩端螺旋体病爆发疫情。接到疫情报告后,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9月1日派出调查组会同磐安县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到现场后,进行核实病例、查看现场、乡镇外围搜索、个案调查等现场工作后,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1996年夏秋季在龙游县庙下村发现42例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患者,10月上旬,我们作了现场调查,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证实为一起赛罗群引起的钩体病爆发,现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调查:该村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农民收割稻谷多为湿式操作,赤脚下田;饲养业以猪为主,牛少数,该年7~10月雨水较多,特别是在收割单季稻前下过一场暴雨。第一例发病在8月2日,至10月10日终止,持续时间68天,先后发病42例,10月份我们采集血清31份作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河南省淮河流域稻田型钩体病的流行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血清学检验采用显微镜凝集实验,病原分离选用korthof 培养基。结果:淮河流域稻田型钩体病的流行规律表现:(1) 流行季节为6 月至11 月,高峰在9 月下旬或10 月上旬。病例以青壮年农民为主。(2) 临床表现复杂,主要有流感伤寒型、肺大出血型、黄疸出血型等。(3) 传染源主要为黑线姬鼠,携带菌群为黄疸出血群。(4) 当地稻田型钩体病的发病率与带菌鼠密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鼠密度、降雨量的多少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与鼠密度、降雨量的多少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对淮河流域稻田型钩体病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灭鼠、注射相应型别的钩体疫苗、加强个人防护、加强监测及预报等控制钩体病流行。  相似文献   

12.
一起稻田型钩体病流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 0 2年 10月 9~ 17日 ,浦城县发生一起稻田型钩体病流行 ,发病 9例 ,死亡 2例。病死率为 2 2 .2 %。我们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与省、市专业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防制工作 ,及时控制了疫情。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 1)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共 9例 ,10月 9、12、13、16和 17日各发病 1例 ,15日 4例。男性 7例、女性 2例。 11~ 19岁 4例 ,2 0~ 2 9岁 2例 ,3 0~ 40岁 3例。 9病例分布于 8个乡镇 ,其中官路、石陂、临江、山下、忠信、管厝和富岭乡镇各发病 1例 ;仙阳镇发病 2例。农民发病 5例 ,学生发病 4例。学生死亡 2例。 …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淮河流域首次发现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淮河流域首次发现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张彦平1李林村1郭万申1时曼华2李锡洪3孔祥熙3曾贵金1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文献报道[1],我国淮河流域为钩端螺旋体病的经济疫源地,流行形式以雨水和洪水型为主,流行菌群主要为...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3起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 ) ,是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其储存宿主繁多 ,疫源地分布广泛 ,活跃程度常有变化。虽近年来 ,四川省钩体病发病率一直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但局部暴发疫情时有发生。现将古蔺县、洪雅县、旺苍县 3起钩体病暴发疫情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住院病历 ,流行病学调查表 ,上报疫情资料。1 2 培养分离病原体1 2 1 采集早期患者血液 ,无菌接种于 2~ 3管Ko rthof培养基中 ,每管接种 1~ 3滴。1 2 2 将捕获的鼠 ,在无菌条件下 ,取双肾米粒大的肾皮质 ,分别接种于 2~ 3管Korth…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黄河流域为钩螺旋体病的低发疫区,1992年以来,黄河北岸广大稻田区发生本病流行,其主要表现为:1.流行形式为稻田型;流行期为4-11月,流行高峰在8月份;临床表现复杂,以流感伤寒型为主,黄疸出血型及肺大出血型比例较高,2.疑似病例及健康人隐性感染的血清群均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其它有波摩拿群,秋季群等,当地优势鼠为黑线姬鼠,其带菌率夏季为16.67%,秋季为27.27%,携带菌群主要为黄疸出血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我省稻田型钩体病的临床表现。为钩体病确诊提供依据。方法 对有完整病例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并有血清学诊断结果的钩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类型主要为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肺大出血型,也有少量的脑膜脑炎型,肾型。流行菌群比较复杂,主要以黄疸出血群为主,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乏力,排肠肌痛,眼结膜充血(无分泌物,无怕光感),咯血、表浅淋巴结肿大,肺部片状阴影等,易被误诊为感冒,肺炎、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等,后发症较少,青霉素治疗能有效降低病死率。结论 鉴于目前我省稻田型钩体病的临床表现复杂,病情急、重。在疫区及潜在疫区对类似钩体病例应提高警惕,以免误诊,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比较河南省不同流域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的异同 ,为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主要采用现况研究、病原分离、血清学检验等方法。结果 :淮河流域及黄河流域稻田型钩体病存在 :( 1)流行形式的差异 :淮河流域流行形式较单一 ,为稻田型 ;而黄河流域则较复杂 ,有稻田型、雨水 -稻田型、洪水 -稻田型。 ( 2 )疫区环境的不同 :淮河流域疫区主要在丘陵地带 ,较为固定 ;黄河流域疫区主要在平原 ,流行地区逐年扩大。 ( 3)流行菌群皆以黄疸出血群为主 ,宿主动物为鼠类 ,主要是黑线姬鼠。 ( 4)淮河流域存在钩体病的经济疫源地 ,现又证明存在自然疫源地 ;而黄河北岸的疫区为单纯自然疫源地。结论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不同 ,两地的稻田型钩体病既有许多共同点 ,也有不同之处 ,故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比较河南省不同流域稻田型钩螺旋体病流行特征的异同。为制度相应扩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主要采用现况研究,病原分离,血清学检验等结果:淮河流域及黄河流域稻田型钩体病存在:(1)流行形式的差异;淮河流域流行形式较单一,为稻田型;而黄河流域则较复杂,有稻田型,雨水-稻田型,洪水-稻田型。(2)疫区环境的不同:淮河流域疫区主要在丘陵地带,较为固定;黄河流域疫区主要在平原,流行地区逐年扩大。(3)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黄河流域为钩端螺旋体病的低发疫区。1992年以来,黄河北岸广大稻田区发生本病流行。其主要表现为:1.流行形式为稻田型;流行期为4~11月,流行高峰在8月份;临床表现复杂,以流感伤寒型为主,黄疸出血型及肺大出血型比例较高。2.疑似病例及健康人隐性感染的血清群均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其它有波摩拿群、秋季群等。当地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其带菌率夏季为16.67%,秋季为27.27%,携带菌群主要为黄疸出血群,与人间主要流行菌群一致。3.原阳县为流行的中心地区,其流行强度明显高于毗邻的其他发病县。4.易感人群普遍接种相应型别钩体疫苗,开展以灭鼠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进行疾病防治的宣传等综和防治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本病流行,降低发病率,1994年以后发病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