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智  张义成 《中国药师》2014,(2):252-254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联合环磷腺苷治疗对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蒽环类药物多疗程化疗所致心脏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腺苷组、右丙亚胺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予蒽环类药物单纯化疗;环磷腺苷组每次化疗开始予环磷腺苷注射液20ml·d-1,疗程1周;右丙亚胺组化疗前30min予右丙亚胺(与多柔比星剂量比为10:1)快速静滴;联合用药组化疗前30min予右丙亚胺(与多柔比星剂量比为10:1)快速静滴,同时在每次化疗开始予环磷腺苷20ml·d-1疗程1周。4组患者均按要求完成4个化疗周期,观察化疗前后4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结果:右丙亚胺组、联合用药组心电图异常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环磷腺苷组(P〈0.0083);4组治疗前后LVEF与BNP水平差值比较,各给药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联合用药组明显低于环磷腺苷组和右丙亚胺组(P〈0.05)。结论:血液系统肿瘤患者接受蒽环类药物多疗程化疗同时配伍使用环磷腺苷及右丙亚胺,可降低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且两药联用疗效最佳,而右丙亚胺单用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好于环磷腺苷单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表柔比星联用右丙亚胺和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右丙亚胺组、多柔比星脂质体组和对照组,三组患者均接受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4周期,通过监测各时期心电图异常率、心脏彩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SF)来评估心脏功能。结果对照组化疗后心电图异常率最高,右丙亚胺组、多柔比星脂质体组均能明显降低心电图异常率,且从化疗后1周期就显示出心脏保护作用;而LVEF及SF的变化在三组患者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柔比星化疗时加用DEX或者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减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5,(32):4562-4564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注射液用于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女性乳腺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C、D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75 mg/m2+氟尿嘧啶500 mg/m2+阿霉素60 mg/m2(CAF)方案化疗,ivgtt;B组患者在CAF方案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50 ml,qd,ivgtt;C组患者在CAF方案基础上给予右丙亚胺60mg/m2,化疗前30 min快速ivgtt;D组患者在CAF方案基础上给予等剂量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3周为1个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观察化疗前后患者心电图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肌钙蛋白T(cTnT)、B型利钠肽(BNP)及骨髓抑制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后,B、C、D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LVEF值、cTnT值、BNP值较A组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与B、C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骨髓抑制反应发生率D组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右丙亚胺(Dexrazoxane,DEX)对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化疗方案中含EPI的6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乳腺癌、胃癌与恶性淋巴瘤的患者,按病种选择相应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继续原方案化疗4个周期,观察组则在原化疗方案上加用DEX(DEX∶ EPI=10∶1),2组患者均按要求完成4个化疗周期,观察心电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钙蛋白I(cTnI)定性检测的变化.结果 2组心电图异常差异、LVEF变化从第4周期开始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2组的cTnI定性检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中药注射剂对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例肿瘤患者被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含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A组、B组、C组、D组的患者分别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右丙亚胺及中药注射剂联合右丙亚胺,共治疗4个周期(28天一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心肌肌钙蛋白的定性检测。结果治疗后,D组异常心电图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A、B、C三组(P分别为0.02,0.04,0.04),但是A、B、C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77,0.77,1.00);A、B、C三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D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但是显著高于A、B、C三组(P=0.00);A、B、C、D四组间异常心肌肌钙蛋白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结论黄芪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对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疗效与右丙亚胺相当,且与右丙亚胺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行蒽环类药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行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使用阿霉素进行术后辅助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静脉滴注,维持30min,并右丙亚胺的配置浓度为阿霉素的10倍,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阶段左室射血分数及不良反应。结果自治疗4周开始,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随访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消化道反应、脱发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丙亚胺能提高行含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心脏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TnI联合心肌做功(Tei)指数评价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化疗相关心脏毒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常规TAC方案(多西紫杉醇+吡喃阿霉素+环磷酰胺)加右丙亚胺,对照组采取常规TAC方案加安慰剂治疗.