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和掌握郑州市某社区40岁以上居民危险因素分布情况,为社区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某社区内≥40岁的10 044名郑州户籍居民进行调查。采用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项目统一制定的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初筛评估简表设,对符合入选标准者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按年龄和性别分组,对危险因素阳性率及其人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符合纳入标准且最终纳入数据统计分析的人数为2 828例脑卒中高危人群,高血压、心脏病、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缺乏锻炼、肥胖、卒中家族史的阳性率分别为69.3%,9.0%,33.9%,69.1%,32.4%,36.9%,73.6%,32.6%。除糖尿病和肥胖外,不同性别的危险因素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肥胖外,不同年龄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社区2 828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整体阳性率较高,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中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及管理现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体检收集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5名受访者中3.1%患有脑卒中,80.8%的人有至少一项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从高到低依次是高血压(47.5%),缺少锻炼(37.4%),血脂异常(28.6%),明显超重或肥胖(21.8%),吸烟(20.3%),高血糖(13.0%),家族史(8.3%),高同型半胱氨酸(7.0%)以及心脏病(5.2%)。男性吸烟、高血糖的人数比例高于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高血糖、血脂异常是罹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整体过低。结论中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缺少锻炼最突出,应提高居民血脂、心电图异常以及男性吸烟、高血糖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北京市回龙观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回龙观社区居民进行脑卒中筛查,并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判标准将居民分为高危人群组和中低危人群组,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高危人群组(n=1739)和中低危人群组(n=4742)比较,高血压病史、心房纤颤、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缺乏运动、超重肥胖、脑卒中家族史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史、心房纤颤、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缺乏运动、超重肥胖、脑卒中家族史均为社区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和分析武汉市社区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分布及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选择武汉市硚口区下属M社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3092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脑卒中危险因素分布情况,评估出高危人群440例,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半年后,观察干预前后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 :筛查总人群有3092例,其中男1490人,女1602人;高危440例(14.23%),中低危人群2652人(85.7%)。其中男性高危人群265人(17.8%),女性高危人群175人(10.9%),男性较女性多。总体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检出率从高到低排序为:少运动、吸烟、超重、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家族史;男女性别不同,其危险因素分布有所不同,在男性中,前三位的为:少运动、吸烟、高血压病,而女性中前三位的为:少运动、超重、高血脂;其中吸烟、少动、高血压病、超重等危险因素,在男女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后,对脑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及溶栓的知晓率进行比较:干预后较干预前都大幅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后,脑卒中高危人群对脑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及溶栓情况知晓率均明显提高,对帮助脑卒中高危人群自觉采取健康行为方式、治疗原发病、卒中后及时识别并尽快就医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对社区居民的脑卒中健康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111例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进行baPWV、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心率测量,病史采集及血液生化检查。高危人群定义为既往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具有两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年龄≥50岁、吸烟、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人群。比较高baPWV组(≥1700cm/s)与低baPWV组(<1700cm/s)患者具有危险因素个数和临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与低baPWV组相比,高baPWV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5.3%和60.5%,P<0.01),心血管危险因素数目较多[(3.9±1.2)和(4.4±0.9),P<0.05]。影响baPWV的因素主要为年龄(P<0.001)和收缩压(P<0.01)。结论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baPWV较高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心血管危险因素多。年龄和收缩压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浙江省台州市40岁以上社区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了解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为社区脑卒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按照国家脑防委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的筛查标准,对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某街道社区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对筛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及评估。结果 共调查社区居民2 633人,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1 127人,检出率42.80%,脑卒中粗患病率2.85%,男性粗患病率4.30%,女性粗患病率2.17%。筛查总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率前四位是血脂异常59.44%、缺乏运动58.75%、高血压54.99%、糖尿病16.98%。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率前四位是血脂异常84.83%、高血压81.54%、缺乏运动76.75%、糖尿病33.01%。脑卒中高危人群11项危险因素暴露率均明显高于非高危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26.81、561.15、263.38、359.27、287.53、164.00、130.94、34.89、103.16、19.76、11.17,P均<0.05)。...  相似文献   

7.
