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艾滋病发热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布规律及中医病因病机,为艾滋病发热患者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 仔细查阅“五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河南地区艾滋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合格患者72例,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归纳中医证候特点及病因病机。结果 艾滋病发热患者发热的证候分布以气血亏虚证、气虚外感证、风寒侵袭证、五脏气血阴阳虚证最为常见|病性分布以虚证最为多见,共33例(45.8%)。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数目有8个,对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63.274%,能较好地反映艾滋病发热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病因病机。结论 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艾滋病患者,病性虚实并见但以虚证为多,外因主要为风、热、湿之邪,且以湿热之邪为主,内因为气阴不足。临床可以依据提取出的8个症状和体征相关的因子进行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滋病中医理论文献和临床文献中的证候规律、发病机制,为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相关文献,以证为中心对文献进行提取。建立Excel数据表,并对提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所涉及的证型、证素和症状数据显示艾滋病临床证候以虚证为多,分布较为分散;病位集中在肺、脾(胃)、肾等;病机为气虚、火(热)、湿、阴虚、毒、痰、血瘀、阳虚等;艾滋病常见症状为发热、神疲乏力、腹泻、消瘦、食欲减退、脉细等。其证候分型概括为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脾虚湿浸证、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等。结论:艾滋病临床证候复杂多样,虚实错杂,以虚证为多。艾滋病证候的规律和特点反映了其本虚标实、阴阳失调、虚实夹杂的基本病机,提示艾滋病发病具有正气亏虚、邪毒入侵、脏腑受损、瘀血阻络、湿热内蕴等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易桂生  杨帆 《华夏医学》2012,25(6):818-820
目的: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证候特征.方法:采取前瞻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制定临床证候调查表,对10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调查,并对中医证型、咯痰症状、证候要素及不同诱因分布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证候分布中,主要为风犯肺卫37例(37%);咯痰症状分布中,主要为白痰(78%);证候要素分布中,构成比大于50%的,本虚有气虚,标实有风、寒、燥;不同诱因分布中,以冷空气为主,达66%.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气虚为本,以风寒、肝郁为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证候要素,并分析其分布规律,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病机特点.方法:以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403例冠心病心绞痛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其证候要素,确立症状贡献度,建立诊断阈值,分析其组合规律.结果:冠心病心绞痛存在气滞、气虚、痰湿、血瘀、痰热、郁热、阴虚、阳虚等证候要素,随着证候要素组合增多,气虚、阴虚、血瘀、痰浊、气滞是冠心病心绞痛标虚标实证候特点的主要体现,其中以气虚和血瘀最多见.结论: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的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及其分布规律研究反映了冠心病心绞痛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为量化证候诊断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中医证候隐含着病因病机,通过总结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其病因病机特点及与年龄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6年7—12月到河南省中医院生殖科就诊的200例由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诊断的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证候资料,总结证候分布情况,结合年龄段,以单一证候为证候统计基础,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总结女性不孕症的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其病因病机特点,并阐明各个证候的病因病理机制。 结果 200例患者共出现296个频次的单一证候,其中肾阳虚证、肝郁证、湿热证、血瘀证为女性不孕症最常见的证候,分别占31.42%、23.65%、21.62%、14.86%,四证总计占91.55%。证候与年龄密切相关,不同年龄段的主要证候各不相同,20~29岁的主要证候为湿热证、肾阳虚证、肝郁证、血瘀证,30~39岁的主要证候为肾阳虚证、肝郁证、湿热证、血瘀证,40~49岁主要证候为肾阳虚证、肝郁证、肾阴虚证。 结论 肾阳虚衰、肝气郁滞、湿热蕴结、瘀血阻滞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病机,各个年龄段有其不同的病因病机要点,20~29岁女性不孕症的病机要点是湿热蕴结,30~39岁的病机要点是肾虚肝郁,40~49岁的病机要点是肾阳虚衰。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特有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及预后转归使得其病程长、病情复杂、证候较多。蛋白质组学是在蛋白质水平上获得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认识,具有"整体性、动态性"的特点,将其引入到中医证候学研究中,能够为中医证候的物质、功能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路,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证候分布特点和证候内部特征,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以及分布规律,为证候的规范研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运用SPSS13.0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最常见的证候依次为:痰湿证、肾阴虚证、肾虚痰瘀证、肾虚证、气滞血瘀证、肾阳虚证、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证候要素中,病位在:肾、肝、脾。病性主要为阴虚、痰、阳虚、血瘀、气滞、湿。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主要在肾,与肝、脾密切相关;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以阴虚、阳虚为主,痰湿、血瘀、气滞为标。本研究结果也提示,从证候要素对证候进行研究,将对中医证候的规范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收集221例中风病急性期的病人,进行了中风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调查和研究,根据症状,舌象、脉象的频散分布。发现前人把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综合为风、火、痰、瘀、气、虚6类是有其临床基础的。研究结果显示血瘀证和痰证是中风发病时的主要病因病机、风证,火热证是中风病诸证组合中的主要证候。对本组病例的覆盖率较高的主要有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血瘀内停证,风火夹痰证、风火上扰、痰瘀互结证5类证候,可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关于血液透析中医证候文献的分布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自建库至2018年7月关于血液透析的中医证候文献,筛选出研究血液透析的中医证候研究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内容提取和分析,建立血液透析的中医证候文献数据库,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8篇文献,出现频率最高的11个证候依次为:血瘀证、湿浊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湿热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风动证、水气证、血虚风燥证,其病位多涉及脾、肾、肝等,病性多为虚、湿、瘀等。结论:血液透析中医证候和症状描述反映了其临床的复杂性,本虚标实是血液透析患者基本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证候分布规律和证候内部特征,从而为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对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中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认为支气管哮喘最常见证候依次为:发作期冷(寒)哮、热哮、风哮、痰哮、虚哮以标实为主;缓解期则本虚为主,分别为肺气亏虚、肾气亏虚和脾气亏虚。证候要素有:病性方面为冷(寒)、热、风、痰、气郁、血瘀、气虚、阳虚;病位方面为肺、肾、脾、肝。