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制备一种卟啉化聚酰亚胺电纺纤维膜用于微量甲醇蒸气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化学共聚将卟啉引入聚酰亚胺大分子主链;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卟啉化聚酰亚胺电纺纤维膜,通过改变溶液组成、纺丝电压等,调控纳米纤维微结构,从而获得具有微/纳立体结构和大比表面积的电纺纤维膜,应用于微量甲醇蒸气的快速检测.结果:制备的卟啉化聚酰亚胺电纺纤维膜直径分布均匀、形貌良好,且保持了卟啉的基本光谱特性.当甲醇蒸气与此电纺纤维膜作用时,可引起其紫外光谱的红移与荧光强度的减弱,而其它一些常见醇类并无此现象.交替通入150 ppm的甲醇蒸气与氮气后,电纺纤维膜的荧光强度几乎没有改变,显示出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结论:基于卟啉优异的光敏性能和纳米纤维高比表面积的特点,设计并制备了卟啉化聚酰亚胺电纺纤维膜,用于微量甲醇蒸气的检测.该电纺纤维膜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并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不同含量丹参素钠的聚乙烯醇/壳聚糖载药电纺纤维膜。 方法:以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CS)为载体,丹参素钠(SAS)为模型药物,制备载药电纺纤维膜;借助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形貌,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其成分,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检测纤维膜含药量,绘制药物释放曲线。 结果:不同含量丹参素钠的聚乙烯醇/壳聚糖载药电纺纤维膜纤维直径均在280~390 nm 之间,纤维膜含药量高,并能较好地实现丹参素钠的缓控释放。 结论:研究制备成功的聚乙烯醇/壳聚糖载药电纺纤维膜制备工艺简单,载药均匀,有明显的缓释性,可为皮肤局部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聚酰胺酸(PAA)溶液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酰胺酸纳米纤维膜(PAAM),热处理脱水后获得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PIM)。采用PIM表面预涂覆聚甲基丙烯酸(PMAA),以茶碱(THO)为模板分子、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氯仿为溶剂,在PIM表面进行了热交联反应,制备了THO分子印迹聚酰亚胺纳米纤维复合膜(PIMIM)。讨论了纺膜条件,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与扫描电镜分别表征了PIMIM的结构和形态,比较了THO的洗脱方式。结果表明:较佳的纺膜条件为纺丝电压15.0 kV、接收距离12.0 cm和纺丝液流量0.5 mL/h。以PIM为支撑体,获得了聚酰亚胺纳米纤维间有分子印迹层的PIMIM。PIMIM对THO的静态吸附结合容量达144 μmol/g,对THO与可可碱(TB)的选择性分离因子达1.96。对PIMIM循环再生,索氏提取法优于超声洗脱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微观下不同形态的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电纺纳米纤维膜并比较其亲水性、降解速度和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调整电纺参数制备出不同形态的电纺纤维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并通过可视接触角测试系统测试不同膜的表面接触角比较其亲水性,测量失重率评估其降解速度,细胞增殖实验、ALP活性实验和qRT-PCR实验评估其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15%、10%、8%组PCL所制得的电纺纤维膜在电子扫描显微镜500倍和倒置相差显微镜100倍下分别呈现出纯丝状、含有少量串珠的丝状、大量串珠状.3组电纺纤维膜的亲水性和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无明显差异;降解速度:纯丝组<少量串珠组<大量串珠组;成骨细胞分化的程度:纯丝组>少量串珠组>大量串珠组.结论 调节电纺参数可制备不同形态的电纺纤维膜,纯丝状的电纺纤维膜较串珠状电纺纤维膜降解慢且更有利于成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用水热法合成的棒状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得到nHAPCL复合材料。用静电纺丝法分别制备了聚己内酯(PCL)、nHA/PCL共混材料和nHAPCL复合材料的3种电纺纤维膜。通过FT-IR、DSC、SEM、TGA和拉伸试验机表征了样品的结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nHA-PCL电纺膜的结晶性能优于nHA/PCL材料,且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都优于其他两种膜,nHA-PCL电纺膜的完全分解温度为420 °C,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28.2 MPa和55.6%。3种膜的纤维直径均小于500 nm,nHA-PCL电纺膜的纤维表面比较粗糙。在人体仿生液中诱导矿化4 d后,nHAPCL电纺膜纤维表面出现磷灰石沉积,而纯PCL和共混nHA/PCL电纺膜的纤维表面沉积的磷灰石很少,nHA-PCL复合电纺膜具有较好的诱导成骨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聚己内酯-碳酸亚乙酯[Poly(CL-EC)]共聚物混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采用静电纺的方法构建纳米支架并检测其生物学性能。方法  按照EC/CL共聚物比例为1∶9、1∶6、1∶4,Poly(CL-EC)浓度分别为5%、10%、15%电纺纤维膜,分析电纺纤维膜的表征和力学性能。然后将VEGF按照0 ng/g、10 ng/g、100 ng/g、1 μg/g的质量比与Poly (CL-EC)溶液混合,电纺制备纳米支架。对混纺膜进行细胞增殖和黏附试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试验、间接溶血试验和皮下植入试验等检测。