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于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本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增加、年轻化的发展趋势。本综述总结近年来的中医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现状。结果表明,中医治疗包括针灸、针刀、推拿、中药等方式。在临床上治疗本病均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回顾国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对近年来颈源性头痛的中医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受访专家:秦婷婷,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头痛这个症状几乎在每个人身上都出现过。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智能化、快节奏的社会,头痛人群越来越多。但头痛不一定就是头本身出了问题,颈椎出了问题也可能导致头痛。这类头痛就称为颈源性头痛。什么是颈源性头痛颈部是人体连接大脑与全身的一个重要枢纽,颈部病变可引起全身各部位的病变,因此有"颈椎为万病之源"之说。头痛是颈部病变引起的常见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3.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因颈椎病引起椎—基底动脉缺血而出现眩晕、头痛、耳鸣等一系列症状,颈椎后伸、前屈、旋转时症状加重,严重者可有体位性猝倒。本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之一,50岁以上、头痛、头晕者50%发上与颈椎病有关[1]。本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研究有效治疗CSA的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电针结合澳氏手  相似文献   

4.
王晓明 《现代保健》2009,(33):246-248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对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颈源性头痛是指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临床发病率较高,但误诊率也较高。本文就多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对陔病病理生理学机制、定义、诊断标准和治疗手段等研究进展作一一综述,希望藉此对今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所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它有3个特点:一是颈部症状轻,颈部以外症状重,患者往往想不到自己有颈椎病;二是病变范围广,常可涉及四肢、头部、躯干、内脏;三是脊髓性颈椎病预后较差,若不及时治疗,可致终身残疾。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常引起的眼部症状有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眼睛胀痛、畏光流泪、睁眼乏力等,甚至会造成视野缩小、视力锐减,因此,在临床中应引起医生的重视。当病人出现上述症状,专科医师不能找到相应解释时,不排除颈椎病变引起之可能。这些病人还常有头晕头痛、颈部酸痛、手指麻木、持物无力等症状。这些由于颈椎病所引起的眼疾称为颈性视力障碍。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是因为颈椎发生了病变而导致的疾病,亦是常见的疑难病。它的致病原因极为复杂。其中:睡觉时只枕头部,没有枕颈部,至使颈部不能处于自然的生理状态。另外,枕垫的高低和软硬不当,也是造成颈椎病的主要原因。如枕头垫的过高,会将头颅过高地抬起,后颈部反而悬空,造成颈椎前屈。加重颈椎的负担,使颈项的肌肉、关节囊、韧带受到了牵拉。日久则产生了损害,轻则头颈部酸胀不适;重则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及上肢麻木等颈椎病的症状。枕垫过低或干脆不用枕头,如仰卧时则颈前部的肌肉绷紧,气管受到压迫,影响呼吸,易做恶梦。或使颈椎变直或…  相似文献   

8.
颈椎为颈部活动之根本支柱,日常活动频繁。颈椎一旦患病,一般表现为脖子僵硬、颈肩疼痛、活动受限、上肢无力、手指麻木等,较重的还有头晕头痛、行走无力,甚至瘫痪等表现。然而,某些颈源性心脑血管病,如心绞痛、心动异常、高血压、脑血管病等,貌似心脑血管病,其病根却在颈部。如及时治好颈椎病,心脑血管病的症状也会不冶而愈。  相似文献   

9.
高家骏 《大众健康》2014,(10):39-39
当一些疾病救治无效时,我们可以查查脖子,也许病根就在颈椎。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颈椎病的“七十二变”吧!颈性头痛:这种头痛占偏头痛的80%,曾被称为神经性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枕大神经痛、耳大神经痛等,用常规治疗难如人意。直到1983年医学界首次提出了“颈源性头痛”的概念,这种头痛的诊治才有了革命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颈源性头痛是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慢性头痛。以往曾不规范地称为“神经性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枕大神经痛”、“耳神经痛”等。其特点为反复在头枕部、顶部、颞部、前额、眼眶周围、耳周围,或者上述区域同时出现的钝痛或酸痛,单侧较多见。发病年龄大多在20~60岁,最小的仅为7岁。  相似文献   