结论:通过总结本病的常见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要素,为支气管哮喘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多元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收集了221例中风病急性期病人,进行了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指标内部可靠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和揭示中风急性期的证候特点及其与相关症状,舌象,脉象的关系。从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本组病例症状,舌象和脉象等指标可归属于火证,痰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四类证候,上述结果结果有助于完善中风急性期证侯诊断规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对其中医证型分布特征进行初步探索。方法:纳入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10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应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各类中医证候进行提取与判识,并确定其证型。结果: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中医证型可分为6类,其中气血亏虚证最为常见,肺气亏虚证次之,阴虚内热证、肝郁气滞证、瘀血内阻证、脾肾亏虚证再次之。结论: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的基本中医证型与中医传统理论"不荣则痛,不通则痛"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初步建立其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方法]筛选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中医证候进行提取和分析,征询全国乳腺癌以及中医诊断学领域专家的意见后,初步建立乳腺癌伴抑郁症的辨证分型标准。[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归为4类,每类中取载荷0.5以上的症候变量为主成分;根据主成分分析,将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分为4个证型: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心脾两虚,每一型均包含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结论]乳腺癌伴抑郁症患者辨证分型标准模型的初步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伴抑郁症的辨证分型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8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候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中医证候规律,并初步建立证候诊断标准。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81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UA患者,采用因子分析对其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在提取的5个公因子中,F1为心肾阴虚,F2为心脾两虚,F3为痰瘀互阻,F4为气虚血瘀,F5为阳虚寒凝。其中以F4气虚血瘀所占比例最大,并且初步建立了各个证候的诊断条件。结论:气虚血瘀是UA的核心病机。因子分析能够帮助进行中医证候的分类研究和初步建立证候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中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提供辨证依据。方法:对在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求治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影像学、生化及神经心理学检查。根据脑卒中后抑郁症诊断标准,分为脑卒中后抑郁组、抑郁症组和脑卒中组,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评价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相对危险度,以及中医证候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组气滞血瘀证、肝气郁结证及气郁化火证积分显著高于脑卒中组(P〈0.05,P〈0.01)。脑卒中组主要以单证居多,而脑卒中后抑郁组和抑郁症组患者中,以3证及以上的复合证居多,其中肝气郁结证合并气郁化火或阴虚火旺证的比例较高,脑卒中后抑郁组和抑郁症组患者肝气郁结证的比例显著高于脑卒中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的最危险的中医证候是气滞血瘀证,脑卒中组心脾两虚证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和抑郁症的主要证候特征是气滞血瘀、肝气郁结及气郁化火,其中脑卒中患者心脾两虚证具有年龄依赖性,而气滞血瘀证可以作为脑卒中后抑郁症独立的危险因素,证候越复杂,患者的抑郁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临床采集3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应用多元统计主因子提取、系统聚类方法对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医证候集中分布于风阳上扰兼督脉不利或气郁血瘀、气虚血瘀兼瘀热内盛、肝。肾阴亏兼痰湿内滞、痰浊上蒙兼气虚血瘀4个主要证型。结论:结合应用多元统计主因子提取和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证候研究,有助于客观、全面地揭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蛋白质组学技术引入中医证理论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从中医证和蛋白质组的概念、内涵、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共性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结果与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引入中医证学的基础研究,为中医证物质和功能基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揭示中医证的现代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中医证候与其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对170例患者的病史、一般情况、症状、理化检查等进行调查,按中医证候归类统计。结果:共调查样本170例,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辨证与传统的消渴病辨证不同,以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及瘀血证为主。结论:该研究有助于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常见并发症的关系,为制定出因质制宜的防治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性早熟作为一种现代儿科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课题通过在上海不同区域的性早熟女童进行病例收集,运用中医证候评分的方法确定性早熟女童的中医证型,并观察性早熟女童的主要证候特征,为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性早熟提供依据,为性早熟中医标准化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采集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上海6家医院儿科性早熟门诊就诊的性早熟女童500例病例的中医证候,对其临床症状按照中医临床症状轻重程度“无”“轻”“中”“重”4个等级进行量化评分,分别记为0、2、4、6分,统计相应分值,依据其分值分析总结患儿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对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火旺证、肝郁化火证、湿热内蕴证三大中医证型的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三大证型中,阴虚火旺证的比例最高(315例,占63.0%),其次是湿热内蕴证(98例,占19.6%)及肝郁化火证(87例,占17.4%)。在中医证候方面,临床症状最常见的10项症状(频率>25.0%)依次为:怕热盗汗、手足心热、乳房胀痛、脉细数、烦躁易怒、大便干结、潮热、咽干口燥、多食肥甘、舌红少苔。 结论 阴虚火旺证是本次研究占最大比例的中医证型,湿热内蕴证和肝郁化火证的比例相近。研究性早熟女童的中医证型有助于观察性早熟女童的早期临床症状以及早期诊断,为辨证用药提供有力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症状及体征的分布特征。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冠心病中医症状、体征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对冠心病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14个公因子;并对14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聚为3类特征。结论: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冠心病中医理论及临床表现基本一致,更直观地反映了冠心病中医证候虚实夹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的本质,为冠心病中医证候规范化和客观化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