结果  根据Poly (CL-EC)电纺纤维膜的表征和力学性能,我们选用EC/CL比例为1∶6的10% Poly(CL-EC)与VEGF构建混合电纺膜。细胞增殖和黏附试验证实Poly(CL-EC)/VEGF电纺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尤其是血管内皮细胞;LDH释放试验、接触溶血试验和体内植入试验显示该材料无细胞毒性、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和很低的异物反应。结论  静电纺构建的Poly(CL-EC)/VEGF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能够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合成1个新型铋卟啉配合物,并对其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5-(3'-吡啶基)-10,15,20-三甲氧苯基卟啉(MPyTMOPP)和硝酸铋为原料制备新型铋(Ⅲ)卟啉配合物Bi(MPyTMOPP)NO3,采用元素分析、1H-核磁共振、电喷雾质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化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静电纺丝技术将聚己内酯(PCL)、明胶(GEL)、葛根素(PUE)制备成PCL/GEL@PUE纳米纤维膜,验证其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成骨及抗菌性能。方法:在电纺前溶液中分别加入0%(W/V)、0.1%(W/V)、0.2%(W/V)的PUE,制成PCL/GEL、PCL/GEL@0.1%PUE、PCL/GEL@0.2%PUE 3组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纳米纤维膜的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确认制备成功;力学性能测试纳米纤维膜机械强度。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各纳米纤维膜上,通过细胞计数试剂(CCK-8)法、钙黄绿素/碘化丙啶(Calcein-AM/PI)染色检测细胞相容性;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性能。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各组纳米纤维膜共培养,并涂琼脂板,计数菌落,检测抑菌率。结果:SEM结果显示,加入PUE后纤维变细,孔径变小,表面变粗糙;FTIR结果显示PCL/GEL@PUE纳米纤维膜构建成功;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加入PUE后,纳米纤维膜机械性能增强。CCK-8及Calcein-AM/PI染色结果显示,各组纳米纤维膜在第7天时能明显促进骨髓间...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聚酰胺酸,研究了它在气液界面上的成膜条件;制备了聚酰胺酸盐的LB膜,通过亚胺化制得了Y型聚酰亚胺LB膜;用红外光谱证实了亚胺化较为完全。用聚酰亚胺LB膜作为排列S_A相液晶的定向膜,制成了液晶盒。通过偏光显微镜证实了未经摩擦的聚酰亚胺LB膜可以排列成近晶相液晶分子。讨论了影响成膜及液晶分子在聚酰亚胺LB膜上排列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将壳聚糖、海藻酸钠或透明质酸配制成水溶液,聚氧化乙烯(PEO)溶解在二甲基甲酰胺(DMF)/H2O 混合溶剂中,以上述两溶液分别作为内、外纺丝液进行同轴电纺制备成纤维膜,进而利用适当溶剂除去 PEO 外壳,得到纯多糖纳米纤维膜.纤维结构通过 TEM、SEM 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同轴电纺可一步制得外壳为 PEO、内核为刚性多糖的核壳纳米纤维,纤维外壳 PEO 组分可以用氯仿萃取除去;与单轴电纺法制得的刚性多糖纤维相比,同轴电纺可以保持最终纤维的结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一种β-磷酸三钙(β-TCP)与明胶(Gel)杂化的纳米纤维引导组织再生膜,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为新型牙周组织再生材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β-磷酸三钙与明胶的杂化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力学拉伸实验对杂化纤维膜进行表征,通过MTT实验及细胞与材料共培养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杂化纤维膜交联前、后其纤维的平均直径分别为200~300nm和400~500nm,在交联之后其拉伸断裂应力从(1.08±0.24)MPa提高到(6.47±0.85)MPa.杂化纤维膜在细胞毒性上与阳性对照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阴性对照无统计学差异,并且人成骨样细胞(MG-63)可以成功的贴附生长在该材料上.结论:β-磷酸三钙/明胶纳米纤维引导组织再生膜可以成功地用电纺丝法制备出来,且其生物相容性较好,表明该材料可以用于组织工程学的研究,是一个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牙周组织工程再生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等温链置换扩增结合纳米金测流层析试纸条用于登革热病毒(DENV)快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磁珠富集法提取病毒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用于等温链置换扩增检测体系;等温链置换扩增用于检测DENV,琼脂糖凝胶电泳用于分析等温链置换扩增产物及其检测的敏感度;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用于试纸条的纳米金颗粒;利用核酸碱基互补配对原理设计纳米金测流层析试纸条的检测线与控制线,建立DENV的检测体系。结果: 等温链置换扩增的敏感度为10 fmol/L。基于等温链置换扩增的纳米金测流层析试纸条检测DENV的敏感度也为10 fmol/L,取其检测样品浓度的对数值进行线性分析,检测浓度范围为10~1012 fmol/L,符合线性回归方程,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8。基于等温链置换扩增的纳米金测流层析试纸条检测DENV的特异性较高,与其他对照组无交叉。