11.
王金山 《健康生活》2014,(11):10-12
如今,颈椎病已不满足于“传统”的颈部胀痛、头痛、头晕、手麻等症状,而出现许多“特别症状”,并与其它疾病结上了“亲家”。有人也将此称为“蝴蝶效应”。何谓蝴蝶效应?即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可见蝴蝶效应的危害性。现将颈椎病可能引发的“蝴蝶效应”披露如下:颈椎病与心脑血管病●颈性心绞痛;●颈性心律失常;●颈源性心脏病●颈性血压异常(高血压或低血压);●颈椎病与脑梗塞;●颈椎病与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12.
综合疗法治疗中老年颈源性头痛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较为有效的中老年颈源性头痛非手术治疗途径。方法采用针71松解术+枕神经阻滞和功能锻炼对80例中老年慢性颈源性头痛进行治疗并观察随访1年。结果从疼痛程度,颈部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评价,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针刀松解术+枕神经阻滞和功能锻炼治疗中老年颈源性头痛其效果明显;能达到改善颈椎力学平衡,改善颈椎诸肌弹性,从根本上解除对枕神经的直接压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神经阻滞疗法对于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笔者随机选取了2016.06.18-2016.12.19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一组根据患者的疼痛状态和部位实施常规的治疗方式,包括耳颞神经阻滞治疗、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为常规组;另一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疼痛改善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2.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要明显的高于常规组.结论:综合多种神经阻滞疗法对颈源性头痛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正>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常引起的眼部症状有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眼睛胀痛、畏光流泪、睁眼乏力等,甚至会造成视野缩小、视力锐减,因此,在临床中应引起医生的重视。当病人出现上述症状,专科医师不能找到相应解释时,不排除颈椎病变引起之可能。这些病人还常有头晕头痛、颈部酸痛、手指麻木、持物无力等症状。这些由于颈椎病所引起的眼疾称为颈性视力障碍。临床中颈性视力障碍常见以下几种颈椎病∶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颈椎间盘很容易受到损伤,可以引起骨质增生、椎间隙及颈椎神经孔狭窄,引发颈椎病。颈椎既是人体神经中枢的重要部位之一,又是心脑血管循环的必经之路,颈椎一旦发生病变,势必会影响到心脑血管和中枢神经的正常功能。不仅可以出现颈肩疼痛、颈部活动受限、上肢麻木等颈椎病症状,而且还可导致某些颈源性疾病。例如支配咽喉部的颈椎神经根...  相似文献   

16.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损伤所致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来源于颈椎相关结构改变,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提高,治疗方法颇多,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院于2009年2月~2011年3月采用手法治疗、牵引、封闭、微波理疗综合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105例,获得一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头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疼痛性疾病,但相较其他类别疼痛,人类对头痛疾病的认识是最晚的。现代医学根据发病机制,将头痛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颈源性头痛;二是血管功能异常引起的血管性头痛,也称为偏头痛;三是继发性头痛。其中颈源性头痛占了很大一部分,即颈椎问题引起的颈椎神经性头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讨论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颈部硬膜外腔前侧间隙置管持续泵入镇痛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做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全部经CT引导之下进行颈部硬膜外腔前侧间隙置管持续泵入镇痛药物治疗30 d,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包括疼痛的程度、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等方面。结果治疗前,42例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98±1.05)分,治疗后为(1.06±0.73)分,患者VAS评分对比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有41例患者服用止痛药物,40例睡眠不佳,治疗后28 d分别为6例和5例,治疗前后服用止痛药物及睡眠不佳的患者例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后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治疗前(P〈0.05)。结论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颈部硬膜外腔前侧间隙置管持续泵入镇痛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等方面,其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是以颈椎椎间盘慢性病变为主的病变,多见于中老年,据报道占世界中老年人群的25%,青年人也并非少见,所以它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由于颈椎间盘的退变,导致颈部关节失稳,引起颈椎骨、关节及颈部软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和周围软组织,出现颈肩臂痛、头痛、头晕、心悸、恶心,甚至大小便失禁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王振林 《现代保健》2009,(25):170-171
颈椎病是脑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属中医学“痹证”、“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并发或继发的颈源性疾病亦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临床的治疗当中,大多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笔者根据多年临床上治疗颈椎病的经验,对颈椎病的治疗要根据不同的病因实施不同的方法,多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