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系统性疾病之一,常引起颌骨及全身其他骨骼结构的变化,以及矿物代谢的异常改变。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小鼠下颌骨三维结构以及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按50 mg/kg 剂量连续5 d 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枸橼酸盐缓冲液。结果与结论:造模3周后,运用显微 CT 技术观察两组小鼠下颌骨三维结构,对其松质骨及皮质骨骨微结构进行定量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型糖尿病小鼠下颌骨感兴趣区域内松质骨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及骨小梁厚度均显著减少(P <0.01,P <0.05),结构模型指数明显增大(P <0.05);皮质骨骨密度、皮质骨面积减少(P <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1型糖尿病小鼠脱钙后下颌骨松质骨骨小梁数量及体积均变小。说明链脲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下颌骨松质骨及皮质骨三维结构明显改变,且松质骨骨组织微结构改变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质疏松时胫骨平台松质骨微结构发生显著变化,Micro CT是一种能够全面、立体、无创测量骨微结构、评估骨质量及预测骨强度的新兴技术,近年来在骨质疏松研究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目的:应用Micro CT技术定量研究去卵巢山羊胫骨平台松质骨的微结构特点.方法:将12只2.5岁健康雌性山羊随机分为去卵巢组和假手术组,去卵巢组行卵巢切除,假手术组切除等量腹腔脂肪组织,每组各6只.两组实验动物分别在术后2,4年处死,分离并截取左侧胫骨平台,行Micro CT扫描,分别测量胫骨平台骨骺松质骨和干骺端松质骨微结构参数.结果与结论:术后2和4年,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胫骨平台骨骺和干骺松质骨微观结构参数-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厚度均降低(P<0.05),骨小梁分离度均升高(P<0.05),基本呈时间依赖性变化.仅在术后4年,去卵巢组骨骺松质骨微观结构参数骨小梁厚度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骨小梁分离度、骨小梁厚度与去卵巢组术后2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论术后2或4年,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干骺端松质骨微结构参数的改变均比骨骺松质骨明显.结果证实,山羊胫骨平台骨骺松质骨微结构参数与干骺端松质骨具有一定的差异;骨质疏松时山羊胫骨平台松质骨微结构改变呈现出区域性特点,干骺端松质骨较骨骺松质骨微结构退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在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腔中注入核心肽,可以明显抑制病情活跃度且抑制滑膜的浸润增生.但由于T细胞和滑膜细胞之间联系密切,核心肽是通过直接作用于滑膜细胞还是通过T细胞介导抑制滑膜细胞尚缺乏研究.目的:对比观察核心肽对类风湿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类风湿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患者手术切取的病变滑膜组织滑膜细胞,MTT法检测滑膜细胞增殖率.取第3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分5组干预:空白对照组、甲氨蝶呤组、10,25,50 μmol/L核心肽组.MTT法检测各组滑膜细胞增殖率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体外增殖速度较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快(P<0.05).3种剂量的核心肽均可抑制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且具有剂量相关性,高剂量时,核心肽更明显表现出对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而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只有中、高剂量核心肽显示出明显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但未见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核心肽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明显小于其对骨性关节炎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结果提示核心肽对滑膜细胞具有一定的直接作用,高剂量核心肽在体外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过度增殖,而中、高剂量核心肽可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1989年4月~1998年10月,我院应用自体骨泥植骨行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1例,57髋,以期加强早期的假体稳定,减少远期假体松动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35髋,女21例,22髋;51~81岁,平均63.6岁。新鲜股骨颈骨折23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3髋,股骨头缺血坏死14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4髋,髋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3髋。采用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17例,全髋关节置换40例。假体使用情况:Austin Moore型7例,Bateman型10例,改良Muller型全髋40例。1.2手术方法采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采用仰卧位S…  相似文献   

5.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骨量与骨质量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骨量与骨质量两者的关系与规律。方法: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头和正常青年股骨头,行骨密度测量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86.5%病例符合WHO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43.2%病例股骨颈骨密度在骨折阈值之上。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骨折患者骨小梁发生明显变化。形态计量学显示:老年组骨小梁游离末端数(FET)、平均骨小梁间距(MTPS)较青年组明显升高(P<0.01),小梁间连接点数(Tb.n)、松质骨体积(TBV)、平均骨小梁密度(MTPD)、平均骨小梁厚度(MTPT)明显减少(P<0.01)。结论:术后股骨头标本行扫描电镜观察和形态计量学分析是一种简便而准确的诊断骨量与骨质量下降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骨转换状态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松质骨微结构的差异。