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从实证、虚证和虚实夹杂证3个方面阐述《金匮要略》中不寐的相关证治,探究张仲景治疗不寐的辨证选方思路。该文指出,《金匮要略》中涉及的不寐实证主要包括湿热蕴蒸、胃失和降证,湿热蕴结、上扰心神证及气血郁滞、气机痹阻证,分别以甘草泻心汤、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和枳实芍药散加减治疗;不寐虚证主要包括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心肺阴虚、热扰心神证,心阴不足、虚热内扰证及肾气虚衰、气化失司证,分别以酸枣仁汤、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肾气丸加减治疗;不寐虚实夹杂证主要包括湿滞阳郁营卫失和证及心阳不足痰浊内扰证,分别以芪芍桂酒汤、桂枝加黄芪汤和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疗。  相似文献   

2.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将人体划分为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即三部;每部中皆有寒、热、虚、实四类不同性质的病理反应,三部之中共计有十二单证. 同一部中阴阳属性相同的两种单证(如热证与实证,或虚证与寒证)相互复合称为六证;同一部中四种单证共存,表现为非寒、非热、非虚、非实的病证称为部证;同一部中阴阳属性不同的两个单证(如寒证与实证或,虚证与热证)相互复合或不同部位(两部或三部)的单证相合复合称为合证;六证或部证与其它部的单证相互复合称为兼证;不同部中的六证相互复合称为合病;六证、合证、兼证、合病、部证共存时称为杂病.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用药法度严谨,变化灵活,但有规律可循。现就笔者学习体会,略述于下。1根据主证,制定主方,是《伤寒论》用药基本原则《伤寒论》用药是根据主证(包括病机),制定主方,辨证用药,在确定主证的前提下,层层展开,有顺有逆,随证变方。抓着主证,是为了制定主方.证是方的基础,方是证的归宿,有一证则有其对证的一方。如表寒实证的麻黄汤,表寒虚证的桂枝汤,里热实证的白虎汤、承气汤等,其理法方药是极其严密的。临证运用时,对《伤寒论》的主证主方,应将原文和实际病例相印证,方能取得良效。如三承气汤:大承气汤由大黄…  相似文献   

4.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林亿校本《伤寒论》凡有八条提及,原为“热结于里,里实未成”而设,用以治疗外邪由表入里化热化燥,无形燥热炽盛及真热假寒之热厥.仲景《伤寒论》中从未提及阳明经证,更未将阳明病分为阳明经证(阳明病热证)和阳明腑证(阳明病实证).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证属阳明经证一说,概属后世医家附会杜撰而成.本文就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证是否隶属阳明病做如下分析,以与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5.
王满囤  王董臣 《河北中医》2009,31(11):1655-1656
临床中少阴病是常见病证,属肾脾虚寒,虚证用腹诊无压痛体征,实证热证则有压痛。临床中用腹诊可辨其虚证或实证,下面以辨附子汤证为例,根据《伤寒论·少阴篇》有关辨附子汤证之论述和多年临床经验探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赵慧  全毅  袁红霞 《河南中医》2020,40(2):167-170
太阳烦证有太阳本经郁热不宣导致的烦证和误汗、误吐、误下、误火攻导致的变证,太阳本经烦证有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和五苓散证,太阳病误治导致的变证有误汗、误吐所致栀子豉汤证、误下所致大陷胸汤证、误用火疗和下法所致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误用汗、下所致干姜附子汤证和误用汗、下所致茯苓四逆汤证。阳明烦证有阳明热证、阳明实证和阳明变证,阳明热证为白虎加人参汤证,阳明实证为调胃承气汤证,阳明变证为栀子类方证和大陷胸汤证。少阳烦证有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柴胡桂枝汤证和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太阴烦证有小建中汤证和甘草干姜汤证。少阴烦证有少阴寒化证和少阴热化证。厥阴烦证有寒极致烦证和热极致烦证。烦证总病机为热扰心神,但热有虚热、实热之分,临证须审证求因,根据不同病因,抓主证、辨病机,灵活审慎论治方可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7.
黄慧花  税典奎 《陕西中医》2023,(1):104-107+111
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胸痛是非心源性胸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税典奎教授认为食管源性胸痛的病机多与“气、痰、郁、湿、瘀、热”有关,病位主要在食管、胃,与肺肝脾三脏密切相关,多由脾气虚弱,脾失健运,肝气郁结,胃气上凌于心胸而发病。将其分为脾胃虚弱证(香砂六君汤合左金丸),胆胃郁热证(黄连温胆汤合小柴胡汤),肝胃郁热证(丹栀逍遥散),厥阴病寒热错杂证(乌梅丸),脾肾阳虚证(温氏奔豚汤),胸膈郁热、瘀血阻滞证(血府逐瘀汤),附医案一例。  相似文献   

8.
更年期患者以烘热汗出、头晕、心烦、失眠、两胁不适就诊,考虑此期女性常见的病机为肝郁化火,灼损心肺之阴,内生虚火燥热.此本虚之证应按百合病论治.本病患者阴虚燥热的病情尚轻浅,服百合地黄汤甚效,但其性情郁怒,肝火上逆甚则引动冲脉之气上冲胸,患者遂自觉间歇性胸腹由下至上窜痛难忍,此标实之证在发作期时应按奔豚病论治.分清疾病虚实主次,先投百合地黄汤,后投奔豚汤,甚为验效.  相似文献   