高原藏区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原藏区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02年8月至2010年6月因脑卒中住院患者200例(观察组),选择同期有一个或多个上述因素但无脑卒中患者203例(对照组),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红蛋白血症、心房纤颤、吸烟、酗酒、肥胖等多种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 200例脑卒中患者中有高血压132例(66%)、高脂血症126例(63%)、糖尿病117例(58.5%)、高血红蛋白血症109(54.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红蛋白、酗酒与脑卒中独立相关(P<0.05)。结论 在高原藏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红蛋白血症、酗酒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stroke)是脑局部血液循环急性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小时。目前认为年龄45岁人群发生的脑卒中为青年脑卒中[1,2],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3]。青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酗酒、糖尿病[4],其他常见危险因素还有性别,遗传因素,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粘稠度,心脏病,口服避孕药,血液粘稠度,睡眠呼吸暂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评估老年人的脑血管功能、卒中危险度、危险因素暴露状况,描述其人群分布特征。方法:以现况研究设计,整群抽取社区人群中>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1827人,进行卒中危险因素调查和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CVHI)检测。描述卒中危险因素暴露、CVHI检测指标及其积分值的人群分布特征,评估卒中危险度。结果:高血压病、心脏病、肥胖和吸烟的暴露率在男性分别为41.1%、9.4%、1.8%和86.1%,在女性分别为49.6%、13.6%、3.7%和0.46%,上述因素及多项CVHI在男、女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病和心脏病的暴露率、收缩压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体质量指数(BMI)和CVHI积分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1);卒中危险度上升至5倍、7倍和14倍者男性分别为11.3%、11.5%、8.5%,女性分别为17.7%、11.9%、9.9%。结论:老年人的卒中危险因素暴露存在年龄和性别分布差异,高血压暴露率最高,约1/3左右的老年人脑血管功能明显受损,卒中风险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新疆博州地区人群的心血管风险,为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新疆博州地区门诊4 533例病人(25岁~89岁)的临床资料,分析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超重或肥胖)的暴露情况,并采用"国人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发病危险评估方法"简易模型评估其发病危险度。[结果]4 533例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超重或肥胖的暴露率分别为19.6%、32.2%、12.4%、45.0%、53.9%,其中男性吸烟暴露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超重或肥胖的暴露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ICDV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的比例分别为66.7%、23.1%、8.7%、1.5%、0.0%,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博州地区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较高,男性高于女性,应加强健康宣教,做好各危险因素的干预,以防范未来10年ICVD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青年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总结分析70例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病因,临床资料。结果:青年脑卒中预后较好,其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血脂.高血糖,肥胖,不良饮食,心脏病,家族史等。结论:高血压,高血脂,酗酒,吸烟,肥胖,不良饮食,是青年脑卒中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3例青年脑卒中患者(≤45岁)的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血脂异常史及家族史)及嗜好(吸烟、饮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为青年脑卒中(尤其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糖尿病、心脏病和TIA史并非青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约50%的青年脑卒中患者有家族史及吸烟饮酒史。结论 高血压是青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吸烟、饮酒及家族史等与青年脑卒中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了解上海市某院脑卒中筛查情况,并对危险因素与危险程度分析,为医院建立脑卒中的预防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来我院自愿要求筛查,符合筛查条件的个体共2488人,进行调查评估,区分出高,中,低危人群,并进行危险因素与危险程度的分析。 结果 筛查人群中高危人群占51.5%,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以年龄比例影响最多占83.9%。其次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分别占79.7%、46.8%。糖尿病占32.3%,吸烟占24.4%,房颤占12.8%,左心室肥厚占10.7%。其中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者的危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者的危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与不吸烟者的危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血管疾病与非心血管疾病者的危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上海市某院脑卒中筛查以高危人群居多,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以年龄,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所占比例较高,应作为脑卒中干预防治的重点。