采用血清CTnI联合Tei指数评价化疗前后的心脏毒性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的Tei指数随化疗周期的增加均有所增加,且观察组的Tei指数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4周期化疗后,观察组的CTnI为(0.25±0.17)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32±0.11)μg/L (P<0.05).结论 蒽环类药物在第1次应用时就对心脏就能产生明显毒性,使用右丙亚胺能够起到保护作用,CTnI联合Tei指数能够更早、更敏感地评价蒽环类化疗药物对患者心脏的早期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右雷佐生联合磷酸肌酸钠对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B组、C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的AC或EC方案化疗,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右雷佐生,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C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右雷佐生及磷酸肌酸钠,3周为1个化疗周期。比较各组化疗后心脏损伤发生率,分析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化疗前及化疗3个周期后患者心电图、心肌酶、血清B型利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200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生心脏损伤49例(24.5%)。4组之间的心脏损伤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P < 0.05),心脏损伤发生率排序为对照组(50.00%) > B组(24.00%) > A组(16.00%) > C组(8.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脏保护方案的使用、化疗周期数 > 3、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 > 400 mg与心脏损伤的发生相关(P < 0.05)。化疗周期数 > 3、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 > 400 mg是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心脏保护剂则是保护因素。对照组化疗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A、B、C组(P < 0.05)。化疗前各组患者心肌酶、BNP、cTnI、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化疗后对照组BNP、cTnI水平高于A、B、C组(P < 0.05)。4组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右雷佐生联合磷酸肌酸钠用于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损伤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蒽环类药物急性心脏毒性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彦芝  姜达  刘凤玲  田薇  李清华  李莉 《河北医药》2011,33(12):1824-1825
目的 观察综合心电图、血浆肌钙蛋白I(cTnI)、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多种方法监测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于化疗前、第1周期化疗后、及化疗总疗程结束后1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检查心电图,检测cTnI、BNP水平及LVEF,分别比较不同时间点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蒽环类药物治疗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cTnI、BNP升高,LVEF下降,化疗早期心电图、BNP发生改变(P〈0.05),多疗程化疗后可出现cTnI、LVEF的改变(P〈0.05)。结论心电图、cTnI、BNP、LVEF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不同时间综合监测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肌损害,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右丙亚胺对乳腺癌患者应用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含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患者10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0)。2组患者均接受EC方案8周期,并于化疗前予右丙亚胺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25 mg,q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qd。化疗前及化疗8周期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峰与左心房收缩期充盈峰比值(E/A);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损伤标记物血清肌钙蛋白I (cTnI);ELISA法检测炎性标记物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IL-6)。结果:化疗8周期后,2组LVEF、E/A较治疗前均降低(对照组:t=10.84、3.104;观察组:t=4.318、2.109,均为P<0.05);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LVEF、E/A明显降低(t=2.707,P<0.01);2组LVEDD较治疗前均增加(对照组:t=7.482,观察组:t=3.351,均为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LVEDD明显增加(t=4.699,P<0.01)。化疗8周期后,2组cTnI、IL-1β、IL-6较基线水平均明显上升(对照组:t=5.385、4.948、11.82;观察组:t=3.434、3.505、7.664,均为P<0.01),对照组较观察组cTnI、IL-1β、IL-6上升更明显(t=2.265、2.330、4.422,均为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右丙亚胺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应用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降低炎性因子IL-1β、IL-6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黄芪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右丙亚胺对阿霉素相关性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并与单用右丙亚胺对比研究。方法:120例采用含阿霉素化疗方案首次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右丙亚胺组;B组:右丙亚胺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C组:右丙亚胺与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治疗组;D组:右丙亚胺与黄芪注射液及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A组常规化疗前给予右丙亚胺静脉输注,B组常规化疗前给予右丙亚胺与黄芪联合治疗,C组常规化疗前给予右丙亚胺与华蟾素联合治疗,D组常规化疗前给予右丙亚胺、黄芪及华蟾素联合治疗,共4个周期。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射血分数(EF)。结果:经4个周期治疗后,D组无论是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还是CK-MB、cTnⅠ、LVIDD、EF与另三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而A、B、C 3组间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CK-MB、cTnⅠ、LVIDD、EF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黄芪和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右丙亚胺可减低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作用,优于单用右丙亚胺。  相似文献   

12.