方法选取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的年满18周岁且同意接受骨活检的MHD患者。对所有入组患者行骨活检获取髂前上棘松质骨标本,采用全自动图象数字化分析仪,对骨组织切片进行二维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将骨标本分为高、低、混合骨转换组。使用Micro-CT技术(我院伤骨科研究所,SKYSCAN 1172,SKYSCAN公司,比利时),对所有标本进行三维形态计量学测量,空间分辨率10μm体素,主要测量参数包括,骨小梁体积骨密度(volume bone mineral density,v BMD)、骨小梁体积分数(bone volume/tissue volume,BV/T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eration,Tb.Sp)、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以及各项异性程度(degree of anisotropy,DA)。采用方差检验,比较各组骨标本间松质骨微观结构的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高骨转换组中二维结构参数(骨活检测量)与三维结构参数(Micro-CT扫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入组9例骨活检标本,其中高骨转换、低骨转换以及混合骨转换各3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间三维结构参数(v BMD、BV/TV、Tb.N、Tb.Th、Tb.Sp、SMI以及D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1.859,P=0.235;F=2.040,P=0.211;F=0.509,P=0.625;F=0.126,P=0.883;F=0.436,P=0.666;F=3.311,P=0.107;F=0.304,P=0.749)。进一步比较高骨转换组中二维结构参数(骨小梁面积分数trabecular area,Tb.Ar;骨小梁宽度trabecular width,Tb.Wi)与三维结构参数(BV/TV、Tb.Th)之间的相关性,发现相同意义的两项指标(Tb.Ar与BV/TV;Tb.Wi与Tb.Th)用骨活检检测与用Micro-CT检测,其结果无明显相关性(r=-0.848,P=0.355,r=-0.263,P=0.830)。结论在MHD患者骨微结构的研究中,虽然我们并未发现不同骨转换状态下松质骨间存在显著的微结构差异,但通过Micro-CT技术的应用我们能更全面细致的分析MHD患者松质骨的空间构向,弥补组织形态计量学的不足,对研究肾性骨病病理生理,评估骨质量的改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显微CT的成像技术及材料力学测试,观察多孔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的三维结构和力学仿生性能特征。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12在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骨与关节肌肉研究室和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利用三维凝胶叠层成型技术和发泡法复合的方法,制备仿骨多孔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经显微CT扫描得到分辨率为20μm的断层图像,并按骨形态计量方法计算三维计量参数,并与急性脑死亡年轻人股骨头(由解放军总医院骨组织库提供,已签署捐献同意书)标本负重区松质骨样本的三维参数进行统计比较。最后对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两个互相垂直方向和松质骨样本的长轴方向进行压缩强度试验,计算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的小梁平均宽度和间距低于松质骨小梁(P<0.05);支架的小梁数目和各项异性程度高于松质骨样本(P<0.05);说明支架小梁在排列上呈现更为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②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的体积分数、表面积体积比及结构模型指数与松质骨样本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样本均呈明显的板层结构。③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材料长轴方向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高于垂直方向(P<0.05),说明支架材料具有明显的方向性。长轴方向的强度低于正常松质骨样本,但弹性模量仅比松质骨样本弹性模量高20%(P<0.05)。结论:支架材料在空隙率和表面积方面具有很好的仿生性,利于细胞的黏附和长入。同时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提高了其在排列方向上的强度。弹性模量接近股骨头松质骨,具有较好的应力顺应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探讨中药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颈骨质疏松的影响,可为采用中药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提供实验依据.目的:观察仙珍骨宝胶囊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颈松质骨的影响.方法:3月龄SD雌鼠随机分为4组:基础对照组于实验开始时处死取材,去卵巢组和仙珍骨宝组去卵巢造模,仙珍骨宝组在去卵巢后灌胃仙珍骨宝,去卵巢组和年龄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90 d后处死,取股骨颈经不脱钙骨制片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测量.结果与结论:与年龄对照组比较,去卵巢大鼠静态参数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和骨小梁数量明显减少(P < 0.01),骨小梁间隙明显增大(P < 0.01);动态参数的每毫米破骨细胞数和破骨细胞贴壁表面长度明显增加(P < 0.01),骨矿化沉积率明显减少(P < 0.01).说明去卵巢能导致大鼠股骨颈骨量显著减少.给予仙珍骨宝治疗后,大鼠的骨小梁厚度及骨小梁面积明显增加(P < 0.05),每毫米破骨细胞数和破骨细胞贴壁表面长度有所减少,标记周长百分数则有所增加.说明仙珍骨宝能阻止去卵巢所致的大鼠股骨颈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钙饮食结合跑台训练对去势小鼠骨骼代谢和微结构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C57/B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只,采用睾丸切除法制造成年小鼠骨质疏松模型,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实验组给予高钙饲料喂养及跑台训练。8周后2组小鼠处死取材,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运用micro-CT方法分析动物胫骨微结构定量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血清ALP活性明显升高,胫骨平台松质骨骨小梁数目、厚度及联结密度明显增强,骨小梁结构类似年轻的板状结构;胫骨中段骨皮质横截面积增大,骨皮质增厚,骨髓腔面积变化不明显。结论:高钙饮食结合跑台训练能显著改善实验动物骨骼微结构参数,提高血清ALP活性,对于延缓骨质流失,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病理改变即是发生滑膜炎。持续严重的滑膜炎可进一步导致软骨、骨和关节结构的破坏 ,使患者致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但在临床诊断标准之一的实验室检测中却仍只限于 1912年发现的类风湿因子 (rheumatoidfactor,RF)的检测。