且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吸烟者与血压正常,非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不吸烟者的危险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于上述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早期、及时、积极的强化干预即控制血压,血糖,治疗心脏病,生活方式干预等,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天津市城区残疾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并对其10年患病风险进行评估,为天津市城区残疾人ICV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天津市城区35~74岁926例残疾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国人ICVD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方法"改良版,对其10年ICVD的发病危险度进行评估。结果在该人群中,高血压、超重(或)肥胖、高脂血症、吸烟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49. 68%、61. 88%、43. 95%、18. 57%、17. 17%。ICVD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及极高危的检出率分别为50. 22%、14. 58%、6. 5%、28. 19%、0. 54%。各性别及年龄组平均危险度均高于评估方法的参考标准。结论天津市城区残疾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较高,暴露明显,10年ICVD发病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简述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的使用误区. 1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使用率低 应该使用阿司匹林的情况下不使用阿司匹林作为卓有成效的心脑血管疾病用药,阿司匹林在我国冠心病患者中使用率仅为14.38%,脑卒中患者使用率不到14%,而美国冠心病住院患者阿司匹林使用率已超过95%[1].目前,许多国家的心血管防治指南中均建议在10 a冠心病风险为6%~10%的人群中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我们国家的建议是≥10%的人群要服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已经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发生高血压的患者,控制危险因素防止高血压的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具有多项心血管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当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1)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稳定;(2)Ⅱ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大于40岁,合并一项高危因素(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高血压,超重与肥胖、蛋白尿、血脂异常)[2];(3)有三项及以上高危因素者(年龄在50岁以上、血脂异常、吸烟、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点、亚型、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50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病例.结果 男女比例为79.5%∶ 20.5%,亚型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青年脑梗死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吸烟、肥胖及家族史相关,以吸烟为著,占67.5%.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对比较好.结论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正在逐步增长且男性超过女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吸烟、肥胖和家族史是青年缺血性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青年卒中的预后相对较好.进一步的研究是必须的,应该积极去除这些危险因素从根本上减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人群中筛选鉴别出高危人群.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门诊、住院及体检40岁以上人群609例,其中高血压组195例,非高血压危险组177例,脑卒中组34例,对照组203例,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CVHI),CVHI积分低于75分者为高危人群.结果:脑卒中组、高血压组、非高血压危险组脑血管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外周阻力、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动态阻力和临界压明显增高,高血压组多项指标变化与脑卒中组无统计学差异,脑卒中组、高血压组及非高血压危险组CVHI异常率分别为100%、41.02%、31.04%,明显高于对照组(12.32%).结论:卒中危险因素暴露人群,特别是高血压组,卒中风险明显高于对照组,CVHI检测能够筛检出卒中高危人群,在脑卒中临床预防及药物防治效果评价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对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知识掌握的情况。方法抽取甘肃省10家不同级别医院1043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危险因素知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61.55%)、高脂血症(40.27%)、饮酒(32.21%)、吸烟(30.11%)、糖尿病(28.67%)、心脏病(23.11%);对6种危险因素全部知晓者占6.42%,全不知晓者占20.13%。各年龄组间,糖尿病知晓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知晓率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加。结论脑卒中患者对常见危险因素认知水平偏低,应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状况及干预情况。方法调查社区200名老年人,患高血压病90例(45%),统计合并肥胖、高脂血症、吸烟、高盐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的比例,采用相应的措施对各相关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各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比例。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比例较高,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肥胖、高血脂和吸烟分别为53%、44%和46%,高盐饮食和缺乏运动分别为54%和47%,干预一年后明显好转。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存在多重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很大程度上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利于减缓和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总结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肥胖、吸烟、不良饮食习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颈椎病等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高危因素。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目标控制,可以减少复发,并减少继发脑卒中的危险性,降低病残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