刘洪军  李春  曹芳  王珅  徐方  张博 《安徽医药》2013,17(10):1767-176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儿童中右丙亚胺(DZR)对蒽环类药物(ANT)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观察4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在ANT化疗时合用DZR前后临床表现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ANT使用前有心电图异常者,使用ANT时合用DZR,有2例损害持续时间较长,其余均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ANT累积≥300mg·m^-2再进行化疗时,DZR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例AL患儿第1次使用ANT就联合使用DZR,在其后的多次心电图等检查中未发现心脏损害,与同期患儿未使用DZR者比较,显示了良好的心脏保护作用。无一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其他严重心脏意外的发生。结论DZR对ANT所致急性白血病儿童心脏毒性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并且对已经形成的损害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心脉隆注射液预防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合临床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应用蒽环类药物进行常规化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加用心脉隆注射液。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以及心电图异常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舒张早期与晚期充盈速度比值、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12.5%,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预防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实际价值显著,可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乳腺癌表阿霉素化疗中心脏保护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乳腺癌行表阿霉素辅助化疗患者分为实验组(右丙亚胺)30例,对照组(无右丙亚胺)30例。观察两组心脏收缩射血功能及心肌肌钙蛋白T。结果实验组在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率、E峰值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化疗后及化疗后1年期间,心肌肌钙蛋白T(cTnt)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右丙亚胺能够减少心肌受损,维持心脏射血及舒张功能。在不增加相关药物毒副反应的前提下,能够使乳腺癌表阿霉素化疗顺利平稳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和超声心动图参数监测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脏毒性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接受并完成4周期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36例,在化疗前,第1、2、4个疗程结束次日采血测定NT-pro BNP水平及监测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EVF)、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值)、E峰的减速时间(DT)和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RT)]变化。结果 第1周期化疗后,患者的NT-pro BNP水平为(192.20±26.63)pg/ml,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第4周期化疗后,NT-pro BNP水平为(312.90±53.65)pg/ml,较第1周期化疗后进一步升高(P<0.05)。与化疗前比较,患者第1、4周期化疗后的LVEF、E/A值、DT、IRT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 BNP水平可以作为监测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脏毒性的一个指标,而超声心动图参数在早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分析本院乳腺癌患者右丙亚胺(Dexrazone,DEX)的应用状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2013年本院乳腺癌患者使用DEX患者的病历,参照2008年美国肿瘤化疗及放疗保护剂临床操作指南,对其用药指征、用药时机、用药剂量、用药人群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本院共228例乳腺癌患者使用DEX,其中早期乳腺癌患者占91.14%,31.14%用于预防非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首次应用蒽环类药物即给予DEX的比例高达90.44%,仅3.82%的患者使用DEX时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大于300 mg/m2。结论 临床应用右丙亚胺存在不合理现象,应提高临床医师对DEX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丙亚胺在治疗蒽环类药物诱发化疗性静脉炎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65岁男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a)患者静滴蒽环类药物后,左手背出现红肿、疼痛,先后给予硫酸镁外敷、芦荟外敷、土豆外敷,无效,后静脉注射右丙亚胺治疗(500mg,连续5d);38岁男性MDS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给予蒽环类药物后左手背出现红肿、疼痛,即静脉注射右丙亚胺治疗(500mg,连续5d)。临床随访(1个月)评定疗效。结果第1例应用右丙亚胺后4d疼痛减轻,7d红肿消退;第2例给予右丙亚胺治疗次日疼痛减轻,3d红肿消退。2例患者除局部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外,手及前臂功能无影响。结论右丙亚胺治疗蒽环类药物诱发静脉炎行之有效,尽早应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发生急性心脏毒性,即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淋巴瘤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按是否出现心电图异常分为心电图正常组(44例)和心电图异常组(70例),收集患者住院电子病历信息。分析心电图异常的类型及发生率;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蒽环类药物类型及累积剂量、是否使用心脏保护药物等相关指标有无差异,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可能引起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1) 70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窦性心动过速17例,窦性心动过缓9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早期复极化5例,室性早搏3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ST-T改变67例,QTc间期延长(即QTc>460ms) 21例;(2)心电图异常组中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及合并高脂血症、蒽环类药物平均累计剂量所占比例均高于心电图正常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17,95%CI:0.984~1.051,P=0.003)是心电图异常的独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坎地沙坦联合卡维地洛预防蒽环类药物治疗乳腺癌引发心脏毒性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规范的表柔比星联合化疗,实验组化疗期间给予卡维地洛防控心脏毒性,2.5 mg/次,2次/d,观察第1周期化疗期间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若未发现异常,第2周期将卡维地洛调整为5 mg/次,2次/d;化疗开始时加用2 mg/d坎地沙坦.对照组不予以辅助用药.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期,每周期21 d.密切关注两组患者化疗期间心律失常、QRS电压变化、心电图ST段及T波、超声心动图、肌钙蛋白水平.结果:实验组化疗前后LVED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T(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动,而对照组化疗6周期LVESD及LVEDD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LVET水平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化疗后,多数患者ST段低平无明显改变或下降、连续3个导联T波倒置,对照组化疗后6周期ST段下降>0.1 mV或>3个连续导联T波倒置或低平、ST段下降>0.05 mV或1~3个连续导联T波倒置或低平、ST段下降<0.05 mV或无连续导联T波倒置或低平的患者明显增多(P<0.05).两组化疗6周期肌钙蛋白上升、心律失常、QRS电压下降<30%比例增加(P<0.05),且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正常率更高(P<0.05).结论:坎地沙坦联合卡维地洛的使用可有效控制乳腺癌化疗期间心电图、心动图、肌钙蛋白水平及毒副作用,有望在心脏毒性防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蒽环类抗肿瘤药(ATC)近期心脏毒性的疗效。方法将以含ATC为一线化疗方案治疗的乳腺癌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含ATC的FEC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GSH。2组均以21d为1个周期,连续完成6个周期化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和超声心动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化疗6周期心电图变化及超声心动图功能E/A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GSH具有心脏保护功能,明显减轻ATC心脏毒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