目前RF的检测方法有乳胶凝集法、比浊法和酶联法。酶联法虽可将RF分为IgG、IgA、IgM 3个型 ,但此法不便于一般实验室对少量标本的简单快速检测。因此实验室常用的检测方法是…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6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德儒  黄涛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87-1388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经验、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髋臼全部选用非骨水泥型,股骨头选骨水泥型20例,非骨水泥型6例,取髋后外侧切口,显露关节,于小粗隆上方1.5cm截除股骨颈,清理髋臼,按正确角度置入人工髋臼,股骨侧开髓、扩髓,保证股骨颈的前倾角,选合适假体植入,安装与髋臼匹配的股骨头。结果:按Harris关节功能评分标准,随访平均5年4个月,优10例,良13例,可3例,差无,优良率88.5%。结论:THR是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各种关节病变的最成熟的方法之一,临床应用广泛,对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许多骨科疾病,首先考虑且疗效确切,但一些术后并发症,如假体松动、下沉、大腿疼痛等问题仍需不断寻求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何月  袁丽  谭小波  袁媛 《华西医学》2007,22(4):874-875
目的:分析造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不依从性用药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方法:对我科2005年10月~2006年10月门诊及入院186例复治的不依从性用药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不依从性用药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186例复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不依从性用药的主要原因如下:对自身疾病的重视不足39.25%,担心药物不良反应21.51%,经济困难不能坚持用药15.59%,认为疾病已控制或治愈无需继续用药7.53%。结论:加强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知识的宣传。建立“指导-合作型“和“相互-参与型“的护患关系,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就医意识,建立社区和家庭的双重监督机制,从而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遵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男性骨质疏松的预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的:建立去睾丸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通过骨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羟乙膦酸钠对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2-10/2006-09在广东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及骨生物学研究室完成.材料:3.5月龄SD雄性大鼠40只,体质量(299+22)g.羟乙膦酸钠,成都化学制药厂生产,批号:970101.甲基睾丸酮片,广州侨光制药厂,批号:990701.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基础对照组、假手术组、去睾丸组、去睾丸加甲基睾丸酮组和去睾丸加羟乙膦酸钠组,每组8只.基础对照组在实验开始时处死.假手术组切开皮肤,暴露睾丸但不切除.其余大鼠按文献报道方法切除睾丸.假手术组和去睾丸组给予生理盐水,睾丸酮组给予甲基睾丸酮片1.8 mg/(kg·d),羟乙膦酸钠组给予羟乙膦酸钠36 mg/(kg·d),大鼠每只按5mL/kg灌胃给药,连续给药90 d.主要观察指标:测量胫骨上段、第5腰椎松质骨和胫骨中段皮质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去睾丸组大鼠胫骨上段和腰椎松质骨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数量或骨小梁厚度减少(P<0.05和0.01),而骨小梁分离度、标记周长百分数、骨形成率、每毫米破骨细胞数均增加(P<0.05和0.01).与去睾丸组比较,羟乙膦酸钠和睾丸酮组大鼠胫骨上段和腰椎松质骨骨量均增加,而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参数均降低,羟乙膦酸钠组与睾丸酮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组大鼠胫骨中段皮质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羟乙膦酸钠能预防鼠造成的胫骨上段和腰椎松质骨丢失,但对胫骨中段皮质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国内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通过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无关节滑膜损伤患者滑膜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的发病机制,寻找类风湿性关节炎致病相关蛋白。方法:选取6例无关节滑膜损伤患者及6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手术得到的滑膜组织,提取总蛋白质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软件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MALDI-TOF-MS)技术进行鉴定,并用Mascot软件在SwissProt和NCBInr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比较和分析鉴定。结果与结论:建立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及对照组滑膜组织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获得130个差异在2倍以上的蛋白质点数,选取其中分辨清楚的39个点进行鉴定,初步鉴定出29个蛋白质,其中21个蛋白质点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表达上调,8个表达下调,其功能涉及功能代谢、细胞信号传导、抗氧化、分子伴侣等。结果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病变是一个多种蛋白质参与的复杂过程,这些表达差异蛋白质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1月~2006年8月,我们对30例人工全髋置换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和康复指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30~84岁,平均57岁。其中股骨头坏死10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2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5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髋部骨折畸形愈合1例,先天性髋臼假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寰枢关节张口位、侧位、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寰椎向前滑脱、寰齿前间隙增宽、寰齿后间隙缩小、寰椎两侧块与齿状突间隙不等宽、齿状突前缘骨皮质模糊及寰枢椎棘突间距增宽等征象是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主要影像表现。