9.
奔豚汤是治疗奔豚气的靶方,所治之证为肝郁化热、冲气上逆所致。笔者临床试用该方治疗心律失常收效显著,本文分析了奔豚汤治疗心悸的病因病机和具体临床用法,初步总结出奔豚汤的适用方证有五:发作性气逆、寒热错杂、口干口苦、失眠多梦和便质不干。肝胃郁热、脾虚湿阻是其核心病机。具备此证候特征的心律失常患者,运用奔豚汤治疗,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和《素问·痹论》原文对照,发现《金匮》之奔豚气病与《内经》之心痹病除致病因素有所不同外,其病证、病机几乎如出一辙,从而认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相似文献   

11.
杨志旭  范铁兵  李洁  戎光  易亮  陈姝  肖宁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745-1746
目的探讨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56例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患者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医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阳虚痰饮血虚热盛阴虚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心脾肺肾的趋势;病性分布呈虚实夹杂证虚证实证的趋势。证型分布虚实夹杂证呈阳气亏虚,痰饮内停证邪热炽盛,阴血亏虚证心阳衰微,肺热炽盛证的趋势;虚证呈心脾两虚证心阳衰微证气阴两虚证的趋势;实证呈痰热壅肺证痰饮内停证。结论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的基本中医病性要素是气虚、阳虚、痰饮、血虚、热盛、阴虚;病位证素是心、脾、肺、肾;证候分布为阳虚饮停证、心脾两虚证、心阳衰微证、热盛阴虚证、痰热壅肺证等。  相似文献   

12.
陶兰亭  黄桃 《新中医》2019,51(2):59-60
笔者就临床中出现"但头汗出"一症的病机进行分析,认为其主要以三阳经病变为主,出现在太阳病中有风寒表虚证,阳明病中有热扰胸膈证、热盛伤津证、湿热发黄证,出现在少阳病中有阳微结证、少阳饮停证等,临证辨治结合其兼证可辨其病机以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13.
郝建军临证擅用经方辨治杂病,主张辨证为主,抓主要病机,循古不拘泥于古,专方验方以辨病为先。现举验案大柴胡汤治疗顽固呃逆及苓桂枣甘汤治欲发奔豚,桂枝汤治疗鼻炎嗅觉减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百合地黄汤治疗抑郁症不宁腿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吴淑华 《陕西中医》2007,28(4):512-512,f0003
纵观《伤寒》与《金匮》,仲师对"利"病认识较多,根据条文分析,其病包括泄泻和痢疾,其病机和证候可概括为虚寒和实热两大类.如:属于虚寒的有下利清谷、阳虚阴盛的四逆汤证;阴盛格阳、里寒外热的通脉四逆汤证;气虚肠滑而至气利的诃梨勒散证;泄利滑脱、便脓血的桃花汤证等.  相似文献   

15.
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疾病,早在《黄帝内经》和《难经》就有了记载,至后汉末叶,张仲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所谓奔豚,豚与(犭屯)同,乃江(犭屯)也,亦称水猪,是以它奔走的形状来形容病状。又有肾气生寒而上逆,则为水气凌心之奔豚。前者属于广义性的,后者属于狭义性的。奔豚气病究竟属于现代医学何病,众说不一,有谓之“疝痛”、“风气疝痛”,或谓之“胃中有液体及空气存在之徵”。然就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中述及坏证病位涉及上中下三焦,证型包括热都胸膈的栀子豉汤证、邪热壅肺的麻杏甘石汤证、脾阳虚水饮内停的苓桂术甘汤证、阳虚水泛的真武汤证、水热互结的大陷胸汤证、痰热互结的小陷胸汤证、寒热错杂的泻心汤证等.如此众多证型各异的坏证条文,一方面是表明其对太阳表证失治、误治成坏证这一阶段治疗的重视,另一方面是欲使后学通过这些条文的学习,掌握太阳表证失治、误治成坏证的治疗方法.学习太阳病篇应将太阳表证、传经证、坏证的内容看成一个协调统一、变化发展的整体,才能深刻了解太阳病篇论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138例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胃心神肾肺肝的趋势;病性分布呈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的趋势;证型分布虚证呈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脾虚痰阻证热盛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的趋势,实证呈痰热扰神证肺热壅盛证肝脾不调湿热蕴结证的趋势。结论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的基本中医病性证素是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病位证素是脾、胃、心神、肾、肺、肝;证型分布为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脾肾阳虚证、脾虚痰阻证等。  相似文献   

18.
《伤寒杂病论》中麻黄与石膏配伍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载方 31 4首 ,其中麻黄、石膏同用之方有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麻黄升麻汤、越婢汤、越婢加半夏汤、越婢加术汤、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厚朴汤等 9方。纵观仲景将辛温之麻黄与甘寒之石膏同用 ,不外乎治疗表寒里热证、上寒下热证、寒轻热重证、寒重热轻证等 ,均系寒热错杂之证。然细揣摩 ,由于方中麻黄、石膏用量不同 ,君臣佐使作用不一 ,故其功效迥异。笔者不揣浅陋 ,特作探讨如下。1 麻黄、石膏配伍的功效1 .1 宣畅肺气 ,清热平喘 主治表寒里热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后 ,不可更…  相似文献   

19.
宋业强教授认为慢性荨麻疹患者多因正气虚弱或先天不足,加之外感风邪兼夹寒、热、湿邪致病,其证型不仅包含虚证,也有实证,更多以虚实夹杂为主,因而病程长、易反复.宋教授根据临床经验将本病分为表虚风寒证、表虚风热证、血热风盛证、湿热夹风证,分别应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固表清热祛风汤、复方白鲜皮汤、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并重视中西医...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中论痞证有7方: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茯苓甘草汤.“痞”证的病因病机为中焦脾胃气机窒塞不通,其病因多样,有寒、热、寒热错杂等证型,呈现出痞证的多源性与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