结论: 建立了基于等温链置换扩增反应的纳米金试纸条用于DENV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肉眼可见,敏感度高,可用于DEN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纳米纤维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人血浆中川芎嗪含量。方法样品经1%氨水稀释3倍,用活化后的PCAX型复合阴离子交换纳米纤维固相萃取柱净化富集,用去离子水淋洗,以50 μL甲醇洗脱,取20 μL进样检测。以甲醇1%冰醋酸水溶液(45:55,V/V)为流动相在岛津ODS-2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上进行分离,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95 nm。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2.00 μg/mL,检出限为0.003 μg/mL,回收率为94.88%~103.11%,相对标准偏差为2.6%~4.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样品需要量少、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人血浆中川芎嗪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Coated carbon PVC membrane selective electrode of aconitine was prepared with the Aconitine-tetraphenylborate ion-associate complex as the electroactive material. The electrode showed a linear response to aconitine with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1.0 x 10(-2) - 5.0 x 10(-5) mol/L. The limit of detection was 6.3 x 10(-6) mol/L and the slope of the electrode was 57.6 mV/decade. The authors established a basis and a method for the control of content limit of aconitine in Shen Fu Injection with this electrod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核酸适体和磁珠,提出一种检测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比色方法.方法 核酸适体与标记脲酶的单链结合,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的特殊识别作用固定在链霉亲和素修饰的磁珠上;待检测的肿瘤VEGF标志物与适体结合形成茎环结构,使标记脲酶的单链脱落下来;经磁分离,转移上清液,加入到含一定量尿素和酚红试剂的溶液中.利用上清液中的脲酶水解尿素产生氨,使得溶液的pH值升高,导致溶液的颜色变化,通过肉眼或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显色结果.结果 该检测体系在最佳条件下,检测VEGF的线性范围为0.1~10 pmol/L,检测限达0.06 pmol/L.并利用此体系,检测人肺癌患者血清中的VEGF浓度,其结果与ELISA方法检测出的结果基本一致.将本方法与ELISA方法同步盲法测定10例血清样本,结果显示本方法的准确率为90%,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敏感性.结论 该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临床VEGF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壳聚糖为膜材料制成薄膜 ,运用生物素 -亲和素系统将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固定在膜上 ,固定化过程对 HRP的活性无影响 ,而其稳定性提高 ,运用 L uminol- H2 O2 - HRP化学发光体系 ,对水样中微量 H2 O2 进行检测 ,在 10 - 6~ 10 - 9m ol/ 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 :Y=2 0 .6 48X- 2 15 .2 39(X:nm ol/ L) ,检测灵敏度为 0 .5 nmol/ L。实验研制的壳聚糖膜可制成生物传感器多功能敏感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系膜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红细胞膜丙二醛(MDA)水平及膜流动性变化,观察硫酸锌对其有无防治作用。方法:制备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模型,检测红细胞膜MDA含量及膜流动性变化。实验分模型组、硫酸锌防治组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SMAO休克模型组红细胞膜MDA水平明显高于防治组和NS对照组(P<0.01),红细胞膜流动性低于防治组和NS对照组;且模型组再灌注后MDA含量与膜微粘度有直线正相关关系;防治组MDA和膜流动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膜MDA水平是影响膜流动性重要原因,硫酸锌对肠系膜动脉闭塞休克有一定防治作用。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茚三酮光度法测定室内空气中微量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室内空气中微量氨的新型光度分析法。方法用内装5mL0.01mol/LH2SO4溶液的气泡吸收管采集空气中的氨,在抗坏血酸存在和加热(95℃)条件下,于pH5.5~6.0的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氨与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于568nm比色定量。本法线性范围为0~8μg/10mL,日间精密度为2.8%~6.8%,加标回收率为96.2%~102.3%,方法检测限为0.06mg/m3。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干扰少,用于实际室内空气样品中氨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