结论 X线平片方便易行,对检查设备要求不高,收费较低病人易于接受;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显示软组织及骨质结构清晰,各间隙的测量数无放大影响而更准确;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密切结合临床及重视对类风湿关节炎与颈部病变的关联性认识,是提高对该病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不同骨密度人股骨头承重区骨超微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人股骨头骨密度在0.69~1.05g/cm2变化时,其主要承重区骨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①收集2002-11/2004-12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骨科医院创伤科、关节科收治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假体置换取下的股骨头标本42份。男性股骨头标本21份,年龄48~81岁;女性股骨头标本21份,年龄51~84岁。均为低能量创伤所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同意提供置换下的股骨头。②采用XR-36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离体股骨头主要承重区骨密度值;在股骨头主要承重区取柱状试件,利用JSM-6360LV低真空扫描电镜观察股骨头主要承重区骨小梁和骨超微结构。结果:①骨密度:为0.39~1.05g/cm2,平均(0.71±0.17)g/cm2。其中≥0.90g/cm25例,0.80~0.89g/cm29例,0.60~0.79g/cm2共14例,0.40~0.59g/cm213例,<0.40g/cm21例。②股骨头主要承重区超微结构:随着骨密度减低,扫描电镜可观察到股骨头主要承重区松骨质骨小梁逐渐变细、破坏和缺失,骨小梁上的骨胶原纤维散乱、折断。当骨密度>0.9g/cm2时,可见骨小梁结构完整,骨胶原纤维排列紧密;当骨密度在0.6~0.9g/cm2时,可见骨小梁逐渐变细,在横向上出现断裂和缺失现象,骨胶原纤维松散、卷曲;当骨密度在0.4~0.6g/cm2时,可见骨小梁进一步在横向和纵向发生破坏和缺失,骨胶原纤维断裂、排列杂乱无序;当骨密度<0.4g/cm2时,骨小梁网状结构完全破坏,骨胶原纤维断裂、缺失严重。结论:随着骨密度的减低,可见股骨头松质骨网状结构逐渐破坏,即骨密度在0.6~0.9g/cm2时,骨小梁以横向破坏为主,骨胶原纤维同时变的松散;在骨密度<0.6g/cm2时,骨小梁横向和纵向均遭到破坏,骨胶原纤维同时出现卷曲、断裂。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质疏松症中骨微结构的破坏是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发生率增加的重要原因.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糖皮质激素作用下大鼠股骨远端松质骨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3.5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2组,糖皮质激素组皮下注射甲泼尼龙3.5 mg/(kg·d)诱导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干预4,9周后取大鼠股骨远端沿冠状面切开,蒸馏水冲洗骨髓腔,乙醇梯度脱水,表面喷金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大鼠股骨远端松质骨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糖皮质激素组大鼠骨小梁数目减少,且骨小梁变细、变脆、连接中断,立体网状结构破坏,同时骨吸收面积增加,骨胶原排列紊乱,骨微损伤增加,且糖皮质激素干预4周组较干预9周组能更好地保持骨微结构.提示糖皮质激素可导致大鼠松质骨的骨量减少、骨三维网状结构破坏、骨吸收活动增强,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以期发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特征。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03-12Medline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外文库与类风湿关节炎及细胞凋亡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rheumatoidarthritis,apoptosis”,限定文章语种为英文。计算机检索1995-01/2003-12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种为中文,检索词为“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舌象”。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②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③中医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2篇关于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研究的文章,1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9篇文章中,58篇为重复性研究,11篇为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13篇文献中有11篇文献是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从关节滑膜、外周血检测中发现类风湿关节炎存在着细胞凋亡异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实质均与滑膜细胞凋亡有关。余2篇是其他疾病舌象的细胞凋亡研究,揭示舌象细胞凋亡与疾病的病理相关,目前未找到有关类风湿关节炎舌象与细胞凋亡的有关报道,说明中医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存在许多空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优越性,从文献资料显示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可能通过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中医证型与细胞凋亡的研究仅限于少数的一两个病种,而舌象为证的重要诊断部分,故类风湿关节炎证(或舌象)细胞凋亡的内在联系有待研究,以进一步揭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证的本质、舌象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髌上囊、滑膜、股骨髁软骨及软骨下皮质的情况,评价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膝关节疾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对RA组与对照组的膝关节髌上囊液体厚度、滑膜及股骨髁软骨厚度及软骨下骨皮质的回声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论:高频超声通过观察关节积液、滑膜、软骨及软骨下骨皮质的病变为临床辅助诊段RA及其疗效评价、鉴别诊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