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可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的85%。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是当前较先进的治疗手段,我科自2009-10-2010-06共完成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介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在临床上多见于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具有发病急、再出血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我院神经内科2010-12-2012-12对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采用了积极的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非常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12-2012-12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最新蛛  相似文献   

3.
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病死率极高,因此对于临床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患者应尽早施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原因,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的原因,在脑血管疾病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动脉瘤好发于中老年人,青少年较少见[1],大脑中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20%,约50%的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后引起颅内血肿,75%左右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一旦破裂都会对周围的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一旦颅内动脉瘤破裂应立即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7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本文报告79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28.6%为颅内动脉瘤破裂,26.6%为颅内动静脉畸形,6.2%为烟雾病,8.7%为原发脑室内出血,28.8%出血原因不明,其它疾患占1.1%。临床上,颅神经损害、脑膜刺激征多见于颅内动脉瘤;肢体运动障碍、癫痫、失语多见于颅内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的 CT 表现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血肿,而颅内动静脉畸形则多表现为颅内血肿。作者强调对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应先行 CT 扫描,腰穿应限于 CT 未见颅内出血的病人。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动脉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外伤性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源于动脉瘤破裂者约占50%~70%,其他病因见于颅内动静脉畸形、高血压、血液病、颅内血管炎及药源性等。本文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诊断方法、手术时机和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综合征,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烟雾病、肿瘤等,其中以动脉瘤出血最常见,大宗文献统计表明动脉瘤出血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52%[1],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所脑血管痉挛造成的迟发性脑缺血,是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成为了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重要目标。Brown[2]倡导"3H"疗法,即高  相似文献   

8.
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内蒙古包头矿务局医院(014070)魏俊香,李秀林综述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00044)孙宝善审校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的严重疾病,占全部中风10%左右。19...  相似文献   

9.
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出血性脑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86例不同部位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临床表现及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86例共87个脑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脑内出血病例.经CT、螺旋CT三维脑血管成像、MRA脑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脑动脉瘤,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显微镜下急诊清除颅内血肿和蛛网膜下腔积血,同时手术夹闭破裂出血的动脉瘤87个.结果 86例破裂出血的脑动脉瘤均获夹闭.56例恢复良好,16例生活可自理,5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结论 急诊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出血的脑动脉瘤,可防止动脉瘤的再次破裂出血;清除颅内血肿和蛛网膜下腔积血,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发生痉挛的严重程度;去骨瓣减压是最快捷、最有效解除颅内高压的手段,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正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是一种潜在灾难性后果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疾病,占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的75%~80%[1]。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的病死率、致残率高,临床处置困难,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回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动脉瘤一旦破裂,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5%~30%[1],导致SAH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增高,严重影响预后.我科从2005-11-26~2006-11-26,应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颅脑表面或颅脑底部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腔隙的一种神经内科急危重病症,其病因多为先天性颅内存在的血管瘤、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瘤、血管畸形或高血压等引起血管破裂所致,致死率高达25%[1]。  相似文献   

13.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某些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出现的一组症状,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其中,自发性SAH的预后差,总死亡率为25%,幸存者的致残率也接近50%。自发性SAH以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最常见,占75%~80%[1]。近年来,虽然动脉瘤性SAH(aneurysmal SAH,a SAH)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其总体预后仍不理想,因此,探讨a SAH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引发的综合征,是神经外科的急危重症。45~65岁发病率极高,是导致脑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很多,如脑室内出血、肺水肿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破裂等。剧烈的运动、情绪过于激动、  相似文献   

15.
正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主要病因为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约占80%以上,其次是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而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 Dissecting Aneurysm,IDA)破裂所致的SAH,比较少见,有报道~([1])颈动脉系统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主要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日益成为其首选方法,但栓塞可能导致脑血管痉挛、动脉瘤再次破裂、血栓形成、脑缺血等并发症。自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76例,并发脑缺血1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较常见,约占正常人群中的1%~5%。动脉瘤破裂后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bnoid hemorrhage,SAH)在脑血管意外中位居第三,致死率、致残率很高,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被认为是检出动脉瘤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新进展北京军区院神经内科(100700)张微微北京五一一一六部队医院刘峰一、概述蛛网膜下腔出血大多数是由于动脉瘤破裂所致,一部分是由于脑外伤、脑和脊髓血管畸形所致,少数发生于血液病、颅内非肿物、胶元血管疾病或医源性损害之故。好发年龄在...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的危险性在于动脉瘤破裂,发生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血肿[1].文献报道,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为19%~41%,再出血死亡率高达50%以上[2].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24例,探讨再出血的诱发因素与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三类急性脑血管病之一,也是唯一能导致健康人立即死亡的颅内病变[1].脑血管造影(DSA)是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必须的重要手段,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早行造影能及时明确动脉瘤大小、部位单发或多发,有无血管痉挛、畸形及侧支循环情况.蛛网膜下腔出血经全脑血管造影90%可确定其解剖原因[2].我科自2004-03~2008-04收住患者158例,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